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洁,叶正浩,崔利刚
摘 要:随着高速发展的全球经济一体化,港口的发展也与时俱进,港口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这不仅促进了港口城市的繁华,也带动了周边区域经济的发展。港口以自身的口岸优势,依靠先进的软硬件设施,带动周边地區的相关加工贸易产业,以自身为点,以点带面带动周围城市甚至周边区域的经济发展。重庆地属中国西南地区,承东启西,且在“一带一路”的节点,作为长江经济带的西部中心枢纽,海上丝绸之路产业腹地的重庆市来说,它具有独特的地理优势,同时也具有带动周围城市甚至周边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容推卸的责任。把握好重庆在长江经济带重要性,发展港口以及相关产业群,对重庆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如何发展港口,解决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寻找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平衡点,是重庆发展不可避免的问题。
关键词:港口经济;“一带一路”;发展
中图分类号:F532/F7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8)05-52-02
一、 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国际交往和旅游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这种环境背景下,中国的口岸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对外开放口岸数量逐渐增加,口岸类型逐步覆盖水路、航空、铁路和公路。而水路口岸作为整个运输体系的重要节点,在人员交流和物资流通方面发挥的作用明显,城市对港口的依附作用越来越强。目前我国的口岸物流已经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我们的物流理论、应用技术手段还属于较低的水平,物流管理水平不够完善,物流环节多且效率低,港口的建设也发展缺少科学的规划,所以我国的物流仍然需要更多理论和技术的完善。
二、 港口建设与周边区域经济的关系
传统的港口是具有水路联运设备和条件的水路运输转换节点,而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现在港口不仅仅只是传统意义上的水路转运节点,更多的是作为一个区域经济的中心,重要的战略资源,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手段以及国家综合实力的一种象征。我国现在几个经济发达的区域,都是在港口经济的带动下从而取得了飞速的发展。
港口的发展与腹地区域经济是一个共生关系,相互作用明显。港口可以带动腹地及其辐射区域经济的发展,同时腹地及其辐射区域经济的发展也进一步促进港口的建设和功能发挥。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港口的重要性程度加深。
(一)港口对区域经济的拉动作用
首先,港口的基础设施建设,引进了大量投资,带动了很多相关产业的发展,进而带动了相关区域经济的发展。由于港口的建设对物流链的运作起到了促进的作用,使得它的效率提高,并且降低了物流的成本。企业和市场的联系更加紧密,加快了劳动力的聚集和资本的流通,促进了港口腹地及辐射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其次,港口直接推动周边区域经济发展。港口的建设和运营管理给港口腹地及辐射区域带来了发展的机遇,主要体现在多式联运、仓储加工、口岸服务等相关产业的规模和水平上。从港口物流配套服务功能来看,主要表现为港口业提供包装、加工、装卸、转运、仓储等流通加工物流服务。从港口的产业功能来看,主要表现为石油加工、煤炭周转、机械加工等临港产业,保险、金融业、餐饮业等服务行业。这两种功能的交互作用,共同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此外,港口的发展,港口贸易的增加,使得港口得到了一个良性循环的发展,提升了自身的运作效率,降低了物流成本,吸引了更多的贸易以及更多的投资,提升了自身的竞争力,起到了以点带面的作用,拉动了周边区域的经济。
(二)区域经济对港口的推动作用
港口和区域经济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港口拉动了周边区域经济的发展,同时区域经济也反作用于港口的发展,前人曾提到区域经济规模的发展是港口发展的动力和支撑。这是因为,区域经济的大部分贸易和物流都经过港口,因此区域经济的规模以及贸易对港口的发展有直接的推动作用,在区域经济的作用下,港口的发展日益增加。
在国家的政策和法规的作用下,区域经济实力得到快速的增长,从而加大对港口的投资,增加港口的吞吐量,为港口提供有利的发展条件。同时,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配套政策,如财税政策、合作政策、产业结构调整政策都会对区域经济发展状态和格局形成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港口的功能和定位。
区域经济的产业结构也影响着港口的发展,重庆位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连接点,依托长江黄金水道,与上海、宁波等港口合作,发展江海联运“五定”班轮,将长江上游地区的货物输送到广大亚太地区,极大地推动了重庆及其港口的经济发展。
三、 可持续发展对港口经济的新要求
“一带一路”倡议,给港口经济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这就需要我们更进一步地认识、研究和探索新的港口经济发展模式,在实践中发现新的问题,以战略的高度发展区域经济和港口经济,实现港口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和谐、可持续。
(一) 在港口建设过程中,不能盲目追求规模和吞吐量,而要和其附近区域经济的规模相适应,与当地的生态环境相和谐。不能忽视了客观存在的“需求量”问题,一味地追求规模和吞吐量不仅会浪费成本,而且会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因此港口建设应当从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明确自己的定位,建设与自身相匹配的规模,使得整体利益最大化。
(二) 对港口现有的资源进行调整和优化,不做无意义的投资与建设,避免浪费和重复,使得其效率和收益得到提升。同时港口企业应当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变恶性竞争为互相合作,从而使得港口的发展实现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三) 重塑港口建设评价导向。在港口规划初期就要有所侧重,特别要重视考虑资源的分配比重,生态平衡,成本与收益等指标。通过调查结果,预估该区域的经济规模,建立匹配的港口,同时也要匹配海岸线的承担功能,最大地保护生态环境,进而保证不同岸段港口布局定位的科学性和港口建设的可行性。
(四) 加强环保意识,实现港城发展绿色可持续。经验告诉我们,经济的发展是以提升来保护生态环境作为人类的重要责任,国家和企业应当起到带头作用,共同保护赖以生存的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五) 强调口岸发展法制化导向和规范标准化理念。目前,港口管理法规在立法中相关法规比较滞后,不与当地实际情况相匹配;在执法过程中,相关法规直接存在着冲突,不同产业之间存在着矛盾,相关法规执行不够严格。在港口的发展过程中必须正视這些问题的存在,以开放的视角实现口岸法制化导向,融入“一带一路”的需求,按照标准化的思路建设口岸法规。
