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飞苑 马艳芬 曾丹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广东 广州 501080)
颅骨缺损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神经外科疾病,而大面积的颅骨缺损,不仅破坏了颅腔内正常的生理平衡,而且还影响着患者的自我形象及心理健康[1],严重影响患者的机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颅骨缺损患者一般采取颅骨代材料进行修补术,因而在提高手术治疗效果的基础上提升护理质量成为患者预后重要内容[2]。鉴于此,我科特选择2014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66例颅骨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给予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健康宣教及次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选择2014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66例颅骨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已排除重复入院和意识障碍28人),并且随机分成对照组、干预组两组,每组为33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男19例,女14例,年龄为28~63岁,平均年龄为45.7±6.5岁,颅骨缺损时间为1~10个月,平均缺损时间为3.6±1.3个月;干预组患者男20例,女13例,年龄为25~60岁,平均年龄为44.9±6.2岁,颅骨缺损时间为1~9个月,平均缺损时间为3.4±1.5个月。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缺损时间等一般临床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1 对照组
1.2.1.1 应用颅骨缺损常规护理,对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讲解相关知识,使他们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使患者心理逐渐调整至良好状态,积极配合治疗、护理,落实康复训练计划。
1.2.1.2 对颅骨缺损患者应注意对缺损部位的保护,避免碰撞缺损区域,防止头部与硬物碰撞,外出时戴好防护帽。
1.2.1.3 做好患者的生活护理。
1.2.2 干预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健康宣教及次数。具体措施如下:
1.2.2.1 采取多种形式的颅骨缺损健康宣教,如向患者及家属发放宣传册、设置咨询台、健康宣教视频播放、微信公众号等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述颅骨缺损的形成机制、病理特点、注意事项等,让患者及家属更加全面、更加清楚地认识和了解颅骨缺损的相关知识。
1.2.2.2 告知患者及家属颅骨缺损术后需3~6个月,甚至1年,才可行颅骨缺损修补术, 在此期间可能出现颅骨缺损综合征及癫痫等,所以必须讲解引起癫痫发作的诱因和如何避免癫痫发作,发作后如何应对;讲解如何预防颅骨缺损综合征的诱因和如何创造有利环境,增强机体耐受性。
1.2.2.3 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交流,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说明颅骨缺损手术的必要性和安全性,排除患者的紧张、恐惧、烦躁等不良情绪,以热情和微笑积极鼓励患者,让患者更加积极主动地配合护理。
1.2.2.4 通过健康宣教指导让患者及家属知晓颅骨缺损只是暂时的,可通过手术使患者的头颅外观恢复正常,获得患者家属支持,树立患者信心。平时可以选择戴帽子、假发套来改变自身形象,尽快融入正常的工作和社会生活。
生活质量评分:应用简明健康调查问卷对两组患者入院前和随访1年后的生活质量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生理功能、整体健康、精神状态、情感职能、社会功能等,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生活质量越高。
经过护理后,干预组相较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更高,组间差异显著,具有可比性(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
经过护理后,干预组相较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增高,组间差异显著,具有可比性(P<0.05)。
由于颅骨缺损患者对自己骨窗部位的塌陷或膨出心存恐慌,容易产生悲观、失望、抑郁、沮丧心理,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3]。随着医疗服务理念的日益完善,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理念成为现代医院的核心理念,人性化服务、健康教育受到广大患者的好评,切实提升了患者的患后恢复效果。健康宣教作为重要的护理方法,将其应用于颅骨缺损患者护理中,向患者解释颅骨缺损的相关知识,通过健康宣教的有效传播帮助患者积极配合护理,有意识控制不良行为习惯,从而有效促进患者的预后恢复[6]。在上述研究结果中发现,经过护理后,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以健康宣教及次数相较于应用常规护理,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更高,组间差异显著,具有可比性(P<0.05)。
综上所述,在颅骨缺损患者护理过程中加强健康宣教及次数,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对颅骨缺损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大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护理中大力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