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农机培训模式助力农机作业社会化发展探讨

2018-09-14 09:55陆武群
南方农业·下旬 2018年5期

陆武群

摘 要 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农机化的发展效果越发理想,这也间接衍生出了农机培训工作。但是农机培训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存在的問题比较多,如培训的对象、内容、形式单一,对农机培训工作不够重视,无法满足培训对象的需求,无法有效调动农民的参与主动性等。对此,为了更好地推动农业经济发展,详细分析了创新农机培训模式助力农机作业社会化发展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农机培训;农机校组织;社会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8.15.090

农业机械化生产是当代农业发展所必然经历的趋势,所以加强农机培训的宣传教育非常重要,是帮助农民掌握更多行之有效农机使用技巧的关键,同时也是推动农业机械化生产作业向着社会化方向发展的基本要求。目前,我国的农机生产方式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推广和普及,大多数农民也意识到了农机生产的价值和优势,同时购买相应设备器材的人员也在不断增多。但是,在设备需求量不断增大的同时相应的技术人员、培训体系所存在的问题也越显突出。对此,探讨创新农机培训模式助力农机作业社会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农机培训的重要性

由于我国是农业经济大国,农业经济对于居民经济有着重要的影响。近些年,我国为了更好地推动整体经济发展,为了推动农业领域向着现代化方向发展,颁布了许多优惠政策,同时农机购置方面的补贴政策力度也在不断加大,这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和引导农民加入农机设备的购买与使用的行列中。这一些政策的颁布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农民对于农机设备的购买需求以及参与热情,促使我国近些年农机设备方面的需求量显著提升。但是,也正是因为农民本身的文化因素影响,再加上农机使用方面的知识比较匮乏,导致许多农民在购买农机之后缺乏设备使用以及维修保养方面的意识,造成农机的使用价值以及生产效率显著下降,也由于农机手在技能方面的不足,甚至还会发生严重的安全性事故。另外,农机在发生故障时农户不知道应当如何维修导致生产作业的质量遭受影响,为农民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从整体来看,农民对于农机设备的使用以及操作认知程度并不理想,这也为农机的持续性、长远性以及现代化发展形成了阻碍,所以积极开展农机培训工作并提升农民在使用与维修方面的能力是突出和发展农机化的基本措施,同时也是帮助农民增加收入以及推动现代化农业的有效途径。所以,如何充分做好农机培训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

2 创新农机培训模式助力农机作业社会化发展

2.1 转变理念,高度重视培训人员农机培训工作

农机校组织领导人员需要从多个方面提高对于培训人员农机培训工作的重视。培训人员的农机培训需要从领导层着手,借助参考、引进、吸收等方式,将社会中各种优秀的培训人员农机培训理念、方法引入农机校组织中,让农机校组织管理人员可以对培训人员农机培训工作形成正确的认知[1]。农机校组织需要对培训人员农机培训给予正确的认知,不能因为农户的农业生产利益与自身无关就敷衍了事,应当从为社会、为国家、为个人的角度出发,为培训人员提供行之有效的农机培训服务。同时也可以借助签订协议的方式,规定培训人员在接受相关培训之后在农机校组织中的服务年限或在该行业的工作约束,将农机培训计划和培训人员个人发展结合一体。1)在农机校组织管理方面,需要提高对于培训人员的管理,要求培训人员在培训教学过程中必须掌握“精、准”的技能,在示范动作时必须精炼,不能拖泥带水讲解一大堆道理,而是应当让培训人员知道应当怎样做、发生与预想情况不相同时应当怎样处理。2)需要提高培训人员在培训服务方面的责任心,这一方面可以通过文化这一工具来实现,在农机校组织中营造关于“高通过率”的文化氛围,提高培训人员对于农机校组织文化的重视度,借助良好的农机校组织文化环境提高农机校组织的人才管理实效性,将农机培训作为农机校组织长远发展的有效手段。3)还可以借助多种途径营造良好的农机培训环境。在通过长期的农机培训实践之后,借助多种途径营造良好的农机培训环境,让员工积极参与农机培训,同时为培训人员的长足发展提供帮助。

在培训中为了更好地保障培训效果,还需要对培训师资力量进行改进,构建一支素质理想、结构合理的培训队伍。同时,保障培训队伍本身的相对稳定性是提升培训质量的关键,这也间接要求培训人员需要集中理论教育与实践性教育,并在教学当中做到讲、练、做的同时性进行。各级政府可以借助多种途径有计划性地安排农机人员参与到相应的进修活动中,不断补充新的知识,促使其成为讲师与工程师,实现“双师型”的教育,确保农机培训质量。

