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亦安冉
自古英雄不过美人关,帝王将相也不例外。历代吴王爱过的女人们,除了世人皆知的西施,还有许多不为人所知的,我们正史野史里翻找,也只能做个不全面的搜罗,从红颜们的角度去一窥春秋吴国的面貌。
春秋战国时期吴王夫差的夫人西施,是著名的四大美人之一。当年越国兵败,勾践被吴国俘虏了来,任凭伍子胥怎样劝阻,也没能阻止住吴王夫差纵虎归山。回归越国的勾践,不仅卧薪尝胆,更是多方搜罗美女,意欲献给吴王。西施就是万里挑一被选出的佼佼者,据说礼仪舞蹈形态举止上培训了三年之久才出师。西施由越国相国范蠡亲自护送到吴王夫差面前,之后,果然不负众望迷倒了夫差。夫差大兴土木为这个爱妃建造离宫别院,有美人作伴,吴王夫差朝政也不怎么理会了,春宵宫长夜宴饮,馆娃宫歌舞升平,明月湾赏月,太湖边泛舟……愣是把一个强大的吴国给掏了个空。越国乘虚而入,夫差兵败垂成,落了个自刎的下场。美人西施因此也成了红颜祸水、祸国殃民的典范。
大约我们的史书一般都是男人撰写的,所以但凡一个朝代衰败,总归能归因到女人身上,西施背了这个锅,千把年之后的杨玉环也难逃此劫。所以就像《延禧攻略》里的顺嫔所说的:长了一张漂亮的脸蛋,有时候并不是什么好事,不过是一件礼物而已。
美人们的真正模样,我们已无从知晓,只能从画中去想象几分
据说,西施由越国相国范蠡亲自护送到吴王夫差面前
在苏州,人们愿意相信,西施跟着范蠡一叶扁舟飘往了茫茫太湖。也有人说,吴王夫差宠爱了西施前前后后共计十几年,从年轻貌美宠到人老珠黄(那个年代三十来岁真心算老了)如果不是真爱哪来这么长情的陪伴?总之历史分分合合,都离不开那个规律: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谁还没有个盛极而衰的时候呢?有巅峰就有低谷,基业长青,不存在的,看开了就好。
西施的光芒实在被渲染得太过耀眼,以至于还有一位美女郑旦就草草被埋没了。据说西施和郑旦是旧相识,一同被搜罗美女的范蠡发现,一起接受了培训,一起被献给了吴王夫差。
西施柔美,心痛捧腹的时候美到丑女都要去效仿,郑旦则相反,性格刚烈,还好弄剑。有关郑旦的记载很少,《香山小志》云:“周吴王阖闾妃郑旦墓,在黄茅山。道光间,先大父芝峰公清明游法华山,得断碣两块,一郑字缺其半,一旦字完好,笔致古朴,类古篆。《太湖备考》:黄茅山,有吴王爱姬墓。即此。”
身前事,鲜少人知,身后事,也只限于一个墓冢。有关她的死,有几种说法:一说是因为嫉妒西施郁郁而死,也有说她是吞金自尽。在郑旦的家乡诸暨,曾经是越国领地的地方,人们认为郑旦是临危受命,忍辱负重的女中豪杰,直到今天还有人纪念这位刚烈女子。
1941年,长江大水,冲出了一处与吴王夫差有关的墓葬,这处墓葬在湖北祁春武穴交界的长江堤岸旁。从这个墓穴中出土了一整套的鎏金铜编钟,金铜香炉,金铜十二生肖龙凤鼎,青铜错银剑、戟、钺,漆器,竹简,绢帛画,白玉文帝行玺、白玉爵杯和无数的珠宝玉器等。出土的一把白玉柄带漆镶金的青铜剑上,清晰地刻有“佳戊九己月制夫皇”,说的是“佳王五年六月九日制夫差皇”。
考古学家根据镏金青铜编钟上的铭文“中妃之金”,及帛画中主要人物的身份判断,考证出这是吴王夫差的宠妃中妃之墓。中妃死于夫差纪年十二年(“葵金”年),大约是很得夫差的宠爱,所以陪葬品的等级也特别高,被公认为是异常罕见。不过,这位中妃究竟姓甚名谁,就不得而知了。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博物馆,收藏有一个吴王夫差盉,系香港著名实业家何鸿章捐献。盉的肩部有一条弧形的提梁,整个提梁是一条龙,龙体中空,由无数条小龙相互纠缠交结的形式组成,称为透雕交龙纹,腹部呈扁圆形,饰变形的龙纹。盉的肩上有“王夫差吴金铸女子之器吉”12字铭文。铭文大意是吴王夫差用诸侯敬献给他的青铜,为一位女子铸了这件盉。只是这件青铜礼器的盉究竟是给哪一位女子的,西施?郑旦?抑或中妃?并无明确考证。
