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的古典音乐盒

2018-09-17 10:01何莹
琴童 2018年5期
关键词:黄自长恨歌杨贵妃

何莹

《长恨歌》大家听说过吗?它是我国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长篇叙事诗,是一首被誉为千古绝唱的长篇叙事诗,千百年来被人们广为传颂,赞不绝口。诗人借历史人物和传说,生动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创造了一个回旋婉转的动人故事。同时,也反映了唐玄宗沉于美色和享乐,无心打理朝政,导致“安史之乱”爆发,唐朝走向衰落的那段历史。

上世纪30年代,我国著名音乐家黄自以《长恨歌》为故事背景,创作了一部同名音乐作品——清唱剧《长恨歌》。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部清唱剧,去感受它的魅力吧!

《长恨歌》故事背景

唐玄宗李隆基,又称唐明皇,个性英明果断。他在统治前期,任用贤才,励精图治,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史称 “开元盛世”。

唐玄宗多才多艺,擅长书法,是中国书法史上著名的帝王书家之一;富有音乐才华,知晓音律,擅长作曲,对唐朝音乐发展有重大贡献。

杨贵妃,又名杨玉环,天生丽质,堪称唐朝第一美女,也被誉为我国古代的四大美女之一。她能歌善舞,精通音律,且弹得一手好琵琶,因此深得唐玄宗的喜爱,最终成为皇帝最宠爱的贵妃。

虽然是皇帝和妃子的关系,但两人之间的感情远远超越了帝王与妃子,却更像一对和睦、恩爱的夫妻。

后因唐玄宗终日沉湎于与杨贵妃的情爱和缠绵之中,整日饮酒作乐,疏于朝政,还重用奸臣,朝廷逐渐腐败,最终导致“安史之乱”的爆发。唐玄宗在逼迫和百般无奈下,处死了杨贵妃。

对贵妃的死,唐玄宗耿耿难忘,忧虑难眠,他风烛残年的最后时光,都是在对贵妃的深深思念、痛苦和哀悼中度过的,直至郁郁而终。

黄自(1904~1938),字今吾,江苏川沙(今属上海市)人,是中国近现代重要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和音乐理论家。他提出建立“民族化的新音乐”的口号,是中国早期音乐教育影响最大的奠基人。

黄自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便接受到良好的教育。幼年的他,更是对唱歌充满了浓厚的兴趣。1916年,12岁的黄自小学毕业,入北京清华学校(留美预备学校)读书,开始接触西方音乐,参加学校乐队、合唱队,学习钢琴和声乐。1924年赴美国学习心理学,1926年进入欧柏林音乐学院学习作曲,1928年入耶鲁大学音乐学院学习作曲,1929年毕业,获得音乐学士学位。毕业作品管弦乐序曲《怀旧》曾在学院演出,这是中国作曲家创作的第一部交响音乐作品。1929年回国,先后在上海沪江大学音乐系、国立音专理论作曲组任教,并兼任音专教务主任,热心音乐教育事业,培养了许多优秀音乐人才。他还与萧友梅等人创办了《音乐杂志》。1937年辞去教职,专门编写专业教材。

他倡导音乐创作走民族化的道路,探索音乐的民族风格。他的音乐创作以声乐为主,作品的作曲技法娴熟,情感表现细腻,具有很高的艺术性。他的代表作品还有清唱剧《长恨歌》,管弦乐《怀旧》,合唱曲《抗敌歌》《旗正飘飘》,艺术歌曲《点绛唇》《南乡子》《玫瑰三愿》等。

清唱剧是17世纪初在意大利诞生的一种大型声乐体裁,是一种大型套曲结构,有一定的戏剧情节,由多种声乐曲以及管弦乐队组成,其中包括咏叹调、宣叙调、重唱以及合唱等。

清唱剧与歌剧的主要不同在于:清唱剧没有布景、服装和舞台表演,多在音乐会上演出。

清唱剧《长恨歌》是黄自从欧美留学回国后,创作的第一部大型作品,也是他短暂一生中留下的规模最大的一部声乐作品。

这部抒情、戏剧性的清唱剧,内容取材于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同名长诗,并选用其中的诗句作为各乐章的标题。《长恨歌》的词作者,是与黄自同在上海国立音专工作的韦瀚章先生。

