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武云 韦胜强 (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7)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再次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下简称《意见》)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都强调,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事关为谁办大学、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大学的根本问题,事关党对高校的领导,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和战略工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强化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切实抓好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教育,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引导师生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理想信念教育要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长效机制。近年来,我院党委高度重视学生和教师两大群体思想政治工作,结合高职院师生思想实际,努力构建“三结合”系统机制,创新“七育人”路径,初步形成了具有广商院特色的“大思政”格局,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这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牢牢把握的三个根本问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不仅是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建立健全高校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党委工作部门牵头协调、有关部门和系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是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迫切需要。针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存在多头管理、责任不清、资源分散、效果不尽人意等现象,我院加强和改善党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各部门各方面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首先,党政同责,形成合力。学院党委担负思想政治工作主体责任,党委书记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学院每年召开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出台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路和计划,将思想政治工作纳入整体战略规划中来通盘考量,制定行动方案,编制任务分解书、工作路线图。学院制定《党政决策工作手册》,学院党委双周定期召开党委会,分别听取思想政治、意识形态、党建、思政课建设、团学工作、统战工作等工作汇报,研究思想政治工作途径,落实相关责任,院长办公会也定期研究思想政治工作。同时,书记院长都站在思想政治工作第一线,书记院长每个学期开学都亲自给学生上时政“第一课”,党委书记多次深入顶岗实习第一线看望实习生和上党课,深入开展顶岗实习学生党员“送学上门”活动。
其次,加强领导、部门协调。为了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党委宣传部门牵头协调,相关部门多方参与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大思政格局,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完善的体制机制。一是加强党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学院分别成立由学院书记院长、系总支书记、系主任为组长的院系两级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党委会每年至少听取和研究思想政治工作3-4次,每年进行思想政治工作调研,定期召开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二是既明确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又建立部门协调机制,定期召开部门协调会,建立宣传、学工、工团、组织、教务、组织、后勤和系部的互联、互补、互动,分工协作,形成协调配合、共抓齐管、协调联动的合力。
第三,上下联动,协同育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键是基层党组织发挥堡垒作用,因为,高校基层党组织是高校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合格人才的直接组织者,是学校党委各项工作部署落到实处的直接责任者,是学校教学、行政、后勤工作的直接推动者,是广大师生员工的直接服务者,担负着直接联系、引导、组织和团结师生的重要职责。近年来,院党委狠抓支部建设,在打牢基础、补齐短板上下功夫,打通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最后一公里”。一是健全党支部,选好配强书记。对教学系实行了党政分设制度,为各系配备了专职党总支书记;严格基层党组织书记任职条件,把那些党性强、有学问、会管理的优秀党员选拔到书记岗位上来,加强培训,不断提高这党务队伍的整体素质。
二是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以“两学一做”为基本内容,以“三会一课”为基本制度,以党支部为基本单位,激活党支部主体作用。组织开展“争当八桂先锋、争做合格党员”行动,结合实际着重开展党支部建设“两规范一提高”、“争当先锋·号岗联创”、“党建+” 脱贫攻坚等工作,基层党组织战斗力不断提高。财信系教师党支部教师党员利用专业优势,努力带领学生投入电商创新创业工作,“党旗领航,开拓电商创新创业教育新局面”被评为全国高校“两学一做”支部风采展示活动工作案例特色作品。
