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爽 吕柔 武爱
(1. 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北京 100080;2. 中南大学软件学院,长沙 410075;3.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大连 116024)
供应链管理于1982年被管理大师Oliver和Webber提出[1]。我国2001年发布实施的《物流术语》国家标准把供应链管理表述为“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规划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并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
生产纸质出版物的科技期刊供应链模式在出版社、批发商、零售商和消费者间的产品转移中实现出版增值,在行业长期存在并延续至今,其相对稳定的出版供应链在整个行业中仍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的快速发展促使电子资源成为公众、科研人员获取科技文献信息的主要途径,网络发表论文的方式也逐渐被接受,利用网络进行论文查阅和发表成为社会各界努力开拓的新领域。互联网时代,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和不断渗透使科技期刊行业的需求侧和供给侧都发生深刻变革,推动科技期刊行业进一步数字化转型。科技期刊行业处于产业融合的大环境中,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将步入深度融合发展阶段。这些改变和进步也显著影响科技期刊出版供应链。因此,产业融合环境下科技期刊出版供应链管理成为新的研究课题。
本文以供应链管理理论为指导,围绕科技期刊融合发展的新形势,分析科技期刊出版行业与信息产业融合的大环境,尝试构建科技期刊融合出版供应链管理模型,预判科技期刊融合发展的趋势和路径。首先,比较分析原有传统出版供应链与现有数字出版供应链,从中得出现存的问题和缺陷,对产业融合环境下科技期刊出版行业的新出版模式趋势进行阐述;其次,构建融合出版供应链管理模型;最后,提出科技期刊出版的融合出版模式。
随着学者对供应链各种行为的研究,供应链管理的概念不断扩展。Cooper等[2]认为供应链管理是通过前馈的信息流和反馈的物流及信息流,将产品流通过程中涉及的供应商、制造商、顾客等所有节点企业连成一个整体的管理模式。Clark等[3]认为供应链管理是一种基于企业业务流程集成的管理策略,它对供应链中的不同企业进行业务和流程的整合,以此来提高运营效率,促进节点企业间的合作。Christopher[4]认为供应链管理是物流管理在组织外部的延续和扩展,更强调商品在供应链成员企业间的流通管理。
通过对供应链管理定义的综合分析,可以从3个方面来总结供应链:①供应链参与者有供应商、生产商、批发经销商、零售商、运输商等;②供应链活动包括原材料采购、运输、加工制造、配送至顾客;③供应链的3种流为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供应链是包括原材料采购、运输、加工制造直到把产品送达顾客的一系列增值活动构成的网链结构,而供应链管理重点是对提供这些活动的参与者的管理及对贯穿其中的3种流的管理。供应链管理的主要目标是压缩时间、提高柔性、减少浪费、提高利润。
近年来,我国出版供应链管理研究可以从供应链模式和供应链管理模型两个角度来综合分析。
从我国出版供应链模式角度来看,张美娟[5]提出出版集团供应链和中小企业供应链两大类,前者是一种“金字塔”式业务组织模式,而后者各企业实力参差不齐,缺乏有效的联动平台和机制。从供应链物流管理角度,王海云等[6]提出现有出版供应链有3种,分别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供应链、集中式的内部供应链、顺序式的纵向一体化供应链。马军[7]提出全球出版发行业的供应链一般分为3种类型,即核心企业型、寡头垄断型、均衡链式型。目前我国出版行业属于第3种类型,其特征主要是供应链中没有强势地位的企业,全员参与相同供应链,并且企业间的合作行为大多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和市场竞争需要。
