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楚楚
摘 要: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将会面临因资源枯竭而导致城市经济社会停滞发展,因此必须实现产业转型,实现当地城市经济社会的良性可持续发展。而发展工业旅游进行城市产业转型升级将会有效的解决资源枯竭型城市综合性问题,具有极强的可行性。资源型城市不仅将面临着因资源枯竭而导致一系列现实的经济社会问题,而且在明确转型方向后的实际工业遗址旅游转型过程中也同样存在阻抑转型的挑战。本文将以合山市打造矿山公园为例从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必要性入手,说明其在工业遗址旅游转型过程中面临的挑战,最后给予相应的对策,以便今后对于中国,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资源枯竭型城市在产业转型的研究提供一点思路。
关键词:资源枯竭型城市;工业旅游;转型;合山市;矿山公园
一、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必要性
(一)资源枯竭型城市存在的问题
资源型城市是依靠开发当地矿产资源所形成资源型产业为主导产业的城市。由于矿产资源具有有限性和不可恢复性,当城市对当地依托性矿产资源开发和利用到一定程度时,城市的经济发展将会随着资源枯竭的现实而逐渐暴露出各种经济社会问题,如:设备老化生产成本高,产业结构单一,产品竞争力下降,当地财政收入困难,造成地区经济发展缓慢和 。
合山市是一座因煤炭的开采而设立的工矿城市,是目前广西最大的能源生产基地。目前,合山市将因煤炭资源枯竭而陷入困境。一方面,合山市仅靠煤和电两项产业支撑,其它产业发展缓慢,整体经济实力差、抗风险能力低,企业市场竞争力不强,经济发展缓慢。另一方面由于历史欠账多,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严重滞后。社会职能教育、卫生系统各项设施十分落后;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职工收入较低,矿农矛盾加剧,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严重,100多年的煤炭开采使合山市形成了随处可见的采煤沉陷区,地上煤矸石堆积如山,植被遭受严重破坏,荒漠化日趋加剧,人居环境恶劣。
(二)工业遗址旅游对资源枯竭型转型的积极作用
2009年,合山被国家列为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昔日因煤炭开采而风光无限的合山急需转型发展,而合山市原有的矿厂遗址保留得相对完好,周边自然景观和风土人情景色较为丰富,且当地旅游业发展方面也较空白,这就为合山市在稳定发展工业支柱产业的同时,推进绿色环保的工业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本条件。工业遗址旅游属于工业旅游的一个方面。工业遗址旅游是指在废弃的工业旧址上,通过保护和再利用原有的工业机器、生产设备、厂房建筑等等,形成一种能够吸引现代人们了解工业文化和文明,同时具有独特的观光、休闲和旅游功能的新方式。发展工业遗址旅游是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必要和现实途径。打造工业遗产旅游能够有效的利用废弃的场所和淘汰资源,将“死”的废弃物转化成带来经济社会效益的“活”旅游产品,使之变废为宝,不仅能够促进产业结构地优化升级,拉动第三产业旅游业的发展,给周边餐饮、住宿、交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还能够改善当地环境,提升城市形象,满足经济社会转型的需求,为建设宜居型城市的转型奠定良好的基础。工业遗址旅游的特殊性还在于能够对矿业遗址进行适当性保护,再现百年矿业活动和矿工生活遗迹,延续宝贵的矿业城市之历史文化,恢复社区逐渐消失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二、城市在工业旅游转型中面临的挑战
(一)国内工业遗址旅游规划和实施缺乏可借鉴经验
中国的工业遗址旅游发展主要从借鉴国外的发展经验入手,但由于中国的工业化起步较晚,工业化水平不高,现阶段还是处于工业化中期,与国外的工业化程度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国外工业旅游开发的模式、定位、和发展方向的可借鉴性较弱。同时,从中国的国情出发考虑,农村基数大,城镇化水平较低,资源型城市的现代化建设程度低,国外和国内都缺乏具体从工业发展阶段所形成的城市发展阶段划分的总体规划以借鉴,盲目地引进西方国家成熟的开发模式对于国内很多资源型城市来说,操作性不强。
