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砚淼
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简称MOOC),意即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是将互联网思维与传统教育手段相结合形成的一种全新教育模式。
该模式课程准入宽,可被多人注册选课。无论何时何地,只要人有学习意向,有一台联网电脑,就可以注册慕课学习。注册后,学生可以在线观看教学视频,完成并提交作业,学生间、师生间讨论互动,教师批改作业并反馈,参加测试,形成了完整的教学流程。
2013年,国内多所大学共建中国高校教育平台。2014年,全国182所医学高等院校联合成立全国性、开放性、非营利性的中国医学教育慕课联盟,标志着首家医学教育慕课平台建设正式启动。目前,国内已建成慕课网、好大学在线、极课学院、学堂在线、中国大学MOOC、爱课网、上海高校课程中心、中国医学教育慕课联盟(人卫慕课)、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以及网易(云课堂)、超星(泛雅)等慕课平台。
慕课这一创新型教学方式的走红,使中国传统医学的课堂教学借助互联网手段,走向了更大的空间。中医药院校的慕课教学实践展示了中国中医药高等教育风采,成为扩大中医药学术影响的重要手段。北京中医药大学于2015年制作首批慕课3门,登陆中国大学MOOC网,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为主讲教师之一,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防治代谢性疾病与中药合理用药研究方向的林志健副教授参与制作的中药安全用药导论课程正是该校推送的首批慕课。2017年中药安全用药导论慕课被评为教育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林志健从事临床中药学教学与科研,开展中医药防治代谢性疾病的基础研究,科研方向稳定,具有中药学、药理学复合型知识结构,熟悉尿酸、糖脂代谢等疾病的病理与药物防治研究,曾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北京中医药大学校级课题等多项科研课题;先后参与科技部“十三五”重大新药创制项目、“973”计划、“十一五”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等20余项课题研究。发表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论文30余篇,《Journal of Medicinal Food》等期刊SCI论文5篇(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2篇);参与编写国家“十三五”规划教材“临床中药药物治疗学”、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教材“临床中药学”、北京市精品教材“中药不良反应与警戒概论”“应用中药学”等教材5部;国家授权发明专利2项(排名第三)。现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临床中药学秘书,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基础理论分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医院药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信息与大数据分会副秘书长。
“我称不上学者,但我坚信自己是一名中医药科学工作者。”林志健说。
在林志健看来,自己的工作很单纯也很朴素,就是临床中药学的教学与科研。
林志健认为,临床中药学是中医学与中药学的桥梁学科,其宗旨是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促進合理用药,顺应当前医疗改革提倡药学服务的新形势。随着国家医改的深入,“以患者为中心”的全程化药学服务理念深入人心,人民群众对药物治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关注疗效的同时,也更加重视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林志健选择的主要研究方向就是围绕临床中药学关注点,开展中医药防治代谢性疾病研究与中药安全合理应用研究。
林志健进行的中医药防治代谢性疾病研究,探讨中药防治高尿酸血症等代谢疾病的有效性基础。由于经济水平的提高,人民饮食结构与生活习惯发生改变,慢性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高尿酸血症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一方面,代谢性疾病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可显著增加心血管风险。另一方面,罹患代谢性疾病的人数日益增多,代谢性疾病已成为威胁当今社会人类健康的常见重大疾病之一,引起了学术界和全社会的普遍关注。中医药防治代谢性疾病研究关注高尿酸血症及其相关代谢疾病的中医药防治,旨在寻求安全、有效防治高尿酸血症等相关代谢性疾病的中药治疗方法。
中药安全合理应用研究则侧重于临床中药学服务的应用研究,关注中药临床应用的安全问题。近期社会热点“马兜铃酸导致肝癌”的文章在网上掀起了轩然大波,其实中药是否安全、有效,甚至该存废与否都一直是中医药支持者和反对者争论的焦点。
林志健说:“对待这个争论,中医药人应该理性地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我们有什么意义。”
首先,正视用药安全问题是每一位医药工作者的基本职业素质。“我国古人就这样做了,不然何来‘十八反‘十九畏?但是,随着西方科学技术的发展,西医学在安全用药领域取得的成果是我们中医药工作者重要的学习参考。你可以说凭借现有科技手段,研究清楚动辄复方的中药还存在许多困难,但该做的总是要做,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所以,作为身处中药科研一线的林志健,能切身感受到巨大的压力和责任,以至紧迫感。
“因为我们需要对广大的用药人群负责,甚至可以说是为国人和全世界相信中药、使用中药的人负责,我们必须拿出好的东西交给大家。对于各种质疑,鞭策的也好,恶意的也好,中医药人要有则改之,无则正世人视听,告诉大家中医、中药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哪些是我们的优势,哪些是局限,还有哪些是需要改革以适应现在社会的需求?”
