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铁路投送能力研究

2018-09-18 10:02刘思阳
科教导刊 2018年16期

刘思阳

摘 要 近年来我国加强了与周边各国的军事联系,多国联合军演日益增多,铁路投送作为战略投送的重要力量之一,已经成为我国投送兵力装备的主要方式。本文通过分析我国跨国铁路投送存在的问题,寻找提高跨国铁路投送能力的办法和措施。

关键词 跨国铁路 投送能力 战略投送

跨国铁路追其起源源自抗美援朝战争,我国利用铁路投送向朝鲜战场投送大量人员和车辆装备,打出了著名的“钢铁运输线”的旗号,为抗美援朝的胜利奠定了基础。随后我国跨国铁路投送开始快速发展,承担起跨国投送军援和军贸的任务,近年来我国与周边国家军事演习增多,一些车辆和大型装备的运输即通过铁路投送到达配置地域,例如“和平使命—2007”、“和平使命—2013”等演习中我国均通过铁路投送向国外运输了大量的兵员、装备和物资。随着国家利益的发展变化,未来我国跨国铁路投送需求将会持续增多,投送任务也会更加繁重复杂,因此我国要提高跨国铁路投送能力,为实现其战略目标做足准备。

1 跨国铁路投送现状

目前我国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朝鲜和蒙古、越南等国完成过跨国铁路投送任务,其中向朝鲜铁路投送较为简单,因朝鲜铁路轨距与我国规矩相同,列车只需在铁路口岸按照铁路部门要求完成海关、检疫等通关手续后即可直接过轨投送到达朝鲜。而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两国铁路轨距相同,但比我国轨距要宽出不少,因此在历次跨国铁路投送中,都需要在铁路口岸办理完相应手续后,由我方部队人员换成对方国家的列车,装备物资则由对方按照其国家铁路部门规定的方法进行装卸以及捆绑加固。同时由于对方考虑到保密的问题,在投送过程中禁止我国人员携带手机等通讯装置,每天只能由添乘军代表利用海事卫星电话向国内指挥机构报告,且途中饮食保障以我国人员随身携带自我保障为主,对方国家提供饮食饮水相辅助,到达卸载地域后,可利用对方国家的固定站台完成卸载。蒙古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两国的轨距相同,但通常情况下其按照我国的方法完成捆绑加固,其余均与俄、哈两国相同。

2 跨国铁路投送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跨国铁路投送装载技术要求不同

由于我国与周边各国军事要求不同,部队装备也各异,因此铁路部门对部队装备的装载方法以及捆绑加固方案要求严格,我国要完成跨国铁路投送,必须提前了解对方国家铁路部门对车辆装备捆绑加固的要求。由于我国对部队保密性的考虑和要求,以及担心装卸载过程中车辆装备出现安全事故难以落实责任问题,因此不能将部队车辆装备交付给对方国家进行装卸载和捆绑加固,只能根据对方国家铁路部门的要求,提前购置符合其要求的捆绑加固器材,并按照其要求自行进行捆绑加固。购买对方捆绑加固器材会花费大量资金,平时利用率较低,造成了资金大量浪费,且我国训练对方国家捆绑加固器材的使用方法又会耗费大量人力,所需時间周期较长,而演习任务行程较紧,我国部队人员难以保证捆绑加固后的车辆装备符合对方国家要求,因此常常发生不符合对方要求的返工现象,制约了装载加固效率,影响了铁路投送进程。

2.2 跨国铁路投送指挥通信不畅

由于部队铁路投送保密性的需要,以往的铁路投送我国都是通过铁路部门掌握列车投送的进程等相关信息,但跨国铁路投送由于需要从口岸站出境,而铁路部门只能掌握出口岸站之前的信息,列车出境后我国无法实时掌握列车投送的动态,只能依靠添乘军代表利用海事卫星电话紧急联系,通信受阻,致使我国指挥部门不清楚列车上实际情况,若被投送人员与对方人员发生摩擦,或列车上突发情况,我国指挥机构不能在第一时间获得信息,失去了最佳的指挥处理时间。同时由于跨国铁路投送涉及到两个国家部队领导的协商,在投送路径上可能会遇到对方人员例行检查,常常因两国文化的差异出现误会和矛盾,因此需要翻译人员及时进行解释,沟通协调双方的关系。但由以往的跨国铁路投送经验可知,我国部队精通外语的人较少,而擅长外语的人员铁路投送专业知识欠缺,难以适应铁路投送需求,只能由添乘军代表出面解决,加重了军代表的工作压力,不利于其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作用。

