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分课堂“教学留白”中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8-09-18 07:34蔡清
世界家苑 2018年9期
关键词:对分课堂创新能力

摘 要: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是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提出的一种教学改革新模式。该教学模式将讲授与讨论时间错开,强调二者之间的内化吸收阶段。该教学模式的特点决定了其在教学内容、内化吸收阶段及教材攥写模式上均注重“教学留白”,强调学生的独立思考,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对分课堂;教学留白;创新能力

1.对分课堂与教学留白

1.1对分课堂概述

2013年10月,张学新结合讲授式课堂与讨论式课堂的优点,基于个体知识获取的认知心理规律提出了名为“对分课堂”的课堂教学改革新模式。这一模式有效地将传统的教授式课堂和讨论式课堂的优点相结合,其核心理念是分配一部分课堂时间给教师讲授,另一部分给学生讨论,并把讲授和讨论时间错开,让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内化吸收。对分课堂強调学生的内化吸收阶段,没有内化吸收阶段的课堂教学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对分课堂。对分课堂强调教师的讲授与学生的讨论之间一定要有时间差,这个时间差就是学生的内化吸收阶段。根据学生内化吸收阶段时间的长短,对分课堂分为当堂对分与隔堂对分两种形式。当学生的讨论在教师讲授后的几分钟后进行,即内化吸收阶段是在当堂完成时,称为当堂对分。当学生的讨论在教师讲授后的第二次课上进行,即内化吸收阶段是在课下完成时,称为隔堂对分。对应的考核方法强调过程性评价,并关注不同的学习需求。对分课堂把教学分为在时间上清晰分离的三个过程,分别为讲授、内化吸收和讨论,因此对分课堂也可简称为PAD课堂[1]。

1.2对分课堂中的教学留白

“留白”一词源于绘画艺术,指在作品中留出一片空白,或在空白区用诗词歌赋等填充,给欣赏者留有联想、想像的空间,营造一种以无胜有的意境。后来教育学者将这种“留白”手法应用于教学当中,留有一定的空间让学生思考,于是“教学留白”应运而生,并在促进学生自主思考、提升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和广泛的认可,这其中离不开它“教学留白”的功劳。通过分析,可以总结出对分课堂中的“教学留白”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留白、内化吸收阶段的留白及教材撰写模式留白三方面。就教学内容留白而言,讲授这一环节,教师仍是课堂的主导者,是知识的传授者。但与传统教学讲授不同,对分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讲授章节的重点、难点及主体框架,即所谓的精讲。而对于简单易懂的琐碎知识点则多留给学生自主学习。就内化吸收阶段的留白而言,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便是内化吸收阶段,内化吸收阶段强调在讲授环节与讨论环节中间留有时间空白,以供学生消化、吸收。就教材留白而言,对分课堂教材与对分课堂教学相适应,其教材编写方式与传统讲授式撰写方式不同,强调在理论与实践应用之间留有空间空白,以供学生自主探索、反思、总结等。

2.创新能力培养与教学留白

2.1创新能力概述

创新在《辞海》中解释为:抛开旧的,创造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制定的《核心能力测评大纲——创新能力(试行)》把创新能力界定为:在前人发现或发明的基础上,通过自身的努力,创造性地提出新的发现、发明或改进革新方案的能力。创新能力可划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等级。初级创新能力为在他人指导或启发下,能够进行创新活动;中级创新能力为能够独立进行创新活动;高级创新能力不仅能够进行独创和首创性的创新活动,而且能够组织、指导他人进行创新活动[2]。

2.2创新能力与教学留白的关系

创新能力定义强调要创造性地提出新的发现、发明或改进革新方案,而创新的前提就是要在掌握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具有批判思维能力、自主探究能力。由此可见,在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两点要求:一是能够深刻理解并掌握所学知识,使其内化到自身的只是结构中;二是要具有思考空间,具有自主探究机会,从而达到敢于批判、发展创新的目的。在传统满堂灌、填鸭式教学中,教师所讲内容往往力争面面俱到,学生只能全程认真听讲,无暇多想,成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大而全的课程内容,满堂灌的教学方法,给学生的内化吸收带来一定的学习负担,自主探究与创新更是无从谈起。因此,“教学留白”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前提与保障。

3.对分课堂“教学留白”中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3.1教学内容留白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对分课堂的教学将一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进行讨论,这势必占用了教师一定的讲授时间,这决定了对分课堂教学内容与传统课堂教学内容应有所不同。对分课堂教学内容强调对教学重点、难点及主体框架的讲解,教师对所讲内容应有所选择,使课堂教学变得有所讲、有所不讲。其中教师不讲而又需要学生掌握的内容,则需要学生自主学习,使知识内容不断丰富完善。通过教学内容留白这一过程,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思考,激励学生探究和发展创新能力。

3.2内化吸收阶段留白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对分课堂十分强调学生内化吸收阶段,在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之间一定要留有时间上的“教学留白”,供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内化吸收。知识的习得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永远离不开学生的独立思考,这是无法被任何人替代的,因此内化吸收阶段的教学留白至关重要。学生在内化吸收的过程中实现对知识的巩固、加工、重组与构建。通过这一过程,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持续关注,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与思考,自主获得知识,发展主体感知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浓厚的兴趣,培养发散性思维,培养探究求异能力,从而实现学生创新能动性的培养。

3.3教材撰写模式留白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背景下的专业教材不应是狭义上的教科书,而应是广义的教材,是教师在课程中为学生学习准备的所有材料。教师应为学生的学习留有自主探究的空间,而系统、详实的教材编写模式,剥夺了学生学习空间的自由性及知识再加工的机会,从而丧失了对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更是无从谈起。因而,优化教学内容,精讲内容的框架、体系结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知识关联等的描述,为实现教授留白提供教材保障,为自主学习提供思考空间。结合教学内容,提供丰富的案例素材,在理论与案例素材之间留下自主探究空间,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及理论联系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形成纲要式结合素材式的教材编写模式,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复旦教育论坛.2014 年第 12 卷第 5 期:6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核心能力测评大纲:创新能力(试行)[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1.

项目来源: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实践及教学评价体系构建研究(项目编号:2017SJGLX474));平顶山学院2017年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下《园林艺术》新型课程教材的建设(项目编号:2017-JY08));平顶山学院景观建筑课程群建设中期成果。

作者简介

蔡清,女,(1982-),黑龙江人,讲师,研究方向:益智型景观。

(作者单位:平顶山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

猜你喜欢
对分课堂创新能力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教研协同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下的英语课外作业设置
浅谈信息化平台背景下“对分课堂”的教学意义及思考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电影史课程中的应用
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中学生物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