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是云龙的县城。因古驿道进入此地,两边悬崖如刀劈斧削般拱立,故称石门。前些年,石门改称诺邓镇,但老百姓还是习惯把这里叫作石门井。
石门小城真的很小,但有山有水,小而精巧,小而秀美,小而有内涵。小城四面围着山,沘江由北至南绕城而过,狭长的城区,东西不过一里地左右,南北也就两三多里地,没走几步,就到小城尽头了,来到这里的人都会感慨好一座玲珑袖珍的小城!
山给石门以脊梁,水给石门以灵气。一半城镇,一半山乡,一城山水,一城人文,在石门的山水间徜徉,不宜阔步、不宜喧哗;这片山水缔造的历史人文悠长而深邃,可能一粒被风吹来的微粒,或者空中飞过不知去向的鸟儿都有着自己的故事。
当年我初次来到此地,城内主要是青瓦白墙的白族民居,陈旧、甚至残破。有一栋半栋的楼,恍如鹤立鸡群,如百货大楼、新华书店,还有县招待所。角角落落散落着雕花柱础、破瓦残碑之物,透露着这座小城古老的信息。当然,城里的老人会津津有味地比划着告诉你:这里是老县衙,南面虎头山上有虎头寺、老君殿、张仙祠、三崇本主庙、王母寺,北面的沘江上有神奇的太极图地貌,江边有香火旺盛的蟠龙寺。当然也会说哪里是石门古盐井遗址,称为“龙泉公园”的地方,有石门曾经赖以繁荣千百年的古盐井。城西紧挨沘江,就是用白族语称作“比”的食盐命名的江,那条石门的母亲河。
沘江上横陈一座古旧的铁链桥,两端建有桥亭,镶嵌在东边桥亭内的《新建青云桥碑记》为清代曾任陕西巡抚的石门人杨名飏所撰,据说此桥是他捐资兴建的。站在桥头看,西桥亭依山就势靠着岩石,悬崖顶部摩崖“碧嶂廻澜”四字,系杨名飏所书,笔力遒劲;石壁上镌刻隶书“衮雪”二字,是他从陕西汉中拓印褒谷南口黄河边上三国曹操题刻的,带回云龙翻刻于此。这“衮雪”二字还有一个典故,相传曹操挥笔写下“衮”字时,幕僚们不解为何少了三点水,曹操指着滚滚激流说:“那不是水吗?”幕僚们才如梦方醒。这么一桥,就凝聚着这么深厚的人文信息,可见小城的不同凡响。古人有诗为证:“碧嶂廻澜衮雪前,石门对峙绝云天。灞桥鸠庀穷空堑,千里铜铃过水巅。”青云桥两边护栏已有些零落,但经多次维修,仍可供行人通行。透过桥板间的缝隙,可见桥下的沘水不舍昼夜,流淌着浓浓的乡愁。
石门腾龙雕塑 王文松摄
沘江的风很特别。风从五宝山那边吹过来,风丝沾染了天池与太极图的气息,沾染了沘江咸咸的盐的气息,吹在脸上,凉飕飕的。这时我想象古代在这里生生不息的人与物,那些比苏人、僰人、傈僳人、阿昌人、摆夷人、罗武人,相信筚路蓝缕受苦受难但心地纯良的先人,脸上也经历过这样的风,不免快慰。
风是从沘江摇曳的波光上漫过来的,散淡、轻盈。在晨曦里苏醒的黄龙山公园、腾龙广场、虎头山。城外田野上的某个清晨,巴根草、蒲公英、打破碗花、牵牛花、火草花和黄灿灿的油菜花们似乎共赴一个约定,悄然拱出了一抹抹滴水的嫩绿,铺满了湿漉漉的河岸。莽莽绿意在风中的草尖上奔涌,蹿上树梢,在垂柳、翠竹、香椿、黄楝楝树、枣树、石榴、香樟与云南松们的枝柯间流淌、漫溢,将穿城而过的沘江水染成一江澄碧。
云龙人在袖珍的园林开辟广场,立“腾龙”雕塑,以彰显他们渴望腾飞的梦想。沘江之畔包括石门在内的“五井”,是千年“盐瓯”。早在汉代,先民“比苏人”就在这里发现了盐泉,世世代代经营着盐业。不尽的盐泉,滋养着众多的灶户、盐工、马帮和商贾,芸芸众生因此而得以繁衍不息,乐业安居。这里的人信奉龙,希望盐泉长涌,同时又希望盐水卤浓,因而这里供奉的龙王似乎与别处的有些不同,其实是对龙王的祈求不同。盐泉资源令石门千百年来火焰般旺盛,一时富甲滇西。云龙县因盐业而“以井设制”,石门也因此成为县城。
