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饰配件设计是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的必修课程,主要集中在大二下学期开设。服饰配件的定义非常广泛,通常指除了服装以外的一切能美化人体的装饰物品,包括首饰、帽子、镜子、鞋子、箱包、伞、扇子等。此课程对于人物形象设计的意义在于丰富整体人物形象,增加造型的表现层次;烘托造型气氛,引入故事情节等。服饰配件设计课程在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中,着重培养学生局部设计与整体搭配的能力与创新意识。目前我院成立了影视学院并把人物形象设计专业从原来的传媒与艺术设计学院划分开来,说明未来专业的发展方向会往影视人物造型设计等方向倾斜,所要求的创意和专业技术程度会更高,范围也会更广。服饰配件设计课程的教学相应的也会扩大范围,把舞台美术专业的道具制作、文创产品的开发也纳入进来,增加“创意与表现”内容的教学比例,并逐步开展与影视公司、服装设计公司、文化创意公司的深度合作。在“创新创业”的大背景下,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业,服饰配件设计课程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创业选项。
《服饰配件设计与制作》以往的教学模式难以适应当前行业的就业需要。以往教学模式是分服饰配件种类进行的教授,在每一个单元中又按照从基础理论讲解到设计与实践的顺序进行,这种循序渐进的教学模式虽然可以让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整个模式太过单调和程式化,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目的性不明确,因而学习动力不足。教师在传统的教学中也会感到教学内容僵化,缺乏新意。
无锡地域由于产业结构的原因,服饰设计类的公司较少,且多为生产加工型。教师离设计一线的公司较远,因而缺乏对行业前沿动态的了解和实际项目操作的经验。由此导致与服饰设计市场结合紧密的许多课程内容,没有及时与国内当前行业发展相结合,或者课程内容更新太慢显得陈旧、落后,服饰配件设计课程的弊端尤其突出。
服饰配件设计课程的设计理念、教授的方式和运用的案例,缺乏市场价值和行业技术价值。实践课程通常采用模拟项目进行,很少与企业进行合作来完成相关的实际项目和案例,这样的实践课程还是停留在课堂并没有得到的社会知识的注入。课程教学缺乏特色,无法将地域文化融入到教学中来。
本文针对以上问题,响应“加快建立以职业需求为导向、项目化教学为手段、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加快发展与行业技术变革相适应、产教研深度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1”的教学指导方针,让教学质量直接接受市场的检验,激发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就业及创业能力,培养出与行业相匹配的应用型高素质复合人才。在“双创”机遇面前,把创新理念与课程相结合的教学改革对学生创业产生直接的帮助,为今后创业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双创”环境下,通过分析服饰配件设计课程目前教学发展现状,从调整教学目标、创新教材建设、改革教学方法以及拓展课程,四个大方面去展开研究。
原服饰配件设计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动手体会艺术与工艺的关系,了解与掌握各种不同服饰配件种类手工制作的创作方法与艺术表现,并对制作材料进行认识与掌握,为今后的相关课程打下基础。可以看出,原教学目标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及技术应用的掌握,而缺乏具体目标的引进,无法将学生的作业变成产品来接受市场检验,不利于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因此,利用真实项目的引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可以让学生的产品直接得到市场的反馈,以便学生不断地积累创作实践经验,提升针对市场的设计能力。即,在教学目标中直接体现职场要求和需求,为学生的职业生存做准备。
原服饰配件设计的教材多为服饰配件品类的基础原理讲解和通用的制作方法教授,内容略显单一与孤立。教材从立项到写作到出版到发行到购买到选择进入课堂等环节,很多教材早已失去了职业教育需求的时效性,直接反映出的就是信息滞后、技术落后、观念脱节。
笔者认为比较好的方式是,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参考对应专业发展好的本科院校和兄弟院校的教材,吸取更多有益的经验,编写适合我院的教材。同时,在现有的基础上将真实的项目作为专业教学案例加入到教材中,记录和总结学生在参与整个服饰配件设计产品开发流程的状况。课程推进的过程就是建设教材的过程,并通过一个案例为起点,逐渐引进更多种类的产品设计开发的实际项目进行教学,建设系列化教材进而成为完整的教学系统。
