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银行业面临的经济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全球经济出现明显复苏迹象,保护主义加剧,贸易摩擦增大,不确定因素逐渐增加。从国内来看,经济风险正在累积,金融监管从严,城商行群体受影响较大。2017年城商行资产和负债规模继续保持增长,但增速自2015年以来持续下降;城商行平均资产总额和平均负债总额继续保持增长,但增速略有下降;整体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较2016年底出现“双升”;资产收益率和资本收益率整体延续了2011年以来持续走低的态势,转型之路仍然艰难。
资产负债
根据银监会统计信息,截至2017年底,我国银行业总资产高达252万亿元,同比增长8.7%,其中商业银行总资产为196.8万亿元,占银行业金融机构的77.96%。大型商业银行仍占据主导地位,股份制商业银行占据重要地位,城商行和农商行市场份额逐步提升。
2017年城商行资产和负债规模继续保持增长,但增速延续了2015年以来持续下降的趋势。截至2017年底,城商行总资产达到31.72万亿元,增速由2016年末的24.50%下降至2017年末的12.33%;总负债达到29.5万亿元,增速由2016年末的24.95%下降至2017年末的11.84%;所有者权益达到2.19万亿元,增速为19.42%,较2016年底18.45%的水平小幅提升(见图1)。
2017年城商行的资产、负债和权益在全部银行业金融机构中的占比进一步提升。截至2017年底,城商行资产总额在全部银行业金融机构中的占比升至12.90%,较2016年底提升0.4个百分点(见图2);负债总额占比提升至13.00%,较2016年底提升0.4个百分点(见图3);权益总额占比提升至11.27%,较2016年底提升0.69个百分点(见图4)。
2017年城商行平均資产总额和平均负债总额继续保持增长,但增速比2016年略有下降。截至2017年底,城商行平均资产总额达到2367亿元,较2016年底增长12.3%;平均负债总额也突破2000亿元大关,达到2204亿元,较2016年底增长11.9%;平均权益总额达到163亿元,较2016年底增长19.3%(见图5)。
从单家城商行数据来看,截至2017年底,资产总额、负债总额超过城商行平均水平的城商行数量均为35家,该数字与2016年底保持一致。同期,资产规模超过2000亿元的城商行达到50家,比2016年底增加7家;资产规模超过5000亿元的城商行为13家,比2016年底增加1家;资产规模超过1万亿元的城商行为6家,比2016年底增加2家,即宁波银行和盛京银行。同期,负债总额超过2000亿元的有41家,比2015年底增加6家;超过5000亿元的有12家,比2016年底增加1家;超过1万亿元的有4家,与2016年底保持相同。
贷款质量
随着实体经济下行,资金脱实向虚的现象日益凸显。在金融市场层面,传统信贷转向票据、同业和理财等业务,商业银行表内业务转向表外,金融机构充当通道加杠杆,导致资金在金融机构内部空转,推升了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出现利率双轨,货币政策传导受阻;在实体企业增面,部分企业将大量资金用于购买理财产品,从事资本运作等金融活动,而非投入生产。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大程度在于实体经济回报率较低、金融机构过度加杠杆、金融监管滞后于金融创新。2017年以来,我国金融监管形势空前加强,城商行首当其冲,受到了巨大的挑战。
2017年底商业银行整体不良贷款余额较2015年底继续上升,但增速有所下滑。从银监会披露的季度数据来看,四个季度商业银行整体的不良贷款率均为1.74%,较2016年同期的水平略有下降。但2018年一二季度,商业银行整体不良贷款率重新出现上涨,第一季度为1.75%,第二季度更是增长至1.86%(见图6)。这一方面与资管新规下融资环境收紧有关,同时监管机构对于不良资产界定的进一步趋严也是第二季度不良率迅速提升的重要原因。
2017年底城商行整体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较2016年底出现“双升”。2017年四个季度,城商行整体不良率均保持在1.50%以上,截至2017年底,城商行整体不良贷款率达到1.52%,较2016年底提高0.04个百分点。受资管新规和不良认定趋严的影响,2018年第二季度城商行整体不良率进一步提升至1.57%。截至2017年末,城商行整体不良贷款余额为1823亿元,较2016年末增加325亿元。2018年第二季度城商行整体不良贷款余额为2089亿元,较2017年末又增加了266亿元(见图7)。过半数的城商行2017年底不良贷款率低于商业银行平均水平。从2017年末的可获得的数据来看,有45家城商行不良贷款率低于商业银行平均水平,有73家城商行不良贷款率高于商业银行平均水平。
