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婕
(江苏省宿迁市中医院骨伤二科 江苏 宿迁 223800)
闭合性骨折是与开放性骨折相比的一种骨科常见性骨折损伤[1]。闭合性骨折的断骨连续性和完整性较高,软组织损伤相对较小,治疗较为简单,骨折愈合相对较快。它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疼痛、肿胀、充血以及行动不便等[2-3]。笔者采用中药酒精浸剂湿敷治疗下肢闭合性骨折,并与常规西医治疗方法相比较,疗效显著。
2017年01月至2017年07月,我科收治下肢闭合性骨折伴肿胀患者68例,将其分为治疗组例和对照组例。其中治疗组男性患者42例,女性患者26例,年龄在32~84岁之间,平均年龄(58.4±4.7)岁,髌骨骨折8例,胫腓骨骨折22例,踝关节骨折28例,跟骨骨折10例,对照组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32例,年龄在29~78岁之间,平均年龄(58.8±5.1)岁,髌骨骨折4例,胫腓骨骨折17例,踝关节骨折24例,跟骨骨折23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骨折部位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1 治疗组 将其患肢抬高于心脏水平处,在常规西医治疗护理的基础上,配合我科自制的中药酒精浸剂湿敷,[中药酒精浸剂包含当归、生大黄、白芷、肉桂、冰片50g、赤芍、红花、续断、三七、香附(以上中药均为颗粒剂)密封浸泡于75%乙醇500ml中,浸泡时间为7天]。具体方法:将下肢闭合性骨折肿胀部位皮肤清洁,而后用药液将无菌敷料浸湿,稍拧一下,使之不滴为宜,外敷于最肿胀部位,再用一次性治疗巾将其无菌敷料包裹(防止药液浸湿床单元)20~30分钟,松紧度以能放入一指为宜,每日湿敷两次。每次在湿敷前测量患肢肿胀程度,与健侧肢体同一部位作比较,并做好记录。在湿敷过程中,观察皮肤有无过敏等不适症状。
1.2.2 对照组 将其患肢抬高于心脏水平处,常规西医治疗护理,每天测量患肢肿胀程度,与健侧肢体同一部位作比较,并做好记录。
1.3.1 病情观察 观察患肢末梢血运、足背动脉搏动、感觉、疼痛、肿胀、皮温等情况,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预防并发症发生。
1.3.2 用药护理 (1)评估患者的既往病史、过敏史,遵医嘱合理用药,告知患者药物作用及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的理解配合。若出现不良反应,立即汇报医生。(2)湿敷前,予患者取合适的体位,暴露患处,保护病人隐私。(3)用药液将无菌敷料浸湿,稍拧一下,使之不滴为宜,外敷于最肿胀部位,观察局部皮肤,如有皮疹、瘙痒等过敏现象,立即停止外敷。
1.3.3 疼痛护理 正确评估患者疼痛的性质、程度;给予心理疏导,适当指导患者放松心情,调节呼吸频率;保持病室安静,减少噪声刺激。
1.3.4 饮食护理 骨折早期饮食宜清淡,多汤水而富于营养,少食油腻、煎炸食物:如蔬菜、豆制品、水果、鱼汤、瘦肉等。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有关“肿胀消除程度及天数”等指标进行疗效评定。肿胀程度明显减轻,出现皮纹,消肿时间<3天者为显著;肿胀程度减轻,消肿时间3~6天者为有效;肿胀程度无明显变化,消肿时间≥6天者无效。
两组间所得数据均录入Excel表格后行SPSS20.0软件处理,以(n,%)表示计数资料,数据比较为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1%,明显高于对照组75.0%,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n(%)]
外伤闭合性肢体肿胀是组织对创伤的基本反应之一。机体遭受创伤之后会导致病灶局部或全身炎性因子释放量逐步增多,这属于机体的保护性反应。但是炎性因子会影响血管内液体交换的平衡状态,导致组织间隙中渗入过多液体,造成肢体肿胀;若未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则会影响肢体血液循环及营养供给,进而延迟创伤修复及愈合,严重者甚至会造成肢体严重残废。
中药酒精浸剂湿敷治疗是中医治疗外伤闭合性肢体肿胀的特色方式之一,全方共奏能够有效清热燥湿、收敛消肿、祛风通痹,配合酒精湿敷给药形式能够降低患者皮肤表面的温度,减轻灼热疼痛感,可以充分中西医结合的治疗优势另一方面可合理规避诱发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增强治疗依从性,对于改善患者预后较为有利。
综上所述,中药酒精浸剂湿敷治疗及护理外伤闭合性肢体肿胀疼痛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推广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