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性投入视域下的高等教育质量研究

2018-09-17 06:24李旭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17期
关键词:学校质量教育

李旭

摘 要 学习性投入指向的是一种完满的和持续的学习状态,对于学生个体来说,这种状态的维持可以给学生带来较高的学业成就达成度。教育质量围绕着学生的发展,学生质量首先是作为学校评估的一项重要标准,为学校在学校等级排名组织中取得较高的合法性地位,从而达到吸引生源、筹措经费等目的,从而赢得自身的发展。教育质量是一个复杂的概念,特别是高等教育质量,复杂、能动、具有多面向。高等教育处于人才培养的最高环节,分析影响学生性投入的因素以及学习投入对教育质量的作用来反思如何进行教育教学实践改革,从而提高教育质量。

关键词 学习性投入 高等教育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1教育质量中的学生角色定位

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是教育质量的核心,分析学生在教育质量中的角色定位有利于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实务工作者加大对学生的关注力度,切实把学生发展与教学活动的各种因素进行系统的联系。学生角色定位主要可以从三方面来分析,一是学生自我学习的主体性,二是学生主体与教师的互动,三是学生主体与校园环境的互动。

1.1学生自我学习主体性

学习的主体性有复杂的内在心理结构、功能系统,它主要由学习的主体意识、元认知、认知机制、非理性因素等构成。伯顿·克拉克认为大众化教育不仅意味着学生人群的增加,而且还意味着不同类型的学生的出现。学生群体在社会阶层、年龄层、兴趣、职业发展取向等方面呈现多元化和异质化趋势。针对这种学生群体多元化的现象,理查德·詹姆斯认为不同类型学生期望、偏好、需求与高等教育机构的发展定位具有重要关系,学生群体变化给高等教育带来六大现实挑战:顺应学生的多样性和新需求;了解高校学生的新学习参与模式,向在职学生提供方便;在保障教学质量的基础上,顺应不同程度的学生学业能力;针对学生数量增加,设计有效的教学方式;更新教学空间和信息沟通技术;控制影响教学成效的多重因素。

学生是高等教育机构存在的首要原因,其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学习、成长与发展,就教高等教育质量而言,其质量好坏是由多方面因素共同影响,取决于其使命和目标之于各利益相关者的适切性(目标的适切性),以及学校、专业和课程在多大程度上有助于使命和目标的达成(对目标的适应性)。

1.2主体与教师主导互动

良好的高校师生关系是高校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效的重要保证。从教育活动的本质特性和学生学习行为的规律上来看,大学教育的核心事务是“教育目标”与“教育方法”,“真正影响品质的事发生在大学课堂,发生在师生互动的教学情景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与教师主导的互动发生最频繁的场所是课堂,教学活动就不仅仅是教与学的关系,而应该是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一种双向沟通关系,更加注重对教学内容的拓展与延伸,保持双方对于信息的对称。在互动过程中,学生也可以成为课堂的主人,有权利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而教师也要尊重学生的首创精神。

在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互动过程中,学生和教师的关系是被教育者和教育者的关系。教师管控整个教育活动,具有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管理者等多重身份,其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习,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一名教师的学术积淀、个人魅力、教学风格、教学技巧是影响学生学习投入的关键因素。再次,教师和学生在日常交往中会形成一种“伙伴”关系,即心理关系。如教师对学生的鼓励和期望、教师与学生在课下的交流、教师对学生学习表现的反馈、教师和学生一起参与活动等等,都极大程度的影响着学生对于学习投入的内在动力和心理感受。罗森塔尔的研究表明,教师对于学生的期望和鼓励可以很大程度的影响学生的自我感受,进而间接影响学生的主动学习行为。

1.3主體与校园环境互动

校园环境是指存在于校园内部的一切物质条件和精神文化氛围,包括显性的物质环境和隐性的文化环境(如校训、校史)两个方面。如果把学生入学到毕业的过程看成是“输入—过程—输出”模型,学生带着个人的先赋特性进入大学,那么学生主体与校园环境的互动就是“过程”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其他因素还包括课程要求、学生个人努力质量等。以院校为主导的学习性投入主要包括校园环境支持度和学业挑战度,两者也是测量学生学习性投入的两个重要维度。校园环境创设的是一个巨大的学习场域,学生与环境的交互是通过与资源、课程、活动、服务等因素的作用而发生的。

2学生学习性投入的影响因素

2.1学生自身因素

每个学生都有其社会属性与个人属性,这就造成了个体的差异性,多方面的因素决定了这些个体差异。如家庭背景、个人经历、学习动力、学习兴趣、自我效能感、学业成就期望、自觉性、自我控制力等等。个人成长的背后总是拖拽着长长的历史背影,个人是被笼罩在生活经历之中的个人。同时作为一个身处社会中的个人,与其他大众一样具有相似的经历。这种独特的个性与社会属性,构成了人了两个维度。个体总是生活在个人独特的历史当中,其成长背影和成长环境决定了学生的先赋因素。家庭环境和生活环境决定了个人对于学业成就的期望,父母对于子女期望高,可能造成子女对于学业成就期望高;反之,可能造成子女低学业成就期望。