(1)课程设计
明确服饰配件设计课程的教学目标:锻炼学生设计思维,掌握服饰配件设计与制作的方法,能根据要求开发相关服饰配件产品。根据这一目标,将社会合作项目、文创产品设计、相关比赛嵌入教学中,以项目引导课堂,让学生参与整个文化创意产业链的各环节。
(2)教学手段
实行设计小组制、设计阶段制、小组联合制、教师+项目公司评价制等多种形式来创新课堂形式。由原来的每个学生独立完成设计作业变成现在的小组制合作完成,学生在小组中发挥各自优长、取长补短,从强调个体转换为团队协作。在作业讲解和作品评价的时候,由指导教师和项目公司分阶段穿插进行,在指导中对学生作品提出更高要求,在适合市场需求的同时不断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提高作品的品质。
并且在教学的时候我们可以实行课程拓展,引进多品类的项目以充实课堂内容提高学生设计能力维度,如文化创意设计产品中与服饰配件设计相关类别、家居生活设计品中与服饰配件设计相关类别、舞台道具设计品中与服饰配件设计相关类别等。
(3)成果展示
原来学生的成果展示多为课程汇报展,形式单一而且范围较窄,通常局限在二级学院。项目化教学引进之后,学生作品的展示可以形式更加多样化、立体化、社会化,如无锡文博会的展台、创意集市、对外交流教学展、旅游纪念品商店、网络宣传等都可以作为展示的平台。
本次文创产品的设计开发主要是以蠡湖文化为主题,进行旅游纪念品设计。目标是为了借助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把无锡传统文化的精髓挖掘与提炼出来应用于现代的产品设计中,实现区域文化价值的同时,弘扬“包孕吴越”的吴文化。
此次课程项目的授课对象为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大二的学生,学生在此之前已经上过绘画造型基础、人物形象设计效果图、色彩诊断与服饰搭配等课程,具备了相应的绘画造型基础和服饰配件设计制作能力。
笔者担任项目的指导教师,有专业学历背景也长期工作在教学一线,具有较强的专业设计能力与沟通能力,并与校外多家企业有过项目合作的经验,熟悉产品开发的流程,理解企业的需要。
第一步,向学生介绍项目内容,分析项目要点,布置项目任务。
这一步很关键,要启发学生的设计思路,并教授产品设计开发的方法。每个人先绘制三幅以“蠡园文化”为主题的插画,再以插画为模板进行衍生品的设计与开发(衍生品种类以饰品配饰类为主,包括化妆镜、帆布包、抱枕、手机壳等物品)。进行市场调研,了解目标客户的需求。
第二步,回顾所学知识,引导学生运用已有能力开展设计,并用相关的成功案例进行课程解析,让学生从中获取间接经验和方法。
第三步,分小组。明确各小组成员的工作任务,包括资料收集——市场调研——绘制草图——绘制正稿——材料采样与准备——设计与制作——样品修改——成品生产。
第四步,教师示范与学生制作。本人首先以蠡园文化故事中美丽的西施形象作为灵感,来源进行了三幅水彩插画创作。从选题、立意、技法选择,到画面呈现,都分解出步骤来教授学生,让学生有直观的了解。同时教授他们如何围绕蠡园文化主题进行思维的发散,并寻找自己的创意点和切入点。
第五步,插画衍生品的设计与制作。在插画创作出来之后,联系相关企业、工作室进行合作开发新产品,逐个品类进行打样、修改,直到最后成品的批量生产。
第六步,成果展示。
这一批作品在本院“人物形象设计十年教学成果展”中展出,获得了不错的社会反响,也为我们接下来的教学改革提供了经验教训。这次的作品展示,不仅为低年级的同学提供了学习的机会也为他们以后创业提供了思路,同时也激励着有作品展示的学生再接再厉,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随后,作品又应邀到其他兄弟院校进行教学成果交流展、以数字传媒的方式在互联网上进行宣传、多件作品获得外观专利等,从多维度对此次教学成果进行了传播。
服饰配件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又是承接基础课程和实践课程最重要的关节部分,所以项目化教学的改革具有很强的推广价值,不仅可以使课程内容融会贯通,将原来割裂开的服饰配件种类回归到一个整体,而且教学过程中将各个知识点串连起来教授也可以让学生更加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实际项目的引进也可以促使任课教师触碰到本行业的前沿信息,了解行业动态,让课程内容及时与当前行业发展相结合,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有针对性、时效性地进行课程设计。
服饰配件设计课程项目化教学,正是努力实践学生优秀设计作品与企业合作、搭建校企合作和学生创新创业平台以及结合区域地方特色进行文创产品模式的推广等的高职高校教育的可行性办法。课堂上结合本土文化项目,让课程服务于地方经济文化、接轨地方文化政策,弘扬地方文化传统,深度挖掘与提炼相关的民间元素来进行现代设计,也是教师应有的使命。
注释:
1.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 国发【2014】19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