《长恨歌》创作于1932年。当时, “九一八”事变刚爆发不久,蒋介石反动政权对内残害百姓,对日本帝国主义则忍辱求荣,全国人民抗日情绪高涨。黄自便同诗人韦瀚章运用歌曲这一斗争的武器,以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为题材,借唐明皇不理朝政,对国民党反动政府进行了有力的讽刺。

作品反映了日寇加紧侵华、亡国之祸迫在眉睫,而腐败的国民党当局却采取不抵抗政策,在这民族生死存忙严重局势下,广大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和日益觉醒的民族意识。

這部大型声乐套曲共分10个乐章,但黄自只完成了其中的7个乐章,其余3个乐章(第4、7、9乐章)是由他的学生林声翕后来补充完成的。虽属末完成之作,但已包括了自居易原作的主要内容和场面,不失其情节的连贯性与结构的完整性。

这一乐章为适中稍快的混声合唱,“骊宫深处,歌一曲,月府法音,霓裳仙韵;舞一番,羽衣迥雪,红袖翻云”,描写了唐宫中轻歌曼舞、骄奢淫逸的生活景象。这一乐章,是对剧情基调的塑造,交代故事的起始。

第二乐章(七月七日长生殿)

这一乐章是剧情的发展与交代,是男女主角山盟海誓的爱情二重唱。先由女声三重唱渲染氛围,整个情节陷入甜美的回忆。“风入梧桐叶有声,银汉秋光净。年年天上留嘉会,羡煞双星”, 在女声静谧的声线下,杨贵妃与明皇共唱出“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爱情盟誓。

第三章(渔阳鼙鼓动起来)

这一乐章为男声合唱。剧情开始出现转折,暗示局势动荡。边关传来了安禄山造反的消息,剧情冲突开始累积。“六宫粉黛舞袖正翩翩,怎料到边臣反,哪管那社稷残”,这句词在整个合唱中反复出现,表达了对君王荒淫无度与对朝廷无所作为的愤恨。

这一乐章描写了唐玄宗与杨贵妃逃至四川马嵬(wéi)坡,将士不肯前进,要求处死杨贵妃与杨丞相的情境。音乐的力度从很轻到很响,变化幅度很大,怨愤的情绪累积达到了顶点。这种情绪与当时人民群众的抗日热情是一致的,渲染了词曲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人民万众一心要求抗日的决心。

这一乐章为女声独唱。乐曲频繁变换节拍,形成了一种较为自由的风格,削弱了节奏感,增强了叙事性。唐玄宗在局势的逼迫下,只能赐死杨贵妃以安抚军心。主人公的死亡,带来了强烈的戏剧性,对比前一乐章的气势汹汹,这一乐章显得格外凄冷,是男女主人公故事的结局。

这一乐章是女声三重唱。声部此起彼伏,描写蓬莱岛虚无缥缈的仙境。“枉作相思梦,参不透镜花水月 ,毕竟总成空”是对剧中这一对痴男怨女的劝解。

第十章(此恨绵绵无绝期)

这是结束段,以混声合唱与男声独唱作为剧情的落幕。色彩非常暗淡,整个故事在唐明皇对杨贵妃的追思中结束。

好了,让我们扫一扫下方的二维码,一起来听听这部经典的清唱剧吧!

猜你喜欢
黄自长恨歌杨贵妃
《长恨歌》中王琦瑶的物化爱情——用马克思“交换—消费”系统解读
长恨歌
——笔画设计
杨贵妃死亡之谜
拜倒在石榴裙下的出处
对音乐欣赏课的认识与思考
浅谈黄自艺术歌曲的民族性
杨贵妃 王朝的女人
兰峪水,长恨歌
《王朝的女人·杨贵妃》梦回大唐
千古文章未尽才——黄自对音乐创作与音乐教育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