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英
摘要:本文对海北州发展循环畜牧业所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发展循环畜牧业的工作思路作了阐述,以供同行参考借鉴。
关键词:循环畜牧业:现状;建议
近年来,海北州不断创新畜牧业发展思路,在转变生产经营方式、基础配套设施建设、草原生态保护建设、综合服务体系建设、产业化经营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的突破,畜牧业整体发展水平不断得到提升,促进了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的转型发展,为探索发展循环生态畜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l 基本情况
海北是一个以牧为主、农牧结合的藏族自治州,辖4县1场30个乡镇214个行政村,全州总户数8.89万户、总人口28万人。全州拥有天然草场3972万亩,农作物播种面积63.2万亩。全州存栏各类牲畜326.97万头只,其中:羊273.25万只、牛53.73万头、生猪2万头;牲畜繁活率、总增率、出栏率、商品率分别达到87.99%、53.12%、52.86%和54.55%。母畜比例61.34%。肉类产量达4.75万吨、奶产量3.5万吨、毛绒产量0.42万吨。
2 取得的成效
一是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不断转变。通过对全州78个畜牧业专业合作社评估排序,选择了资源整合率较高、发挥作用明显的9个生态畜牧业合作社进行试点建设,重点开展合作社牲畜、草地等生产资料作价入股、资源重新组合的股份制生产经营模式。二是饲草料产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通过调整优化种植结构,扩大饲料生产规模,开发饲料新产品,提高饲料的人户率,全州先后建成年饲草加工能力达1万吨以上的饲草料加工企业4家,年饲草料生产量达到8万吨以上,配方饲料生产率达到60%以上,饲料人户率达到80%以上。三是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水平进一步提升。全州共建成畜禽规模养殖场145家,各类牲畜饲养量达21.07万头(只),出栏规模规模达17.48万头(只)。四是畜牧业产业化进程日益凸显。全州省级以上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37家培育各类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1271家,创建新型家庭农牧场214家,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52%。五是畜牧业科技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全州逐步建成了羔羊专业化生产、牛羊舍饲养殖、藏系羊繁育、饲草料生产加工、农畜产品产加销为一体的畜牧业产业体系,运用科学配方饲养、秸秆氨化、青草微贮等实用科技等高效养殖技术,畜牧业科技含量得到稳步提升。
3 存在的问题
3.1 牧民发展循环生态畜牧业的意识不强。长期以来,受思想观念制约的影响,畜牧业经济增长和牧民增收主要依赖牲畜数量的增长,草原生态系统与畜牧业经济良性循环发展任务艰巨。
3.2 畜牧业发展水平不够平衡。局部地区尚处于传统畜牧业向现代高效畜牧业发展的转型过渡时期,生产经营方式仍然沿袭传统粗放的草原散养畜牧业,畜牧业专业化、组织化、集约化水平低。
3.3 资源循环利用水平不高。农作物秸秆和饲草料有效利用率不高,农牧区大量粪便消纳还田量少,未形成有机的循环系统。畜产品深度开发精深加工不够,产业链条短,产业化程度低,经济效益不高。
4 发展循环畜牧业工作思路
4.1 加快推进草地生态畜牧业经营新机制。一是加快推进畜牧业集约化发展。充分发挥全州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组织示范作用,引导农牧民积极加入合作组织,加大土地、草场、牲畜、饲草料基地、棚圈设施、农牧机械等生产資料整合重组力度,大力推进股份制经营模式,完善经营分配机制,提高经营层次水平,促进农牧业规模化发展。二是加快推进畜牧业产业化发展。通过推动企业技术创新,促进产业产品优化升级,提升产业产品的层次和品位,拉长产业链条,促进资源的综合利用、深度开发和产业融合,拓展发展领域,放大资源循环利用效应。三是加快推进畜牧业生态化发展。要通过大力实施草产业工程,加快推广农作物秸秆微贮、饲草青贮等技术,提高饲草利用率,引导养殖户利用粮食作物秸秆来饲养牲畜,实现过腹增值。牲畜粪便综合利用,形成优良的有机肥用于饲草料种植,减少环境污染,变废为宝,在资源的综合利用中推动循环生态畜牧业发展。
4.2 积极探索建立草畜联动新机制。加强人工饲草基地建设。充分利用农区、农牧交错区耕地的同时,发挥地域优势,通过粮改饲试点工作经验,以租赁、承包、订单形式扩大饲草料基地,加大青贮饲草生产能力。形成农、牧结合、草畜联动的新机制。二是充分利用天然草地优势。通过黑土滩治理、加大对草原鼠虫害治理、划区围栏,草原禁牧等措施,逐步恢复天然草场的植被覆盖度和产荜量。三是改变传统放牧方式,探索新的轮牧方法。探索建立“春季禁牧、夏季游牧、秋季轮牧、冬季放牧”的高寒草地放牧新模式,并配套奖惩措施和有效监管政策,形成一整套禁牧草场保护和利用有机结合、健康运行的新机制。四是对天然草场进行人工干预,利用现有成熟的技术对退化草场进行“补播、施肥”。加大草原退化草地治理力度,促进草原自然生态修复,不断提高草原生产能力。
4.3 逐步改善发展循环畜牧业装备条件。进一步加大畜牧业基础设施、饲草料产业、绿色农畜产品生产、环保设施、科技培训等方面的投入。把发展循环畜牧业作为各级政府投资的重点领域,以重大项目为依托,以增强畜牧业资源、畜产品、废弃物之间的互补性和衔接性为重点,加大对重点领域、产业关键环节方面的投入建设,逐步改善循环畜牧业发展装备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