在2016年的城商行竞争力评价报告中,我们指出,2010年以来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季度数据形成了一条“扭曲的微笑曲线”。2018年第二季度央行货币政策报告中指出,美国经济增长依旧强劲,欧元区、英国复苏势头放缓,日本超预期反弹,全球经济复苏同步性下降。发达经济体股市小幅上涨,但新兴市场中的阿根廷、土耳其、巴西、俄罗斯等经济体股市部分承压,国债收益率总体上行。全球贸易摩擦加剧,新兴市场金融市场波动加大,金融市场脆弱性加强。从国内来看,地方基建投资增速下降,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暴露,企业债务违约风险集聚;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下滑,消费下降。我们由此推断,包括城商行在内的商业银行体系不良率短期难以下降。
从不同规模区间分组来看,2017年底资产规模在3000亿元以上的城商行不良率由2016年末的1.43%略微下降至2017年末的1.42%,处在各个组别中的最低水平,另外三个组别城商行的不良率均有所上升。其中1000亿元以下规模城商行的不良率增长最快,由2016年末的1.50%提升至2017年末的1.74%,增长了0.24个百分点;而1000亿~2000亿元规模城商行2017年末的不良率在四个组别中最高,为1.82%(见图8)。
抵偿能力
商业银行通过计提贷款损失准备来抵补贷款预期损失。贷款损失准备的充足性可以通过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拨备覆盖率和拨贷比等指标描述。根据国内银行业监管要求,商业银行的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不应低于100%,拨备覆盖率不得低于150%(2018年3月银监会7号文放松这一标准至120%),贷款拨备率不得低于2.5%。
从整体上看,城商行拨备覆盖率的走势与所有商业银行类似,且城商行拨备覆盖率要优于商业银行整体。2017年所有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的拨备覆盖率均与2016年处于近似水平,但二者走势出现一定分化。其中,全体商业银行2017年末的拨备覆盖率为181.42%,较2016年末提高了5.02个百分点,城商行2017年末为214.48%,较2016年末下降了5.41个百分点;截至2018年第二季度,全体商业银行的拨备覆盖率为178.70%,城商行为207.89%,均较2017年末有小幅下滑。从城商行高于商业银行的幅度来看,2017年末城商行的拨备覆盖率高于商业银行33.06个百分点,较2016年末43.49个百分点的领先幅度略有下降。2018年第二季度,城商行的领先幅度为29.19个百分点,较2017年末进一步小幅下滑(见图9)。
从拨备覆盖率来看,超过一半的城商行2017年底撥备覆盖率高于全体商业银行平均水平。从可获得的数据看,78家城商行2017年末的拨备覆盖率高于商业银行平均水平,39家城商行2017年末的拨备覆盖率低于商业银行的平均水平。分组方面,仅有规模在3000亿元以上规模区间城商行的拨备覆盖率出现提升,由2016年末的231.7%提升至2017年末的234.8%,处在各组中的最高水平。另外三个规模区间的拨备覆盖率均出现下降,其中规模在1000亿~2000亿元城商行的拨备覆盖率降幅最大,由2016年末的210.10%降至2017年末的202.55%,处在各组中的最低水平,降幅达7.55个百分点(见图10)。
从拨贷比率的数据来看,近年来商业银行与城商行的拨贷比整体呈现上升趋势。2017年底商业银行整体的拨贷比为3.16%,较2016年底的3.08%提高了0.08个百分点;2017年底城商行的拨贷比为3.26%,较2016年底的3.25%提高0.01个百分点(见图11)。从可获得的数据来看,截至2017年底,65家城商行的拨贷比高于商业银行的平均水平,48家城商行的拨贷比小于商业银行的平均水平。分组方面,除2000亿~3000亿元区间规模城商行的拨贷比有所下降外,另外三个组别城商行的拨贷比均有所提高(见图12)。其中小于1000亿元规模区间城商行拨贷比的增幅最快,2017年末为3.54%,较2016年末增长了0.11个百分点。大于3000亿元规模区间城商行的拨贷比在2017年末处于最低水平,为3.13%。1000亿~2000亿元和小于1000亿元两个组别高于城商行整体平均值,而大于3000亿元和2000亿~3000亿元两个组别低于平均值。城商行拨贷比自2015年一季度末到2017年末一直好于商业银行平均水平,但2018年一二季度被商业银行反超。2018年第二季度商业银行和城商行的拨贷比分别为3.33%和3.26%,城商行的拨贷比保持基本不变,但商业银行的拨贷比出现提升。
