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分析本科生教学改革初探

2018-09-17 06:44汤肖丹赵玉岩陆继龙郝立波
科教导刊 2018年17期
关键词:化学教学内容分析

汤肖丹 赵玉岩 陆继龙 郝立波

摘 要 地质分析测试是地质科学研究和调查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现代地球科学研究领域的不断拓宽对地质分析工作者的需求日趋增多。针对我院地质分析方向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对本科生的教育教学改革进行了初步探索,尝试从教师队伍建设、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三个方面做出变革,以期培养的地质分析方向本科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和时代发展。

关键词 地质分析 教师 教学改革 化学类课程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8.06.018

Preliminary Study on Teaching Reform of Undergraduates in Geological Analysis

TANG Xuaodan, ZHAO Yuyan, LU Jilong, HAO Libo

(School of Earth Explor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Jilin 130026)

Abstract Geological analysi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means in geological research and survey.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n modern earth science increases the demand for geological analysis workers. To solve the problem on the talent cultivation of geological analysis direction in our college, we try to make changes on the three aspects of teacher team construction, teaching reform and talent training mode. We expect that the graduates of geological analysis direction will better adapt to the social needs and epoch development.

Key words Geological analysis; teachers; teaching reform; Chemistry courses; talent cultivation

“地質分析”是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针对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本科生所开设的研究方向之一。该方向旨在为矿产资源勘查、环境监测评价等领域培养地质和环境样品分析、测试与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但该方向在我院一直处于较薄弱的位置,存在较多问题,因而亟待改革。近年来,新一轮国土资源地质大调查和重大地质工程项目的开展,地质“野战军”技术装备的规划实施,大型科学仪器的引进,极大地带动了各种分析测试技术及其应用方法的研究,使分析测试新技术的推广和普及上了一个新台阶,[1]对地质分析类专门人才的渴求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对我院地质分析方向学生的培养与教育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改革是一条路,既要远见也要着实。如何使学生在毕业后能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需求,成为我们现阶段教学改革的源动力。我们经过反复思考和探讨后,总结出目前亟需改革的三件事情,其中不仅有宏观的方向,更有立竿见影的小手术。

1 教师队伍建设

法国教育家埃米尔 涂尔干曾说过:“教育的成功取决于教师,教育的不成功也取决于教师”。哈佛前校长科南特也说过:“大学的荣誉不在于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一代又一代教师的质量”。大学教师集教育者、研究者和知识分子三种社会角色于一身,在高等教育中多处于主导者的地位。优秀的师资队伍,对于学校和学院来说是无价的,教师队伍的建设也是高校教育教学的核心。想要培养出优秀的学生,教师应首先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和教学水平。想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自身就需要有一桶水;想要学生能深入了解与学习地质分析方面的知识,教师则需要对该方面知识的博而专,这无疑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挑战。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教师也需要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量,把新的教学理念应用于实际教学活动中,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同时,教师也应该提高自身素养和个人魅力,教师的个人魅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动力,教师应做到三尺讲台有正气,以自身魅力鼓励学生学习,[2]尊重学生,不仅要尊重学生的兴趣和开放式地对待学生的问题,还要对学生严格要求。若因对学生“好”而放松对他们学业的严格监控,学生并不会因此而受益,反而会深受其害。对于学习目标的建立与实现,教师可引导学生将一个大目标划分成若干小目标,小目标更易实现,成功的可能性更大,这样学生可不断收获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和增强学习信心。[3]

2 教学改革

教学改革一直是改革的重中之重,由于它的方向性强,方式多种多样,一直是改革在心中,改变却很少。因此我们需抛开改革的包袱,先做出一些改变,积少成多来逐步实现改革。

首先是教学管理方面的改革。大学期间不仅是对专业知识的传授,更是规范学生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黄金时间。教学管理要从课堂学习一直延伸到日常生活甚至学生的言行举止。教师需向学生们传授一些正确的学习方式,组织一些有意义的课外活动,鼓励他们阅读一些感兴趣的地质分析类书籍。当然,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仍然是课堂和实验室,更好地规范学生上课和做实验的自觉性和效率性仍然是教学管理的重心。

其次是教学模式的变革。之前,学院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对于地质分析本科生的教学多以理论教育为主,该方向的课程设置也与地球化学方向基本雷同,未突出该方向自身的优势与特点。近年来,随着学院教学环境的改变和先进实验设备的引进,我们有条件对地质分析方向的课程进行调整与重组,尤其是化学类课程。根据该方向授课教师多年的教学体会,我们发现地质分析方向的化学教学存在以下三个亟待解决的问题:(1)化学类基础课程与地质类专业课的有机衔接较差,这使学生在地质勘查工作中对所涉及化学知识运用极为不熟练。究其原因,学生普遍认为化学基础课与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关系不大,教师对化学课程的讲授多以枯燥的基础理论为主,教学内容较为陈旧,缺少与地质知识的联系。(2)缺少与地质专业特点相适应的化学教材,无法做到推陈出新,与地质专业知识有机结合。(3)化学类课程教学改革的相对滞后性,由于其教学内容和方式未能满足专业教学改革的需求,未能很好地为专业服务,故其地位有所下降,部分化学课程的学时甚至缩短过多。

