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全体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2018-09-15 09:10
实践·思想理论版 2018年7期
关键词:服务体系全区文艺

内蒙古自治区坚持以人为本、文化为民和文化惠民理念,把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全区城乡建设总体规划,以重大文化工程为抓手,积极优化资源配置,不断巩固群众文化阵地,扎实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为人民群众提供内容丰富、积极健康、与时俱进的文化产品,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让每一名群众都能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一、文化建设要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以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不断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惠民工程,发展建设真正面向大众、依靠大众和服务大众,并被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让人民群众真正成为文化的创造者和享受者,是内蒙古文化建设始终坚持的原则。

长期以来,我区始终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文化事业快速健康发展。1956年,自治区文化部门专门成立调查组深入农村牧区,了解基层文化工作和农牧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第二年起草《乌兰牧骑试点方案》,并成立了全区和全国第一支乌兰牧骑。乌兰牧骑演出内容贴近农牧民生活,展示了浓郁的民族特色。成立60多年来,乌兰牧骑始终坚持为基层服务、为农牧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理念,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同时,活跃和丰富了农牧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在加强民族团结、促进社会进步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红色文艺轻骑兵”。

内蒙古率先实行公共文化设施免费、优惠开放制度,在已实行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站)等免费开放的基础上,推进科技馆、纪念馆、体育场、少年宫和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公共文化设施免费或优惠开放工作,并加大对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和流动人口等群体特殊需求的公共文化服务,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和服务效能。推广数字图书馆工程和公共电子阅览室等数字文化服务网络,内蒙古图书馆“彩云服务”项目让更多人共享文化信息资源,形成了利用灵活、方便快捷的流动文化服务网络。在边境旗县实施的“数字文化走进蒙古包工程”和“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固边工程”,丰富和活跃了边境农牧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這些文化活动在充实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和道德素养的同时,也成为他们获取幸福感的重要源泉。

我区广播影视、文学作品、音乐舞蹈、群众文艺等各类文化艺术领域的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出了一大批反映人民心声、弘扬时代精神、体现内蒙古特色的优秀文艺作品,滋养和充实着全区各族群众的精神世界。自治区各级文化部门以普及文艺知识、培养文艺爱好、提高全民文化素养为目标,探索积极健康、多姿多彩的文化形式,为展示群众文艺创作优秀成果搭建平台,扶持引导各类民间文艺团体,完善群众文艺扶持机制;组织开展文化惠民演出活动,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欣赏文艺演出、享受文化盛宴,体现了内蒙古文化建设中始终坚持的为民、亲民、爱民良好传统。

二、积极构建覆盖城乡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加强全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标准化、均等化建设,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增加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三个方面为工作重点,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完善公共文化评价体系,增加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形成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切实保障人人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自治区党委、政府将公共文化建设作为我区从民族文化大区向民族文化强区跨越的基本内容进行规划、设计,提出坚持顶层设计与重点推进相结合,更加注重保障基本,更加注重现代化,紧紧抓住面向基层、面向农村牧区这一关键环节,坚持资源下移、服务下移、重心下移,不断完善基层文化设施,丰富文化惠民形式,提升服务水平,公共文化建设呈现出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区公共文化建设进入了改革开放以来投入最多、发展最快、成效最为显著的发展时期。

自治区大力实施惠民工程,着力补齐短板,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均等化建设,打通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促进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向基层进一步延伸,实现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全覆盖。2015年,根据国家《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和《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2015—2020年)》的要求,自治区制定了实施意见和实施标准,提出了包括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硬件设施和人员配备在内的3大类、14项、22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重点强调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服务项目和管理运行机制建设,着力促进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的提升,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同时,立足内蒙古地区的地理环境、人口分布特点,形成了以固定设施服务、流动文化服务和数字文化服务相结合的服务格局,打破地理屏障和时空限制,使公共文化资源真正延伸到基层、送到群众身边。创造性地开展了“数字文化走进蒙古包”和“数字流动博物馆”工程,利用科技手段,为农牧民提供不受时空限制的全天候公共数字文化服务。

