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动能聚力高质量推动新时代东胜新发展
——东胜区改革开放40年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展示

2018-09-18 00:57闫旻栗航王溢清李宇宸
实践·思想理论版 2018年9期
关键词:东胜区

文/闫旻 栗航 图/王溢清 李宇宸

改革开放40年来,鄂尔多斯市东胜区经济总量迅速扩大,转型升级成效明显,第三产业魅力显现,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成为鄂尔多斯市经济、科技、文化、金融、交通和信息中心,成为呼包鄂榆城市群和呼包鄂协同发展区域中功能配套完善、生产要素集中、产业发展良好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近年来,东胜区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抢抓历史发展机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实现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7%;累计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75亿元;引进建设亿元以上项目206项,完成投资525亿元,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7.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8.4%;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5013元,年均增长7.7%;地区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市辖区百强第16位,先后荣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西部最具投资潜力百强县、中国现代服务业投资环境十佳区(县)、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百强城市、中国最具区域带动力中小城市百强、全国文化先进县(区)、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区全国最安全城市、避暑休闲之都、中国人居环境建设示范区等荣誉称号。

2018年,东胜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全力调优存量、做优增量、扩大总量,推动投资结构优化、效率提升、动力转换。截至6月底,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73.22亿元,同比增长4.8%,其中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5%;累计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4.3亿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29.7亿元,同比增长7.2%;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786元,同比增长7.8%。今日东胜区,已经成为鄂尔多斯市高新技术和第三产业发展的主战场。

加快发展动能转换 聚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东胜区以项目建设推动存量变革,以产业转型实现增量崛起,以营商环境改善激活发展动力,着力传统产业提档,新兴产业提速,现代服务业提质,做大做强做优重点产业,推动重点产业向高端高质高效发展,努力实现产业的有序接续和提质增效,在发展动能转换上取得新突破。

集中精力抓项目。东胜区依托项目释放出的强大动力,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助推全区经济加速快跑。全面实施项目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三年实施亿元以上项目300项,把最有效的投资集中到社会民生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力求投资结构合理、产业结构优化、经济效益倍增。将2018年确定为项目建设年,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引进一批带动行业发展、引领产业升级、补齐发展短板、增强保障能力的大项目、好项目。按照“谋划储备一批、前期工作一批、开工建设一批、投产达效一批”的思路,筛选优质项目定向精准发力,确保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竣工、早达产。年初确定实施重点项目247项,包括新建119项、续建128项,计划当年完成投资220亿元。其中,市级亿元以上重点项目26项,计划完成投资42.68亿元。强化重点项目调度,截至7月底,重点项目已开复工42项。加大项目融资力度,打好“财政、银行、证券、保险、担保”组合拳,形成资本服务实体经济、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新模式,年内借助PPP和政府购买服务模式力争筹集资金100亿元以上。

纺纱

精功自卸汽车

提升传统产业形成新动能。东胜区始终坚持“传统产业不等于落后产业”的理念,利用新技术、新业态,推广互联网、物联网、智能化、绿色化等技术,改造工艺和流程,推动煤炭开采洁净化、绒纺产业高端化发展,促进传统产业集聚发展、融合发展,在提品质、创品牌上狠下功夫,打造传统产业竞争新优势。推出煤炭行业综合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推动色连一矿、泊江海银宏煤矿及洗煤厂等18个项目建设,力争全年产销煤炭8000万吨以上。实施清洁煤品牌战略,加快煤炭产品标准化建设,推广煤炭干燥脱水脱硫提质技术,围绕环保工业用煤、生活用煤,实现煤炭的分质分级利用。举办全国夏季煤炭交易会和煤博会,全年煤炭电子交易量突破1亿吨。深入实施羊绒产业振兴战略,投资35亿元建成世界规模最大、装备技术一流的鄂尔多斯现代羊绒工业园,建成集聚150余家中小绒纺企业、日交易量达10吨的内蒙古羊绒交易中心、绒纺制品交易中心,羊绒制品产量突破500万件,年交易量3500吨左右,获评“中国羊绒产业名城”。2018年继续大力支持绒纺企业组团联合发展、组团智能化改造升级,重点启动鄂尔多斯羊绒集团4项智能化项目建设,推进由单纯绒纺加工向纺织工业转变,力争全年收储原绒4500吨,产量突破600万件。突出龙头带动和品牌引领,加快中小企业集聚发展,力争2022年绒纺制品年销量达1000万件以上,年收储原绒突破6000吨,打造世界级优质羊绒原料基地和全国最具影响力的绒纺加工交易中心。

