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结合近年来的水文资料,介绍了新安江水利枢纽的基本概况,分析了新安江大坝的建成对当地生态造成的各种影响。
关键词:新安江;水利枢纽概况;生态影响
中图分类号:X1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文章编号:2095-672X(2018)06-0190-01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18.06.112
Abstract: Based on the available hydrological data in recent years,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basic situation of Xinanjiang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conducts an analysis on the local ecosystem and addresses on the prospects of the development of water Conservancy.
Keywords: Xinanjiang; Overview of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s; Ecological impact
1 新安江水利枢纽概况
新安江发源地在安徽,沿线流经皖浙两省,新安江水利枢纽坝址位于浙江建德市境内铜官峡谷,水库兼有防洪、发电、航运、养殖、旅游、饮用水源等多种功能,是长三角最主要的战略水源地。当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雨季降雨量大且持续时间长,具有丰富的水资源。且该区域植被丰富,森林覆盖率较好,多为绿叶及阔叶带的过渡带,流域内山势起伏,沿河有狭窄的冲积平原及零散的小盆地,有“绿色千岛湖”美称。库区常年鱼类养殖水面面积约在60万亩左右,各种鱼类资源极其丰富,经过多年开发,在渔业生产方面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经营与管理矛盾、过度捕捞现象以及养殖结构不合理等[1]。新安江岸坡山体处于大坝上游狮子头逆断层与下游林子坞平移断层之间[2],受倒转褶皱影响节理裂隙和小型断层发育较多,该处岩石地质条件较差。
2 新安江水利枢纽生态影响
该枢纽在实现防洪、发电、航运、养殖、旅游等效益的同时,对流域的生态系统稳定性也造成一定的影响。下面将主要从新安江水利枢纽对水质、水文气温、森林植被、湖泊渔业以及地质人文等方面分析其对生态的影响。
2.1 对水质的影响
该枢纽对水质影响主要源于两方面,一是大坝蓄水后,原本的河流流态改变,流速相对减小,自身净污能力有所下降,水流冲击积累到上游坝区的污染物不断堆积,也造成污染;二是蓄水后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当地污染排放物不断增加,使得水中氮磷等营养元素含量增加,导致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使污染进一步加重。结合新安江近年来水库水质的时空变化资料,可知新安江水质情况变化呈现出明显的随季节而变动的特征,且上游所测得的水质比下游水质差。大量统计资料分析表明,浮游植物生物量是新安江水库水质的主要控制指标,水体中浮游植物生物量偏高是新安江水电站建成以来其水库水质要解决的核心问题[3],故新安江水库保护的关键即是降低水库中浮游植物的生物量。此外,该枢纽在运行过程中还发挥了顶潮拒咸的功效,避免了钱塘江水中氮含量超标,使杭州市免于咸潮侵袭[4]。
2.2 对水文气温的影响
新安江坝址处水库水温受很多因素影响,如当地的天然水水温、流量、气温和含沙量以及水库本身的特性等。建库前天然河流水温呈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建库后其水温则以年作为周期进行变化,存在一定的滞后现象。水库建设导致上游水面宽度增加,辐射的热量亦会随之变化。新安江水库使得库区水文气温分布呈明显季节变化,且夏季和冬季其结构有些差异。夏季水温分布为层状结构,由上而下分为温水层、温跃层、滞温层。温水层水温随着太阳辐射强弱而升降,温度变化略滞后于气温变化,温跃层 [5]水温在垂直方向水温变化比较剧烈,而滞温层水温常年保持较低状态,只有在遇到较大洪水影响后水温才会略微上升。由于冬季上游来水量小且新安江地理位置处于北半球,此阶段光照所获得热量较少,水面温度逐渐下降,使得水库水温分层差异不明显。
2.3 对森林植被的影响
该枢纽对森林植被的影响主要可概括为两方面,一是工程实施过程中对植被造成的影响,二是大坝建成后一系列的人为活动造成的影响。该枢纽所在区域处于水生和陆生生态系统过渡地段,生态系统十分脆弱。在新安江大坝建设期间,施工工地、道路修造以及其他工程施工都对当地的森林植被造成破坏。大坝建成后,水库蓄水,上游受淹没影响较大,导致一些植物埋没水中无法生长,使得植物物种多样性在一定程度上有所降低;另一方面,水库建设也改善了库区的局部气候条件,更有利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混交林生长,使得杉木、马尾松等植物的生长条件得到改善,当地农作户从外地引进柑橘种植,也收到很好的效果。
2.4 对湖泊生态,鱼类、渔业发展的影响
新安江大坝建成后,库区水面变得更加宽阔,水域面积大大增加,水流流速慢,更适合发展渔业。上游冲刷携带而来的营养物质由于水流流速减小,在库区进一步沉淀,经过不同微生物的分解利用,使水中生物生活环境大大改善,有利于增加生物多样性,且库区水质较好,适合鱼类等生物生活。但水库建设一方面阻断了上下游物种的交流,使得鱼类的洄游路线被切断,对水生生物生长及繁殖造成很大影响。同时当地局部气候也受到一定影响,春季降水时间较建坝前时间往后推迟,一些鱼类的产卵条件受到了影响,很大程度上制约某些鱼类的自然增长。另一方面水库建设也拉动了當地经济的发展,使得当地人口密度增加,鱼类养殖业也得到迅速发展,人为因素对鱼类的影响进一步加大。目前,新安江库区渔业资源不断呈下降趋势,库区鱼类捕捞强度过大、养殖结构设置的不合理性及管理措施不到位等均使得库区的渔业生产存在大大小小的问题[6]。但随着科技和社会不断进步,法律法规的不断健全,渔政管理的措施也越来越合理化,新安江库区的渔业资源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恢复和保护。
2.5 对土地、地质及人文生态的影响
该枢纽对土地的影响主要源于施工和淹没。水库建成后将淹没耕地约32万亩,且在新安江水电站修建过程中,各种各样的工程施工对当地一些地质条件造成了破坏,如开挖洞室过程中不合理的爆破手段导致出现山体塌滑现象[7]。在大坝运行阶段会进行一系列蓄水放水,反复的水位变动会诱发地震,目前对于水库诱发地震的具体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实施,但毋庸置疑,水库建成后对当地的地震活动确实有诱发作用,同时也会导致一些地质灾害如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等。该枢纽的建设对人文生态景观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许多有价值的建筑也被埋没水底,水库建成后,湖水淹没了县城、村庄、山峦以及河道,形成风景如画的千岛湖,但是却忽视了对一些人文建筑的保护,如贺城和狮城等都被淹没于水下,目前该古城已经被评为省级文物保护区,得到了有效保护。
参考文献
[1]罗仙池,蒋永堂.新形势下新安江水库渔业的开发利用[J].水利渔业,1988,(7):96.
[2]骆永发.在大坝安全定期检查中对几个地质问题的认识[J].大坝与安全,1995,(12):106.
[3]韩晓霞,朱广伟,吴志旭,陈伟民,朱梦圆.新安江水库_千岛湖_水质时空变化特征及保护策略[J].湖泊科学,2013,(23):256.
[4]李福钢,粟运华.浅论新安江水库的区域生态环境影响[J].水利经济,2006,(12):46.
[5]粟运华.新安江水库水温分层及其规律探讨[J].水资源保护,1987,(10):56.
[6]罗仙池,蒋永堂.新形势下新安江水库渔业的开发利用[J].水利渔业,1988,(25):36.
[7]王志刚.新安江水电厂左岸几处坍方成因分析[J].大坝与安全,1993,(8):352.
收稿日期:2018-04-12
作者简介:苏正洋,研究方向为水利水电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