而对于学生的人格特征而言,当差异性的个体进入具有差异集合的群体时,其人格特征的某些方面可能会发生改观,这种改观因为年龄、性别、院校、专业等不同而呈现某些变化。调查显示,各类院校学生学习心理/状况特征趋势较为一致,一年级学生在专业兴趣和学习意义感上的表现最好,他们更加专注于学习本身,有学业目标和追求,能够从学习中获得乐趣;三年级学生的学习动力最强,这可能是因为三年级学生已经进入专业课程学习、开始面临升学和就业选择的压力,因此有更强的学习驱动力;四年级学生的学习快乐感最强。

2.2同侪同辈因素

学生身处一个年龄相仿的学生群体中,这个群体又可根据不同功能和目的划分为不同的亚群体。在此不对这些群体做细致的划分,一般而言,将其统称为同辈群体或同侪群体,又称同龄群体,其成员由一些兴趣、爱好、态度、价值观等相同或相近的人组成,是一种非正式的初级群体。

对于学生个体来说,除了作为有形同辈群体的成员外,他就身处无形的同辈群体之中,如同班级同学、同专业同学、同宿舍同学、同课题组成员、同导师同学、同实验室成员等。在平时的学习活动中,这些群体成员形成的是一种非正式的伙伴关系,基于伙伴关系的合作沟通是大学阶段和研究生阶段的重要学习方法,同伴影响(Peer effect)作为解释学生学习的结果的重要因素,越来越得到教育研究者的关注。除了常规的课程教学与学术科研之外,同伴影响、社团活动等都是学校教育极为重要的影响因素,被称为“高效的教育实践活动”(High-impact educational practices)。

2.3学校环境因素

在论及到如何通过学生的学习性投入进行院校评价时,库恩认为应该从两个层面进行考察:一是学生做了什么(what students do),即学生投入到有效学习中所花的时间和精力,二是高校做了什么(what institutions do),即是高校是否采用有效的措施吸引学生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这种积极的措施覆盖在学校情境中,以各种不同的途径和方式对学生学习投入进行影响,主要体现在高校为提高学生学习投入所做的各种支持工作。

学校情境因素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学校软环境,指的是学校的校风、学风、校训、大学精神等,强调的是一种积极向上、传递正能量的学习氛围。二是学校硬件环境,指的是学校的基础设施完备程度,师资力量构成完整度、资源丰富程度等。硬件环境易于考察,且多把它作为院校评价的一项基本标准。三是院校政策制度环境,指的是院校在关于学校发展、学校管理、学生发展等方面制定的宏观政策或具体文件规定。

3学习性投入对教育质量的作用

3.1学生学习投入提高学生学术成就

学生在学习时的投入状态首先影响的是个体的学业达成度(成绩排名、获奖情况等)和学习心理体验(学习意义感、学习动力等),作为直接的参与者,只有积极的学习投入才能最终获得高质量的学业达成度和愉快的学习心理体验,这对于个体来说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高效的学习投入对学生学术成就或者学习收获的影响机制是如何形成的呢?在此有必要对学习投入的理论基础进行分析,同时也要关注学生在学习投入各个具体要求方面真正做了什么,是如何做的,他们如何看待自己的学习状态。首先是对于学习投入理论基础的分析,泰勒的“任务时间”(Time on task)理论认为学生投入到学习中的时间越多,那么相应的其学习收获也应该越多,学习时间和学习收获是一种正相关的关系;佩斯的“努力质量”(Quality of effort)理论提出,不仅仅要关注学生投入到学习中的时间长短,即以学习时间长短来衡量学习成效的做法不够精准,他认为还要关注学生在学习时间中的具体行为和活动,若投入的时间没有进行合理的安排利用,效率也是不高的,在相同的学习条件和学习环境下,那些把时间花在有意义的教育实践活动上面的,即时间有效利用的,这些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好。总体而言,充分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并进行了有效学习的学生,其学习投入度高,学业成就达成度相应就会较高。