从出版供应链管理模型构建角度来看,张美娟[5]提出可以重构分别以出版社、出版流通企业、出版零售企业为核心企业的3种类型敏捷供应链模式。王海云等[6]认为可以构建一个新的互惠式供应链,以实现物流设施资源、信息、库存等共享。马军[7]提出传统出版社应引入数字出版,进行跨媒体出版,建立以核心企业为中心的数字出版供应链系统。翟宁[8]提出利用绿色供应链管理理论来完成对图书出版业逆向物流问题的解决。王传臣等[9]提出从跨媒体出版角度实现数字出版和传统出版的共生模式,构建一个新供应链,以减少逆向物流,提高运营效率及降低成本付出。
在近年来的科技期刊融合发展过程中,关于出版模式的探讨很广泛,包括多媒体出版、全媒体出版及跨媒体出版等。
吕志军[10]基于业务流程再造理论从成本、速度、服务、质量4个方面分析现有传统出版模式和数字出版模式,提出从出版管理、表现内容、出版介质上全面实现多媒体出版。全媒体出版是一种整体的出版业务运营模式,要融合新旧媒体的创新手段及资源,共同构建成一个巨型平台[11]。相较于其他出版模式,全媒体出版更侧重于媒体融合环境下的出版运营模式转变。20世纪90年代中期跨媒体出版的概念就已出现,但至今仍存在不同解释。赵玉山[12]指出跨媒体出版可以利用多种媒体进行出版,不需要对其内容重新加工、编辑、制作和印刷。刘红莉[13]提出出版者将相同内容进行适当加工后再发布到多个媒体上称为跨媒体出版。刘茂林[14]把跨媒体出版定义为:出版者同时传输相同内容到不同媒体上,满足受众的不同需求。李华[15]提出跨媒体出版是将相同的(或部分相同的)内容同时发布在不止一种媒体上的设计、出版或通信活动。本文认为科技期刊跨媒体出版指一个期刊出版社开展不同媒体的出版活动,如纸质期刊、连续型电子出版物和网络出版业务之间的跨界。
移动网络和智能终端的普及改变了人类信息传播的方式,但就现实情况来看,在未来一段时间里,以纸质期刊为主的传统出版不会消亡,会继续发挥很大作用。在该过程中,随着产业融合的深入,数字出版进一步发展并且会迅速成为科技期刊出版行业的新增长极。这两种模式在发展过程中相互融合、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2.1.1 科技期刊的传统出版模式
长期以来,科技期刊出版多以纸质出版为主,尽管有配套数字格式文件,但纸质期刊依然存在。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以期刊社为主的内容提供商也开始思考利用网络开展科技期刊的出版。期刊社收录稿件,对稿件进行评审、编辑审读后,在印刷出版纸质版期刊的同时,把科技期刊中的论文数字化文档放到网站上供读者下载阅读。通过这两种途径,使得期刊科技成果和学术信息传达给读者(见图1)。
图1 科技期刊的传统出版模式
科技期刊传统出版模式促进了科技成果的传播,但存在一定的问题。①出版发行方面。从期刊社的角度来讲,纸质出版仍然符合大多数读者的阅读习惯,借助期刊长期形成的影响力可以进行期刊的正常组稿和发行,通过网站开展数字化转型也做出了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变革。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原有以纸质出版为主的出版模式,存在出版周期长、传递速度慢等问题。稿件经过期刊的组稿、审稿、编辑、排版、印刷、发行等环节直到读者手中,需要一段“压稿”时间,有的甚至超过1年。由于期刊出版的数字化是在纸质期刊出版基础上进行的,所以网络版滞后于纸质期刊,这会造成相关新理论、新观点不能被及时传播。②检索阅读方面。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使读者在网络上搜索论文更加便捷,当今社会,读者的数据检索和阅读方式都在改变。从读者的角度来讲,科技期刊上的论文成果容易检索和阅读更有利于科技成果的传播,而以纸质期刊为主的传统出版模式并不能满足科研人员的需求。虽然期刊出版数字化带来一定的进步,但是无法实现及时、全方位的数据检索阅读会限制科技期刊的发展。
2.1.2 科技期刊传统出版供应链分析
关于我国出版供应链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图书出版领域,有研究指出我国图书出版供应链属于均衡链式型[7],特点在于供应链各节点企业之间实力相对均衡,供应链之间相互融合与交错,形成合作与竞争并存的动态网络体系。本文偏重于对科技期刊出版供应链的研究,有别于图书出版供应链,科技期刊传统出版供应链主要由出版社、发行公司(邮局)组成。由于科技期刊具有高度的专业性,受众窄,因此其发行推广不能走大众期刊的路线,不能采用批发书店和零售书店的图书销售渠道,一般由作为合作伙伴的发行公司作为发行推广的主要渠道,其中包括出版社自身的发行部门、第三方的发行公司等,期刊邮局订阅是现在主要采取的一种发行方式(见图2)。科技期刊传统出版供应链的主要运作模式:出版社收录投稿进行组稿、编审,确定期刊内容,结合国内市场和发行数据安排印刷;发行部门组织发行,联系发行公司推广,读者可以从出版社订阅,也可以通过发行公司订阅。
