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王海川,17岁,男,汉族,安徽蒙城人,上海星河湾双语学校学生。
我小学到初中一直在景德镇读书,在初二,也就是接触物理的那一年我读到了三体。作为我读的第一本科幻小说,这本著作给我带来的震撼和影响也是后来的其他作品所不能及的。它引起了我对物理宇宙的好奇。这份好奇驱动着我不断探究物理世界的奥妙和宇宙的本质,物理也成为了我选定的人生道路,实现自己的意义就是我的目标。同时我也被科幻小说所吸引,在三体后读了很多著作,也有一些小短篇,一直想自己也尝试着写一篇。某日,回家的路上,我开始思考物理有没有尽头,人们常说未知就是恐怖,但如果再也没有了未知的领域又会是什么样的景象呢?从而获得了灵感,写下这篇科幻小小说,展示自己的设想。
他成了神。
任何一種语言的任何一种字词组合都不能完全形容他的感受。一切过往,一切欲望都在飞速远去,他曾经坚持的观念和人生在这全能全知的至伟力量之下如易拉罐之于太阳一般微不足道。绝对的超然,它真真切切触摸到了“道”。
熟透的橘子摆脱了树梢。它现身在一个四十平米的老屋里,一位老妇躺在沙发上休憩。表面裹着黄色油渍的白炽灯亮着,她的胸口微微起伏。老人的手垂在沙发扶手一侧,手背上纸般薄弱的皮肤贴在沙发漏出来的海绵。它看见她每一缕白发,她微微振动的眼睑,她肺部忙碌的白细胞。母亲。她生育得晚,把自己最后的一块青春榨成汁水给孩子沐浴,他却不争气,高考一塌糊涂,混完大学,随意当了个电影院服务生,现在也仅能养活自己。他有过追求,有过梦想,也记得母亲的恩情,但也就这样了。站在母亲面前,它已经不是人了,它应当为此感到极致的悲伤。感情要像温暖的土壤把他埋葬,再挤压成碎片。但它已经不是人了,它感受不到,什么感情都没有,然后这又给他带来了另一种他感受不到的极致哀伤。在老人的一声轻咳中,它走了。
蜂鸟拍动了四次翅膀。它现身在雨中,一位女子身旁。屋檐下,女子低头看着手机,脸上带着若有若无的微笑,几缕湿发轻贴额头。雨打在屋顶,被瓦片聚集成小水流,然后在极慢的时间流逝中化作豆大的水滴缓缓下落,水滴变换着形状,反射出天光。她很漂亮,他曾认为她的眼睛给人带来宁静,如一汪清泉,所以他爱她。此刻,神看着她挂着一粒水珠的睫毛,看着她伴随心跳而冲刺的红细胞,她衣服上不小心撒上的汤汁。它轻轻用手拍散了他们眼眸之间的一滴水,上前。在唇与唇之间还有十个碳原子的距离时,它离开了。女子感觉到了那刹那的阴影,抬头看,只有过路的行人。
工人把钉子敲进木头。弹片贯穿了一位士兵的头颅。应酬间一名男子笑着喝下了杯子里最后一口红酒。它去了很多地方,不止地表,也有地底,天空,不止地球,也有木星,太阳,甚至其他星系,它知道了很多事实,但并不告诉人类。它能看到时间的尽头,感受整个宇宙走向死亡,也能看到微观的刹那。刹那和永恒没有区别。最后它凝视着地球,做出了决定。
它结束了自己的存在。他给人类留下了礼物。
格林威治时间凌晨4时左右,非洲一块没有任何国家管辖的荒芜之地上出现了一个正方体,伴随着剧烈的闪光和一阵强烈的规则电磁信号,它被全世界注意到了。电磁信号很容易解读,传输的信息和正方体前的一块大理石碑上的信息一致。巨大的的碑上用四千两百余种文字写着同样的短语:“赠予人类文明”。当然,有些文字一时半会儿并没有被辨认出来是什么文,而排列似乎是以诞生的时间为顺序。全国各地的学者都把目光投向了这个本来只有小蜥蜴在乎的土地。