培育新兴产业形成新动能。东胜区把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潜力和希望,在引进来、规模化上下功夫,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通过“建链、补链、强链”,完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培育衍生一批引发产业体系重大变革的高新产业,推进集中集群发展,形成发展新动能,赢得竞争新优势,打造全市乃至全自治区先进制造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策源地。以装备制造基地为主阵地,初步形成汽车及零部件制造、能源装备制造、电子产品制造、环保产业、新材料五大主导产业,建成投产奇瑞新能源汽车、中科世源无人机、京东方、久和能源、新兴重工等骨干项目,2017年园区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66亿元。大力引进新能源汽车、精密机械制造、航空制造、无人机、玻璃纤维、碳纤维、多晶硅等产业中高端项目,锂佳能源锂电池新材料、山东临工机械制造、“巨无霸”动力电池等11个项目已开复工,签约引进精功集团多晶硅铸锭切片、上海劲马新能源汽车制造等5个项目,协议投资112亿元。装备制造基地力争全年生产整车突破10万辆、液晶玻璃基板34万张,实现产值160亿元。以培育新材料产业为突破,引进一批技术先进、环保达标、附加值高的碳纤维、石墨烯等新材料制造企业。继续整合重组各类中小企业,加快转型发展,走专精新特路子,力争创建100件以上地方名优商标,培育20家以上规模大、品牌优、潜力足的标杆企业,建成5个高端研发机构和工程中心,培育10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壮大现代服务业形成新动能。东胜区服务业是发展动能转换的重要支撑,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65%。强力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专项行动,积极发展休闲旅游、文化创意、商贸服务、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等产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在补齐短板、夯实基础、营造环境上下功夫,培育一批行业带动能力突出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将现代服务业培育成为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新动能。2017年实施107项服务业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2亿元。引进落地亿融动批商贸城、星河购物、大润发等商贸标杆项目,启动建设万达城市广场,休闲旅游、商贸物流、健康养生等产业实现融合创新发展。加快发展集同城配送、便民直销、电子商务为一体的商贸物流产业,建成北部综合物流、南部智慧物流等4个物流园区,现有物流企业50余家,成为晋陕宁蒙地区重要商贸集散地。快速发展健康养老产业,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居家养老模式,全区共有各类养老机构27家,养老床位近4200多张,旅居度假养老人数突破5万人次,初步建成集养老、养生、康复、医疗、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型健康养老产业园。着力构建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入驻各类金融机构118家,占全市总量的63%。伊泰等4家企业主板上市,东联等企业实现新三板上市,总部经济集聚规模初步形成。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建成运营鄂尔多斯海洋馆,新建威客科技主题乐园,完成动物园改造提升、万家惠二期、九城宫扩建等旅游项目建设,新增万家惠欢乐世界、现代羊绒产业园等3处国家4A级景区,万家惠欢乐世界成为西部地区最大的室内大型游乐园。挖掘利用国家生态公园、吉劳庆湿地、赛台基湖区等优质资源,引进休闲旅游项目。东胜区成为自治区首家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区,2017年接待过夜游客320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100亿元, 成功举办了第二届鄂尔多斯国际文化创意大会,初步构建形成体验式旅游和休闲式度假为支撑的文化体育旅游产业体系,更多游客心仪东胜、畅游东胜、驻足东胜、恋想东胜。

深化改革夯实基础 打造建设现代城市

全面深化政务改革,优化高品质营商环境。东胜区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打造优良产业生态、促进动能转换的基础性工作,“放管服”改革走在自治区前列。50个部门办事窗口集中进驻市民中心政务服务大厅,公共审批服务事项实行“一套材料、一窗受理、限时办结”,行政审批事项减少70%,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减少66%,审批提速90%。推进审批事项、申请材料、办理环节、各类证照和审批时间“五减少”,推行“证照分离”“先证后核”等商事制度改革,最大限度整合减少重复提交的申请材料,最大限度减少内部环节,最大限度压缩审批时限,最大限度为企业提供便利。探索建立营商专员制,在自治区率先推行“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全面推开“八张清单”管理,拓展“一口受理”办理范围,推行建设项目领域“多评合一、多图联审”审批,有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市场主体年均增长31%,达到6.6万户。大力宣传营商环境建设先进典型和工作成效,公开曝光负面案例,在全社会营造尊重企业、关心企业、支持企业的浓厚氛围。