(二)落后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限制旅游业发展
资源枯竭型城市一切的城市功能都是围绕矿产资源开采和加工活动而不是依据居民生活服务而设立的,当城市资源密集型产业面临衰退时,原有的城市功能将会不适应或者限制新的接替产业的发展。同时,由于资源型城市缺乏成熟的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系统,会使整个城市的经济和社会缺乏强有力的支撑和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在很多资源型城市中,市区和工业矿区是被明显划分的,形成了两个不同类型的经济活动圈,市区和工业矿区的基础设施的联系并不密切,如果在矿区遗址发展工业旅游,那么,市区相对完善的基础设施服务对于矿区改造却共享不了,这也无形增加了一笔重新建设配套基础设施的投入资金,造成了浪费。且资源型城市发展工业旅游并不是以旅游来代替工业生产,而是利用工业旅游的发展的外部性为工业生产活动创造有利的环境。合山市是一个县级市城市,整个区域的经济社会面貌还是处于县级水平,属于典型的欠发达地区,由于资源面临着枯竭,基础性工业作为支柱产业也就没有了发展来源,矿山公园建设所需的配套交通、住宿、相关旅游设施就难以获得从工业生产活动所带来的经济外部性。
(三)财政收入困难与转型急需资金投入形成恶性循环
首先,由于资源密集型企业是城市的支柱产业,其所缴纳的税收所占整体财政收入的比例较大,在财政收入减少的同时又急需投入资金兴建转型产业,而当地财政有限,不能依靠财政进行援助。除此之外,还需要保障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公共服务的提供以及确保社会保障,由此陷入了货币缺乏的恶性循环困境。其次,城市地貌环境污染严重、植被破坏程度严重,城市形象恢复和重塑难度大,所需资金庞大。最后,由于投资环境恶劣,只能靠中央给予资金支持,但当中央资金在兴建工程耗尽时,工业遗址旅游若没有内在的发展动力和工业的支柱产业作为支撑也无法可持续发展。
三、工业遗址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工业遗产旅游的发展可以创造部分经济效益,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但它只能作为城市经济转型的其中一个方面,而不能成为主要的经济增长点。工业遗址旅游要想在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挥重要的作用必须对各个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进行深入的思考,以利用各层次资源的合力促进工业遗址旅游能在转型中发挥可持续的作用。
(一)提升城市形象、改善投资环境
资源型枯竭型城市形象的重塑是改善投资环境的需要。因长期的矿产活动而造成的地貌环境破坏、空气污染严重、基础设施陈旧、居民生活条件恶劣等等极大地破坏了当地的地区形象,中西部大多数资源型城市的绿化生态基础相对较好,通过长年坚持、常抓不懈地进行地区形象重塑会产生巨大的吸引力,与此同时,地区形象塑造能扩大当地的知名度。在硬件条件的重塑方面要注重基础设施环境的完善,工业遗址旅游只有通过健全的基础设施作为支撑才能获得可持续地长期发展;在软件条件方面要注重利用多方面的宣传渠道进行工业遗址旅游的宣传和报道,利用“互联网+旅游”技术,推进旅游信息化建设。
(二)以工业为核心,实现多元化产业发展
资源型城市是依靠发展资源密集型产业而建立起来的,而只有稳定的工业作为支柱产业发展才能实现当地经济的快速增长。因此,无论从历史角度还是现实角度看,只有稳定工业作为核心产业,该城市才会有强劲地经济发展动力。通过整合资源,发展工业产业园区,推进工业的稳步发展。同时,通过工业发展所带来的经济外部性促进新兴服务业——工业遗址旅游的发展,打造创意园区,实现多元化产业的发展,增加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活力。
(三)加强资源整合和与周边区域的合作
打造工业遗址旅游需要整合城市内部的各个层次的文化资源,充分挖掘当地特色的自然景观、人文资源、民俗文化,利用元素采用来创新工业遗址旅游,增加工业遗址旅游的“独特性”和 “垄断性”。因此,工业遗产旅游需要与常規旅游相结合,整合区域资源,联系市场导向,推出特色的工业旅游项目。
参考文献
[1]李贤.基于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石嘴山国家矿山公园建设研究[D].长安大学,2014.
[2]钱善勤.广西合山市发展工业旅游策略研究[J].柳州师专学报,2012,27(05):48-51.[2017-08-23].
[3]党玮.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
(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