用药安全问题重视再多都不过分,西药如此,中药也是如此。无论研究方向侧重基础研究还是临床应用研究,都要回归临床、服务临床。林志健的两个研究方向也是体现科研与临床应用的互补,基础科学研究要向中药临床安全与合理应用转化。
以临床中药学的教学与科研为工作重点,林志健在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张冰教授的带领下,重视中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基础研究,持续开展临床中药学的教育教学,规范临床中药师的培养与继续教育,从基础研究、临床药学服务和用药终端等方面入手,全方位提升中药安全合理应用水平,为大众放心使用中药保驾护航。
高等教育工作者肩负着三大核心使命:人才培养,科研创新,服务社会。近年来,国家对中医药发展给予了厚望,也为中医药领域科技工作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优厚条件和机遇。林志健说:“身处科技工作者的春天,作为国家众多中医药科研、教学工作者中一员,我能做的就是努力干好本职工作,在教学与科研上努力探索创新。”
在继承的基础上为这门古老的学科注入新鲜血液,使之能更加适应时代的需求,更好地为人民造福,林志健认为这就是学术创新的意义之所在。英文有谚:Necessity is the mother of invention,创新来源于需求,所以医药科研工作者要敏锐地把握来自临床和社会的反馈,了解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
“对于我们来说,研究要实用,旨在切实解决临床用药问题,这也是我们日常科研和教学的宗旨,是开展学术创新的源泉。”
那么,这个问题又是什么呢?
林志健分析道:“现在咱们国家的临床中药师岗位建设还处在初级阶段,专业人员数量远远赶不上临床实际需要,从业人员专业水平也需要通过不断学习来获得提升,所以我们北京中医药大学临床中药学团队作为学科首善任重而道远。”
因此,制作专业科普慕课课程,向全社会传播正确的中药安全用药知识刻不容缓。
2014年,北京中医药大学公开遴选首批慕课课程,林志健所在的团队是首个中医药类国家级教学团队、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北京市教育先锋先进集体,长期从事中药安全与合理用药教育,有较好的教学基础,课程内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成为第一批建设的慕课课程。该课程通过系统地普及传播中药安全用药知识,促进中药合理应用,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2015年,林志健在中国大学MOOC网上线中药安全用药导论慕课,至今已开课五期,选课数近四万人,已成为中医药专业教学及执业医师、执业药师继续教育的重要补充,且通俗易懂,可用于向非专业人员科学普及安全用药知识。
该课程从中医、中药两方面的基础理论入手,结合临床和生活中的安全用药的实例,深入浅出地介绍中药安全性的相关概念,中药药物警戒理论,中药不良反应的特点及常见临床表现,中药不良反应判别、分类、发生原因、影响因素,常见中成药安全问题及中药不良反应的救治等。
课程上线后,对提高中药使用过程中的安全与警戒防范,促进临床安全有效合理地使用中药,减少中药不良反应发生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中药安全用药导论慕课既不失专业水准,又源于临床、用于临床。林志健获中国大学MOOC优秀教师、第五届“中医药社杯”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三等奖、北京中医药大学优秀教育研究课题一等奖、北京中医药大学教学比赛二等奖等荣誉。
林志健坦言:“对于从事传统课堂教学的高等院校教师,慕课是一个崭新的事物。刚开始我们也不知道怎么制作慕课,我是一边在网上学习慕课课程,一边制作慕课。从不同的慕课课程学习课程设计、教学资料准备、教学视频录制、平台上线、组织教学、作业设置、论坛互动等,吸取前人的经验,步步摸索制作出来。”
支撑林志健放手去创新的力量之源,是他所在的团队。林志健说:“团队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团队合作是我前进的动力。我所在的教学团队非常优秀,是首个国家级中药学教学团队。每一个人,在做好日常教学工作的同时,都在积极开展教学研究。”
面对新形势下医疗改革的需求,团队率先开展临床中药学人才教育,创新性地提出以药学服务为核心的临床中药师培养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药学服务实践能力,构建了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临床中药师培养模式。团队培养的临床中药师,既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又要能够不断学习,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提供专业的指导和服务的同时,反哺学科,促进临床中药学的发展。
中国传统医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它同样呼唤着创新,并將在创新中不断完成自我更新与成长。中医药有太多的未解之谜,从事中医药科研工作和教育传承需要创新素质。
众所周知,传统中医药采用哲学的语言概括药物功效,指导临床应用,保障临床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作为21世纪的中医药工作者,既要继承传统中医药的精华,又要创新发展。林志健常把哲学语言表达的药物功效比喻成中药与人体之间的语言。虽然这种语言能够沟通药物与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但中医药工作者更需要创新性地将这种哲学语言翻译成科学易懂的语言。当前的中医药科研工作,就是努力地开拓创新,阐释中药功效的科学实质,将模糊的、经验的、哲学的语言“翻译”出来。这也是林志健理解的中医药科技工作者最重要的创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