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

2018-09-15 09:10田海军于连锐
实践·思想理论版 2018年7期
关键词:腐败问题基层干部理想信念

田海军?于连锐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指出:要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严厉整治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这是根据当前党的建设形势提出的一个重要任务。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决贯彻中央精神,努力实现基层从严治党的目标要求。

一、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推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大量工作在基层,推进党和国家各项政策落实的责任主体在基层,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作也在基层。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就要促进广大基层党组织积极主动解民难、排民忧、顺民意,解决好联系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使每个基层党组织都成为坚强战斗堡垒。

正因为基层处于群众工作的第一线,人民群众对党的认识基本上来自对基层干部的看法。基层干部对群众有感情,心里装着群众,积极主动地践行党的宗旨,热情地为群众服务,群众就会坚决拥护党、跟党走。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我们说,老虎苍蝇一起打,有的群众说,老虎离得太远,但苍蝇每天扑面,这就告诉我们,必须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认真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各类问题,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只有这样,我们党的执政基础才能巩固。

二、基层正风肃纪、净化政治生态形势更为紧迫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出台了八项规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加大惩治腐败的力度,正风肃纪取得了显著成效,反腐败斗争取得了压倒性态势。在正风肃纪过程中,各级党委和纪委聚焦扶贫民生领域,开展专项巡视巡察,建立问题线索移送查处协调工作机制,精准识别、精准研判。突出审查重点,加大对“小官大贪”惩处力度,严肃查处贪污挪用、截留私分,优亲厚友、虚报冒领,“雁过拔毛”、强占掠夺问题,对胆敢向扶贫资金财物“动奶酪”的严惩不贷。对搞数字脱贫、虚假脱贫的,对扶贫工作不务实不扎实、脱贫结果不真实、发现问题不整改的,严肃问责。2014年以来,对乱作为、不作为的3.2万名基层党员干部严肃追责。5年来,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处分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27.8万人。严厉整治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取得显著成效,但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从严治党仍任重道远。从实际情况看,基层“四风”问题和腐败问题具有如下特点:一是理想信念丧失、法治观念淡薄。二是基层干部经手的绝大多数都是与广大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钱财物,如农村低保户低保金、农业保险的“救灾钱”、农民耕地补偿款等等,腐败分子向这些困难群众的“救命钱”伸手,影响都是极其恶劣的。三是集体违纪窝案多,而涉及贪污、截留、套取、挪用、骗取国家项目资金的行为也往往是多人合伙做案。四是基层干部涉黑问题突出。近些年来一些地方黑恶势力猖獗,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而且有些黑恶势力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背后往往有贪腐的势力,上面有“保护伞”。

基层干部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充分说明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严厉整治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重要而且紧迫。

三、扎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着力解决基层贪腐问题

基层存在“四风”问题和贪腐问题,严重损害了党群关系,阻碍了党的脱贫攻坚目标的实现,必须坚决进行治理。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强调,要深化标本兼治,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标本兼治,既要夯实治本的基础,又要敢于用治标的利器。要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坚决减存量、重点遏增量。

加强基层党员干部队伍的廉洁教育,筑牢思想防线。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加强廉洁教育,筑牢思想防线是治本之策。针对一些基层干部文化修养低、学习积极性不高的问题,组织上要狠抓干部的学习,建立严格的学习制度。一是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就可能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一些基层干部违法违纪首要的原因就是理想信念缺失。必须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记党的宗旨,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二是强化警示教育。引导基层党员干部深入剖析严重违纪违法干部的典型案例,发挥警示、震慑、教育作用。通过对涉案人员的成长经历、个性特点和违纪违法的主客观原因进行深入剖析,对案件主要特点及其危害、案件发生的原因及教训进行全面分析梳理,提醒党员干部引以为戒、防微杜渐,守住底线、不踩红线、不触高压线,自觉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以扫黑除恶为突破口,着力解决最突出的问题。黑恶势力是社会的一个巨大毒瘤,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严重扰乱社会秩序,人民群众对黑恶势力非常痛恨,对黑恶势力的“保护伞”更是极其愤慨。党的十九大后,中央决定在全国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在专项斗争中,要把打击黑恶势力犯罪和反腐败、基层“拍蝇”结合起来,把扫黑除恶和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结合起来,既有力打击震慑黑恶势力犯罪,形成压倒性态势,又有效铲除黑恶势力滋生土壤,形成长效机制,不断增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要聚焦涉黑涉恶问题突出的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把打击锋芒始终对准群众反映最强烈、最深恶痛绝的各类黑恶势力违法犯罪。要深挖黑恶势力“保护伞”,对涉黑涉恶问题尤其是充当黑恶势力“保护伞”的干部,无论涉及谁都要一查到底,坚决依法查办,毫不含糊。

严查扶贫领域的腐败,维护群众切身利益。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和国家向民生领域投入了大量资金。扶贫资金、惠民资金等关系千家万户切身利益,必须确保真正用于民生。但是,在基层,确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有的地方扶贫、涉农、医保、低保资金都敢贪敢挪,而且拿这些钱来行贿买官,群众的‘保命钱成了干部的‘买官钱,发达地区通过工程项目搞权钱交易,贫困地区贪扶贫救济的钱,恶行令人发指!”要紧盯脱贫民生领域,开展扶贫领域专项整治。要把纪律挺在前面,实践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对扶贫领域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发现、早处理,让党员干部时刻牢记公款姓公不姓私、“救命钱”必须专款专用,把问题消灭在萌芽中。围绕扶贫政策执行、扶贫项目安排、扶贫资金落实和扶贫公共服务等环节出现的虚报冒领、截留私分、挥霍浪费问题,上级纪委要加强督办,直击要害,抓住要点,使压力的传导直达最末梢、责任的落实压到最基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大问责力度,以责任追究激发责任意识,对扶贫领域腐败问题频发的,要严肃追究有关党委、纪委的责任;職能部门不履行监管职责,该发现的问题没有发现,发现问题后不报告不处置的,也要严肃问责;坚持通报制度,典型案例一律公开曝光,形成持续震慑,发挥警示效应。

(作者单位:赤峰市委党校,内蒙古党校)

责任编辑:康红波

猜你喜欢
腐败问题基层干部理想信念
走进东山学校,寻找理想信念的力量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处理干群关系不能忽视基层干部之痛
用对党忠诚诠释理想信念坚定
为革命视死如归的红色家庭(二)
农村基层干部人才培养的“广州样本”
要严管更要厚爱
浅析新时期电力企业财务稽核工作
多元治理视角下的腐败问题研究
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的特点、成因及治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