从拨备覆盖率和拨贷比两个指标综合来看,城商行和全体商业银行出现一定分化。相较2016年末,2017年末全体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小幅上涨,而城商行拨备覆盖率小幅下降。全体商业银行的拨贷比出现较快上升,而城商行拨贷比基本保持稳定。从2018年前两个季度数据来看,预计这种分化将在短期内继续维持。
资本充足性
资本金的主要作用是抵补非预期损失,并以此建立信誉,支持业务发展。根据目前的资本监管要求,资本金包括符合一定标准的核心一级资本工具、其他一级资本工具和二级资本工具。资本充足性通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三个指标来体现。杠杆率是资本充足率指标的重要补充,杠杆率不能低于4%,但大部分城商行没有披露该指标。
2017年城商行补充资本金的方式主要包括公开上市、发行二级资本债、利润留存、增资扩股等。截至2017年底,国内共有17家城商行实现了公开上市。北京银行于2017年12月28日完成了定向增资,筹资净额超过206亿元,大大增强了资本实力。成都银行则在2017年12月19日在上交所成功首次公开发行3.6亿股,募得24.4亿元,大大补充了核心一级资本,更为重要的是建立了更好的资本补充机制。2017年12月5日,宁波银行发行了100亿元的可转债。贵阳银行拟发行优先股,仍在证监会审核过程之中。二级资本债发行方面,共有重庆银行、保定银行、厦门银行、泸州市商业银行、郑州银行、青岛银行、浙江稠州商业银行、华融湘江银行、青岛银行、威海市商业银行等51家银行发行二级资本债共计1026亿元,期限都是10年。
从各年横向比较情况看,城商行资本充足率一直低于商业银行平均水平,原因有三:一是城商行资产规模增长速度快于商业银行平均水平;二是大部分城商行补充资本金的渠道比较单一,主要依靠利润留存和增资扩股;三是城商行资产扩张对于资本的消耗比较快,这个因素还需要进一步验证。截至2017年底,商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75%,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1.35%,资本充足率为13.65%。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保持稳定,一级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较2016年末略有提升。
超过一半的城商行2017年底资本充足率低于商业银行平均水平。截至2017年底,城商行资本充足率为12.75%,低于商业银行平均0.9个百分点,低于大型商业银行1.9个百分点。从可获得的数据看,83家城商行2016年底资本充足率低于商业银行平均水平,38家城商行2017年底资本充足率高于商业银行平均水平。
城商行资本充足率在2017年全年先降后升,2017年底较2016年底略有上升,提高了0.33个百分点。2016年底城商行的资本充足率为12.42%,2017年一二季度该指标出现连续下滑,二季度末为12.20%,但下半年开始上升,年末达到12.75%,且进入2018年后一直同2017年末保持稳定(见图13)。从分组情况来看,规模在1000亿元以下的城商行资本充足率均值略有下降,由2016年末的13.90%降至13.70%,但仍处于各组中的最高水平;另外三组虽均有所提升,但2017年末指标值仍都低于2017年末城商行的平均水平。其中,规模在2000亿~3000亿元的城商行2017年末的资本充足率最低,为12.79%(见图14)。
一级资本充足率方面,超过一半的城商行2017年底一级资本充足率低于商业银行平均水平。从可获得的数据看,89家城商行2017年底一级资本充足率低于商业银行平均水平,29家城商行2017年底一级资本充足率高于商业银行平均水平。从分组情况来看,仅有规模在1000亿元以下城商行一级资本充足率的平均值高于城商行整体的均值,为11.78%,虽然较2016年末水平有所降低,但仍为各组别中最高。2000亿~3000亿元区间范围内城商行2017年末的一级资本充足率均值在各组中最低,为10.00%(见图15)。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方面,超过一半的城商行2017年底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低于商业银行平均水平。