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巴多吉
(西藏日喀则市人民医院 西藏日喀则 857000)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慢性侵蚀性关节滑膜炎症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RA的病理特点为滑膜炎症以及由此造成的骨质破坏和关节软骨破坏,最终可导致关节畸形[1]。目前对RA的病因尚不明确,亦尚无特殊根本治疗的方法[2]。祖国传统医学认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痹证”的范畴,现代医家将其称为“旭痹”、“顽痹”等[3]。西藏地区由于其地域性,藏族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较多,由此对RA的治疗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本研究采用自拟消痛除痹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9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90例,其中男性42例,女性48例。诊断标准均符合2011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制定《类风湿性关节炎诊疗指南》[4]的标准,所有患者均为活动期。排除标准如下:合并心、脑、肾、肝及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年龄在18岁以下或70岁以上患者;RA晚期出现关节畸形及丧失日常生活能力者;合并其他风湿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强直性脊柱炎等。所有纳入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男性20例,女性25例,年龄23~67岁,中位年龄(35.6±1.5) 岁;病程6月~13年,平均(42.45±22.34)月;症状评分(23.02±3.67)分。对照组男性21例,女性24例,年龄22~65岁,中位年龄(35.3±1.2)岁;病程5月~11年,平均(41.34±21.26)月;症状评分(22.63±2.96)分。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中医临床症状评分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自拟消痛除痹汤治疗,其方药组成为:丹参30克,鸡血藤24克,红景天9克,宽筋藤15克,延胡索18克,藏红花9克,香附12克,透骨草30克。由本院制剂室按协定处方制作,方法:煎煮,每次250ml,每日二次服用;对照组口服雷公藤多苷片(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33020778,生产企业:浙江普洛康裕天然药物有限公司)按体重一次0.3mg~0.5mg/kg,一日3次,饭后服用。治疗周期均一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清晨空腹采静脉血检测各项指标。
1.3 观察指标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关节活动功能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生活可以自理,劳动能力得到恢复。无效:与治疗前相比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或者更加严重。有效率=(显效+有效)/n×100%。同时观察血沉(ESR)、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以上实验室均采用免疫比浊法)。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
2.1 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治疗后ESR比较差异情况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RF比较差异情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实验室检查指标比较
中医认为类风湿关节炎属于痹症的范围,病机主要是外邪痹阻关节,经络气血运行不利;风寒湿热诸邪,侵袭肢体、肌肉、经络之间,以致气血运行失畅,关节肌肉筋骨酸痛、麻木,重者见屈伸不利、甚则肿大变形[5]。《素问·痹论》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该病特点为风寒湿之邪客于人体,阻滞气机,气血瘀滞,不通则痛。经脉不通则关节肿胀,屈伸不利则见晨僵。消痛除痹汤以活血通络,散寒除湿止痛为组方原则,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在临床症状改善以及降低ESR、CRP、RF值方面疗效良好。
类风湿性关节炎主要的病变是关节和滑膜的损害,当疾病发展至晚期出现关节强直、畸形、及功能障碍等情况,常常会导致患者丧失劳动力,给患者带来造成严重的痛苦。本研究通过观察消痛除痹汤针对RA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及相关指标变化,探讨了该组方的近期疗效。结果提示,消痛除痹汤可在短期内改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病情,是目前RA患者有效而理想的治疗方法。消痛除痹汤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随访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