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晓蓉 刘爱明 盛欣
摘 要:随着2016年6月我国正式成为国际本科工程学位互认协议《华盛顿协议》的第18个会员国,我国工程教育全面实质性国际化阶段来临。如何更好地按照国际本科工程教育专业标准培养人才,提高工程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成为当前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文章旨在以《华盛顿协议》所推行的“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为指导,结合《中国工程教育认证标准》要求,对本科工程专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出建议。
关键词:成果导向;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8)08-0076-03
一、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起源
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 Based Education,简称OBE)是一种以学生的学习成果(Learning outcomes)为导向的教育理念,强调工程教育必须围绕学生实现预期的学习成果开展。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由Spady等人于1981年首次提出,是当前国际本科工程学位互认协议《华盛顿协议》的核心理念,并贯穿于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始终。在我国于2016年6月正式加入《华盛顿协议》后,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颁布的《工程教育认证标准(2016版)》也充分体现了OBE理念,强调要实施成果导向教育。
二、OBE理念下工程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一)加速促进我国工程教育认证质量国际化的需要
目前,世界上主要的工业发达国家都建立了国内工程教育认证制度,并通过多边协议实现工程教育学位国际互认。《华盛顿协议》(Washington Accord,WA)体系是国际上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四年制本科工程教育学位互认体系。我国成功成为《华盛顿协议》的正式会员,标志着我国的工程教育与国际接轨,工程教育质量的国际互认和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已成为现实,但我国工程教育质量离整体满足《华盛顿协议》“实质等效”认证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据统计,截止到2015年底,我国开设工程类专业的本科高校有1112所,工程类本科专业布点数16,249个,但参加认证的高校只有124所,参加认证的专业只有570个,说明我国工程教育质量满足国际化认证要求的比例非常低。按《华盛顿协议》倡导的OBE理念推动工程教育教学改革,在工程人才培养理念、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教学设计以及人才培养的考核与评价等各方面按照华盛顿协议规定进行实质等效重构,是加快推进工程教育认证质量国际化的实质性工作的“最先一公里”。
(二)推动和深化工程教育综合改革的需要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贯彻的是学科导向理念,在构建学生较完备的学科知识体系方面有过积极作用,但其最大弊端在于导致工程教育与产业界脱节,工程设计和实践教育严重不足,人才培养模式与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不相适应,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滞后产业发展需要。OBE理念以学生应具备的核心能力为中心构建培养体系,是人才培养模式上的大变革。OBE理念的引入让参加工程教育认证的高校教育理念发生了深刻改变,参加认证的专业在教学设计、人才培养模式上有了深刻的变革,对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产生了积极作用。OBE理念引导的工程教育改革成为工程教育综合改革最具活力和实效的变革,需要在工程教育领域的各类院校、各类专业全面推广和深化。
(三)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