从可获得的数据看,85家城商行2017年底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低于商业银行平均水平,36家城商行2017年底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高于商业银行平均水平。从分组情况来看,规模大于3000亿元和小于1000亿元的城商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有所降低,另外两组则有所提升。2017年末,规模小于1000亿元城商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均值在各组中处于最高水平,为11.66%;规模大于3000亿元组别处在最低水平,为9.42%(见图16)。
流动性状况
银行需要保持相应的流动性以供各种支付需求,流动性风险是银行需要时刻警惕的风险,特别是流动性紧缩时期。当金融危机发生时,为履行支付义务而打折出售资产会给商业银行带来损失,严重者会导致商业银行丧失清偿能力,而对清偿能力的担心也会导致或加剧流动性困境,引发挤兑。加强流动性监管是新一轮国际银行业监管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根据BaselIII的流动性监管指标实施安排,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各成员需要在2015年引入流动性覆盖率最低要求,并于2019年达到100%,需要在2018年引入净稳定融资比率最低要求。2015年,我国修改了商业银行法和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以流动性覆盖率和流动性比例为流动性监管主要指标,其中流动性覆盖率适用于资产规模大于2000亿元的商业银行。此外,流动性状况还可以通过存贷比、超额备付金率等指标来评价。
流动性覆盖率
流动性覆盖率是合格优质流动性资产与未来30天现金净流出量之比。高于100%的流动性覆盖率意味着可以通过出售这些流动性资产来满足特定流动性压力情景下未来30天的流动性需求。根据银监会流动性监管要求,我国银行业将比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的要求提前一年,即在2018年实现流动性覆盖率达到100%,2016年底商业銀行流动性覆盖率最低需要达到80%,对于过渡期内流动性覆盖率提前达到100%的商业银行,鼓励其流动性覆盖率继续保持在100%之上。根据2018年5月23日发布的《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2000亿元资产以上的商业银行都要满足流动性覆盖率要求。到2017年底,在获得数据的城商行中,有60家城商行资产规模超过2000亿元。
截至2017年底,北京银行、上海银行、江苏银行、南京银行、宁波银行、盛京银行、徽商银行、杭州银行、锦州银行、厦门国际银行等46家城商行披露了流动性覆盖率,均满足监管要求。除重庆三峡银行流动性覆盖率为93.36%外,其余45家城商行流动性覆盖率均高于100%。46家城商行流动性覆盖率均值为194.42%。
流动性比例
流动性比例是流动性资产与流动性负债之比,衡量商业银行的短期偿债能力。近几年,我国银行业整体流动性比例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根据银监会统计信息,2017年商业银行整体流动性比例保持在48%以上,年末为50.03%,较年初上涨了2.48个百分点。进入2018年以来,商业银行整体的流动性比例还在继续提升,截至2018年第二季度末已经达到52.42%,较2017年末又提升了2.39个百分点。自2017年第一季度开始,银监会开始单独发布城商行流动性比例的数据。2017年全年城商行整体的流动性比例均高于同期的商业银行,2017年末为51.48%。
过半数城商行的流动性比例高于商业银行平均水平。从可获得的数据看,67家城商行流动性比例高于商业银行平均水平,40家城商行流动性比例低于商业银行平均水平。从分组情况看,四个分组城商行2017年流动性比例均值都比2016年底有所提高。其中,2000亿~3000亿元组别的增幅最大,2017年末为59.30%,较年初提升了5个百分点;大于3000亿元组别均值最低,为50.40%;小于1000亿元组别均值最高,为61.00%(见图17)。
存贷比例
虽然根据新办法,存贷比指标已经不是重要的流动性监测指标了,但仍要求对其进行相应的检测和分析。2017年全年商业银行整体的存贷比一直处在上升之中,2017年末值为70.55%,较2016年末提高了2.94个百分点。进入2018年后这样的上升趋势继续保持,二季度末存贷比为72.30%,较2017年末又提高了1.75个百分点。从2017年末可获得的数据看,32家城商行存贷比高于商业银行平均水平,84家城商行存贷比低于商业银行平均水平。