正方体呈绝对的1:1:1比例,高约十米,令人惊讶的是,它是石制的。全球社会大体的猜测方向是这是外星人给他们留下的友好的礼物,也有些人怀疑这是某个无聊的组织搞的吸引眼球的工程。一个英国科学家用手敲了一下这个正方体,听到了其中传来的回声,他断定这个正方体是中空的。从而,说这是外星人带给地球人的礼物的论调更多了。既然这是一个大盒子,那么就应该打开它。小心翼翼的人类没有用锤子把它砸开,而是用锋利的切割轮在上面锯了一个口子。用手电筒往里面照,看到了盒子里摆放着的东西,是三台机器。人类小心翼翼得把机器从盒子里移了出来,同时世界各地科学家组成了一个小组,迫不及待地要去探究这个这些机器传递的信息。这几个机器看上去仅由铁制成,没有电能,有的仅是机械。机器很简单,这群全世界顶尖的学者们稍作观察,就得知了这些机器的运行方式,并立刻启动了它们。第一个机器上有十排槽,各个槽中有一样大的铁质小球,而互相大小不同,只要扳下机器上的杠杆,就可以让所有槽同时放出小球,并同时落在下面的平面上。第二个机器大家都十分熟悉,是一个牛顿摆,五个小球挂在一根横杆上,而且这台机器在被搬出来之前就已经被启动,“哒哒……”的碰撞声很悦耳。除了这些,第二台机器上二十厘米高的牛顿摆下面还有一个五米长的轨道,轨道尽头是一个滑轮组,用一个小铁块拖动牛顿摆在轨道上移动,而小球提供的重力与牛顿摆和轨道之间的摩擦力十分相近,只有摆动略微影响了摩擦力。第三台机器也是实验器材。一个金属桌面上有六条上过润滑油的等长轨道,轨道尽头也就是桌面的边缘有一个滑轮,六根绳子连接了六条轨道上六个一模一样的小铁块,挂着的六个不一样大的铁质正方体,然后搭在滑轮上,每个滑轮旁还有一个秒表。操作时,可以通过一个按钮同时释放六个在轨道上的小铁块,并且启动每个秒表当每个小铁块被拉着移动同样的距离撞击滑轮的时候,滑轮下面的机械装置使秒表停止,从而测出每个小铁块运行同样距离耗费的时间。
很显然,第一个机器可以展示十个质量不同的小球同时落地,第二个机器展示动能的传递与守恒,也可以通过轨道初步展示一个系统的运动规律,第三个机器展示力、质量、时间、距离之间的关系,算出加速度后也就是牛顿第二定律。
人类科学家不知所措。这是什么意思?展示物理规律?如果是外星来客,为什么要展示人类三百多年前就掌握了的物理规律呢?他们相信这个大石板箱子出现在这块无人管辖的区域是有意而为之的,那么赠送者就不可能不知道人类现在的科技水平。就在大家对此万分不解的时候,突然间这个巨大的石箱子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小些的正方体金属箱子。
没有一个人看见石箱子是怎么被换成金属箱子的,这次替换恰恰出现在所有人同时看向别处的一瞬间。人类文明起了一身鸡皮疙瘩。在长达二十秒的集体呆滞之后,科学家团体炸开了锅,消息半小时内登上了全球各大媒体,传到了醒着的所有政治家耳朵里。毫无疑问了,这不是人类能做到的。
世界沸腾了。
通过敲击可以听到这层金属板并不厚,但为了不伤害到箱子里的物体,科学家们决定使用水刀进行切割。十个小时后,箱子被打开了,金属板厚度仅仅只有两厘米,化学实验得出其材质为锰铁合金。箱子内的机器这次更加令人一目了然了:非常简单的发电机和电动机。只要拉动一根绳子,发电机就能打出电弧,把发电机和电动机相连,就可以让电动机上的线圈部分旋转。
