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雪艳(山东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乡村里的中国》作为一部反映农村人民生活题材的纪录片,从该作品我们仿佛看到了中国广大农村的缩影,我们可以通过这部影片的剪影来看新时代农村人们的面貌是什么样子的。真实性是这部影片打动人心的关键之处。
《乡村里的中国》每一帧画面都给人真实的记录感,每一帧画面都真真实实原原本本的记录了农村生活的真实面貌。场景真的基础就是人物真、声音真。[1]
《乡村里的中国》中的人物都是普通的农民以及普通农民的孩子,这里面的人物是没有经过人为雕琢的人物。我们首先来看村支部书记张自恩,张自恩他当村支书期间有着村里的许多的事情要处理,村里有人去世了,他要去慰问老父老母;村里有人打架另外,他要进行调;村头要修路,他就要组织把妨碍道路修筑的树拔掉。作为一个大老粗,他在遇到激烈冲突的时候也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这样的人物不是一个“高大全”农村干部,而是一个真真实实的农村干部。再看杜滨才,作为在校大学生,他是2012年山东省第一个通过国家中级导游证的人;作为孩子,他虽然每次回家都会抱怨家里冷冷清清,但是他依旧会用一首叫做《父亲》的歌,表达他对父亲的感情。这些人物的设置看起来矛盾,其实并不矛盾,他们的生活状态就犹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是一样的,就是这样看似矛盾但是真实的人物,构成了本纪录片真实性的一个重要特点。
在《乡村里的中国》这部纪录片中,没有用解说词,也没有用配乐。配乐和解说词的使用是可以左右观赏者在观看时的情绪的。解说词的使用,在一些程度上是有创作者的主观思维在里面的,这部纪录片在全篇没有解说词,在《舌尖上的中国》就有这样一段解说词:“父母的奔波给两个读书的孩子提供了安稳的生活。二十多年,风雨劳顿,之所以不觉得孤单,除了坚忍的丈夫,勤劳的妻子,相濡以沫的还有一路陪伴的家乡味道。”[2]这段解说词是很感性化的,因为奔波、安逸、坚忍、勤劳都是撰稿者对于这对养蜂夫妻的评价,是其主观观点,这样的评介是带有主观意味的。反观《乡村里的中国》在该片中,那打扫卫生时土地和扫帚摩擦的声音,那一群羊“咩咩”的声音,那砧板上剁肉“铛铛”的声音,就连人们吵架,骂街的声音都是那么的真实,它就只是记录着人们最普通的生活,收集着生活中最朴素的声音,就是因为这丝毫没有杂质的声音,构成了纪录片的真。
纪录片是要讲故事的,讲故事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要有真实情感的流露。在杜海萍结婚之初,父亲给了女儿两万块钱,在农村,这两万块钱不是一个小数目。她满眼泪水说,家里也不容易,这些钱留着给弟弟上学吧。最后父亲执意把钱给她以后,她红了眼。在日常生活中,谈钱可能是一件很俗的事情,可是对于杜深忠来说,向女儿表达爱的方式不是言语,是把男朋友带回家的赞同,是出嫁后的两万块钱。无论是杜深忠给女儿结婚的钱,还是女儿怨嗔父亲没有考验男朋友,看起来拙劣的表达方式,却是最真实的情感的流露。就是这样真实的情感,让人在观看的时候可以随着片中人物心情的起伏而不断的变化,感动是因为这最真实的情感感动。
在《乡村里的中国》中,除了让人感动的情感,还有那些让人难以理解或者是气愤的矛盾冲突。作在村里修路的时候,他把一棵阻碍道路修筑的书拔掉以后,被村民闹事,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没有和当事人协商好,这就是他的莽撞了。村民知道后和他差点儿大打出手,“这个树是你的吗?你凭什么给我拔了?”两个人的战争一触即发,在村民的拉扯下才渐渐缓和。在争吵的时候,他们会有粗鲁的动作,会有粗俗的话语,还有我们最常见的一群拉架的人,这些都是没有经过任何雕琢的现实中最最真实的画面。就是这样真实的记录着矛盾冲突,真实的还原村子里人们的嬉笑怒骂,让我们在矛盾冲突中,感受到了这个农村是真实存在的农村。
无论是情感真还是场景真,这些真实性的基础就是创作者们真实的记录。在时间上,这部纪录片拍摄的时长是一年;在镜头上,使用了长镜头拍摄;在剪辑上,尽量弱化剪辑者的思维,将生活原原本本的展现在大众面前。[3]
好的事物总是要耐心等待,焦波和他的团队在这个小村子里待了一年的时间,用一年的时间记录下来在这个村子里人们生活的种种。在这一年的时间里,焦波和他的团队,和村民们在一起,就好像是多年的老友,用镜头记录下他们发生的故事。
在纪录片的最开头,是以二十四节气的立春作为开头的,杜深忠把羊从羊圈里带出来,拿着红漆在羊头上点上红点,然后他又在墙上写上了一个大大的“春”字,接下来就分别开始按照历时的顺序讲述在这些节气里所发生的事情。用二十四节气来结构整部作品是一个特别有意思的事情,因为二十四节气在农村来说是很重要的,在民间就有这样的谚语:“种田无定例,全靠看节气。”除此之外,二十四节气还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用它来贯穿整个片子,整个片子充斥着浓浓的朴素的真实朴素的气息。
在《乡村里的中国》中,长镜头的使用增加了片子的真实感。杜滨才作为一个在两岁就没有见过母亲的人,在成年后终于鼓起勇气去看母亲。在杜滨才去见母亲的那一天,摄影师就用长镜头安静的记录了杜滨才的隐忍的情绪:激动、怯懦、难过、开心,这些五味杂陈的情绪,摄像者没有通过剪辑,而是用长镜头将其记录下来。在杜滨才大娘的带领下,他到了自己母亲的家,摄像者就一路尾随跟在他身后。等到坐定了,镜头还是一个长镜头,真实的记录了杜滨才和母亲的对话,母亲说:“你见了我怎么不说话啊?”母亲说:“你想我吗?”杜滨才沉默不语,他的沉默不语是因为无所适从,是因为不知道从何说起。这个时候所有的剪辑人和特效所表达的东西都不如用一个长镜头表现的好。长镜头的合理运用是本片真实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要想片子达到真实性的效果,就应该减少人工剪辑的痕迹,尽量避免让受众有跳脱感。在宁浩的作品《疯狂的石头》中,他的交叉剪辑的使用就加入了自己大量的主观意念,但是在纪录片中后期剪辑者在剪辑的时候是不能植入自己太多的个人意念,他们就像是一个记录者,把村子里人们的事情不加杂质的原原本本的记录下来。例如在拍拍摄杜深忠和妻子张兆珍在果树林里给果树人工授粉的时候两个夫妻的谈话,在谈话期间,谁说话谁就出现在镜头里,并没有过多的空镜头,这样在劳作间真实的记录下他们的谈话,没有过多的情绪渲染。
《乡村里的中国》作为一部展现农村生活的纪录片,在真实的画面中向我们展现出来了一个真实的农村中,真实的人的模样;在真实的情感中,向我们展现出来了农村人的情感表露;在真实的记录中,还原了中国农村的样子。在影片的最后有这样一句话“谨以此片向中国农民致敬”,这句话就是焦波及其团队,甚至是广大观影人对农民们想说的话。农民的样子就是中国人民的样子,农村的样子就是中国以后的样子。希望中国可以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