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刚
他在位36年,以任用贤才、广开言路著称,使齐国称霸一时。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齐国经历了姜姓齐国和田姓齐国两个时代。齐威王是田齐的第四代国君,执政36年,很有成就,以纳谏用能、励志图强而名留史册。在位时期,他针对卿大夫专权、国力不强之弊,任用邹忌为相,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进行政治改革,修明法耕、选贤任能、赏罚分明,使国力日强。后经桂陵、马陵两役大败魏军,齐国开始称雄于诸侯。
不一样的国宝
公元前356年,22岁的齐威王登基,正值大好年华。新君上任三把火,照理该有所作为,可他却一副懒洋洋的样子,对国事毫不经心,大臣们也乐得逍遥。几年下来,“诸侯并伐,国人不治”。直到继位9年后,齐威王听取了姬妾虞姬的谏言,开始励精图治。有一天,他突然发布诏令,请即墨(今山东省即墨市)和阿(今山东省东阿县)这两个城邑的一把手进京述职。
在召见即墨大夫的时候,齐威王和颜悦色地说:“自从你担任即墨的负责人以来,我天天听到有人说你的坏话,但是我派员前往巡察,发现在你的治理下,即墨田畴垦辟,百姓丰足,政治清明,社会安宁。这说明你不巴结我身边的人谋求赞誉,我要重加封赏,表彰你的政绩。”
在召见阿大夫的时候,齐威王冷冷地说:“自从你主持阿邑的工作以来,天天都有人在我耳边说你的好话。我派人到阿邑了解情况,却发现那里田野荒芜,民众困苦,赵国侵犯边鄙,你也不去救援;卫国犯我领地,你竟浑然不知。你分明是花了大钱贿赂我身边的工作人员嘛!”于是,他对阿大夫处以极刑,对自己身边那些妄加毁誉、搬弄是非的侍臣也严惩不贷。
从此以后,各地卿大夫都不敢弄虚作假,齐国的治理形势大变。说政绩,眼见为实、耳听为虚,成为古代君王治国理政的一条重要经验。
有一次,齐威王和魏惠王在郊外会猎。魏惠王问他:“大王您有宝物吗?”齐威王说没有。于是,魏惠王得意地说:“敝国虽不大,犹有直径一寸的宝珠十颗,悬挂起来,足以照耀前后各十二辆车乘。你们齐国是泱泱大国,怎会没宝贝呢?”
齐威王说:“寡人视为宝物的东西,与大王您的可不一样。我有个叫檀子的臣子,让他守南城,楚人就不敢为寇作乱;我有个叫盼子的臣子,派他守卫高唐,趙人就不敢窥视黄河;我有个叫黔夫的官吏,派他守徐州,燕人会面对徐州的北门祭祀求福,赵人会面对徐州的西门祭祀求福,还有七千多户人家要求迁移到齐国居住;我有个叫钟首的臣子,派他防备盗贼,就能做到路不拾遗。吾国疆域千里,清明如日月,岂止照耀十二辆车乘呢?”魏惠王听闻此言,面露愧色。
《资治通鉴》对这则故事作了详细记载,司马光想告诉我们一个最朴素的道理:治国理政,选拔出优秀人才各司其职,才最重要;与人才相比,其他的所谓珠宝,皆如粪土耳。
照照镜子最靠谱
齐威王让齐国走向巅峰的过程中,一位谋臣给了他很大帮助,这个人就是邹忌。邹忌是先朝旧臣,有一天,齐威王正在抚琴自乐,他突然推门而入,笑眯眯地说:“大王的琴弹得真好。”齐威王对阿谀奉承保持着高度的戒备,于是警惕而略带恼怒地说:“先生刚进屋,还没有仔细听我弹琴,怎么说我弹得好?”于是,擅长弹琴的邹忌讲了一番大弦小弦各得其宜、指法纯熟随心所欲的琴理,紧接着话锋一转,说:“弹琴之道与治国之道,其实是相通的。”
“大王,您看,大弦缓慢并且温馨,象征国君;小弦高亢明快并且清亮,象征大臣;勾弦用力但放开舒缓,收放自如,就如颁布的政令;弹出的琴声和谐,七弦配合协调,曲折不正之声不相干扰,象征四时和顺,不误民时。琴声回环往复而不乱,象征政治昌明;琴声连贯而轻快,象征国家转危为安。所以说,琴音和谐就如同君臣各尽其责,政通人和,就能保天下太平。治理国家和安抚人民,没有比调和五音的道理更相像的了。”
齐威王点头称赞,不久就任命邹忌为国相。
此后,邹忌帮助齐威王革新政治,修订法律。选拔人才,奖励贤臣,处罚奸吏,使齐国渐强。邹忌还说服齐威王奖励群臣吏民进谏言。让君主主动去听逆耳的谏言可不是件容易事,邹忌是如何做到的?得从一个故事说起。
有天早晨,风和日丽,邹忌心情不错。他穿戴好衣冠,准备上朝,看着镜子里相貌堂堂的自己,笑着对妻子说:“我与城北的徐公比,哪个更帅?”妻子回答:“当然是我家先生最帅气,徐公怎么能跟您比呢!”
家住城北的徐公,是齐国出了名的大帅哥。邹忌虽然心里很得意,还是不自信地又问侍妾:“我与城北徐公,谁更帅啊?”侍妾马上说:“您当然比徐公更帅啦!”第二天,邹忌又问了一位客人同样的问题,客人毫不犹豫地说:“徐公可不如您帅啊!”
不久,城北徐公来拜访邹忌。邹忌仔细地端详了一下,觉得自己实在比不上人家;揽镜自照,更觉得差远了。这天晚上,邹忌失眠了。他觉得自己真是好笑:“妻子说我美,是对我有偏心;侍妾说我美,是惧怕我;客人说我美,是有求于我而讨好我嘛!我怎么能当真呢?”
第二天来到朝堂上,邹忌与齐威王分享了自己的感悟,还意味深长地说:“如今的齐国,疆域辽阔,方圆千里,城池多达一百二十座,您身边的侍姬、近臣,无不偏爱大王;朝廷里的大臣,无不惧怕大王;举国上下,无不有求于大王。由此看来,大王您一定也受了不少蒙蔽。”
齐威王连连点头称善,马上发布了一道诏令:“全国所有的官吏百姓,凡是能够面刺寡人之过者,得上赏;能够上书劝谏寡人者,得中赏;能够公开议论寡人的错误缺失,并且传到了我耳朵里的,得下赏。”于是,臣民上书言事的积极性被激发出来。《战国策》用了“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这几个字来形容当时的盛况。燕国、赵国、韩国和魏国听到这种情况,都到齐国来朝见。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因内政修明,不需要用兵就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摘自《各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