人们明白了:这是在教导人类物理定律和技术。箱子越来越坚固,需要人类提升技术来打开它,然后它再教导人类下一步的技术。为什么要从牛顿定律开始教?大家对这个问题并没有多大兴趣,都死死盯着这个箱子,等着下一个箱子的出现。各个媒体的摄影部队和记者都来了,上亿观众都紧紧盯着电视机。夜已经深了,但上千盏灯照把这里照成了白昼,箱子光滑的金属壁反射出周遭的一切,如另一个世界。而科学家们的小组被命名为“开箱者”,很直接的名字。
同时各国政府都有了一定的动作,特别是几个大国,在这个盒子的意义被推测出来后他们很明白这个箱子意味着什么。这个箱子就是人类科技进步的路,是科学命脉。如果哪个国家掌控了这个盒子,它就会先于其他所有国家获得超前的科技理念。虽然石碑上明文说明了这个盒子是属于全人类的,但是没有哪个有能力争夺的国家会选择放弃这个机会。各国代表在快速聚集,奔向临时会议场所。
两个小时过去了,东方已经渐白,气温逐渐升高。几只小蜥蜴晒着太阳,惊疑不定地看着这个里三层外三层的临时建筑包围圈。空的铁箱子还没有消失,但大家还坚信着会有新的箱子出现。直到有人提出,联系到上一次箱子的更换,也许这个过程不能被人见到。很有道理,于是所有人约定好视线一致离开这个箱子,包括摄像机。尽管有几个媒体组织并不想挪开摄像机,但最终还是妥协于群体意志。
新的箱子出现了。黝黑的立方体,大约五米高。但这次箱子上不是光滑的了。箱子的朝东面上有十一幅图,每幅图上都是三十一个小点,每个小点上延伸出来一个细细的箭头,箭头长度并不相同,方向也不一样。有一幅图在最上方,并且被框起来。每幅图像相差并不是很大,并且对应位置的一个小点被加粗。箱子的朝西面上刻有一个更为巨大的图:一个小点沿着着一个轨道以一个圆盘为中心旋转,并且旁边写上了“*200”的字样。就在现场的科研人员陷入沉思的时候,后方传来消息,联合国宣布接手这个地方,并且禁止任何组织任何个人在没有联合国允许的情况下禁止进入这片荒芜区。当然,这只是一个消息,维护这条规则的部队在尚未起飞的飞机上,闻讯到达此地的感兴趣的人愈来愈多,营地里十分嘈杂,甚至有人已经把随身携带的垫子铺到地上,露天躺了下来。
黑箱子上面的信息并不算难以理解。有人细细观察后怀疑西面的图画上轨道并不是精確的圆。用卷尺进行初步测量了这个椭圆的各方向直径并计算了偏心率之后,懂天文学的学者们立刻判断出这是地球绕太阳运行的图像而不是什么氢原子之类的微观图像。那么这个“*200”可能就是表示地球旋转两百圈的时间。朝东面的图八成也和天文学有关,加粗的点估计便是太阳系了。三十一颗恒星是以太阳系为中心半径十五光年以内的恒星数量,想必这些图像就是这么一组恒星某个方向上的视图。“开箱者”成员达成了共识,就如同前面两个箱子,这个箱子表面的图像也是在考验人类的科技水平。最上面一幅图画画的是现在的恒星群视图和各个恒星的运动矢量,而人类需要展现他们观星的能力和计算机的模拟能力在下面的十幅图像中选出两百年后的恒星群运动景象。
这道难题就不是现场可以解决的了,他们需要精确的专项测量,再用超级计算机进行模拟,力求精度最大化。谁也不知道如果选错了会怎么样。
但人们也没有离开,而是聚成了一个个小组开始讨论。地球上,已经没什么人在乎那些大商人的决策和新专辑的发布了,整个互联网充满了对“箱子”“外星人给人类的礼物”的讨论。大量的人在揣测赠送者的意图究竟是什么,是帮助人类科技进步建立友好的关系?还是这根本就是一个陷阱?人类的科技进步对外星人又怎么可能会有好处?
