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洁
(徐州市睢宁县中医院 江苏 徐州 221200)
老年性白内障是临床眼科常见的疾病,也是老年人致盲的主要原因,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以及身心健康[1]。目前,临床主要采用手术治疗,其中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是以往常用术式,但该种手术术后并发症较多[2]。近年来,我院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采用超声乳化治疗+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均取得满意疗效。本文对比分析了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56例老年白内障患者分别采用小切口囊外摘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及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的疗效。
选取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56例老年白内障患者,所有患者均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了视网膜脱离、眼底出血、伴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患者。现将56例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法随机分为实验组(28例)、对照组(28例),实验组中男17例,女11例;患者年龄60~80岁,平均(71.3±4.9)岁;左眼12例,右眼16例。对照组中男13例,女15例;患者年龄61~80岁,平均(71.6±4.5)岁;左眼14例,右眼14例。经统计学软件处理,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以及病灶部位等资料差异对比较小,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术前左氧氟沙星和普拉洛芬眼水点双眼一周,每天4次。对照组患者采用小切口囊外摘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前散瞳,手术采取结膜下局部浸润麻醉以及表面麻醉,常规消毒,包头,铺巾,以穹窿为基底打开上方球结膜,止血,于角膜缘后1mm处做长约6mm巩膜隧道切口,分离到角膜缘内约1mm进入前房,并注入粘弹剂,环形撕囊,水分离,水分层,娩出晶体核,抽吸干净残余晶体皮质,囊袋内注入粘弹剂,植入一枚术前已准备人工晶体于囊袋内,调至水平位,置换前房粘弹剂,平衡液形成前房,生理盐水密闭切口,复位球结膜,术眼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1mg,敷料遮盖,术毕。
实验组患者采用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术前散瞳、表面麻醉,患者取平卧位,常规消毒包头铺巾,开睑器打开术眼。冲洗结膜囊,在11点位角膜缘做隧道切口进入前房,注入粘弹剂。360°环形撕囊,2点位角膜穿刺进入前房。充分水核分离,超声乳化晶体核I/A冲吸皮质干净。囊带内再次注入粘弹剂,植入一枚术前测量好的人工晶体于囊带内。I/A置换前房内粘弹剂,水密切口,结膜囊涂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无菌纱布包盖,手术顺利,患者无不适,返回病房。
两组患者术后采用可乐必妥眼水,典必殊眼水,交替点术眼,每天4次,1滴/次。
视力恢复情况:以0.05为判断标准,0.05~0.3:低视力;0.3~0.5:轻度视力损害;0.5说明视力基本正常。统计两组患者术后1d、30d视力恢复情况。
表1 两组患者术后1d、30d视力对比[n(%)]
目前,临床主要采用手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如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都是常见的手术方式,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可以尽可能保护晶状体后囊完整,且手术切口较小,玻璃体可以保持原位[3-4]。而且该种手术方式可借助显微镜植入人工晶体,这样植入、固定人工晶体的过程不会带给患者明显疼痛,对眼部周围组织损伤也较小,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相对于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而言,其有一个很大的突出优势,整个手术操作密闭性良好,采用高压灌注不仅可有效开放粘连性房角组织,也可钝性分离,促进房水组织回流[5]。其次,这种联合治疗方案可有效保护角膜组织,避免其严重受损,术中合理应用超声波的脉冲振动功能有效打碎晶状体组织,并及时抽出, 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植入晶体,这样不仅可有效改善患者视力,也可改善患者预后。本次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采用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术后患者视力恢复情况明显优于采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治疗的对照组患者(P<0.05)。这和成磊等[6]研究报道结果基本相符。患者出院时,应叮嘱患者:(1)注意眼部卫生,禁止头部剧烈运动。(2)左氧氟沙星眼水点术眼4次/日,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水点术眼4次/日,共点一月。每周递减一次。(3)门诊术后三天,一周,半月,一月定期复诊。如眼胀痛,视物模糊等随时就诊!
综上所述,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因其切口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散光小,可有效提高患者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