2.2 注重模拟环节,加强感性培训

农机培训的本质目的是让农户可以准确地使用农机设备,创新培训思维要利用网络培训、现场教学、实地操作等多种方式,在培训中应当提高对于模拟实践的培训。做好模拟农机培训人员培训,首要任务在于合理编组[2]。在农机培训人员的初级阶段,将农民均衡地分配到多个组别,根据轮换的方式实现模拟农机训练,在农机设备有限的情况下让所有农民都可以参与培训环节中。1)在开展培训之后需要让农民掌握相关的农机内容,同时根据设计情况冲洗编组,将农机掌握较为理想的农民划分为一组,将掌握情况不理想的划分为一组,并分别给予针对性的模拟训练要求。2)按照不同的培训人员进度给予不同的培训项目。在培训人员内容方面,需要根据模拟农机训练的需求,保障模拟内容与实践训练保持一致性,促使农民可以在模拟器中基本掌握全新的内容、基础知识以及动作要领等,为实践训练提供基础。3)严格把质量关。随着模拟农机训练设备的不断改进以及创新,模拟训练逐渐将农机培训人员的作用以及在训练中的辅导效果得到改进,但是这也间接提高了培训人员在培训时的规范性要求,每一个动作、每一步要领都需要规范标准,在培训完成之后应当及时进行考核,只有在每一位农民都考核通过之后才可以实践训练。模拟农机的训练与实践农机训练相同,都必须在培训部分内容之后及时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的成绩当作后续培训内容、培训要求以及培训时间等多项数据的决定因素,借助考核方式督促农民可以认真参与模拟训练。

2.3 创新培训方法,优化资源整合

在农机培训过程中当前主要的培训方式是让各个地区的农机校组织开展农机培训。随着社会现状的不断改变农机培训必须在模式方面不断进行改进和创新,农机部门应当及时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培训方法,应用驾驶培训这一平台,整合资源,创新培训模式,从而推动农机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3]。1)有效整合农机合作社的相关资源,做好关于农机设备操作技能的培训,同时应用农机合作社的基础设备、完善的机械配套以及人力资源在中拖驾驶培训中提高培训效益,帮助农民熟练掌握道路和机耕路的驾驶技巧,以虚实结合的方式完成预定的模拟练习,提升学员在实际挂接农具、田间作业方面的技能与经验,并组织相关人员开展机库和设施的培训,要求相关人员共同参与机具的使用培训中,促使学员在获得驾驶证的同时也具备相应的操作能力。2)需要借助农机生产企业、农机化项目示范基地合作培训的机会组织好其他设备的操作培训工作,例如,开展插秧机培训,借助生产厂家提供的免费培训机会做好与厂家的协调,组织农民直接加入插秧机等机具的操作培训中,并为学员在培训中提供及时的技能指导。3)采取获证补贴的方式,对于参与培训并最终获得证件的人员可以以一定的补贴方式进行鼓励,刺激其他农民能够主动参与技能培训活动,从理论到实践提升培训服务质量。4)农机农艺相结合的培训,促进农机化技术的持续性推广,并在驾驶培训平台穿插相应的技能培训,例如,秸秆机械化的还田技术,并发动学员和相关作业人员进行交流,了解并掌握具体的操作方法,推动农机化的生产技术得到进一步提升和发展。5)还可以结合农机的监督管理部门,突出安全性方面的生产教育,结合培训的方式强化农机监督管理部门的协同化作用,在培训的间隙中间接性地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工作,详细介绍安全操作的基本规程,同时发放相应的安全宣传手册,组织参观相应的宣传标牌,将安全警告当作培训的核心。

3 结语

在农机培训的过程中,农机校组织与培训人员两方面均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善于融汇贯通,科学地创新与改进培训手段,及时解决培训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教育,促使农民可以更快、更好地掌握农机技能,从而提高农机培训效益,推动农机作业社会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熊春林,李卉,彭杰,等.农机社会化服务农户接受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基于湖南省12县农户的实证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7,45(16):358-362.

[2] 蔡键,刘文勇.社会分工、成本分攤与农机作业服务产业的出现——以冀豫鲁三省农业机械化发展为例[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7,23(4):83-92.

[3] 胡凌啸,周应恒.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对大型农机需求的影响分析——基于农机作业服务供给者的视角[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6,37(1):110-116.

(责任编辑:赵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