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宇鸣
摘 要 高水平射箭运动员都拥有较为过硬的心理素质,这决定了他们是否能取得优异的比赛成绩。本文重点探讨了射箭运动员作为专业选手所特有的心理特征,并通过多个方面探讨他们的心理训练方法。
关键词 心理特征 心理训练 射箭运动员 表象训练 方法
中图分类号:G887 文献标识码:A
对于高水平射箭运动员来说,成绩发挥好坏三分看技术、七分看心态,这七分心态也就是指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它所竞技过程中的绝对主导因素,是高手间对决的关键,没有哪一项运动比射箭更依赖心理,所以明确射箭运动员的心理特征相关要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心理训练方法,对于保证他们拥有完美的竞技状态非常有利。
1射箭运动员的心理特征
1.1复杂的心理状态
射箭运动与其它运动不同,没有运动员之间的身体对抗,所比拼的更多是心理層面的东西,所以针对射箭运动员的训练还应该从心理训练抓起。从心理层面上看,射箭运动员在竞技过程中的心理特征非常复杂,因为人的情绪会因为外界中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形变,进而引发出各种思想情绪与行为拒动。为了保证心态的时刻平稳,发挥出最好的技术能力水平,需要多方面思考运动员的情绪波动,看他们是否带有消极情绪进行训练和比赛。可以考虑从运动员的技术动作完成程度来观察他们的心理状态波动,注意将他们的情绪转化为积极向上的斗志,这样才能消除他们在极其复杂的心理状态,取得好成绩。
1.2稳定的心理状态
稳定性是射箭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关键,保持持续稳定的状态需要学会时刻调整情绪,即心理调节能力。在日常的训练生活中,教练要结合运动员的技术水平发挥为他们专门开小灶,教授他们正确的情绪调节方法。实际上,射箭运动员的心理状态是否稳定和他们的性格有关,一般来说运动员选材会选择那些对现实态度与行为方式都相对稳定低调的,拥有抗压心理能力的运动人才。射箭运动员的性格相对沉稳,但他们在早期训练过程中也会体现出年轻争强好胜的一面,虽然说这种动态的性格与射箭运动项目静态的特质不符,但通过长期的训练与竞赛经验积累,运动员本身也会懂得如何发挥自己敢打敢拼的性格,在竞技过程中能够合理收放情绪,在训练中体现信心、在比赛前体现决心、在比赛中和比赛后体现平常心,因此说射箭运动员应该拥有舍我其谁、戒骄戒躁的稳定心态,这是保证他们综合素质提高、成绩优化的重要关键。
2射箭运动员的心理训练培养思路
一定要结合射箭运动员的心理特征认真思考针对他们的心理培养方法思路,如此可保证心理训练的高质量、高效率。
2.1提出监视运动员心理特征状态的跟踪性系统
一般来说,通过大量的训练与实践竞技比赛可以相当程度上增强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能力,保证他们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但这需要长期系统训练才可收获显著效果,而提出围绕运动员心理特征状态有效监控的跟踪性心理调控系统则强调科学化调节。为此,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运动心理学家Randel教授就为优秀射箭运动员设计了一套系统性的心理特征状态调节性跟踪系统。该跟踪性系统的使用周期为一个奥运周期,在这4年间系统会为每一名运动员设计一个相当吸的训练计划,让运动员能够了解每一个阶段的训练步骤及训练目的。同时,系统也会结合运动员的心理状态波动提供随时安排专家心理咨询,目的就是为了保证运动员心理始终处于平稳发展状态。
2.2强调运动员心理技能的持续增强
针对射箭运动员的心理训练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克服固有心理障碍,而是应该将运动员的心理技能增强作为最终目的。按照心理学分析,射箭运动员的心理状态会存在3种水平:正常心理状态、异常心理状态和超常心理状态。优秀的射箭运动员至少要始终保持平稳的正常心理状态,然后在竞技比赛中尽可能激发自己的超常心理状态才能把握好高难度的技术动作,取得好成绩。而克服心理障碍只能保证运动员正常发挥,这是基本,而不是提高运动员成绩水平的最终推动力。
