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层深入,步步推进

2018-09-15 15:19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18年20期
关键词:崇高论点观点

清代戏曲家李渔认为,工匠盖屋务必先构图,考虑清楚“哪边建厅,何方开户,栋需何木,梁用何材”;写议论文犹如建屋,挥笔着墨之前必有一个总体构思。

如果说“横向议论”是围绕一个观点,在同一个层面上,从不同角度展开议论,体现并列关系,那么,“纵向议论”就是围绕一个观点,从不同的层面,逐层深入地展开议论,体现递进关系。纵向议论主要采用层进式结构,文章各层次之间是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各层的前后顺序有严格要求,不能随意改动。

如何让分论点纵向深化?作为总分结构里的递进式,是最能体现立意构思和文章深度的一种。其实方法很简单:确定好大的观点,从某一个逻辑顺序由浅入深地选出三四个分论点进行分述评析即可。可以有这三种顺序:①由点到面;②由表及里;③由浅入深。

1.由点到面纵向深化法。事物是由个体组成群体,由小群体构成大群体的。我们看待问题,要有意识将视野放大,由一人一物一现象联想到逐层加大的群体。如常见的:个人——集体——国家民族——人类——地球所有生命。如“放弃”话题,大致可说个人——民族——国家——人类,对追求不可放弃。

如论证中心论点“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可从“做一个对家庭有责任心的人”“做一个对集体有责任心的人”“做一个对国家有责任心的人”三方面加以论证说理。“家庭”“集体”“国家”论述范围由小到大,层层递进。论述提高人的素质时,可从要提高国民素质关键是要提高群体素质,要提高群体素质尤其要提高个人素质等方面加以论述,论述的范围由大到小,层层推进。围绕中心,进行论证,论述的范围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符合从个别到一般或由一般到个别的认知规律。

2.由表及里的纵向深化法。指任何事物都有其表象一面和本质属性一面,我们看待它们,就要透过事物表面现象去探究和把握它的本质。通过披文入理的分析,把握现象的本质,有利于正确认识和掌握事物。许多作文题目和论点都是表象性的,在理解时可以深入。

如以“美”为话题的作文,分论点可设为——①美可以是一种天生丽质(列举各种自然美貌);②美也可以是一种自信风度(体现各种生命风貌);③美更应是一种奉献精神(将观点深化到精神品质的高度)。又如《后退也是一种前进》——后退是一种暂时的避让,以便实现更好的前进;如司马迁的忍辱后退是一种曲线的前进,以便达到更好的成功;如红军的长征后退更是一种强力的蓄势,以便能够摧枯拉朽的突进;再如苏秦的三年苦读同样如此。

3.由浅入深纵向深化法。深入看待事物的规律,一般是由表入里,逐层深入。体现在议论文的写作上,可以用“六定式”之一来说明:点:通过材料或简述,点出观点;正:正面举例并分析;反:反面举例并分析;深:深入论述,体现层次和深刻;联:联系当前生活实际,体现针对性和现实性;结:总结观点,照应题目、话题或开头。

以话题“位置”为例,列提纲:点(观点)——只有定准位置,才能做好事。正(正例析)——司马迁、霍金;反(反例析)——唐玄宗;深(深化观点)——如何站好位,责任最重要;联(联系现实)——定好中学生/青年人之位;结(总结照应)。

也可以用“六定式”之二来说明:摆现象——析原因——论危害——挖根源——亮(或重申)观点——发号召,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逐层深入。如在围绕“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资源为代价”这一中心论点分析说理时,可先摆出若干发展经济以牺牲资源为代价的现象,诸如盲目地乱砍滥伐,盲目开发矿产资源等;接着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一心为了获得眼前的经济利益,为了完成经济指标,没有科学的规划,没有法规保障等等;然后分析它的危害,如果不加制止地任意发展下去,会造成资源的浪费、枯竭,造成环境恶化;在此基础上挖出其根源,说到底这是科学发展观的缺失;最后重申观点,发出号召。

还有一种特殊的方式,即减加所论述的内涵,先减去中心论点的部分内涵,然后再逐层增加所减去的内涵,使之所论述对象的外延由大到小,内涵不断丰富,层与层之间构成递进关系。如在论证“应树立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这一中心论点时,可先减去“崇高的共产主义”的内涵,论述从“一个人应该树立理想”到“一个人应该树立崇高的理想”,再到“一个人应该树立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理想”“崇高的理想”“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内涵不断丰富,段意层层推进。

捧与挖

◎鲁 迅

中国的人们,遇见带有会使自己不安的征兆的人物,向来就用两样法:将他压下去,或者将他捧起来。(引出题目之“捧”)

压下去就用旧习惯和旧道德,或者凭官力,所以孤独的精神的战士,虽然为民众战斗,却往往反为这“所为”而灭亡。到这样,他们这才安心了。压不下时,则于是乎捧,以为抬之使高,餍之使足,便可以于己稍稍无害,得以安心。(此段讲述“压”与“捧”的具体做法。)

