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制作活动课程重构初探

2018-09-17 06:44程宏
科教导刊 2018年17期

程宏

摘 要 文章作者结合教材课程内容及中学生的特点,尝试将科技制作活动课程重构以达到以活动为载体,以制作为手段,以掌握科技为目的的教学目标,取得了较好效果。本文以《游戏圆盘》为例探究重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加入游戏环节和数学思维训练,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强化解决问题意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 科技制作活动 课程重构 游戏圆盘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8.06.063

Study on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Cours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duction Activities

CHENG Hong

(Wuhan No.45 Middle School, Wuhan, Hubei 430060)

Abstract Combining the contents of the teaching material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iddle school students, the author tries to restructure the cours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duction to achieve the goal of learning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y means of the activities as the carrier and making the production as a means. This paper takes "game disc" as an example to explore the content of reconstructing teaching, adding game link and mathematical thinking training in the teaching, in order to cultivate students' mathematical thinking, strengthen the consciousness of solving problems and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students.

Keyword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duction activities; curriculum reconfiguration; game disc

目前武漢市各中学科技制作活动课所使用的教材是经湖北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4年审查通过的,教材特点是突出制作、培养探究,因为教材图多字少,每一个活动对任课教师来说无疑都是一次新的挑战,最纠结的还是如何掌握课程标高、利用课本、挖掘课题的内涵。在教学中笔者多次结合教材课程内容及中学生的特点,尝试将科技制作活动课程重构以达到以活动为载体,以制作为手段,以掌握科技为目的的教学目标,取得了较好效果。下面以《游戏圆盘》为例探究重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加入游戏环节和数学思维训练,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强化解决问题意识、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研究确定为这节课的重点教学内容。

本节科技制作活动课是七年级下册第十课。笔者在仔细研读教材后对教材中制作内容进行了重构处理:

1 教学过程的重构

笔者初中学生正处于一个特殊的阶段,在学习能力方面,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但不够全面、仔细,有一定的分析交流能力,但在归纳能力上比较欠缺。鄂教版教材第10课《游戏圆盘》为一游戏制作活动课,教学的重点在于圆盘的制作和完成7个圆盘的移动,如果仅仅停留在这两点,于初中生而言,上手快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一节课可以热热闹闹,师生皆大欢喜。

在仔细研究了课本后,认为如果这样处理的话,存在两大弊端:(1)内容不饱满;(2)深度不够。一节课下来学生仅仅停留在游戏的“玩”上,游戏背后的原理是什么,学生不知道。

因此在设计教学时,笔者对教学内容做了处理:

(1)简化制作过程;制作过程控制在5分钟左右。

(2)设计系列探究活动,探究其中的规律与技巧,既是教学内容的需要,又可以让学生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2 制作活动的重构——圆盘的简化与改进

2.1 教材中的制作圆盘的方法

(1)用硬纸板或木板做一长20厘米、宽8厘米的长方形地板,在纸板上并排钉三颗长铁钉,铁钉之间距离为6厘米。

(2)用硬纸板做7个圆盘,直径分别为5.5厘米、5厘米、4.5厘米、3.5厘米、3厘米、2.5厘米、2厘米。

(3)每个圆盘的中心钻一个同样大小的圆孔,孔的直径比铁钉的直径稍大,7个圆盘叠起来呈一个宝塔形。

按照此制作方法做的圆盘图如图1所示:

2.2 制作的圆盘存在的问题

(1)纸板强度不够,在纸板上钉铁钉,易晃动。

(2)铁钉尖较锋利,易扎伤学生,不安全。

(3)每次移动时铁钉要对圆盘上的小孔孔,影响移动速度(图2)。

2.3 对圆盘制作的重构

2.3.1 按教材制作圆盘的改进

(1)地板优选木板,铁钉钉在木板上不易晃动。

(2)从安全角度考虑,将铁钉顶部打磨,去掉尖角,避免扎伤学生。

2.3.2 简化圆盘的制作

圆盘的制作相对中学生较为简单,重点在于探究移动的方法与规律,所以圆盘的制作可以简化。

简化方案一:将底部的木板去掉,保留最重要的圆盘。每位学生准备七个从小到大的硬纸板做圆盘,三本书并排平放桌面(代表三个铁钉)。

简化方案二:将一张纸对折撕开,把其中一张放于桌面,另一张在对折平分,如此循环,至7张为止(图3)。

3 对教学内容的重构

教材《圆盘游戏》的主体内容是制作及移圆盘游戏活动。主要内容有三点:

(1)道具制作。在于利用教材中的材料清單(硬纸板、剪刀、笔、圆规、铁钉)和按制作步骤(底板钉钉、制作圆盘、组装)完成“游戏圆盘”道具的制作。

(2)开展游戏。依规则移动三个圆盘,比一比谁最先成功。

(3)巩固与拓展。完成7个圆盘的移动。

教材的活动主题是“游戏圆盘”,因而游戏成为贯穿教学的主线。而本活动的教具制作对中学生而言,显得过于简单,在此如果过多强调,势必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欲望。所以笔者对教材的教学内容做了如下的调整:

(1)降低制作的课堂时间,要求教具在课前完成。

(2)增加探究内容,设计由浅入深的探究活动,揭示游戏圆盘的移动规律和移动最少次数的数学表达式。

(3)提高难度,鼓励学生移动更多的圆盘。

4 课程重构教学体会:手动起来 心活起来

中学科技制作活动,顾名思义课程应以科技为主题,以制作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动手实践、自己探索与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本着这一教学理念,笔者利用教材并对教材进行了重构,力求在“移动圆盘”这一课中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从活动中学习。

可能很多教师对游戏活动过分重视,确实,学生热热闹闹的一节课玩下来,课堂气氛活跃,教师教学轻轻松松,可谓皆大欢喜。或将规律草草一笔带过,或直接讲解规律,缺少探索实践的过程,没有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本课教学,笔者采用引导法、演示法和归纳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创设良好的课堂情景是有效地激发学生创造力,因此我用活动贯穿教学,鼓励每一学生参与,在“玩中学、学中玩”中增长知识,体验科学,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表现欲。

重视体验。在整个活动中我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敢想、敢说、敢问,乐于发表意见,大胆质疑,勇于探索,学生自己探索出了移动圆盘的技巧,总结出了规律。

通过以上的教学重构,学生通过亲自实践动手操作,观察现象、思考科学、总结规律等学习方法,在活动中打破常规思维,获取新知识,学生没有厌学的感觉,更多的是参与的激情,体验了一把轻松学习的乐趣。笔者认为教学过程轻松、流畅,虽然前期重构过程的思考探究等准备工作量较大、较辛苦,但能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中获得知识、提高科学素养,本人倍感欣慰。

参考文献

[1] 湖北省教学研究室.中学科技制作活动[Z].湖北:湖北美术出版社,2010.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Z].2001.

[3] 王荣良.上海市中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标准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 [美]J.希利斯·米勒.重申解构主义[M].郭英剑,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5] 陈立.重构高效课堂[M].山东:山东文艺出版社,2016.

[6] 陈永平.新课程与教师的教材重构能力[J].教学月刊(中学版下).2009.7(8):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