针对上述问题,可采取的改革方案如下:(1)教学体系的创新。通过听取与收集地质专业课教师的意见与建议,对化学类课程的安排进行反复论证,合理地重构课程体系,使其授课门数和学期与地质类课程紧密衔接。

(2)教学方法与手段的优化。在化学类课程的改革中,要积极创新和灵活运用多种先进的教学方式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创造性地学习,掌握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方法,有目的的为地质类相关课程打好基础。[4]课堂教学应灵活采用“启发式”、“引导式”、“讨论式”、“研究式”、“互动交流式”和“综合目标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精讲多练,努力实现从灌输到对话、从封闭到开放、从知识到能力、从重学轻思到学思结合和从重教轻学到教主于学等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5]兼顾学生的全体性和个性发展。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的需要,灵活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实现其与传统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向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量。

(3)教材的精选和教学内容的更新。我们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虽然他们的高考分数可能相近,但是他们对于高中基础知识的掌握水平不尽相同,且不同学校不同专业对同一门课程所需掌握的知识点也有所区别,所以教材的选择尤为重要。了解国内外同类先进教材是进行选择的前提,可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课程的中心和重點,在教学中对知识点进行合理的取舍与侧重。对教材的精通是教师能力的体现,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但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唯有平时多积累,教学中才能更加融会贯通。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的革新,没有哪一本教材是能完全适合现实教学的,教师需依据本专业的特点,结合多本教材,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与重组,精简部分理论知识,强化化学在地质分析中的实际应用,引入对该方面前沿与进展的介绍,适时补充和更新教学内容,实现教学内容的系统性、科学性、先进性和适用性,有能力时教师亦可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需求自行编写教材。

(4)实践教学的调整。实验课程需与理论课程紧密衔接,通过实验课程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复习、认知和理解。将部分实验课程开放,设置重点和选做内容。在训练学生基础实验操作的同时,倡导学生进行改进性、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通过认识实习激发学生对地质分析方面知识的学习与探索兴趣,培养学生的地质观察、分析和思维能力;通过毕业设计,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验实习所取得的成果,在教师指导下,撰写毕业论文,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6]

(5)研究性教学的引入。研究性教学是世界各国本科教育共同追求的一种科学的教学模式和全新的教育理念。[7]随着我院新型分析测试实验室的建设与竣工,教师可依托现有实验室条件和分析测试技术,鼓励学生申报开放性创新实验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创新训练项目和“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培育项目等,使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积极参与实际研究工作,从而寓教于研、以研促教、教研结合,为学生提供创新的发展空间和平台,使其发挥出最大的潜能。[8]同时,研究性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更可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沟通交流能力、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将来步入社会和参加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 人才培养模式

对学生的培养,教师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雕琢和学院的学风建设。学生刚入学时,介绍学院概况、重点课程、重点实验室和优秀教师等,使他们以学院和专业为荣。在求学期间,帮学生明确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制定一些小的目标和计划,鼓励他们参加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既要严格考试制度和考试风气,又要关怀和帮助挂科学生;为继续求学的学生打开一扇门,为需要就业的学生打开一扇窗。教师应时时处处以身作则,对学生的为人处事言传身教,使其充实地度过四年的大学时光。

综上所述,我们在长期的教育教学改革中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是我们的目标应该放眼于未来,做到教学与时代俱进,学生与社会接轨。我们仍需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广度与深度,不仅要引进高精尖人才,更要注重对已有教师的培养。课程要与专业需求接轨,教师需不断学习与努力,选择合适的教材与授课方式,使学生更多地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更快地融入地质探测与分析的大环境中,更好地为专业和社会服务,肩负起时代赋予的责任。古语有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应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地质钻研精神,让他们在不断的学习和探索中锤炼自己,真正做到“进无止境”,成为地探专业和社会的栋梁之材。

参考文献

[1] 尹明.我国地质分析测试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J].岩矿测试,2009.28:37-52.

[2] 刘亚琴,丁勤德,何洲俊.影响当代大学生学习动力因素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09.4:146-147.

[3] 詹宏伟,瞿亚辉.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与教育教学改革[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6:174-176.

[4] 胡宪.高职院校地质类专业中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1.5:211-212.

[5] 李志义.适应认证要求 推进工程教育教学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14.6:9-16.

[6] 肖传桃,龚文平,江万哲.地质学专业教学改革内容与方法探讨[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22-23.

[7] 周志红,费庆国,韩晓林.实施研究性教学培养创新人才[J].成才之路,2015.2:32-33.

[8] 张金波,王晨超,王洋等.高校本科阶段实施研究性教学模式探索[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3:243-245.

猜你喜欢
化学教学内容分析
新冠疫情期间小学信息技术在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实践
分析:是谁要过节
回头潮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奇妙的化学
Units 13—14解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