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碧霞
(重庆市丰都县人民医院儿科 重庆 408200)
随着现代医疗的不断发展,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ation,MV)是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主要措施,但其并发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也成为医院主要的获得性感染[1]。如何降低VAP的感染率是当今NICU一个重要的课题。此次实验研究运用集束化护理管理模式对我院2016年8月—2017年9月共收治的38例使用有创呼吸机的新生儿进行合理的护理管理干预,现报告如下。
此次实验研究运用集束化护理管理模式对我院2016年8月—2017年9月共收治的38例使用有创呼吸机的新生儿进行合理的护理管理干预,将38例新生儿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新生儿19例,男11例,女8例,年龄1~24d,平均年龄(11.31±2.95)d,实验组新生儿19例,男9例,女10例,年龄1~26d,平均年龄(12.06±2.17)d。两组新生儿家属均同意新生儿参加此次实验研究,并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两组新生儿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给予对照组新生儿传统护理模式,给予实验组新生儿集束化护理管理模式,主要包括:切断外源性传播途径、胃肠道细菌移位的预防、正确吸痰护理、呼吸机的管理、营养支持、合理使用抗生素等措施。具体方法如下:(1)切断外源性传播途径:将新生儿置于单独暖箱,专物专用,对感染的患儿使用单独的隔离病房;严格新生儿室探视制度;严格手卫生,每床配备免洗手消毒液;加强病房管理,每日用空气消毒机进行3次以上空气消毒,常用物品定期专人消毒,做好监测;定期加强医务人员(包括护工)感染控制教育及考核[2]。(2)胃肠道细菌移位的预防:关键是做好体位护理、口腔护理、胃肠引流、鼻饲护理。将新生儿上身抬高30°~40°,单时更换卧位;选用生理盐水,每4小时一次口腔护理,口腔有特殊感染时,对症用药;留置胃管作持续负压吸引,可有效减少消化道病原体反流;鼻饲前后均采取半卧位、温度在40℃~41℃之间、缓慢推注、鼻饲后将胃管夹闭并抬高2min~3min,30min内禁止进行翻身、叩背、吸痰等操作[3]。(3)正确吸痰护理:戴手套,严格无菌操作,按需吸痰。先吸气道,再吸口鼻腔,动作轻柔,每次吸痰时间小于15秒。给予翻身拍背,做好体位引流。(4)呼吸机的管理:呼吸机管路每周更换一次,或有明确污染时予以更换;气管导管没有明显堵塞时,不予更换;呼吸机内部机械装置每位病人使用结束后清洁消毒。正确使用集水瓶,将集水瓶放在呼吸管路的最低位并及时排空;尽量减少管道的移动,防止污染的冷凝水反流至患者的肺部。缩短气管插管时间,积极治疗原发病;每班评估患儿病情;早期停用镇静剂;尽早脱管,改用CPAP模式[4]。(5)营养支持:早期给予静脉营养、给予配方奶或早产儿奶鼻饲管注入。(6)合理使用抗生素:根据病原菌选择敏感的抗生素,避免经验用药,减少不必要预防性抗生素的应用[5]。
对比两组新生儿进行集束化护理管理后的VAP感染率,对比两组新生儿家属对此次护理干预的满意度,满意度可分为:非常满意、满意、较满意、不满意。
应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准差(±s)表示,多组均数之间比较行方差分析,均数之间两两相比较行LSD-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实验组新生儿进行护理后VAP感染率为15.79%,对照组为47.37%,实验组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新生儿使用有创呼吸机后第三天及拔管前进行痰标本病原体的培养及检测结果[n(%)]
对照组新生儿家属满意度为13(68.42)%,实验组新生儿家属满意度为17(89.47)%,实验组新生儿家属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新生儿家属对此次护理干预的满意度[n(%)]
由于新生儿的生理情况对比成年人有一定的特殊性,免疫系统尚不成熟,免疫力相对较低,是医院感染的主要人群。如何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和操作水平对预防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集束化护理管理模式是一种全面的系统性预防护理,具有相应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此次实验研究运用集束化护理管理模式对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合理的护理管理干预,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各观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运用集束化护理管理模式能有效降低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降低新生儿院内感染率,提高新生儿家属的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能够全面提高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