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静
摘 要:“安全生产”是施工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内容。安全工作的成败,决定企业的前途和命运。良好的安全环境,可以给企业带来社会信誉和经济效益,国家和集体财产免遭损失,职工生命安全得到保障,否则就会给企业的效益带来损失,给国家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造成影响。本文阐述了市政施工安全管理的特点,分析了影响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加强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措施。
关键词:市政工程;安全管理
1 市政施工安全管理的特点
1.1高处作业难度大,影響面广
城市市政高架、桥梁项目施工,不仅存在高空作业,而且往往下方两侧道路作为车辆、行人的交通通道,通行不断,对脚手架安全、高空吊装等都产生较大影响。安全事故一旦发生,往往可能伤及过往车辆及行人,影响面大,给社会带来一定损害。
1.2施工作业方法多样性
由于地理条件、地质情况等的不同,即使是同一种作业项目,其施工作业方法也可能不同,这也导致了安全技术及安全管理上可能存在很大的不同。
1.3作业环境差
市政工程由于露天作业情况较多,受天气、温度影响较大,气候的变化往往会严重影响到施工和生产安全。此外,受交通的影响,不少市区工程本身存在着较大的交通安全隐患。
1.4管理系统的严谨性
安全事故具有突发性、严重性的特点,先兆往往比较细微所以必须时刻保持警惕松懈、侥幸心理均有可能酿成大祸造成安全事故。
2 影响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的主要因素
2.1安全管理人员量少质低
这几年来,市政施工企业数量大规模扩张,施工安全管理人员特别是有经验会管理的人员得不到同步增长。不管是对施工企业还是项目部,国家对专职安全员的配备有明确要求,但不少工程的项目经理部往往未足额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由于安全生产不直接产生直观的效益,从业人员往往得不到重视重用,待遇跟不上,晋升轮不上。因此,有责任心能管会管的人员不愿选择安全生产管理岗位,已在安全生产管理岗位的人员也想方设法脱离安全生产管理,致使能管会管人员少之又少。工程实践中,常发现施工用电很不规范,责令停工整改,但施工单位花大力气长时间整改,最后仅是勉强通过整改,这其中有些企业甚至还是市政一级施工企业。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公司专业技术人员的匮乏,也是对整个行业的映射。
2.2 主体责任意识缺乏
施工企业是施工安全责任主体,国家实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当前市政施工安全管理过程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一些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落实,措施不力、管理不严,有的责任制形同虚设,在检查施工现场中,经常能发现墙上挂满了各项责任制度,但问到具体人员安全责任时,一问三不知。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不健全、违章现象严重、事故隐患得不到及时消除,重大安全事故不能保证不发生。施工安全台账中,经常发现有的安全员签字是由资料员代签的,也有项目部各管理人员根本不在乎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文本载明的什么内容,随随便便就落笔签字的,工地管理人员对此司空见惯,变得无所畏惧,制度形同虚设,责任无法落到实处。
2.3 人员安全基础薄弱
人是工程建设的主体,施工的安全首先要考虑到人的因素,人的不安全行为是造成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工程施工安全涉及到所有参加工程项目施工的工程管理人员、操作人员,他们是影响工程施工安全的决定因素。
2.4 施工作业人员安全素养低下
大部分市政工程施工作业人员是农民工,素质普遍低下,其知识结构、工作方式与习惯意识还不适应建筑业的工作环境,普遍缺乏安全知识和技术方面的培训。有些安全隐患就在身边,但现场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有的熟视无睹,有的根本就不在乎,一方面由于缺少自觉抵制违反安全操作规程的能力,另一面目前的用工机制也不存在抵制违反安全操作规程的环境。
3 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
3.1加强从业人员安全教育
要全面把控安全管理的质量,从源头上首先强化安全教育,每周或每月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培训,通过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展板展示、安全教育晚会、讲座、有奖知识问答比赛等活动,让每一位施工人员积极参与其中,及时反思与总结,使安全教育活动效果更加显著。让工人们在施工中把安全理念牢记于心,付诸于实践。加强对安全资料的管理力度,在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要有专人专职对现场安全资料进行有效管理,保证安全资料的及时性,同步性,真实性,对施工现场的潜在隐患做出预测,并且有针对性提出相对应的安全整改措施。
3.2加强市政工程施工技术安全管理
市政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国家以及地区相关行业管理部门颁发的安全生产、安全技术劳动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及规章制度。 施工前重点做好安全防范工作,工作中做到有重点,有计划,有次序。对于特殊工种的施工项目制定详细的、专项的安全操作规程,从业人员必须进行岗前培训。各项施工工序开始前,施工单位必须进行安全技术交底,交底主要内容包括各项安全技术措施以及施工场地、周边环境、等多项安全施工事项。 加强施工过程中的实时监测,组织由具备丰富施工监测经验以及较强计算分析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组成的专业安全施工监测小组。 预测各项施工构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提出合理的工序施工的调整意见或者应采取的安全保护措施,以确保工程施工的安全可靠。
3.3 建立考核制度以保证技术
技术保证就是要在对施工要求与安排、施工环境、技术设计、监控管理提升要求,针对有可能发生的事故要做到预防,而且对于没有发生的相关情况要提高警惕性,以控制或摒除施工过程中所发生的意外情况,杜绝过于严重的安全事故或伤亡,减少甚至避免一般程度的安全事故发生,最高程度地保障建筑施工中人员和财产的安全。施工作业考核是保证技术的根本途径,通过考核的指标还反映了市政工程的大概施工状况。但一些施工单位并未全面落实安全施工责任制度,致使制度在执行后依旧发挥不了现实的作用,也引起人员根本不重视责任制签订,存在严重的漏签或代签现象。
3.3 组织管理保证
负责人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安全工作要全面负责。负责人应设置安全组织机构,工程项目部要严格按照“模式化”管理要求,认真开展每日“安全检查标识”管理,严格落实周检制度;施工企业每月至少要组织两次安全生产检查,主要负责人还要根据工程特点定期到施工现场检查安全工作,通过检查现场安全管理以及在不合规范作业的行为,负责对事故调查、分析及做适当的处理。一般来讲,企业要根据自身的条件设置安全管理系统,可以是专业的管理团队,也可只设置兼职工作人员。这就需要根据工程队规模和涉及项目的差异,配备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组织机构。
4 结束语
安全生产是体现人木精神、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应该引起有关各方的高度重视。《安全生产法》《安全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颁布对于明确安全生产责任、提高安全管理水平、降低安全事故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各级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以及项目的各个参与方都应该正确理解少贯彻落实这些法律、法规的规定,既不能无视《安全条例》的规定,也不应曲解其内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市政工程项目施工的安全管理水平,减少安全事故给国家、社会和企业带来的损失。
参考文献
[1] 金薇.浅谈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管理[J].改革与开放,2013,(09).
[2] 陈兆堂.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之我见[J].福建建材,2014,(01).
(作者单位:天津市天政基础设施建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