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俊根
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
杨绛先生的一生历经沉浮,然而她却始终以轻盈的姿态来承担生命的沉重;她居于精神的“高处”,却以“不争”的品格寻“平处”而居;她的文字朴素平实,却又隽永风趣,哀而不伤,满载着“走在人生边上”的智慧、豁达和俏皮。
杨先生《我们仨》一书中这样写道:“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我们稍有一点快乐,也会变得非常快乐。”在“文革”中,她们一家与世无争,为避免犯错误、惹是非,就离群索居,亲近自然,甚至与颐和园后山的松树交上了朋友。《堂吉诃德》的翻译出版,为杨先生带来了极高的社会声誉,各种礼遇接踵而来,西班牙还授予她“智慧国王阿方索十世大十字勋章”。对于这一切,她都淡然受之,然后复归于零。钱钟书先生去世后,杨先生更是返璞归真,谢绝一切荣誉、地位、特殊权利等,心如止水,读书自娱。中国社会科学院授予她荣誉学部委员,她没有接受;英国牛津大学艾克塞特学院推选她为荣誉院士,她也婉拒了……她居住多年的北京三里河寓所,没有经过任何装修,连阳台也没有封闭。有人问她原因,杨先生风趣地回答:“为了坐在屋里能够看到一片蓝天。”
素材解读
不争,不仅是一种知足保和、樂天安命的人生境界,还是一种洞达人生的清明智慧。杨先生的兴趣在读书和学术上,自然要力避一切可能的干扰。她曾说:“细细想来,我这也忍,那也忍,无非为了保持内心的自由、内心的平静。”
“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简朴的生活、高贵的灵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杨先生如是说。中国先贤也告诉我们,“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这正是对杨先生的传神写照。
人生永不止步
著名语言学家周有光先生一生出版多部专著,年过百岁时仍保持很大的阅读量;从经济学家到语言学家,他亦能游刃有余。在亲友眼中,他是和蔼有趣的长辈;在邻居眼中,他是平易近人、记性特别好的老头。他那间不过八九平米的小书房,曾被外甥女称为“知识的汪洋大海”。他是沈从文口中知识渊博的“周百科”,给世人留下了一段传奇人生。
周有光在很多回忆中都提及这样一个故事:他在圣约翰大学读书时,学校阅览室的中英文报纸特别多。有一次,周有光在那里看报纸,碰巧一位英国老师也在那里。这位老师把周有光和另外几位学生叫到外面去聊天,问大家平时怎么看报纸。周有光很纳闷老师的这个问题,看报就看报,还要“怎么看”?老师说:“看报有看报的方法。每天看完报纸,要问自己:今天这些消息中,哪一条是最重要的?第二个问题:为什么这一条新闻最重要?最后还要问自己:这条新闻的背景是什么?如果不知道,就去图书馆查书,最容易的办法就是查百科全书。”这一番话让周有光感受颇深,“我后来就按照这个方法来看报,很快就感觉到进步得非常快,而且把自己的生活和全世界的活动连成一片。”
用生命诠释爱国为民高尚情怀
2017年9月15日,杭州殡仪馆一号厅,一片肃穆寂静。络绎不绝的吊唁者中,有许多从温岭、上虞等地赶来的生猪养殖户,队伍中不时传出抑制不住的啜泣声。把他们“弄”哭的人,叫王一成。
王一成,生前系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他放弃国外优厚待遇回国工作,立足国家需要,成为浙江省首屈一指的动物疫情防治专家。哪里有疫情他就往哪里跑,对养殖户有求必应,查出罹患癌症晚期还在坚持工作。
在浙江的养猪圈里,说起王一成没有不竖大拇指的。最让养殖户们感慨的是,王一成到基层做临床,从没收过养殖户一分钱,没拿过养殖户一件礼物,更没接受过养殖户一次宴请。
王一成不忘初心、淡泊名利、毫不利己的品质,也深深感动着同事。王一成团队的成员说:“我们都觉得,王老师没有走,我们身边到处都留着他的影子。我省动物疫情防治还面临很多挑战,科研工作者应该怎么做,王老师已经给出了答案。我们要传承他的精神,发展他的事业,做一名合格的兽医,为养殖户解决更多的实际难题。”
素材解读
王一成把祖国的需要、事业的需要、百姓的需要当成自己的事业。有人说,人生在世,名利二字。但是,王一成告诉我们,人生在世,事业二字。人生唯有在事业中才能实现最精彩的价值。做什么样的事业?学习王一成,做国家需要、人民需要的事业。
王一成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为加快实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目标,为建设“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的共同家园,贡献了自己全部的心力,是千千万万劳动者的典范。
我也怕你一人害怕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创立者吕振羽不但学术功力、革命精神影响一代人,他的品格也常为人称道。
吕振羽少年时期,有一天晚上,一个贼溜进了他家,偷了两篮子红薯。贼在翻墙出去的时候,不小心碰掉了一块砖头。夜深人静,这响声格外刺耳,震醒了院子里的人。一声“哦呵”,全村的汉子们都起床捉贼。贼很瘦小,没跑远就被抓到了。一阵拳脚过后,汉子们都打累了,看看黑夜还长,就找来一根绳子把贼牢牢实实绑在吕家屋后的树上,等天亮后再理会。
吵闹声惊醒了吕振羽。待人们散去后,他悄悄来到屋后,看到了遍体伤痕、被五花大绑的偷薯贼,心想:贼只偷红薯,可能是饿急了,“饥寒起盗心”啊,不到万不得已,人是不会干出这种事情来的。他也挨打了,不如放他走吧,如果等到天明,这个贼恐怕就没命了。想到这里,吕振羽来到贼的面前,迅速解开绳索,低声说:“你赶快跑吧!”那贼也顾不了许多,撒腿就跑。跑了一阵,发现救他的小孩还跟在后面,脚有点发抖了。吕振羽说:“你跑吧,别怕,我跟在你后面,是怕你再被发现拉回来,我送你一程,是让你跑得更远。”
这个贼被吕振羽的善心感动了,当吕振羽往回走的时候,贼也跟在后面,因为,贼担心一个小孩走夜路也会害怕呀!
这贼后来据说再不偷鸡摸狗,他再穷也不穷人品,源起少年吕振羽一路陪送他,一路护卫他,让他感觉到了人间的温暖,让他感受到了人心的力量。
素材解读
吕振羽对偷薯贼的好心护送,其人心有如地热,发散温暖,这种温暖传导到了贼身上,让其心也温热起来,反过来又传导给吕振羽。热量与热量可以互相传递,人心与人心可以互相传导,人世间也因此多了份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