大学生要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必须参加社会实践,把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我们知道,教书育人是指教师关心爱护学生,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以自身的道德行为和魅力,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寻找自己生命的意义,实现人生应有的价值追求,塑造自身完美的人格。教书育人历来是学校教育特别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形式和有效途径。实践育人是相对课堂教学而言,是指通过实践教学、军事训练、社会实践活动等活动达到育人目标的教育形式。实践育人作为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育的延伸和升华,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实践育人对培养技能技术型人才的职业院校来说尤为重要。教书育人和实践育人都是思想政治工作主要方手段途径,虽然它们在教育方法、教育形式等有自己的特点,但是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应该是一致的,只有这样,才能使教书育人和实践育人相辅相成、有机统一,才能收到最好的教育效果。长期以来,我们的高等教育普遍存在重课堂教学轻实践教学、重科学研究轻社会实践、轻知识传播轻知行结合的现象。针对高校长期以来教书育人和实践育人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不匹配、不协调的现象,我院认真贯彻“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方针,把教书育人和实践育人有机结合起来,收到良好效果。
首先,注重顶层设计,统一教书育人和实践育人的目标方向。教书育人和实践育人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基本手段,有着明确的价值导向和内容方法,要使育人目标得以有效实现,就必须将二者在教育方向、教学目标上保持高度一致。近年来,学院按照“立德树人”、“德技兼修”的培养目标,制定了“精工智商、明德修身”的校训,明确我院教书育人和实践育人宗旨是:坚定大学生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不断增强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其次,积极探索教书育人和实践育人互通共育的有效模式。近年来,学院针对普遍存在重轻实践倾向,加大实践育人活动。一是把实践育人纳入人才培养计划和专业教学计划。学院把实践教学等实践活动融入人才培养计划,实践性教学占教学总学时50%以上,包括有理想信念、职业道德、专业知识、技术技能等模块,有相应学分,实践课程学分不及格同样不能毕业。二是紧密联系专业培养目标开展“第二课堂”,按照人才培养计划的需求,开展与学生成长成才相关的军事训练、勤工助学、社团活动、志愿服务、社会调研、三下乡等活动,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有机结合,鼓励学生走出校园和课堂,融入社会、了解社会,坚定理想信念。三是教书育人和实践育人都围绕学生职业发展和持续发展目标进行,按照“专业职业认知—职业岗位技术技能掌握—顶岗实习—就业创业”认知规律,设计课堂教学、课内实验实训、企业见识、创新创业训练、顶岗实习等教学形式,将教书育人和实践育人等一体化、规范化,从而更加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能力素质。
第三,突出教书育人和实践育人的“职业、技能”特色。职业能力和技能在职业教育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要求教书育人和实践育人并重、“德技并修”。一方面,学院把“立德树人”放在育人的首位,要求所有的专业教师都要结合专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书”“育人”并重,在重要节日、纪念日、重大事件的时候,开展“五分钟时政”教育,引导对社会有正确认识。另一方面,学院把技能竞赛、技能展示周作为教书育人和实践育人相结合的切入点。每一年学院都举办年度技能大赛和技能展示周,积极参加全区全国技能大赛,其中市场营销专业代表队取得了全国一等奖、广西第一名的优异成绩,会计专业庞铁飞同学参加广西电视台“挑战技能王”取得优异成绩。
高校作为引领我国文化发展方向的主要阵地,是先进文化的辐射源和传播者,担负着传承和创新中国优秀文化的重担。大学文化是高校在长时间教育实践中创造和形成的所有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具有价值导向、情感激励、价值认同、情感陶冶等功能。文化育人指的是把社会理想和人类伟大精神沁入到大学生的内心的进程,是向人们的思想理念注入人性中的尚德、进取、责任、包容、感恩、良知、谦虚等美德的过程。科研育人是指通过科研进行知识创新,及时更新教学内容,通过组织师生参加科研实践,培养科学思维,提高能力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等一些列活动的总和。在大学里,文化育人和科研育人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意见》指出,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施中华文化传承工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加强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同时要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在整个高等教育过程中,应通过知识的传授、技术的创造和创新、社会互动等方式,将先进的文化传播开来,从而在整个社会形成良性的文化效应。近年来,院党委十分重视文化和科研育人的功能,并注重两者结合,起到了1+1>2的效果。
首先,文化与科研交融,构建“广商院文化”体系。我们知道,科研是文化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可以丰富和凝练文化的内涵;文化是科研的重要条件,为科研创新提供基础和氛围。一是学院对“文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重点扶持“广商院文化”研究与实践、“粮食文化”研究与实践、“桂商文化”研究与实践等科研项目,重点打造“粮食文化教育基地”、“三月三民族文化教育活动”、“思政沙龙”、“大学生创业创新基地”等特色文化品牌,重点开展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工匠精神和科学精神、粮食文化、“桂商”文化等六个模块教育。“文化”与“科研”交融,进一步拓展了文化和科研的育人功能,起到了很好的育人效果。二是在课程设置上“全课程育人”,以立德树人为主线,强化各门课程的育人功能,推动大学生素质拓展。在时间维度上“全程育人”,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学生在学整个阶段,根据不同时段身心发展要求,细化课程设置、灵活实践方式。在空间维度上“全方位育人”,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鼓励学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实现课内课外互动、理论实践呼应。