图2 科技期刊传统出版的供应链模型
科技期刊传统出版供应链模型符合纸质期刊的出版模式特点,包含内容及传播载体供应、编辑加工、印刷、发行和仓储运输等出版功能的网状链条。其供应链主要包括内容提供者(作者)、负责内容集成的期刊出版社、负责印刷的企业和材料供应商、负责期刊销售和发行的企业及科研人员(读者)。期刊销售和发行主要由第三方(邮局等)负责,也可以通过期刊出版社自身来进行。供应链上的企业以订单为联系纽带,进行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流动。其中物流处于重要地位,信息流是单向的。科技期刊传统出版供应链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是响应性不强、可靠性不高、柔性不够及成本较高等[16]。
2.2.1 科技期刊的数字出版模式
1995年1月,《神州学人》杂志在互联网上推出电子版,成为中国第一份中文互联网杂志,期刊数字出版由此开启。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我国科技期刊出版行业也逐渐形成独特的数字出版模式(见图3)。一种数字出版是期刊出版社利用各自网站进行科技论文的数字化,或者由数据库商负责把期刊社的科技论文收录到数据库中,以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资讯等为代表。另一种数字出版是在网络期刊出版社出现的背景下产生的,科技论文的发表、编审、检索和阅读都通过网络来完成,其中信息可以多媒体数据的形式储存和传播,以“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为代表。网络期刊出版全流程使用数字化手段,实现论文从投稿到出版发行全链条的数字化。阅读载体的变化也带动了科技期刊的数字化,电子期刊出版就是其中一种,电子期刊社面向作者组稿,经编审、复制后以光盘的形式出版发行。可以说,电子期刊的出版模式类似于纸质期刊,只是出版物载体换成了光盘。
图3 科技期刊数字出版模式
目前,我国科技期刊出版行业中并存以上几种数字出版模式,它们虽然融合了数字化技术,降低了生产印刷成本,缩短了出版发行周期,实现了科技期刊传统出版模式向数字出版模式的过渡,但存在一些问题:数字化应该深刻体现在出版的各个环节,而现阶段在投稿、组稿、编审、检索等环节上,数字出版处于初级阶段。面对互联网时代产业融合带来的新发展、新挑战(如移动智能终端的发展、版权问题等),如何在原有模式上进行改进是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17-20]。
2.2.2 科技期刊数字出版供应链分析
随着数字技术和互联网的不断升级,产业融合慢慢在出版行业发生,数字出版供应链逐渐在科技期刊出版业中凸显。与传统出版供应链不同,科技期刊数字出版供应链建立在数字出版模式基础上,采用数字化手段传播,因此只涉及信息流和资金流(见图4)。科技期刊数字出版供应链主要包括内容提供者(作者)将作品提供给内容集成商(纸质期刊出版社、电子期刊出版社、网络期刊出版社),再由内容集成商将编辑过的作品提供给技术提供商,实现期刊内容数字化,再将数字化内容提供给网络运营商,通过网络平台实现数字内容的传播,而读者可以从网络平台获取所需的数字内容资源。终端设备提供商、电信运营商、金融服务提供商等是在数字化内容供应给读者过程中的技术手段供应商。由此可见,数字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已经彻底改变传统出版供应链,形成以网络运营和数字信息流动为主的供应系统[16]。
图4 科技期刊数字出版的供应链模型
科技期刊数字出版供应链具有信息传递网络化、配送虚拟化和数据集成化等特点。它拥有双向信息流,数字化内容通过互联网以数字化手段进行传递,实现期刊出版社、作者、读者三方的实时双向沟通,及时的信息传递改变了原来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数字化环境下的供应链不仅可以帮助期刊出版社了解读者的需求,还可以在短时间内分析出期刊栏目设置、期刊文章质量等问题。同时其供应链灵活性较大,供应链的成本较低。但目前的数字出版供应链还不是很成熟,上游还没有形成规模化的数字内容制作能力,下游还没有形成期刊数字化销售的固定模式和盈利能力。
(1)物流方面。数字出版改进了原有的纸质出版,物流基本不存在,不用担心传统出版供应链中上游印刷企业的问题及由于物流带来的库存问题。
(2)信息传递及时性和有效性方面。借助互联网的即时通信,数字出版可以实现最快速度的出版物传播,实现最大限度的信息流传递。信息传递快捷,同时保证信息传递有效,可以使客户信息迅速反馈,有利于期刊出版社的出版行为。而传统纸质出版无法及时传递相关信息特别是客户反馈信息,影响期刊出版社未来的组稿,同时有碍于科研成果的有效传播。