推动城市网格化管理。东胜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真正从源头上改进城市管理和服务方式,加快综合管理网格制工作全覆盖、见实效,实现城市管理法治化、社会化、智能化、标准化和精细化。全面实行“网格长制”,建立分工明确、责任到位、监督有力、运转高效的城市精细化管理新模式,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管理服务网络,确保每个单位、每个组织、每个家庭都处于网格之中,确保城区各个角落事事有人管、处处有人盯、件件有人督,形成人往基层走、费往基层投、劲往基层使的工作格局。同时以智慧城市联动指挥平台建设为突破口,推进“多网融合”“移动智慧城市”建设,居民不出网格就能享受法律援助、就业咨询、医疗救助、文体娱乐等基本生活服务。2017年以来,共在网格内排查问题1484件,办结率达97.5%。

加强城市基础建设。东胜区以人为核心强功能、补短板、抓管理、提品质,着力打造适宜创业安居的城市生活圈。城市建成区面积78平方公里,各类绿地面积3134万平方米,建成公园、广场、街旁绿地108处,人均道路面积和居住面积提高到27平方米和44平方米,人均绿地面积达16.6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2.8%。2017年以来,着力构筑城区路网体系,拓宽改造延伸主次干道,建设环城路,打通断头路,推动东康快速路改扩建、国道210改线、呼准鄂铁路等交通项目建设,形成公路铁路并进、高速快速贯通、环网相连的立体交通网络。建成东康供水工程、三台基配水厂、污泥处置厂等一批市政项目,完成42公里市政道路、410公里地下管网建设,新增集中供热面积415万平方米,城市集中供热率、污水集中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提高到95%以上。围绕建设绿色之城、园林之城,突出园艺植绿、拆迁还绿、增植补绿,推动园林绿化由增量向造景提质转变,系统提升公园、绿道、绿地、小区绿化园林园艺水平,完成68个公园景观提升工程,改造提升绿地2000万平方米。推进新建小区抓配套完善,老旧小区抓改造提升,公用设施抓高效利用,基础设施抓长久使用,完成145个老旧小区基础设施提升和70个新建小区配套功能完善,文明达标小区达到240个。中心城区率先实现免费无线网络全覆盖,城市便捷化、智能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集中力量建设一批与城市特色相协调、城市定位相一致的重大项目和标志性工程,将文化渗透到建设中,建成文化创意产业园,承办第二届鄂尔多斯国际文化创意大会,市场化举办舞蹈嘉年华等一批文化品牌活动,在提升城市素质中实现城市崛起。

夯实城市生态基础。东胜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发展各领域全过程。加大对林沙产业原料林的投资和建设,组织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森林植被恢复、全民义务植树以及重点区域绿化等生态项目建设工程,完成遗鸥保护区引黄补水管线建设、中水拦蓄综合治理、燃煤锅炉取缔等工作。投资8.2亿元建设沙棘产业项目,种植沙棘80多万亩,目前挂果面积30万亩,其中有20万亩进入盛果期。建成2.5平方公里沙棘产业加工基地,年加工沙棘鲜果能力2万吨。成功举办沙棘年会,提升知名度扩大影响力。针对水资源严重匮乏的实际,建立区、镇、村三级河长管理体系。实施万利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中水深度净化利用项目,完成装备基地引黄工程。实施各运煤干线及矿区道路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加强采煤塌陷区治理和煤场规范化整治,完成矿区环境综合治理390公顷,4家煤矿达到绿色矿山标准,打造绿色生态矿区。认真搞好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落实,涉及的13项问题,现已完成整改10项,正在整改3项。加大乌兰木伦流域断面水质治理,铜川矿坑中水调蓄工程实施的两处调蓄水池已基本完成。自治区生态环保大检查反馈意见涉及的9项问题,现已完成整改6项,正在整改3项,煤场全封闭工程加速推进,加大了矿区和煤场扬尘污染治理。常态化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切实保护好绿水青山和田园风光,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区”“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区”称号。现在走进东胜登高眺望,映入眼帘的是绿色连绵的山峰、一望无垠的田野和掩映在绿树环抱之中的城区。