就目前来看,许多国家也采用大脑活动生理检测来摸索研究射箭运动员的心理特征,结合心理现象发展规律特点以及生物反馈技术应用展开心理训练,其目的就是为了消除运动员在赛前的过度紧张,调节平稳他们的情绪状态,然后通过热身来改善他们的机体器官系统机能作用,最终提高运动员本身的运动感知能力,全面加速运动员运动技能的形成,并保证技术动作更加娴熟熟练。
3射箭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方法
围绕射箭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方法一定要遵循由俭入奢的基本规律,以下简单介绍几种具有可行性的心理训练方法。
3.1单一心理训练法
单一心理训练围绕单一目的展开,它的训练程序相对简单,训练手段也相对集中,比较常见的训练方法有以下5种:
第一是循序渐进的放松训练法,该方法的训练核心内容就要求运动员做16~20组肌肉群紧张与放松交替训练,保证运动员能够更真切、深刻的感知到肌肉紧张和放松时的不同状态。例如运动员会感知到当自己的肌肉群完全进入放松状态后,它的整个躯体紧张程度都会得以缓解,而运动员的紧张心理情绪在这一刻也会得到有效调节。
第二是生物反馈法,目前有专门的生物反馈仪用于对射箭运动员的各种生理、心理信号进行放大、显示和反馈,再结合意识活动主动调节对运动员心理情绪状态进行控制。
第三是自我指导放松法,该方法主要是教练对运动员使用自我指导语,帮助他们达到心理放松的最终目的,专门用于赛前环节运动员的过度紧张情况,保证他们的心理情绪处于良好稳定状态,也教会他们在比赛中如何合理控制情绪。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要合理使用自我指导语进行心理暗示,将原本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在比赛过程中,运动员要注意自身身体的平衡、感受自己心跳的速度,通过轻吸气、慢呼出的方法强烈暗示自己的肌肉松弛下来,手心暖起来,把握好自己的弓箭,以保证整个发射过程始终处于一种流畅的、轻松的状态,让弓箭与自己的身体真正融为一体。
第四是瑜伽、氣功放松法,运动员在日常大量的专业训练之余一定要参与瑜伽、气功等等专业之外的体育活动,例如通过瑜伽的传统放松、舒缓身体锻炼思维来调节自己的身心状态,做到全身心放松。
第五是表象训练法,该训练方法具有相当的科学性,教练要在平时多余运动员进行交谈,指导他们如何放松自己,并循序渐进的将表象练习传授给他们,让他们亲身体会表象训练的有效性。它的训练方法大体分为3个步骤:第一步要放松并进行表象能力测试,在基线值测量过后记录数值,这一步主要是为了测试运动员的肌电下降率(肌电下降率=(基线值-训练中所达到的最低值/基线值)x100%),然后指导运动员进行10分钟的自我放松暗示,最后公布表象训练结果,并回到正常训练过程,进行表象射箭练习。
第二步要进行生物反馈放松训练,例如我国比较流行的三线放松法,结合肌电下降率进行每周两次的生物反馈技术放松训练,保证每次训练过程大约在20min左右。
第三步就要将表象训练与实际的竞技比赛情况联系起来,让运动员在放松状态下想象特定比赛情境,想象自己正在执行一组射箭技术动作,结合自身动作产生较好的生物反馈感觉,在训练过程中始终保持较好的心理状态。该表现训练要保证每周训练两次左右才见效果。
3.2注意力集中训练法
注意力集中训练法更多与常规专业训练结合在一起,它希望锻炼射箭运动员一项极其重要的素质,即注意力。注意力是运动员心理特征与素质的主观反映,所以在训练过程中应该结合以下训练方法展开。举个例子,比如注视某一点的训练法,在墙上挂上白板并相隔一定距离设置A、B、C 3点。首先让训练者全身心关注B点,直到A和C点在运动员的视野中消失。同理可训练A点与C点集中注意力观察。另外还可将靶子上的10环圆圈去掉,变成一点黑洞,然后让运动员瞄准练习,让他们更加关注缺少了10环的靶子,甚至将所有注意力都放在黑洞上,争取将箭射入洞中。
4总结
射箭运动员的心理特征把握与心理训练方法应用是关键,在训练过程中也要严格遵循运动员的人体生理规律,发挥训练方法的科学合理性,有效调节运动员的心理与技术状态,深度挖掘他们的潜力,为他们能够取得优异成绩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袁侠.浅析射箭运动员心理特征和心理训练[J].才智,2013(23):316-316.
[2] 石岩,宋景茂,李崇善等.女子射箭运动员心理镇定性的控制训练[J].体育科学,1994(05):82-87.
[3] 赖永钦.射箭运动员心理特征和心理训练探讨[J].体育科技,2004(03):52-5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