我国工程专业在校生占高校在校生总数1/3,工程教育体量居世界首位,但在衡量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两个关键指标 “适应全球化”和“融合业界发展”上与世界水平相距甚远。据瑞士《世界竞争力报告》分析,我国合格工程师的数量和总体质量在参加排名的55个国家中仅排在第48位;美国《财富》杂志分析,美国“适合全球化要求”的工程师有54万人,我国只有16万人,不到全国工程师总数的10%,印度则超过总数的70%。我国工科大学的毕业生只有10%可以达到跨国公司的用人標准,印度是25%。我国政府提出实施“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计划,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行动指南,用OBE理念和标准引领工程教育发展,用“互联网+”助力工程教育腾飞,把学生能力培养当作工程教育质量之本已成为我国工程教育发展的应然选择。
三、OBE理念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OBE理念要求我们必须围绕学生实现预期的学习成果来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需要按照“明确学习成果→构建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活动→评价成果达成→坚持持续改进”的思路来构建和实施。
(一)明确学习成果
科学、准确、顶层地明确本科工程教育专业人才学习成果是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中国《工程教育认证标准(2016版)》中定义,“人才培养目标是对该专业毕业生在毕业5年左右能够达到的职业和专业成就的总体描述;毕业要求是对学生毕业时应该掌握的知识和能力的具体描述,包括学生通过本专业学习所掌握的知识、技能和素养”。
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传统做法是学校根据教育教学规律、政府政策引导,以学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定位以及教师等学校内部需求为主制定,很少考虑到行业企业、用人单位等其他外部利益相关者的需求。笔者认为OBE理念下至少综合考虑四个方面:一是要考虑到与国际、国家、社会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宏观需求相适应;二是要充分调研用人单位、行业企业等外部利益相关者需求,精准对接行业与用人单位对学校人才的微观需求;三是要对学校近5~10年毕业生进行充分调研统计分析,明确毕业生职业主战场;四是要结合学校定位、办学特色,避免“千校一面”,突出学校个性发展。
在OBE理念下明确毕业要求也要考虑三个方面:一是毕业要求必须全面支撑培养目标的实现,与培养目标间应建立全覆盖支撑关系,并能用矩阵图表达说明(参见表1),这是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基本要求;二是中国《工程教育认证标准(2016版)》中对毕业生提出的12条毕业要求是目前我国高等学校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毕业要求的最低标准,它在注重毕业生工程知识和工程能力教育的传统基础上,还特别加入了《华盛顿协议》中强调的包括沟通、团队合作等方面的通用能力,社会责任感、工程伦理等品德伦理等内容,预示未来的工程教育要遵循工程本真的逻辑,着重协同整合各种教育元素,这是《华盛顿协议》给我国工程教育的重要启示。各高校各专业可以根据自身的优势与特色,在此之上提出切合实际的、个性化的毕业要求;三是充分对接行业企业用人单位对人才的入口要求。
(二)构建课程体系
课程设置是本科工程教育中学生能力培养的基础环节和关键因素。OBE理念下的课程体系的设置强调“从成果出发,从结果出发”,关注的是课程知识点对学生毕业要求的全面支撑。构建基于OBE教育理念课程体系可以分两步:第一步细化毕业要求,对毕业要求进行合理的分解,将毕业要求分解成教师在课堂及实践实训中可观察、可教学,教学效果可检测、可考核、可评价,学生在作业、试卷、报告、论文等学习资料中可表达的若干指标点;第二步将毕业要求指标点分解对应到课程上去,让课程体系与指标点要求之间有一种清晰的、立体化的支撑映射关系,并能用矩阵表达说明(参见表2)。根据课程对指标点要求的支撑强度进行优化选择,保证课程体系对所有指标点要求形成全面、系统、科学、有效的支撑。从而有效避免传统课程体系设计的学科思维,更杜绝“因人设课”而导致课程设置多、杂、乱和课程效率低下的现象。
(三)创新教学活动
基于OBE理念创新教学活动是有效实现课程对培养目标、毕业要求支撑的关键步骤。创新教学活动至少包括改革教学大纲、创新教学方法、科学考核方式三个方面。首先要改革教学大纲,打破传统教学大纲以教材为本,在规定的课时数内对教材所规定的教学内容做出安排的条框。基于OBE理念的教学大纲一定要具有指标点要求在本课程中实现路径的描述,至少考虑以下四个方面的要素:课程学习目标;课程学习目标与指标点要求的对应关系;课程学习目标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对应关系;课程学习目标与考核方式的关系等(参见表3)。这样可使教师明确自己在指标点要求中应当承担什么样的培养任务,以此任务为中心开展有的放矢的教学活动,并采用合适的考核方式来检测学生各项能力达成,根据达成情况及时修正自己的教学活动;学生也可通过这样的教学大纲明了自己的学习任务及应取得的学习成果(课程目标),并全方位深度参与教师实施的教学活动。其次要创新教学方式方法。UCLA副校长Cindy Fan教授在参与我国审核评估时曾说“‘单声道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掣肘一流本科教育质量的最大短板。