承办全国幼儿创意戏剧年会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东胜区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思路,全面推进特色小镇规划建设,促进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完成土地草原确权颁证,推行土地草牧场“三权”分置,搭建土地、草牧场流转平台,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落实特色农牧业产业扶持政策,统筹捆绑涉农资金,大力发展高效、生态、休闲农牧业,精心打造一批特色种养殖基地和休闲观光农业,壮大农牧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完善龙头企业与农牧民利益联结长效机制。扶持培育102家(国家级1家、自治区级15家、市级39家、区级47家)农牧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其中57家龙头企业与2777户5831名农牧民建立了紧密型利益联结关系。建设农村电商直销平台,打造直通城区的放心农场、休闲牧场。建成8个自治区级新农村示范点,罕台镇荣获“全国文明村镇”称号,形成“村新、景美、人和”新格局。

切实保障社会民生 促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改革与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东胜区始终把人民群众冷暖放在心上,突出问题导向,回应民生关切,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带着感情和责任做好民生工作,推进实施一大批群众关注的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保障工程,实打实办实事、解民忧、暖民心。在财政艰难运行的情况下,保障民生投入只增不减,五年累计投入民生领域资金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85%以上。

东胜区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从“两基”工作顺利通过国家评估验收,到成为自治区第一个实现“双高普九”的旗区;从自治区第一个普及十二年免费教育的旗区,到成为自治区首批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东胜区不断加大教育投入,积极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扎实推进教育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条件明显改善,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推动教育由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迈进,全区共有学校幼儿园134所,专任教师6674人,在校学生83273人。新建13所公办学校幼儿园,引进衡水中学,完成市三中、区一小东校区建设,强化教育人才引进培养。加快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完善学区制改革、教师交流轮岗、同城均等化入学入园等政策,巩固推广优质学校“一校两址”“一校多址”办学模式,缩小区域内、校际间差距,3.2万名非东胜户籍学生幼儿享受到同城待遇,整体教育教学水平迈入自治区先进行列。

东胜区认真落实“大卫生、大健康”理念,实施健康促进工程,积极推进国家级健康促进区和慢病示范区建设,实现“以医疗为中心”向“以预防保健为中心”转变。推进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取消以药养医。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全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398家,医疗卫生机构技术人员4323人,建成投用一批村卫生室,区人民医院跻身全国二级甲等医院。实现大病医疗救助与基本医疗保险“一站式”即时结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达11万人。推行“医联体”“医共体”“医生集团”模式,实施“社区卫生+”、中医馆等惠民服务项目,健全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体系,实现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实现三保合一,社会保障水平走在自治区前列。

东胜区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启动投用东胜区新图书馆,2017年再次荣获国家旗县级一级图书馆,目前有31个分馆、9个机关流动点 。持续举办全民阅读系列活动,倡导全民健身运动,布局完善公共文体健身场所设施。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乌兰牧骑队员回信精神,充分发挥基层特色文艺团队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体休闲活动。精准推进脱贫攻坚,31户80人 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稳定脱贫。持续开展城市低收入群体生活提升工程,加大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慈善救助等帮扶力度,重点解决好因病致困、因学致困、因残致困等问题,实现城乡救助一体化,切实把社会保障这张网织得更密、更牢、更实。

新时代孕育新机遇,新时代呼唤新作为。东胜区聚力项目建设、加快动能转换、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号角已经吹响,虽然前进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一路坦途,但是经过多年积淀、淬炼、蓄力,已经汇聚了新的强大发展动能,构筑起良好的城市基础、环境基础、产业基础和人文基础,全区上下团结一心奋力拼搏,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畏艰难、砥砺前行,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共同创造东胜充满希望的明天。

鄂尔多斯青铜文化广场夜景

猜你喜欢
东胜区
鄂尔多斯东胜:一则检察建议消除道路交通安全隐患
内蒙古鄂尔多斯:一份判决执行23年未果
鄂尔多斯市 东胜区“四抓”并举推动机关党建高质量发展
金婚伉俪庆重阳 国泰民安颂和谐
——2018年鄂尔多斯市东胜区第三届"魅力之星"金婚大典-瞥
城市精细化气象服务体系建设研究——以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为例
浅析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棚改、去库存政策的问题及对策
鄂尔多斯东胜区:近5亿国资替地产商还债被纪委要求整改
教育,是一座城市民生幸福指数的面孔
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未利用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分析
鄂尔多斯三台基:棚改停滞 居民困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