其次,线上线下结合,创立“立体式”全程育人路径。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不仅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人们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多元化思潮直接影响到广大师生。如今,“00后”网络一代即将步入大学,“90后”教师陆续走上讲台,他们对互联网的依赖越来越大,“互联网思维”对他们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为了更好适应时代发展现状和广大师生的思想实际,学院精心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育人模式。一是改进传统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PPT,运用视频、音乐等生动形象的展示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线下育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二是建立易班作为线上育人的重要平台。易班是一个以高校师生为主要使用对象的网络虚拟社区,也是提供教育教学、生活服务、文化娱乐的综合性互动社区,集成了BBS、SNS、博客、微博、手机应用等多种新型互联网应用,包含了新闻、通讯录、校园应用、博客、微博、相册、互动社区、论坛、邮箱、网盘、掌上易班。我们学校设立了易班学生工作站,100%学生参加易班学习,做到线上育人全覆盖。三是利用学校官网、教学网站、微信微博等,不断拓展线上育人空间,使网络成为教育教学的新阵地。在学校网站设立重大活动如建党90周年、长征胜利80周年、学习十八大十九大专栏等,把理论文章、政策文件、新闻事件、教学课件、视频、练习题等相关课程教学资料上传共享到网站,建立优质教学资源库,大规模地即时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聚焦社会热点问题,引导学生多角度地客观分析社会现象,便于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自主拓展学习,延展学生主动学习的时空,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第三,校企合作,搭建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相通立交桥。校企合作共同育人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交融共同育人是校企合作共同育人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学院根据“粮校”历史和“商院”特色,积极探索“粮食文化”“桂商文化”与“广商院文化”的有机融合,做好“文化育人”这篇文章。一是将“粮食文化”、“桂商文化”纳入课程体系,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统一,有学分、有课时、有教材,让惜粮如金、奉献为民、质量第一、诚实守信等价值观印入学生的脑海。二是校企共同“粮食文化”、“桂商文化”教育阵地,校企在校内共建“粮食文化教育基地”、“创业创新中心”|“电子商务实战室”等,营造真实的文化氛围。
高校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组织育人是指高校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以师生为服务主体,为了实现人全面发展为目标,通过制定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以优质服务、优美环境,直接引导、协调、规范和约束师生的思想行为,形成良好的校风、政风、教风和学风,在全校形成了“人人是育人之人,处处是育人之地”的良好氛围。
首先,构建教师、行政、后勤人员身份互换立交桥,强化全员育人意识。一是学院打破教师、行政、后勤人员的身份界限,建立身份互换机制,选派优秀人才担任班主任、辅导员、基层党务工作者等,全院70%的教职工兼任班主任,系部党务工作者基本上由专业骨干教师担任,50%党政部门人员站在教学一线参与教学工作,他们不仅通过科学管理、优质服务间接育人,而且直接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和“教书育人”,使人人都成为育人之人。二是专任教师与党务干部、管理干部定期交流,新进教师一般都先担任辅导员、党政部门干事等行政工作1-2年,然后才担任专任教师,增强教职工的“育人”意识和责任感,形成专任教师和党政工作者“双向交流”、“角色互换”,凝聚队伍合力,打造全员参与的“大思政”模式。
其次,以建立完善现代大学制度为抓手,构建科学高效公正的“广商院”制度体系。一是通过承担自治区重大教改项目“职业院校规范管理”研究与实践,提高对制度建设、制度育人重要性的认识,统一思想,形成共识。二是根据学校实际,修订完善了学院“万年历”、《党政决策工作手册》、院系党政会议制度等,较好体现了“党委领导、院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大学管理原则。
第三,“以生为本”,构建“柔性育人”管理机制。一是构建“以生为本”关爱体系,学校全面贯彻“奖助贷”政策,实施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帮扶制度,使学生在接受帮扶和关爱的过程中形成价值认同。二是丰富学生艺术活动,促进学生心灵美、行为美和情绪美;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心灵的对话,形成尊师爱生的情感氛围,为学生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三是为大学生提供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学院在教室、实训室、学生宿舍、体育馆都安装空调,让学生炎热的南宁有清凉的学习生活环境,食堂设大众餐厅、特色小吃、餐吧、饮吧等,为学生提供多元饮食需求,有序的教育环境,在良好的环境、服务中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和对人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