从分组情况看,各个规模区间城商行2017年底的存贷款比例较2016年末均有较大提升。其中2000亿~3000亿元规模区间提升最快,2017年末为61.42%,较年初提高了5.09个百分点。2017年末存贷款比例均值最高的是1000亿~2000亿元规模区间,为64.93%;最低的是小于1000亿元规模区间,为61.41%(见图18)。
负债存款比
负债存款比是存款总额与负债总额之比。近些年,随着金融脱媒的逐步深入,存款在银行业金融机构负债来源中的地位整体上呈现下降趋势。从可得数据来看,城商行整体的平均负债存款比自2014年底的76.78%逐步下降至2015年底的72.74%,2016年底降至68.42%,2017年底降至66.96%。
从分组情况看,处于较大规模区间的城商行负债存款比较低的特征依然显著。截至2017年底,大于3000亿元和2000亿~3000亿元规模区间城商行的负债存款比均值分别为63.09%和63.27%;1000亿~2000亿元和小于1000亿元规模区间城商行的负债存款比均值分别为69.48%和69.47%;2000亿~3000亿元规模区间城商行负债存款比的降幅最大,较年初降低了4.55个百分点(见图19)。
盈利状况
盈利状况通过盈利水平和增速、盈利能力、成本收入比和收入结构四类指标来分析。
盈利水平
2017年超过半数的城商行净利润增速高于商业银行平均水平。2017年商业银行盈利1.75万亿元,较2016年末增长5.99%,增速同比上升2.45个百分点。从2017年末可得的121家城商行净利润增速数据来看,有92家净利润增速为正,72家净利润增速快于商业银行平均水平。在资产规模大于5000亿元的13家城商行中,只有天津银行的净利润增速为负,北京银行的净利润增速略低于商业银行均值,剩余11家城商行净利润增速均高于商业银行平均。
盈利能力
近几年,商业银行盈利能力整体呈现下行走势,主要原因是监管政策趋紧,不良贷款增加需要计提更多的拨备,利率市场化、市场竞争加剧导致净息差持续减小。2017年商业银行资产收益率和资本收益率整体延续了2011年以来持续走低的态势。根据银监会统计信息,2017年末商业银行平均资产利润率为0.92%,平均资本利润率为12.56%,较2016年末分别下降了0.06和0.82个百分点(见图20)。商业银行净息差自2012年以来一路走低,到2017年一季度末达到最低值2.03%,较2012年末的2.75%下降了0.72个百分点,而后三个季度有小幅回升,截至2017年末为2.10%(见图21)。
资本利润率方面,2017年多数城商行资本利润率低于商业银行平均水平。从可获得的数据看,2017年46家城商行资本利润率高于商业银行的平均水平,76家城商行资本利润率低于商业银行的平均水平。大部分城商行2017年资本利润率低于2016年。从可获得的数据看,43家城商行2017年资本利润率高于2016年,84家城商行2017年资本利润率低于2016年。分组方面,所有组别城商行2017年末的资本利润率均值均低于2016年末(见图22)。其中,3000亿元以上和2000亿~3000亿元规模较大两组城商行的资本利润率高于全体城商行平均,1000亿~2000亿元和小于1000亿元规模较小两组低于平均。
资产利润率方面,2017年大部分城商行资产利润率低于商业银行的平均水平。从可获得的数据看,2017年36家城商行资产利润率高于商业银行平均水平,86家城商行资产利润率低于商业银行平均水平。大部分城商行2017年资產利润率低于2016年。从可获得的数据看,32家城商行2017年资产利润率高于2016年,93家城商行2017年资产利润率低于2016年。分组方面,四个规模区间分组城商行2017年底资产利润率均值都低于2016年底资产利润率均值。其中,3000亿元以上规模区间2017年末的资产利润率均值在四组中最高,为0.86%;1000亿~2000亿元规模区间最低,为0.73%;小于1000亿元规模区间降幅最大,2017年末较年初降低了0.13个百分点(见图23)。资产规模处于1000亿~2000亿元的城商行资产利润率均值低于可获得数据的全部城商行资产利润率均值,另外三个规模区间分组城商行的资产利润率均值高于可获得数据的全部城商行资产利润率均值。
净息差方面,过半数城商行2017年净息差高于商业银行平均水平。从可获得的数据看,43家城商行2017年净息差高于商业银行平均水平,34家城商行净息差低于商业银行平均水平。大部分城商行2017年净息差低于2016年水平。从可获得的数据看,15家城商行2017年净息差高于2016年,102家城商行2017年净息差低于2016年。分组方面,四个规模区间分组城商行2017年底净息差均值都低于2016年底净息差均值。其中2000亿~3000亿元规模区间城商行2017年末的净息差均值最高,为2.61%;1000亿~2000亿元规模区间最低,为2.01%;2000亿~3000亿元规模区间降幅最大,较年初降低了0.48个百分点(见图24)。