(3)出版媒介和载体方面。传统出版主要采用纸质文本形式传播,经过多年的传承与积累,纸质文本形式的阅读习惯仍为大众普遍接受,在短期内无法改变。而数字出版是把文字、声音、动画等融为一体的新型出版物,大幅扩展了出版的范围和边界。当然,数字出版必须借助电脑或电子阅览器来阅读,因此会为携带或使用电源带来不便,但目前科研人员在网络上检索和编辑学术成果确实便捷,数字出版供应链有优势、有市场。
科技期刊传统出版供应链已形成一定规模,在产业融合环境下数字化技术手段不断影响科技期刊出版行业,使其供应链发展模式逐渐改变。单纯发展传统出版供应链和数字出版供应链都有一定缺陷,因此,数字出版供应链和传统出版供应链可以在产业融合环境下逐步融合,建立新的出版供应链管理模型将成为科技期刊出版行业的必然选择(见图5)。
图5 科技期刊融合出版供应链管理模型
不放弃纸质期刊出版的同时,开发数字期刊作为产品的主要输出形式,跨媒体融合出版供应链结合了两种出版供应链的特点。从运行模式来看,期刊出版社作为整条供应链的核心平台,由其进行编审和筛选,完成组稿后分纸质期刊和数字期刊两种模式进行后期的出版。纸质期刊出版按照原来的传统模式安排印刷,但区别于原来传统模式的是其发行方式由单纯线下转换为线上线下同时进行,可以交给网络运营商进行线上的宣传和销售。数字期刊出版交给技术供应商进行多种媒体的数字化,进而由网络运营商进行网络发行。同时终端设备提供商、电信运营商为跨媒体出版的刊物提供阅读条件,金融服务提供商为线上发行提供条件。这样,保证科技期刊实现跨媒体出版,达到传统出版供应链和数字出版供应链的融合。
从信息流来看,融合出版供应链实现了信息的双向及时流通,为同为科研人员的读者和作者提供沟通平台:一方面,可以为科研人员课题发展提供帮助,有利于期刊出版社得到更高质量的论文;另一方面,为学术交流和传播节省了时间和环节,提高了效率和效益[21-22]。此外,信息的全面流通有利于减少物流带来的问题。从资金流来看,保留了传统的资金结算渠道和方式,满足部分个人、图书馆等用户订阅的需要;同时充分利用在线支付和结算,满足读者互联网检索和阅读的需要,扩大了发行量和传播范围,实现了出版的增值服务。从物流来看,尽管传统出版的物流仍然存在,但由于有数字出版的互补,会有效降低库存,提高效率。总之,科技期刊跨媒体融合出版供应链管理模型的构建,可以压缩时间、提高利润、减少浪费,达到供应链管理的目标。
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各有特点,已经开始出现相互融合的趋势,从长远来看,两者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趋势将长期保持。①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全面发展使得数字出版进一步升级成为必然,也必定会影响传统科技期刊出版,但这种影响并不一定是坏的。②出版模式的变革还需要一个过程。一方面对于纸质文本阅读的习惯依赖和学术评价的需要依然存在,另一方面互联网带来的电脑、手机等智能终端的电子版阅读习惯也在改变人们。两种模式长期共存符合读者需求和社会实际,而两种模式进一步融合和创新必将形成新的科技期刊出版模式。因此本文旨在构建我国科技期刊的融合出版模式,充分发挥纸质出版和数字出版的优势并保持两者长期共存,这有利于科技期刊出版行业的良性可持续发展。
科技期刊融合出版模式如图6所示,需要明确界定出版的跨媒体性、出版的同时性,以及出版的同质性。①出版的跨媒体性:在多种媒体上进行出版活动,可以是纸质、电子产品、互联网等媒体,可以在纸质期刊和多种电子终端上阅读。②出版的同时性:在多个媒体上同时进行出版活动,同时出版内容。③出版的同质性:所有媒体上出版的内容是相同的,可以根据各自媒体的特点进行个性化的加工,要保持内容的整体一致。
图6 科技期刊融合出版模式
融合出版模式一方面体现了数字技术对于出版介质的改变,另一方面体现了数字技术对于整个出版流程的改变。这些改变主要有3个方面特点。
(1)明确出版企业的核心作用。长期以来,科技期刊出版业整个出版流程中始终缺乏真正的核心企业,本文强化了原来科技期刊出版社的核心作用,而且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强了对于核心企业的管理与控制。原有的核心作用只体现在作为科技论文主要生产商,组稿、编审、出版等活动的控制权在于科技期刊出版社,但是缺乏对于整个业务流程中信息传递的管理与控制,导致出现不能满足作者或者读者需求的情况。在新的科技期刊融合出版模式中,科技期刊出版社成为核心企业,一方面继续发挥内容集合商的作用,另一方面要发挥信息集成商的作用。面对作者,可以传递读者对于科技论文的需求信息;面对读者,可以提供更加方便、高质量、多媒体渠道的科技信息。