2.3 跨国铁路投送保障复杂

跨国铁路投送保障内容多,过程较为复杂。首先,列车在出境前需要在口岸站办理出境手续,过程需海关、边检、检疫等多家部门参加,工作量大,任务繁琐,需要花费较长时间,通常情况下,一组列车办理过境手续大约要花费近三四个小时,拖慢了投送速度。同时部队办理出境手续时需要后勤部与公安部、海关总署、检疫总局等多家单位共同下达命令通知,中间某一环节发生停滞都将影响整个投送进程,致使投送时间延长。此外,我国周边大多数口岸站保障能力不能满足部队投送的需求。其中部分口岸站的换装能力只是针对普通商业运输,难以完成大规模部队跨国铁路投送任务,有部分口岸站站台受实际情况限制,不具备部队车辆和装备的装卸载条件,及时搭设临时站台,也会因延长装卸载的时间而影响整体投送的效率,且装卸载的安全得不到有效保证。还有部分口岸站缺少对供应站的管理,列车到达口岸站办理手续时,供应站要及时将食物和饮用水送达列车,保障部队人员的饮食饮水,但目前大部分口岸站不具备此条件。

3 提高跨国铁路投送能力的对策措施

3.1 建立统一的国内外铁路运输装载标准

为解决我国铁路运输装备装卸载和捆绑加固与国外运输标准不统一的问题,我国要建立统一的铁路投送装载标准,在保证投送行动安全的前提下,我国应积极与其他国家沟通协商,力争在跨国铁路投送时利用我国的装载标准进行运输,从而保证部队车辆装备的同时,提高铁路投送的效率。首先,我国要认真分析研究其他国家的装载标准,论证其标准与我国标准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结合其优点修改完善现有标准,将我国铁路运输标准由之前的根据型号划分改为根据车辆装备质量划分,按照质量大小划分为多个区段,在各个区段内再按照装备类型区分,从而制定出更加完善的铁路运输标准,以提高铁路投送的效率。同时,由于我国的铁路运输标准是根据《铁路货物装载加固规则》制定的,而《铁路货物装载加固规则》出台年份较早,我国自铁路运输标准制定后并没有再进行改动,而车辆装备不断升级换代,尺寸更长,质量更大,原有的标准已经不满足现有的车辆装备运输,因此,我国要根据车辆装备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铁路运输装载规定,使其能够长期满足铁路投送的需要,从而大大提高铁路投送能力。

3.2 明确跨国铁路投送指挥通信体制

我国要明确跨国铁路投送的指挥通信体制。由于现阶段跨国铁路投送我军难以掌握列车投送的进程,而只能依靠铁路部门反馈信息,一旦列车出境,铁路部门也不能掌握列车动态,致使指挥失灵。因此,我军要与地方科研单位合作,共同研发可以实现获取列车运行动态的系统,并为投送列车装配,使其能够在确保通信网络稳定安全的前提下,实现列车与我军指挥部门信息相联通,确保我军指挥部门能对投送列车动态感知,及时响应,解决投送指挥困难的问题。其次,我国北斗等通信系统近年来发展迅速,通过将此系统列装被投送部队,可以实现我军指挥机构实时掌握列车运行位置,同时利用物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可以实现对出境列车的智能识别、定为以及追踪,便于下一步工作准备和部署。 此外,要培训一批既通晓铁路投送专业知识,又精通外语的专业人才,从而解决投送途中遇到对方国家人员沟通协商难的问题,确保投送途中与对方国家铁路部门人员友好相处。

3.3 简化跨国铁路投送保障流程

针对跨国铁路投送保障流程复杂,工作量较大的特点,我国要积极研究现行体制,精简投送保障流程,细化后勤保障内容。首先,我国要加强跨国铁路投送设施设备建设,充分貫彻国防要求,在某些口岸站,因缺少部队车辆装备装卸载需要的固定站台,应在站台附近准备就便器材,当部队有跨国投送任务时,提前搭设好临时站台,供部队车辆装备装卸载使用。其次,我国要加强车辆换装建设。在口岸站附近选择最适合跨国列车运行的线路设置固定站台,同时配套建设铁路换装所需的基础设施,保证部队顺利完成换装任务。同时还要注意危险品运输中换装的要求,在换装点周边要修建隔离带和隔离网等辅助设施,确保部队人员、车辆、装备换装安全。此外,我国要统筹利用军地移动后勤保障装备,通过利用轻型组合站台、重型装备站台以及野战重装备站台完成车辆装备的装卸,从而解决由于缺少站台或者现有站台不匹配导致我军难以在某些车站临时装卸载的难题。同时,在跨国铁路投送线路的关键节点位置,应设置供应站的保障单位,解决我国跨国铁路投送中部队人员的饮食饮水问题,周边的油库以及医院也要随时做好准备,因对突发情况能够及时抽调力量进行保障,确保跨国铁路投送安全顺利进行。

4 总结

随着国际形势不断变化,外交关系不断发展,多国联合军演进一步频繁,未来我国的跨国铁路投送行动将会越来越普遍,通过不断完善跨国铁路投送方式方法,加强跨国铁路投送的研究和训练,从而大大提高我国铁路投送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余贻荣,鲍平鑫.跨境铁路投送能力研究.军事交通学院学报,2014.5.

[2] 辛昕,余贻荣.联合军演跨国铁路输送问题研究.军事交通学院学报,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