成本控制
成本收入比是衡量商业银行成本控制能力的重要指标。从数据看,2011年以来,商业银行成本收入比整体上呈下降走势,但连年下降的势头在2016年发生了改变,2017年继续延续了2016年的趋势小幅回升。2017年末商业银行整体成本收入比为31.58%,较2016年末提高了0.47个百分点(见图25)。
过半数城商行2017年成本收入比高于商业银行平均水平。从可获得的数据看,70家城商行2017年成本收入比高于商业银行平均水平,31家城商行成本收入比低于商业银行平均水平。过半数的城商行2017年成本收入比低于2016年水平。从可获得的数据看,54家城商行2017年成本收入比高于2016年,66家城商行2017年成本收入比低于2016年。
从分组情况看,2017年资产规模较大的两个分组的成本收入比均值比2016年有所上升,资产规模较小的两个分组的成本收入比均值比2016年有所下降,整体看全部城商行成本收入比均值比2016年有所下降。2017年,成本收入比均值最低的分组是资产规模大于3000亿元的城商行,最高的分组是资产规模处于1000亿~2000亿元的城商行(见图26)。
加强成本管理是银行业应对盈利能力下降的一项重要措施,但成本收入比并非越低越好,一味地压缩开支可能会对长期可持续发展能力带来不利影响。特别是对于城商行来讲,资产规模、业务量、客户数量较小,在科技系统、互联网金融等具有显著规模经济效应领域的投入难以在更大的规模、更大的业务量、更大的客户基础上进行分摊,这些投入所具有的规模经济效应潜力无法得到充分发挥。城商行需要建立比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及互联网金融企业更富竞争力的薪酬体系,在业务创新、业务资质的获取方面需要更多的投入。这些能够带来长期效益的工作不能因为短期的成本削减而遭受抑制。在困难时期,确实需要“勒紧腰带过日子”,但更需要为发展形势好转时的长远发展做准备、打基础、拓空间。
收入结构
收入结构可以通过利息收入、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投资收益等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来描述。利息收入是国内银行业主要收入来源,对于规模和业务量相对较小的城商行而言更是如此。但由于会计处理方法差异,不同商业银行的利息收入占比和投资收入占比不具有可比性。在会计处理上,对于可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等几类生息资产的利息收入,有的商业银行计入利润表“投资收益”科目,有的商业银行记入“利息收入”科目。
从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占比看,2017年商业银行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占比达到22.65%,较2016年末略有下滑(见图27)。
从数据看,绝大部分城商行2016年手續费及佣金收入占比低于商业银行平均水平。从可获得收入结构数据的城商行看,109家城商行2017年的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占比低于商业银行平均水平,有几家城商行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占比甚至是负数。资产规模大于一万亿元的六家城商行,除宁波银行外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占比也都低于商业银行平均水平。
从分组情况看,2017年末城商行整体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占比均值有所提升。分组别来看,3000亿元以上和1000亿~2000亿元规模组别有所提升,2000亿~3000亿元规模组别保持不变,小于1000亿元规模组别有所下降(见图28)。从可获得数据的全部城商行来看,规模较大的两个组别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占比均值高于整体均值,另外两个组别则低于整体均值。随着监管的加强,不同规模、不同起点、不同资源禀赋的城商行应根据情况实现收入结构的优化和收入的增长,但没有必要过分追求收入的手续费化,也许坚守传统不失为部分城商行好的战略选择。
(执笔人:郝佳根、彭煜、李淑澜、欧明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