四、 重庆港口物流的现状
重庆港口是我国直辖市中唯一在长江内的港口,随着经济的发展,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进以及“一带一路”政策的提出,其地位不断攀升。重庆发展港口物流主要有以下优势:①区位优势;②广阔的港口腹地;③基础设施完善;④资源优势。重庆水路贯穿6省2市,通过长江黄金水道与全国各地形成一个贸易网络,重庆港也是长江上游为数不多的对外贸易口岸,便利的交通条件为重庆港口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自三峡工程建成以来,长江上游各类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使得港口经济的发展呈现出较强的综合效应,重庆市乃至周边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必然带动大规模的消费,而消费和物流是息息相关的,重庆市的港口物流正在快速发展。
然而目前重庆的港口物流仍然存在不足,与国外先进港口物流仍存在一定差距。首先,物流法律法规有待完善,“一带一路”倡议下的物流企业形态、运输组织形式、货物交易方式尚处于探索阶段,相应的矛盾纠纷尚无可以遵循的法律法规。其次,“一带一路”倡议下,政府部门应该捋顺职能,企业更应按照政府的治理要求明确自身的权利和义务。再次,港口物流基础设施虽在不断完善,但面对综合物流需求不断增长的实现,港口的基础设施、管理技术水平尚未达到先进,这是制约重庆物流发展的重要因素。此外还有物流信息管理手段落后,物流人才大量缺乏,外部因素不理想等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
五、 港岸发展对重庆的启示
口岸是城市对外开放的窗口,是腹地及其辐射地区经济增长的服务支撑。港口是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是支持腹地及其辐射地区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重庆地属西南区域中心,位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连接点,拥有天然的区位优势。重庆的港口在发展中应当把握住以下几点:
(一) 重庆的港口属于内河港口,港口的发展对重庆乃至整个西南区域的经济增长至关重要,重庆应当把握住自身的区位优势,勇于承担起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责任。目前市场和资源为导向的工业正在逐渐向内陆转移,重庆港口具有运输便捷、水利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优越等优势。因此工业由东部地区向西部、内陆转移,为重庆经济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建设对外开放水平较高、产业协调可持续发展、经济全面繁荣的长江上游经济中心,是重庆不断探索的目标和任务。强化重庆作为地区交流的纽带和交流的平台,充分发挥港口的衔接作用和经济的促进作用,进一步促进为港口和相关产业的互相支撑发展。
(二) 港口对当地的区域经济发展固然重要,但是也不能盲目追求过度的发展,不仅要考虑到当地市场经济供求,同时也要考虑与当地生态环境之间的平衡。适度的港口建设对当地的经济是有带动作用,反之,过度的追求港口建设,会造成产能过剩以及资源浪费。
(三) 重庆港口应主动把握区位优势,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引领下,应该站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进行重新定位。在此定位下,不断探索港口管理的新模式,加快建设以港口为核心的综合运输体系,特别是在渝新欧铁路开通运行的前提下,加快实施铁水联运和铁公水联运,提升港口的区域服务辐射能力,进而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四) 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以及引进优秀的物流人才。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可以更好地治理港口,优化管理结构,提高风险应对能力,引进优秀的物流人才可以提升企业自身的技术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这样能更好地加快港口的发展。
(五) 国家的宏观调控和地方政策微观调控的协同。内河港口与区域经济的良性互动离不开政府政策的保驾护航。区域经济产业布局港口发展定位,都应该在符合国家大的战略背景下进行科学规划,相应的配套政策和法规应该以此为导向进行制定。地方港口服务管理部门应该在充分理解国家政策的基础上,站在企业角度,加快出台便利性的配套政策措施,促进企业提升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做到国家政策的宏观调控与区域政策微观调控的协调运用。
总而言之,重庆需要加强“一带一路”沿线港口、口岸的合作,发挥港口和城市经济互动发展的优势,加快发展临港特色产业,实现自身经济发展。发挥港口物流服务的成本优势,利用港口的辐射能力,带动中西部经济的快速融合。在临港区域经济发展方面,需要立足外部需求,不断升级产业结构,通过加强港口覆盖区域内合作、跨区域合作,促进港口腹地及其辐射地区经济的发展。这样才能实现港口促进重庆经济发展的同时,带动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使港口的经济促进作用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参考文献:
[1]李新锋.口岸开放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J].人力资源管理,2017,(01):14-15.
[2]樊祜广.港口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
[3]吴进立.欧洲海港组织对我国长江干线港口群发展的启示和借鉴[J].现代经济信息,2012,(03):4-6.
[4]Yuan Q M, Ning N N. Analysis the Correlation of Port Logistics and 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bility to Tianjin—For Example[J]. Applied Mechanics & Materials,2014,448-453.
[5]张波.我国港口经济发展现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10):21-22.
[6]吕一群.晚清汉口贸易的发展及其效应[D].华中师范大学,2009.
[7]傅莉均,何悦.重庆国际物流发展的现状及趋势[J].市场周刊,2017,(05):41-42.
[8]雷莉娟.重庆国际物流产业发展前景[J].科技风,2015,(14):267.
作者简介:
邓洁,女,山东人,重庆理工大学知识产权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技术经济管理;
叶正浩,安徽人,重庆交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物流工程;
崔利刚,男,满族,河北人,重庆交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物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