傍晚,联合国秘书长亲自带着一众工作人员和部队来到此地,宣布对此地的管辖,并声明这个箱子里的财富将属于全人类,将被整个人类文明共享。
十八天后,美国的泰坦号计算机率先算出准确的模拟图像,这得归功于美国尖端的观星能力。接下来的五天里,各国交换观测数据和计算结果减小误差。实际上并没有很大的必要,因为箱子上的图像是被刻在上面的,人为测量精度本来就不是特别高。同时在这段时间里,联合国尝试过转移这个五米高的箱子,却发现无论能提供多大力量的机械都无法移动这个箱子哪怕一丝一毫,并且箱子的材料也非常非常坚硬,是某种纳米材料。
当代最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戴尔·杰克逊,代表人类来到了箱子前,爬上了一个小梯子,转过头对着三十多台摄像机露出微笑,然后把手放在了其中一个图像上,说:“根据我们的计算,这就是两百年后的景象。”上十亿观众盯着屏幕屏气凝神,但是箱子并没有做出任何反馈。戴尔·杰克逊开始用手摸索那个图像并按压,终于在他的手指碰到代表太阳的那个小点上时,整个图像亮了起来,戴尔·杰克逊布满皱纹的脸表现出极度激动的笑,把他本来就小的眼睛挤压得要消失不见。两秒后他开始慌张,因为画有图像的这一面正在缓缓匀速倒下,而他还站在长长的简陋梯子上。没等他做出反应,梯子的角度已经越过九十度,带着他摔向地面。所幸他站的高度仅有两米,摔在在地上之后连滚带爬逃离了那个正方形的危险区域。这尴尬的一幕引得大家发笑,也缓解了这所有人大气都不敢出的气氛。围绕这个正方体建的超高大棚内的灯光照进正方体,这次里面的东西更简单,却更直接——接近一寸厚的一摞纸。戴尔·杰克逊缓缓走进箱子,用手电筒把纸上的内容照得更加清晰。这一摞纸是有封面的,而封面上是一个由直线、曲线和点构成的奇怪图像。戴尔·杰克逊瞪大了眼睛,手颤抖着,下巴也不自觉地张合,开始翻看里面的内容。摄影师们一窝蜂挤过来给他和这份礼物特写,旁边几十名在现场观看的科研人员眼睛都不敢眨一下盯着他的背影。
戴尔·杰克逊停止了观看,喃喃着:“哦天啊,我的神,哈哈……主啊……”
“里面是什么?”记者提出了问题,并把话筒凑上去。
“教程。可控核聚变的教程,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他大笑起来,跪倒在地上。
旁观席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久久不能散去。
四十年一晃而过,人类终于有了能力打开这个薄薄的固态外壳包裹的正方体,并且从其中取出了几张插画,两年后,理论物理学家约翰·贝尔解读插画并通过计算得出真空零点能的激发方法和激发率,为后世的真空能动力飞船提供了理论基础,得到了当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成为一代传奇。同时在实施转化真空零点能的试验过程中,人类找到了量产超固态材料的方法。人类通过达到光速五分之一的飞船开始星际遨游,并第一次落足比邻星-半人马座α。八十五年后,在重新焕发了生机而绿意盎然的地球上,人类利用最新的超高激发率的真空能切割刀割开了足足五毫米厚的强相互作用力材料,拿到了内部的强相互作用力发生器,并且通过研究发生器完善了量子引力学的最后一块拼图。这次留下的不再是箱子了,而是一块待在原地不动,也就是随着地球运动而运动的空间扭曲。这块空间扭曲极其复杂,想要得到这块扭曲的内部具体信息更是难上加难,同时也涉及到了维度方面的知识,而人类在维度上的建树并不突出。人类花了足足三百零二年才解开了这串密码。此时的地球上的人类痕迹只剩下维修了不知道多少次的古迹,人类的经济命脉和文化传承要么落根于其他星球,要么正在随着曲率飞船以接近光的速度飞向远方。尽管“反朴运动”以牺牲了四分之一人口的星球大战为代价使人类保存了血肉之躯和欲望之脑,但人类文明还是在超科技化的边缘摇摇欲坠。这串密码带来的是纬度上更深层次的奥秘,和一句很短的话话: “你们是孤独的。”
两百年后,可控的人工智能运用其一栋大厦那么高的处理器模拟出了全物理学家梦寐以求的图景——大一统。至此,宇宙的所有奥秘,所有微观粒子的所有奇妙行为都可以被物理和数学解释。一个古老的问题是这样的:物理有没有尽头?答案是有,而且现在握在人类手中。这盡头是一堵白墙,人类站在这堵看不到边际的白墙前不知所措。墙后有什么?人类并不想承认:什么也没有。并且,经过对整个银河星系群的信息搜索,可以知道人类是这块区域内的唯一文明,甚至地球是唯一的生命发源地。人们体会到了那句话的意思,他们的确是孤独的。随着物理学垂垂老矣,神学和哲学可能也会开始像癫痫病患者一样抽搐着走向死亡。
但人类还有追求,那一块空间扭曲被解出来后,四百多年前那位神明还是留下了最后的馈赠:一块一立方米的黑色正方体。它不显质量,但是绝对不可摧毁。一切科学仪器对它的测量犹如用酸碱检测仪测量星星的数量一般毫无作用,甚至它的硬度是会变的。它依旧不可移动,就这样一直停留在地球上,在空间中穿梭。
这就是最后的未知了,是白墙上的一个小孔。谁留下了这些盒子?这最后的方块又是什么?它能够被打开然后展示人类一块从来没有探索的天地吗?所幸,没人知道。
到最后,未知竟也成了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