郜曼
摘 要:警媒关系一直是一个微妙平衡的状态,媒体一方面刻意与警方保持良好关系,获得新闻资源,同时又对涉警案件充满了兴趣;而在新媒体时代,媒体在对涉警舆情推波助澜的同时,又在想方设法挽回警察形象。这种矛盾与和谐并存的关系中,警务机关有必要进一步把握警媒关系,构建警民信任的桥梁。
关键词:警媒关系;舆情;信任重铸
项目情况:2016年度安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大型群众性活动风险评估(SK2016A0186)
新媒体环境下,重大新闻事件往往呈现出非典型特质,比如信息来源分散、信息破碎度高、真伪信息掺杂严重等特点。而一旦公权力机关,尤其是警务机关成为涉事主体,就更容易引发舆论的浪潮,甚至成为公众的宣泄溃点。
而传统媒体与警务机关的关系,一直处在矛盾与和谐并存的状态,媒体一方面刻意与警方保持良好关系,获得新闻资源,同时又对涉警案件充满了窥探的欲望。然而,在新媒体不断抢夺注意力资源的战场上,传统媒体因为其官方特殊性,又不得不通过中性的疏导打压新媒体的恣意传播,又需要努力挽回警察形象。近年来,在“辅警强奸案”、“嫖娼死亡案”、“辱母杀人案”等案件的报道和处理上,就突显了这一特点。
一、警媒关系复杂的成因
1.媒体本身的“拔粪”属性
对于媒体来说,获取受众的注意力和关注度是第一要务。在“辅警强奸案”的报道中,受害人报案后通过媒体爆料,迅速引起了传媒的关注,传统媒体和网媒对此事进行了快速全面的轰炸传播。
五大新闻价值要素本来就是新鲜性、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趣味性。而涉及警务人员,自然是吸引受众关注的重大元素,媒体本身具有的“拔粪”属性,决定了其无法、也不可能放过这个新闻燃点。
2.媒体环境愈发复杂
在传统媒体一家独大的时代,警媒关系基本处于监督和合作的关系。而在新媒体日益壮大的现状下,媒体对于议程设置的把控能力直线下降。而新媒体和网络平台,成为了新闻酝酿和爆破的集火点。比如,“嫖娼死亡案”,雷洋事件的最初引爆,就是“知乎”上的一片长文;而“辱母杀人案”也是微信公众号上的一篇推文引爆了舆情,进而铺开到了全媒体。虽然此后传统媒体跟进,并在一定程度上安抚舆情,但由于新媒体的传播力惊人,存在信息缺失又未能及时补充,反而一时间舆论哗然。
3.面对涉警舆情事件应对失当
在涉警舆情事件发生后,警务机关惯常的应对措施是启动危机公关。包括删帖、模糊概念、转移视线、避之不谈、甚至是推卸责任的情况时有发生。而媒体在处理涉警案情的报道时,也存在诸多问题,报道的滞后、缺少厚重感、对个人隐私的保护不足等问题,也确实是媒体在有意无意中常犯的错误。
二、“辅警强奸案”、“嫖娼死亡案”、“辱母杀人案”的应对得失
“辅警强奸案”的报道中,江苏警方迅速公布了案情,对涉嫌犯罪的辅警及时控制并公开信息,借助媒体的传播力快速传播。虽然“警察强奸”的恶名在网上传播,但民众在清晰简单准确的新闻中,很快厘清了事件本身。事情并无恶劣化的发酵。
而在“雷洋嫖娼死亡案”中,警媒做法就相當耐人寻味。该案被爆出后,相关机构选择的第一方法,就是删帖。知乎上的求证信息和微信公众号上的推文被迅速删除,迅速点燃了民众的好奇心和愤怒。此后,在长时间的沉默之后,警方采取了“理直气壮”的回应方式,用冷漠简短的案情通报,进一步促进舆论的不信任感。传统媒体介入之后,避开执法公正与否的报道方式,再一次激化了舆论的质疑和愤怒,连带着把媒体拉入了不被信任的漩涡。
2017年3月23日,《南方周末》微信公众号爆出《刺死辱母者》一文,其中讨债人员对于欢母亲苏银霞的种种侮辱细节,舆情迅速形成。随后媒体介入,3月26日,媒体开始跟进报道于欢案的消息。从最高检派员调查一审情况,对涉案民警立案调查,再到报道二审相关情况,对于案件再审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没有遗漏。媒体展示了从质疑判决,警方出警不力被追责,到随着调查的深入第一手视频资料还原部分真相,再到二审改判,公众信服,庭审直播,完成新闻媒体与司法的良性互动。
三、警媒关系良性推进,重铸警民信任
警务机关在面对涉警新闻时,应当果断摒弃掩盖、逃避和推卸的鸵鸟思维,而应该及时与媒体对接,借助媒体的传播力和公信力,及时把真实信息传播出去。再大的问题,只要是真实报道、公证应对,公众都可以理解和接受。警务人员也要做到冷静应对舆论攻击,而应该借助媒体传播力用事实回击。
同时,主流媒体不能为抓眼球而渲染事件细节,激化舆情,也不能一味包庇,用错位报道粉饰太平,反而会加速公权力失去公信力。同时,相关的监管机构,也应该对公众的认知能力和网络舆情的自净功能有充分的信任,坚持用真实信息补充,及时纠偏纠错,引导舆论推进事件进展。
参考文献
[1] 李丹婷.公安机关应对涉警网络舆情的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14.
[2] 殷文洁,孙国良.网络涉警舆情的应对机制研究[J].天中学刊,2014:31-34.
[3] 徐承,李鸿杰,黄晨.基于SWOT分析的涉警舆情危机应对策略[J].湖南警察学院学报,2013(02):118-122.
[4] 何卓昊.我国公安机关应对网络舆情危机的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2.
[5] 李蕤.浅论新媒体时代公安机关涉警舆情的应对与引导[J].公安研究,2012(05):66-70.
(作者单位:安徽公安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