中国一流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的质量差距很可能就在‘单声道的课堂教学模式上”。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充分结合课程的特点、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实现课堂教学从“单声道”到“多声道”,从以“教”为中心到以“学”为中心,从知识课堂转变到知识、能力、素养培养并重的课堂的转变,使学生达到课程培养目标要求。最后是科学考核方式。传统而单一的考核评价很有可能在新的评价要求中失灵,需要认真思考、研究和实践各种考核的方法、途径及其权重比例从而更有效、准确评判出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评价成果达成
评价是对教学活动过程中所收集到的资料和证据进行解释的过程,通过评价对专业人才培养达到培养目标和要求的程度进行判断,是人才培养的必需环节和工程教育实质等效结果互认的基础和要求。笔者认为在OBE理念下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开展专业教育成果达成评价。
1.评价课程目标达成。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是利用课程的各类考核资料,对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进行逐条评价,并据此作为相关指标点要求达成度的评价依据。评价课程目标达成时要充分考虑以下四个要素:教学大纲是否体现了毕业要求指标点的要求;考核的内容是否有效体现了教学大纲的要求;考核的形式是否合理;考核结果的判定是否合理。课程教学目标达成评价应成为学校常态评价,结果应用于课程教学活动的持续改进,最终保证课程教学目标达成。
2.评价毕业要求达成。传统高等教育简单地将修满学分和完成毕业论文的毕业生定义为合格的毕业生,而基于OBE理念开展毕业要求达成评价,要对当年全体毕业学生或足够样本的学生证明分解指标点要求达成和总毕业要求的达成。达成的评价可采用直接评价法与间接评价法相结合方式来进行。直接评价法包括考试成绩、课堂表现、作业、报告等;间接评价法包括问卷调查、书面调查、深度访谈等。评价毕业要求达成可每2—4年进行一次,通过对专业教育毕业要求进行系统、形成性和合理的評价,可为专业教育提供持续改进的依据,最终保证毕业要求的达成。
3.评价人才培养目标达成。评价人才培养目标达成是我国对专业教育成果考评最薄弱环节,特别是基于用人单位、社会考核的培养目标评价达成机制匮乏。笔者认为可从下列情况综合考衡:学生毕业率与就业质量情况;毕业生对学校教育教学满意度情况;(毕业生适应工作、企业、社会情况;毕业生发展情况;家长满意度情况;用人单位满意度情况;社会评价等多方位进行评估,看是否满足各利益相关者的期望值。人才培养目标达成评价可5年或不定期进行,这样便于人才培养目标的重审与修订,便于专业持续改进。
(五)坚持持续改进
OBE理念的持续改进,贯穿了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包括学生、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支持条件等6条标准的始终,也贯穿了基于OBE理念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始终。笔者认为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在1950挖掘出来PDCA(P(Plan)计划,D(Do)设计和执行,C(Check)检查,A(Action)处理循环是实现持续改进的科学程序。基于成果导向理念将人才培养持续改进的实践也相应分为从低到高、从小到大的四个层面(见图1):一是教学活动层面;二是课程体系层面;三是毕业要求层面;四是人才培养目标层面。根据PDCA原理对每个层面进行设计,开展PDCA小循环,制订相应的目标、要求和计划,然后按照计划执行,通过将执行结果与目标要求对比分析,找出不足,不断提高和改进该层面的目标和要求。同时四个层面的循环相互联结又可形成持续改进系统PDCA的大循环,用大循环套小循环,小循环保大循环,推动大循环,不断前进,不断提高,确保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的教学、教育、培养过程和结果得到跟踪、评价、反馈与改进,从而调整和完善学习成果的描述,实现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持续卓越上升。
参考文献:
[1]李志义.解析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成果导向理念[J].中国
高等教育,2014,(17).
[2]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秘书处.工程教育认证工作指南:
2016版[Z].2015.
[3]聚焦“高精尖缺”:我国高层次专门人才匮乏与国家地位
不相称[EB/OL].http://www.jl.xinhuanet.com/2012jlpd/
2015-11/12/c_1117118511.htm,人民日报,2015-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