王琪
关键词: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贸易自由化;贸易便利化
一、引言
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是促进贸易畅通,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内容。相对于发达国家,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贸易自由化水平不高,贸易便利化处于较低水平,但研究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的文献较少,为数不多的文献主要集中于贸易便利化的测算,缺少对海上丝绸之路国家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的系统研究,这是本文研究的出发点。
二、中国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状况分析
2.1 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贸易自由化状况分析
根据Heritage基金会发布的《经济自由度指数》中的贸易自由度指数2012-2016年的数据,重点分析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相关数据。可以看出各国贸易自由化程度存在明显差异,包括中国在内的多数国家尚需付出更多努力。2016年,贸易自由化指数得分在75分以下的国家有中国、印度、斯里兰卡、伊朗、埃及、埃塞俄比亚、肯尼亚等。对于不同地区的贸易自由化水平测算,可以得到,东盟国家得益于长期以来实施积极的贸易开放政策,贸易自由化指数在80分左右,尤其是新加坡,其贸易自由化程度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南亚国家正处于工业化起步阶段,为了保护国内幼稚产业免受冲击,对进口产品设置了较高关税,其中印度、斯里兰卡、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的贸易自由化指数得分均在75以下。
2.2 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贸易便利化状况分析
本文利用《全球竞争力报告》中2012-2016年各年份的数据进行相关研究,总体来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各国贸易便利化水平差异十分显著,并且存在很大提升空间。贸易便利化靠前的主要是新加坡、阿联酋、马来西亚等经济自由度较高的经济体,这些经济体在贸易便利化发展方面一直处于世界前列。贸易便利化水平越高,其对外贸易发展越快,也就越有动力提升自身贸易便利化水平,最终形成良性的循环累积效应。
三、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提升的贸易额效应估计
本章在传统贸易引力模型的基础上,将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贸易自由化水平、贸易便利化水平以及进口国是否与中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等变量加入到引力模型中,分析中国对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各国的出口贸易与上述变量之间的关系,然后将引致的贸易便利化水平带入模型,进一步估算贸易便利化的贸易增长潜力值。
3.1变量的选择
被解释变量:Trade为中国与贸易伙伴国的出口贸易额,单位为亿美元。贸易自由化指数与贸易便利化指数是本文研究的两个核心变量,其中:ZYj表示贸易自由化程度,TFj表示贸易便利化指数。
解释变量:
PGDPj表示j国在t时期的人均GDP,代表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
GDPj表示j国在t时期的国内生产总值,代表该国的经济规模总量,反映两国间潜在的贸易需求。
Dij表示的是中国(i国)首都北京与j国首都之间的地理距离。在通常情况下,距离相对较远的国家在消费习惯、法律法规、文化因素等方面也会存在较大的差异,从而这些因素会影响到各国之间的贸易流量。
FTA是虚拟变量,如果j国与中国之间曾经存在自由贸易协定,则取值为1,否则取值为0,由于双方订立FTA有利于降低贸易成本,因此预期符号为正。
3.2 数据处理与计量检验
本文采用Eviews9.0软件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34个代表性国家2012-2016年的数据进行混合效应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因为模型经怀特检验存在异方差,故将Eviews面板权重选择为cross sections weight,回归结果如表3.2所示:
这里构建贸易引力模型并选取可能影响出口贸易额的解释变量。然后应用Eviews9.0软件对拓展的引力模型进行混合回归,结果显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水平每提高1%,我国对其出口将增加0.735%,贸易自由化水平每提高1%,我国对其出口将增加0.018%。
四、政策建议
依据以上研究结论,本文从推进“海丝”沿线国家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和推动中国与“海丝”沿线国家经贸合作两个层面,提出对策建议。在推进“海丝”沿线国家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方面,提高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将对沿线国家产生显著的正向激励效应,应该成为沿线国家深化经贸合作的优先领域和重点方向,建议:
(1)传统措施和签订自贸协定双管齐下提升贸易自由化水平
积极推进双多边贸易谈判,循序渐进的消除贸易壁垒。在自由贸易区谈判上,沿线各国应进行高水平FTA谈判,探索与沿线发展中国家相适应的规则,充分利用现有的双边和区域合作机制,完善、开拓和商谈新的自由贸易區。
(2)搭建贸易便利化合作的组织机构和协作机制
首先,应搭建以政府为主导的多渠道交流合作机制。针对沿线各国普遍存在的贸易管理程序和操作手续复杂等问题开展有效交流讨论。其次,应确定贸易便利化的优先合作领域。应先从对贸易额影响程度较大的海关环境和口岸效率着手,开展贸易便利化合作。
参考文献
[1]Behrens K,Murata Y.Trade,Competition,and Efficiency[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12,87(1):1-17.
[2]孙衷颖.区域经济组织的贸易便利化研究[D].南开大学,2009.
[3]娄万锁.贸易便利化理论根源探析[J].海关与经贸研究,2010,(1):31-37.
[4]阮光册.贸易便利化背景下海关应对非传统安全的策略[D].华东师范大学,2012.
(作者单位:辽宁大学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