面对腾龙雕塑,我想到的不只是石门人对龙王的崇敬,还想到了流传于此的牧羊人因羊群贪恋舔舐山沟里的水渍而发现盐泉的传说,为在这样的土地诞生这样美丽的传说生发敬意。土地历来长草长树长庄稼,这里的土地还生长盐泉,通灵的土地生长传说,生长教化,这更显金贵。石门人安详、勤劳、聪慧,这是从他们眉目间流露出来的气象。由此,我相信盐泉是他们涵养淳朴民风的源泉,是纯良处世之寄寓。
文化在石门俯仰皆是,目不暇接。我们在沘江水边,遇到了青云桥、蟠龙寺,而在虎头山,那众多寺庙建筑群,无处不在的亭台楼阁、水榭石桥、石阶牌坊,真是移步换景。其中的古人题咏,楹联壁画,摩崖石刻,处处体现出深厚的文化积淀,闪现着多民族历史熠熠的光芒。
山水石门,可不是浪得虚名的。我不经意走进黄龙山下一户民居,临着沘江水,大门洞开。一丛翠竹,占据半间庭院,早晨的太阳照进来,从散开的竹叶上滴滴答答地往下落。我一脚踏进去,踩起一屋子的光点。覆盖庭院的大叶子树,静静地沉睡在鸟雀叽喳的梦里。
在沘江边,在某个小区的旁边,常常可以见到一些被林业部门挂了牌的古树,多数是石门人称作“黄楝楝树”的,这些树也许是盐泉的开拓者们栽下的吧?看古树上的标识,多数已经有百年以上的树龄,坚韧地在这个曾经蛮荒的浸透盐渍的土地上,长出枝叶,炫耀绿色。
流连街巷,商铺里各种当地的土特产品琳琅满目,诸如诺邓火腿、关坪山鸡、天麻、木耳、香菌、蜂蜜、干拉、血肠、白芸豆、小红花椒……特别是各种云龙茶叶,在碧螺春、毛尖、春尖的清艳里,我似乎看见澜沧江、沘江边那云雾缭绕的茶山,看见采茶姑娘在碧绿的茶垅里采茶的神情,看见那些长满大山情意的嫩芽儿。我把茶叶泡在玻璃杯里,放在窗台上,看鲜绿鲜绿的叶片在水里翻动,我就感受到云龙绿水青山的气息,感受到亲人的关爱像茶叶水一样的清淡而悠远。在石门,满大街都是茶庄,想喝什么茶都有!而这些茶,都是云龙的山水给与人们的慷慨馈赠。
石门藏风蓄水,堪称好风水。风乃教化,水系善行。这里不只有名胜古迹,还有大美山乡,园林城镇古老风情。石门人爱惜自己家的山水,尊崇祖宗留下的孝德文化,白族、汉族、阿昌族、傈僳族等众多民族住在好山好水的环境里,继续播撒下繁荣和谐的种子。
石门,这座山水相依的小城,是我工作于斯、生活于斯、无限眷恋的小城!
编辑手记:
苍山是大理最为重要的生命家园,在这个宁静的山体中,生活着无数多彩的生命,从神话故事到自然科普,人们对苍山的认识和保护更加理性,《苍山多彩马鹿塘》是其物种丰富性静态与动态的展示,同时,作者作为苍山保护的工作者对这里的特殊情感跃然纸上,不妨走进文字中收获苍山丰富物种带来的持续惊喜。奇峰位于鹤庆县西邑镇,是一处集聚自然风光的特色村庄,《探访奇峰美景》将奇峰独特的梨花之美与石洞之奇展现得生动可感,吸引着我们想走进奇峰,一探究竟。一座从茶马古道历史长河中走来的小镇犹如一位经历世事的老人,这里的遗世独立仿佛鲜活的过去与现在从未割裂,《初遇沙溪》是作者初次来到沙溪的游历见闻,让我们在细腻的情感和文字中体会沙溪在繁华蜕尽后的脱俗与恬静。同样是古城,大理古城在时光里依旧魅力十足、希望满布、美丽灿烂,深深印刻在每个游访者的脑海里,品读《大理古城游记》去领略古城人文浓情下的从容与平和。文化古镇喜洲是多元文化互融的核心与民族和谐共进的幸福家园,其文化主体的开放和不断进取的精神为大理地区的民族和谐共居奠定了坚实的人文基础,《走进喜洲正义门》是喜洲文化魅力的缩影,也为我们认识喜洲多了一张亮丽的名片。《山水石门》讲述的是一个小城里的人间烟火,浩瀚的历史和人文的积淀浸润在每一个宁静祥和的细节里,一同融入小城石门的人情和故事之中,来感受石门无限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