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晓方
摘 要 标题是现代新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新闻信息为受众所接受的必经通道,是新闻发生作用的起始点。本文注重列举实例,力争在给读者具体指导的同时,带给他们一些新的启迪和感受。
关键词 标题制作 媒体融合 高度概括
中图分类号:G229.27 文献标识码:A
俗话说:标题是新闻的灵魂。一个好的标题,能对文章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作为一名“三农”类媒体的记者,笔者在完成新闻稿件时始终遵循一个原则:除了对“三农”政策深入研究,体现稿件的专业性和可读性外,还要在新闻标题上制作下功夫。一篇“三农”稿件如果标题起得好,精气神很足,读者甚至略微一瞥,也会产生一睹为快的兴趣。
新闻人都有一种共识,标题制作是完成新闻报道的重中之重。在传统媒体中,标题作为新闻内容的集中概括,是读者阅读的“向导”,重要性可见一斑。但在当前一些APP、微信等新媒体的新闻标题中,“标题党”的倾向越来越明显,这些标题要么以偏概全,要么断章取义,要么极尽夸张,希望借此来吸引人们的眼球。这种做法实不可取。
常言道:“文无定法”。那么相应的,好标题也没有固定的评判标准和格式要求,但是有规律可循的。关于“三农”新闻报道的标题制作技巧,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谈几点感悟。
1高度概括——以数引人,以悬抓人
对文章内容进行高度概括,这是公认的标题制作第一要素。有很多“三农”新闻报道专业性强、篇幅长、包含要素众多,这种稿件的标题如做到高度概括?笔者认为,可以尝试“以数引人、以悬抓人”。
笔者去年报道过一位醉心于“红枣冬产”研究的退休农业干部的感人事迹。山西省交城县农业局干部任武秀2001年退休后就钻进闭塞的大山深处,花费15年潜心研究“红枣冬产”,誓要为高寒冷凉山区的枣农脱贫致富贡献自己的力量。任老自己过着贫寒的生活,却把所有身家投在了科研上。
笔者抓住任武秀对科研投入的“大方”和对自己、家人生活“吝啬”的冲突,从这一矛盾入手,以《一个人的“红枣晚熟”项目攻关组》为题,完成了这篇人物通讯。稿件见报后,任武秀被评为山西十大“三农”新闻人物。这篇稿件也获得2017年度的山西新闻奖一等奖,评审委员会的评语指出:该稿件的标题是亮点。
笔者在为这篇通讯起标题时的确下了一番功夫。这是一篇人物通讯,如何用短短几个字概括老任15年的付出和坚守?好像很难,在深思熟虑后,笔者决定在标题中嵌入数字,埋下伏笔,通过“一个”和攻关“组”这种量级对比,让读者由于猜想而产生急欲读下去的心理,引发正文作答。因此,拟标题在高度概括报道内容时,嵌入数字十分重要。
2平铺直叙——一以事切入,赢得共鸣
将报道的重要内容直接告诉读者,一语中的,不用绕弯子,也不失为一种聪明的标题制作方法。但需要注意的是,平铺直叙会使标题过于平淡,容易导致整篇报道被人们忽视。那么,如何避免这种情况呢?这里需要用到一些技巧,比如用一些相关(把词的内在属性与平时生活中的含义联系起来,用某一特定事物做标题关键词),这样的标题生动有趣,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前不久,笔者写过一篇名为《薛春喜:在塔吉克斯坦,我是名副其实的“砖家”》的稿件,讲述了一个名为薛春喜的生意人,在国家“一带一路”政策的倡议下,把制砖产业搬到塔吉克斯坦的事迹。在异国他乡,薛春喜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秉承合作与共赢的精神,演绎同样传奇的创业梦。他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也是中国文化的传播人,向世界展示中国力量的践行者。在中亚,他将新晋商诚信敬业的精神播洒在新丝路上。薛春喜是奋斗在“一带一路”上众多山西人的缩影,读一读他的创业故事,也许会在不经意触动读者的心弦。
在为这篇报道拟定题目时,笔者陷入深深的思考中——“砖家”是什么?网络上把学说毫无科学依据,言论常常自相矛盾的专业人士这戏称为“砖家”。而薛春喜,却是一名实实在在制砖工艺方面的专家。用“砖家”来描述薛春喜,是否合适?经过考虑,最终,笔者还是把“砖家”这个词放在标题里,既是为了概括,也为了让读者读起来有耳目一新之感,通过事例切入,为文章增添了不少色彩。塔吉克斯坦国家投资局在官方网站和官方微信公众号转载了这篇稿件,为薛春喜“点赞”。
3以旧见新——小处入手,全局高度
如今的很多新聞标题,越来越有一种“信息前置”的趋势。具体表现就是:标题字数变长、信息量变大,不仅具有对内容的提示作用,还有评价内容的功能。
在笔者记忆中,曾获中国新闻奖二等奖的《生前他为二十五位老人送终 身后一千多人为他送行——“全国敬老好儿女”73岁的李月生献身祭孤途中》,就是这一类标题的典型代表。
这篇消息正文仅800余字,短小精悍、语言朴实、以小见大、大爱无声。消息所写主人公是一位多次受到省市县和全国表彰的义务赡养孤寡老人的英雄,不幸献身祭孤途的悲剧。消息以倒金字塔的方法,简明扼要地将一个不图名利,只求奉献,体现时代精神的典型人物奉献给读者,在广大读者面前展现出一位看似普通但很不普通、看似平凡但很不平凡的虽死犹生的伟大形象。
但这则短消息,标题竟然用了40字之多!但读者读起来会感觉累吗?显然不会,而且相信大部分人有朗朗上口之感。该消息引题工整对仗,用“生前”和“身后”作对比,以小见大,以旧见新,有深度但又不失力度。
无论是在传统媒体时代,还是媒体融合的当下,标题都是一篇报道最重要的“流量入口”。如果没有好标题的烘托,很多“三农”类新闻作品的传播都会大打折扣,再好的报道内容也就失去了新鲜性、吸引力。制作新闻标题的制作原则有很多。笔者一直坚持:“要想打动别人,首先要打动自己。”“能吸引你的标题不一定是好标题,但吸引不了你的标题一定不是好标题。”说得就是这个道理。
参考文献
[1] 忻志伟.报纸新闻标题制作与编排艺术[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
[2] 刘保全.新闻标题制作技巧百家谈[M].石油工业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