伶俐的人们,自然也有谋利而捧的,如捧阔佬,捧戏子,捧总长之类;但在一般粗人,──就是未尝“读经”的,则凡有捧的行为的“动机”,大概是不过想免害。即以所奉祀的神道而论,也大抵是凶恶的;观音菩萨倒还可爱,然而那是从印度输入的,并非我们的“国粹”。要而言之:凡有被捧者,十之九不是好东西。(此段講述“捧”的目的主要在于对付对自己有祸害者,达到“免害”的目的。)

既然十之九不是好东西,则被捧而后,那结果便自然和捧者的希望适得其反了。不但能使不安,还能使他们很不安,因为人心本来不易餍足。然而人们终于至今没有悟,还以捧为苟安之一道。(此段讲述实施“捧”的效果,大部分情况却适得其反。然而由于苟且偷安,仍然执迷不悟。后文列举三个具体实例,加以说明。)

记得有一部讲笑话的书,名目忘记了,也许是《笑林广记》罢,说,当一个知县的寿辰,因为他是子年生,属鼠的,属员们便集资铸了一个金老鼠去作贺礼。知县收受之后,另寻了机会对大众说道:明年又恰巧是贱内的整寿;她比我小一岁,是属牛的(事例一)。其实,如果大家先不送金老鼠,他决不敢想金牛。一送开手,怕他的姨太太也会属象。象不在十二生肖之内,但知县当然别有我们所莫测高深的妙法在(对其的看法,点明“捧”之不可取)。

民元革命时候,我在S城,来了一个都督。他虽然也出身绿林大学,未尝“读经”,但倒是还算顾大局,听舆论的,可是自绅士以至于庶民,又用了祖传的捧法群起而捧之了。这个拜会,那个恭维,今天送衣料,明天送翅席,捧得他连自己也忘其所以,结果是渐渐变成老官僚一样,动手刮地皮(事例二)。

最奇怪的是北几省的河道,竟捧得河身比屋顶高得多了(事例三)。当初自然是防其溃决,所以壅上一点土;殊不料愈壅愈高,一旦溃决,那祸害就更大。于是就“抢堤”咧,“护堤”咧,“严防决堤”咧,花色繁多,大家吃苦。如果当初见河水泛滥,不去增堤,却去挖底,我以为决不至于这样(对其的看法,点明“捧”不如“挖”有效)。

有贪图金牛者,不但金老鼠,便是死老鼠也不给。那么,此辈也就连生日都未必做了。单是省却拜寿,已经是一件大快事。(点明若用“挖”法获得的好处。)

中国人的自讨苦吃的根苗在于捧,“自求多福”之道却在于挖。其实,劳力之量是差不多的,但从惰性太多的人们看来,却以为还是捧省力。(最后总结说明“捧”不如“挖”。)

一九二五年十二月十日

(选自《鲁迅全集·华盖集》,有删改)

老 师:议论文体,要概括文章的论述思路,可从总体上根据引论、本论来切分,理清行文思路,并分析其内在逻辑关系、材料性质、论证方法,进一步按常见的论证结构(并列、对照、总分、层进)作切分。这篇文章是怎样采用递进式的论证结构呢?

张 宏:这篇文章第1—2段引入话题,中国人遇见带有会使自己不安的征兆的人物,若压不下去就“捧”;第3段谈人们“捧”的动机;第4~8段是文章的主体,列举了三个事例具体分析“捧”的后果。最后一段指出对待“捧”,“自求多福”之道却在于挖。

韩 文:也就是说,首先,指出人们对可能危害自己的人物常取“捧”的做法。其次,分析人们“捧”的动机。再次,用例证揭示“捧”的后果。最后,提出正确的做法,呼应开头。

刘 宁:第一例,“捧”使人起贪心,危害个人;助长贪欲,人们反受其害。

刘 浩:第二例,“捧”使好人变坏人,善人变恶人,危害一方;腐蚀人格,使之蜕化变质。

陈 晓:第三例,“捧”使祸害更大,如河水决堤,危害一片。惡性循环,造成毁灭性后果。

王 静:三个例证之间存在着由范围小到范围大、由个体危害到全民,危害程度递增的递进关系。

老 师:同学们的分析非常到位,纵向展开是议论文写作中行之有效的结构方法,它反映了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一般规律,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的循序渐进的逻辑顺序,即阶梯式,切忌生硬地一步登天。

猜你喜欢
崇高论点观点
论点:议论文的灵魂
更多观点,请扫码阅读。
更多观点,请扫码阅读
更多观点,请扫码阅读。
高考议论文需细分分论点
议论文分论点的提取
议论文如何分解分论点
观点参考
Yangjiabu : 500 Years of Pride, Paintings and Kites
The 11 Well-known Kite Families in Weif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