吴国的强盛离不开能臣的助力,孙武就是能臣中的能臣,顶着军事家的头衔,连吴王的宠妃都敢杀。吴王阖闾许是想探下虚实,究竟这孙武是不是有治兵能耐。不给他正经的兵将,却给他一群粉拳秀脚的宫女。孙武也不是省油的灯,既然用宫女,那至少也得找几个领头的主子,于是就找了吴王阖闾的两名宠妃给宫女当头领。
这些宫女妃子们当然不当回事,孙武下命令,下面就笑作一团,宫女们笑,妃子也笑,纪律实在是堪忧。孙武说:“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作为首领的妃子首当其冲,自然要领罪,孙武下令斩了两个妃子首领。吴王阖闾差点没惊掉下巴,赶忙打圆场说我离开这两个妃子不行,吃饭都不香,本王已经知道你治兵能力了,妃子就不要杀了。孙武的回答也很绝:“臣既已受命为将,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阖闾的两个宠妃就这么成了刀下鬼,宫女们吓破了胆,谁还敢不听号令?阖闾度量倒也真不一般,并没有因此记仇,反而重用了孙武,吴国也从此一步步兵强马壮,开启春秋霸业。
吴王阖闾有一个女儿,史料上记载叫滕玉公主,也作胜玉公主。有一次吃饭时,吴王阖闾夹了半条鱼给公主,公主立马拔剑自杀。据说惹祸的是一道清蒸鱼,刚从河里打捞上的活鱼烹饪而成,吴王阖闾吃了几口,感觉味美鲜嫩,出于怜爱才把半条鱼夹给了女儿。女儿滕玉公主却会错了意思拍案而起,冲着阖闾道:王食鱼辱我,不愿久生!随即当着阖闾的面拔剑自杀。
这个故事还真不是野史的杜撰,出自东汉赵晔编撰的《吴越春秋》,原文是这样写的:吴王有女滕玉,因谋伐楚,与夫人及女会蒸鱼,王前尝半与女。女怒曰:王食鱼辱我,不愿久生!乃自杀。阖闾痛之。葬于国西阊门。
历史分分合合,谁还没有个盛极而衰的时候呢?总不能都怪罪到女人身上吧
为了半条鱼自杀,这也太玻璃心了吧,至于吗?想来想去也想不出个所以然,有人做了大致的猜测,半条鱼也就是剩鱼,这和胜玉公主的“胜玉”谐音,估计公主看到半条鱼时的心理活动是很复杂的:父王把吃剩下的半条鱼给我,是几个意思啊?这是觉得我是一个多余的人吗?这简直就是莫大的羞辱!然后一气之下,就拔剑自刎了!
猜测终归是猜测。阖闾痛失爱女,伤心悲痛难以名状,竟用活人给女儿做陪葬。有描述说阖闾“在阊门外为女儿大造坟墓,又制作雕刻精美的石椁,并用金鼎、银樽、珠玉待珍宝作为随葬品。到了为女儿送葬那一天,阖闾令人一路舞着白鹤,吸引成千上万的市民跟随观看,到了墓地,阖闾下令将跟随观看的男女全部赶进地宫,然后塞上墓门。这些观鹤的百姓就这样被埋进坟墓,成了阖闾女儿的殉葬品。”
干宝《搜神记》记载了吴王夫差的小女紫玉。说是年十八岁时,爱上了家仆韩重,两人还私订了终身。韩重自知学问不够,便决定远赴齐、鲁游学,临行时,托父母向吴王代为提亲。韩重三年后学成归国,本以为有了资本可以迎娶公主,却被父母告知,吴王大怒拒绝了婚事,紫玉也因此郁郁而终。
紫玉的下葬之处也在阊门外。韩重前往吊唁,紫玉芳魂自墓中飘出相见,并完成合卺之礼,紫玉赠明珠为信物。韩重手持明珠面见吴王夫差,说是和公主成了婚,这一说不打紧,吴王大怒:爱女已亡,怎能成婚?一定是盗墓取得!于是下令逮捕韩重,韩重逃往紫玉公主墓地,向心上人诉说经过。紫玉公主的魂魄果真便亲自返家,向父王夫差禀报了始末。夫差见到了紫玉,惊讶异常:“人死怎会复生?”夫差夫人听见女儿回来,急忙趋前拥抱,紫玉立刻化为一缕青烟逝去。——因此有了“玉生烟”这个典故。晚清大才子王闿运《采芬女子墓志铭》:“出郊而望,但见紫玉之烟;舞鹤还来,俱入泉台之镜。”《霓裳羽衣歌》里写:“吴妖小玉飞作烟,越艳西施化为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