(2)建立纸质期刊和数字期刊双轨制跨媒体出版机制。跨媒体出版最明显的就是出版介质的跨越性,包括从纸质期刊到电子期刊到网络期刊。文本阅读习惯并没有完全失去市场,纸质期刊仍为重要的阅读方式和学术评价方式之一,因此保留纸质期刊出版及其网络化(即数据库出版),同时全面开展电子出版、网络出版、手机出版等数字期刊出版活动,突出数字技术在期刊出版业中的地位和作用。结合移动智能终端的广泛使用,加强面向手机端的出版。在全媒体和自媒体两个大时代背景下,建立纸质期刊和数字期刊双轨制跨媒体出版机制。
(3)实现多种媒体间互动促进。跨媒体出版的出版特征为其在多个媒体之间的传播发挥互动促进的作用。跨媒体出版实现的策略是COPE(Create Once,Publish Everywhere),即“一次创建,多次出版”[16],但这种出版并不完全是简单的复制,而是在多个出版媒体上满足受众对于内容个性化“定制”的需求,按照需求在不同出版媒体上推出不同服务模式。这种变化也会促进读者借助不同媒介进行阅读。同时不同媒体的发展也会给期刊出版发行带来新的推广渠道,有利于期刊发行推广及广告收入,有助于扩大期刊稿件来源。
发挥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的优势,同时利用新的方法来解决原有模式的劣势,实现相互融合、相互依存、互利共赢的局面,科技期刊融合出版模式将会成为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趋势。同时作为核心企业的出版社来说,这样做可以提升整体的期刊质量,达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本文研究结论有以下3点。
(1)以产业融合的视角来看待科技期刊出版的数字化转型,能发现传统出版面临发展的问题,数字出版也有不足。基于供应链管理分析传统出版面对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挑战,能够更好地、全面地阐释传统出版数字化转型的过程,并进一步探讨在产业融合环境下科技期刊出版业未来的发展趋势。通过两种供应链的对比分析来看,数字出版解决了物流方面的问题,在信息传递及时性和有效性方面存在优势,在出版媒介和载体方面各有利弊。
(2)构建科技期刊跨媒体融合出版供应链管理模型,可实现供应链管理的目标,形成融合出版模式。在现有出版供应链管理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发现现有出版供应链管理的缺陷和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构建新的供应链管理模型。该模型结合供应链管理理论及融合出版模式进行构建,更适应产业融合环境下的科技期刊出版要求,更能满足科研人员的需求。该模型可以减少浪费、压缩时间、提高利润,达到供应链管理的目标。
(3)提出科技期刊融合出版模式,可适应产业融合的大环境。该模式代表了数字技术对科技期刊出版的改变,是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融合发展的必然趋势。跨多个媒体进行出版,实现多种媒体的一体化立体出版,改变原有传统纸质期刊出版不适应当今科研需要的局面。目前科技期刊传统出版亟待数字化转型,而信息产业的数字出版还不成熟,足以看出拥有全面数字化特征的科技期刊融合出版模式将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
为更好地促进科技期刊融合出版模式的形成和发展,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1)建议提供跨媒体出版的政策支持。对于同一类期刊项目,允许出版不同媒体的期刊出版物,包括网络期刊或手机期刊,对此政策上应给予鼓励和支持。对于传统科技期刊出版社,允许跨媒体出版,允许其出版同一项目的电子版期刊和网络版期刊,可以在行政管理部门备案,而不用作为新的出版单位重新报批。
(2)在保证主管、主办单位不变的前提下,允许通过网络出版平台实现跨区域联合或重组。在推进科技期刊改革的进程中,引导科技期刊编辑部跨区域联合或重组,成立跨区域的期刊出版传媒集团,允许跨区域出版。在此过程中,保持科技期刊主管、主办单位不变,同时保证数字出版平台上的出版业务接受新闻出版署监督管理。
(3)希望加强试点和支持,促进融合出版的发展。建议新闻出版署在全国融合发展重点实验室工作的推进中,强化科技期刊融合发展相关工作。希望相关部门协调资金的投入或出台优惠政策,给予扶持和支持,以便加大网络出版平台的建设和维护力度,强力推进科技期刊的融合发展。
本文研究还有不足,在后续的研究中,可以通过案例研究和实际调研,利用供应链绩效评价方法来进一步检验科技期刊融合出版模式的优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