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欣然 沈京虎
摘 要 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而解析几何充分体现了这一本质。无论在初中还是高中,平面解析几何在总课程中占主要地位,然而从内容和方法上分析平面解析几何问题都存在很大的差异。本文基于2017版《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就初高中平面解析几何衔接问题,结合具体数学教学实例,分析高中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帮助学生构架初高中衔接的桥梁,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的学习,最终提高高中数学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 平面解析几何 衔接差异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5 文献标识码:A
2017版《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陆续开始实行,课标将平面解析几何安排在选择性必修课程的主题二当中。从本质上来说解析几何是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图形的性质,得到代数的结论,再分析代数结果所代表的几何含义,从而解决几何问题。
1初高中平面解析几何之间的差异
1.1课程目标的差异
(1)课程目标中有关平面解析几何的部分,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主动探索平面直角坐标系及其应用;探索并理解平面图形在坐标系中的的变换及其性质。初步产生用代数思想解决几何问题的意识。
(2)17版《课标》明确了数学核心素养的六项具体内容,而平面解析几何作为选择性必修课程的内容,重点培养了学生直观想象、数学建模、数学抽象等数学素养,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1.2课程内容的差异
(1)初中平面解析几何相关的知识学习,在建立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基础上,把直角坐标系与数和图形巧妙结合起来。但初中所接触的问题偏几何型问题,初中的平面解析几何只有直线、圆、和特殊的抛物线。直线、抛物线是在講一次函数、二次函数中根据它们的图象提到相关名称。圆只是作为几何图形进行研究,并未让学生具有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力。
(2)高中平面解析几何知识,包括圆与方程、圆锥曲线与方程、直线与方程、以及平面解析几何的形成与发展。高中平面解析几何的学习中,更充分灵活的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侧重于运用方程和函数来解决几何问题。相比初中,知识的难度与广度都有所增加,要求学生更具有较高的严谨性与逻辑性,能够将几何问题抽象为代数问题。此外,平面解析几何的形成与发展的学习,让学生自主收集、阅读与之相关的发展历史资料,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文化。
1.3学生情况差异
高中阶段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相对于初中有一个质的飞跃: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从整体到局部等等。但是学生数学素养并不能及时跟得上教学进度,这就需要找出学生数学素养的差异与不足,使其快速提高。
1.3.1思维方式的差异
初中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中多是运用感性思维,通过大量生活中的实例来启发数学思维。学生学习中的经验更多是来自于生活中的经验。高中更多则是运用理性思维来思考数学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抽象思维、逻辑推理以及直观想象等数学能力的运用,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严谨的数学理性思维的培养及运用。
1.3.2学习能力的差异
首先对于计算问题,初中学生所接触的计算多是具体的实数间的运算。而高中多是用字母抽象的代数式之间的运算。其次初中学生多是由教师进行归纳总结,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而高中的学习多是需要学生与教师共同探索或者进行自主研究,需要学生有很强的独立思考的能力。
2教学策略
(1)高中平面解析几何的研究对象是几何图形,研究方法主要是代数方法。教师不应只吃透高中《课标》,更应该熟悉初中的《课标》,找出初高中平面解析几何的差异,着重关注初高中教材的衔接与过渡,强调探索,帮助学生理解x、y在初中作为未知数和高中作为变量之间的区别,引导学生由初中感性思维转换为高中理性思维。
(2)在平面解析几何初步的教学中,不仅需要建立初高中知识体系的联系,还应对初高中易混知识进行比较和分析。例如,在学习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引导学生通过初中的几何思想进行分析,然后用已有的函数与方程知识,启发学生运用代数思想解决问题,最后总结代数结果的几何含义,在初高中知识间的区别与联系中加以分析。教师应带领学生在学习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充分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重点培养学生直观想象、数学抽象和代数运算等能力。
(3)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应用软件向学生演示方程中参数的变化对方程所表示的图形的影响,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面几何与方程的关系。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数学建模、逻辑推理的素养。
(4)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及时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进行改进,在教学环节设计上要适当借鉴初中活跃的教学模式,避免因为教学任务重,而使课堂枯燥无味。
(5)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高中学习习惯,在教学设计中设计探索研究的环节,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使得学生能够更好的融入高中学习。
总之,想要解决初高中平面解析几何的衔接问题,需要我们教师师细心、耐心地了解学生的在衔接问题上的不足,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让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提高,不光是解决初高中平面解析几何的衔接问题,而是将这些能力与素养,渗透进今后的数学学习中。
(通讯作者:沈京虎)
作者简介:宋欣然(1994-),女(汉族),吉林省长春市人;(通讯作者):沈京虎(1962-),男,汉,吉林省龙井市人,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应用数理统计、统计教育研究。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 李长柏.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几何教学衔接问题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1.
[3] 沈越.浅谈初高中几何教学的衔接[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7(08).
[4] 孙旭东,徐稼红.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分析 第四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J].中学数学月刊,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