3.2学生学习投入促进教师教学投入

学生以积极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教师的教学投入程度。教师的教学投入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理解,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授课,还包括课堂下的相关活动;在内容上,不仅包括科学知识的讲解探讨,也包括人际情感的交流,如讨论职业规划、讨论人生观、价值观等问题等,课上教学或者课下教学,知识讲解、情感交流等活动不是严格分开的,而是相互交织在一起,与学生的学习密切相关。学生的学习活动影响着自己,当这些活动涉及到教师教学活动的方方面面后,教师的教学投入程度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高等教育活动发生的课堂与中小学教育的课堂有着本质的区别,这种区别是由于学习对象的年龄和智力发展的特殊性所导致。大学的课堂,特别是研究生教学,不同于本科的大班教学,是一种更加侧重对某一门学科前沿理论与实践的深层挖掘,小班化的授课方式和分组讨论/汇报的学习方式有利于个体对知识的建构和表达。若学生在课前为课堂内容做好准备工作、课堂中表现出积极的学习参与态度、敢于表达自己的看法和向老师发问、善于与同学合作讨论,那么教师讲课的积极性必定会充分发挥,也许能够激发出意想不到的思想火花,提高课堂教学效度。学生的学习投入影响教师投入的主要方式是生师互动,互动程度高,那么教师花在学生身上的时间和精力就多。清华大学2009年的本科教育学情报告显示,其生师互动指标的得分明显低于美国研究型大学。在具体题项上,数据反映有75.1%的中国学生从未“和认可老师讨论分数和作业”(美国同类院校约7%),502%的学生从未“与老师讨论自己的职业计划和想法”(美国同类院校约21%),35.6%的学生“学习表现”从未“得到老师及时的反馈”(美国同类院校约7%)。这三类问题的原因既有中美文化的深层差异性,也在于教师的工作投入。作为教育工作者,及时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反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认知自己,构建学生教师共同体,真正的实现生师互动,以学生的学习投入推动教师的教学投入。

3.3学生学习投入推动教学效果

高校是实施高等教育的主要场所,这种性质决定了学生的大部分学习活动都要发生在校园内,传统的讲授式和师徒式教学是主要的教学手段。学习投入的最终指向是教育质量的提升,而在具体的教学环节,就反应在教学效果的成效上,学生高效率的学习投入会促进教师的教学投入,同时对教学效果也会有推动作用,这里所指的教学效果是指一所学校整体的教学实况反映,而非具体某个老师或者某个学科的教学情况。

学生的学习投入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推动教学效果:首先是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是一种表达艺术,要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将教师的知识、才华,乃至个人的人格魅力表达给听众——学生。课堂是学生学习的第一场域,学生增加学习投入可以更好的消化吸收课堂的学习内容,从这个方面说,学生掌握了教学内容,课堂教学的质量也相应的会提高。从泰勒的“任務时间”理论来说,学生的成绩与其自身的学习投入有着必然的联系,两者呈正比例关系。学生投入到学习中的时间和精力越多,那么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就越高,就越能推动教学效果的提高。

3.4学生学习投入优化校风学风

当论及何为大学时,前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先生说过: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者,有大师之谓也。对于我国的高等学校来说,不乏大楼之谓;而随着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的增长,诸多高校也通过优厚的条件吸引了优秀人才来装备学校的教学科研力量。无论是大楼之谓,还是大师之谓,对于学校而言,只有其教育质量得到了社会认可,学生通过在学校的学习投入提高了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具备向上流动的潜力,这才是学校教育应当注重的。

校风是一所学校的风气,其中包含学风,通俗的讲,校风是可感知的学校的精神风貌。一所大学的校风与学风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形成的,是在大学理念和大学精神的沉淀下,经过学校的历代发展,在全校师生共同努力的基础上形成的。高质量的学习投入状态体现着生师互动活跃,研究生的学习除了要自觉自律外,更多的是应该跟导师组成员定期交流,无论是课上还是课外;同时也体现着学生的教育经验丰富度較高和校园环境支持力度较大,教育经验要求学生参加各类实践、活动、团体、竞赛等,这对于丰富校园文化,创建健康的校风起着重要作用,校园环境支持度反映学生与学校的互动程度,主要是与各类工作人员的关系,从人的角度出发,和谐的人际关系和温和的人际关怀决定着学生是否能完全融入学校。当教学秩序井然、校园活动丰富、人际关系和谐都满足时,校风学风的建设也定会得到改善。

参考文献

[1] 聂衍刚.学习主体性的心理学分析[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2(02):47-50.

[2] 鲍威.扩招后中国高校学生的学习行为特征分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9(02):79-87.

[3] 全球大学创新联盟.2007年世界高等教育报告:高等教育的质量保证[M].汪利兵,阚阅译.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03.

[4] 杨德广,谢安邦.高等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261.

[5] 李婵.基于高校本科生“学习性投入”的教育质量问题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12.

[6] 田松君.论校园环境的育人功能及其构建[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12):29-31.

[7] 史静寰,凃东波,王纾等.基于学习过程的本科教育学情调查报告2009[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08):9-22.

[8] 史静寰,文雯.清华大学本科教育学情调查报告2010[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2,33(01):5-16.

[9] 陈琼琼.大学生参与度评价:高教质量评估的新视角——美国“全国学生参与度调查”的解析[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9,25(01):24-30.

[10] 蒋平,叶令,潘笃武等.教学是一门艺术——复旦大学物理学系教学督导组工作体会[J].中国大学教学,2013(07):11-12.

猜你喜欢
学校质量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做梦导致睡眠质量差吗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学校推介
质量投诉超六成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