近年来,全区重点文化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走在全国前列。目前已形成以内蒙古博物院、内蒙古图书馆、乌兰恰特大剧院为代表的一大批集文化展示、文化交流和文化经营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标志性文化设施。盟市级群艺馆、旗县级图书馆、文化馆覆盖率均达到100%,苏木乡镇文化站覆盖率达到100%,嘎查村文化室覆盖率达到95.6%,形成了覆盖全区的五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在城镇社区,建成了面积不低于200平方米的文化室和相应的活动设施,基本达到15分钟文化圈标准。80%以上城镇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按照“四个一”标准,均建有图书室、电子阅览室、舞蹈室、健身房、培训室、音乐室、老年活动室、少年活动室以及多功能活动厅。在农村牧区,全区11274个行政村实现了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在人口密度低于每平方公里50人的旗县配备综合流动文化车,开展政策宣传、文艺演出、图书借阅、电影放映等送文化活动。公共文化服务实现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全覆盖,服务形式更加多元,内容更加丰富。

全区持续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城乡一体化发展。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在硬件上统筹建设集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技普及、普法教育、体育健身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配套建设群众文体活动场地,全面落实“从城市住房开发投资中提取1%,用于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政策,城镇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硬件建设体系基本形成。在此基础上,坚持重心下移、资源下移的原则,以村村通广播电视通讯和建设嘎查村文化活动室为重点任务集中推进,实现了全区行政村建设有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小广场、小舞台等硬件设施和“广播电视通讯”全覆盖的目标,有效缩小了农村牧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的差距。

自治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行统筹建设、管理和使用,在完善运行、改善服务上下功夫,健全内部管理制度,规范服务项目和流程,极大提升了公共文化设施使用效率和服务效能。同时,自治区积极探索创新服务运行方式,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如自治区已开展了面向社会购买演出和艺术创作服务,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创造便利条件、搭建多样化平台;在管理和服务人员聘用上采取购买公益性岗位,实行“定人、定岗、定责、定待遇”,解决了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管理不到位问题。

三、广泛组织开展文艺惠民服务活动

党的十八大以来,自治区宣传部、文化厅、文联及文艺家协会精心组织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开展面向基层、服务群众的一系列公益性、示范性文化惠民活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紧紧围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文艺工作者在全区开展了“放歌草原·书写百姓”“送欢乐下基层”和文艺辅导、培训、讲座等志愿服务系列活动。特别是近年来,结合基层文艺长期缺乏专业指导的实际需求,我区积极组织知名艺术家开展了音乐、舞蹈、戏剧、曲艺、书法、美术、摄影等文艺培训,极大地改善了基层文艺工作长期缺乏专业指导的状况。据不完全统计,近5年来,自治区在繁荣群众艺术、共享艺术发展成果和文艺志愿服务培训活动方面,先后组织300余场次,参加活动的文艺志愿者近万人,活动遍及全区12个盟市,服务对象包括学生、农牧民群众、部队官兵、企业职工、社区居民、文艺爱好者等,直接受益人数近30万人。活动顺民心、接地气,对推动基层出人才、出作品和文艺繁荣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受到了广大基层群众和艺术工作者的热烈欢迎和广泛好评。

四、持续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惠民工程

今后,内蒙古进一步将健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坚持政府主导、政府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促进优秀公共文化产品的供给和传播;采取流动服务、以城带乡方式拓展农村文化服务范围,建立起以基层为重点、城乡一体化的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服务体系;适当重点增加农村牧区公共文化产品供给;运用大数据技术开展精准服务,统筹规划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开发数字文化产品,构建公共數字文化服务网络;建设公共文化信息资源库,实现基层网络服务共建共享;利用宽带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广播电视网和卫星网络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着力解决公共文化发展不均衡问题。

全区将持续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惠民工程,进一步有效落实文化资源共享工程、流动文化服务工程、送戏下乡工程等项目,并统筹建设区域中心城市文化基础设施、城镇和农村牧区基层文化设施,形成网络并覆盖至所有城乡区域。全区各级文化宣传部门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和便利性要求,加快城乡文化统筹建设,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面覆盖广大农村牧区,有效保障内蒙古各族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充分释放各族群众的文化创造活力,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更加丰富多彩,公共文化服务发展实现向标准化、均等化和专业化的跨越。进一步完善完备公共文化服务公示制度和目录提供制度,健全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落实好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和优惠开放制度,在已实行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博物馆等免费开放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免费或优惠开放工作,并提供更加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供稿)

责任编辑:张 晶

猜你喜欢
服务体系全区文艺
第十届“我是小画家”全区中小学生书画大赛获奖作品选登
多元协同视角下宿迁市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研究
1942,文艺之春
从“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到“公共心理服务体系”
快递企业在高校快递服务体系现状及对策分析
The Great Charlie Brown The 1980s generation has to grow up sometime 现代都市里文艺青年们的 困惑、挣扎和追求
浪漫雅痞文艺
大连成为首批国家科技创新服务体系试点
节日畅想曲
蓝光TOP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