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颖芳
河南省主推的保护性耕作技术:小麦、玉米两茬连作保护性耕作技术是指在小麦、玉米生产过程中,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用作物秸秆、残差覆盖地表,并配套实施病、虫、草害防治和机械深松技术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
1 保护性耕作的作用
①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②增强土壤抗侵蚀能力,减少土壤风蚀、水蚀。③加强保墒作用,增强土壤抗旱能力。④节约了劳动力,减少了成本,提高经济效益。⑤是解决秸秆焚烧问题的有效手段。⑥促进粮食持续稳产,增产,农业可持续发展。
2 保护性耕作基本技术内容保护性耕作主要包括四项基本技术内容,即:秸秆覆盖技术;免耕、少耕施肥播种技术:杂草和病虫防治技术;深松技术。
2.1 秸秆覆盖技术。前茬作物收获后,要考虑保留多少秸秆、秸秆如何处理及秸秆在地表的分布问题。一般情况下秸秆愈多,覆盖效果愈好,但是过多的秸秆覆盖或秸秆堆积,将严重影响播种质量。目前一般标准为播种后地表保留30%以上的秸秆覆盖即可,要均匀覆盖。
2.2 免耕、少耕施肥播种技术。与传统耕作不同,保护性耕作的种子和肥料要播施到有秸秆覆盖的地里,故必须使用特殊的免耕播种机。对免耕播种的要求是能够在秸秆覆盖和免耕的条件下顺利播种。要求免耕播种机具有很好的通行性、破茬入土性、施肥及镇压功能。
2.3 杂草及病虫害防治技术。保护性耕作杂草和病虫相对比较多些,需要实时观察,杂草用喷除草剂、机械或人工除灭,病虫害主要靠农药拌种预防,化学方法防治。
2.4 深松技术。保护性耕作主要靠作物根系和蚯蚓等生物松土,但在实施保护性耕作的初期,土壤的自我疏松能力不足,由于作业时机具及人畜对地面的压实.有些土壤还是有疏松的必要,但不必每年深松。根据情况,3—5年松一次。对新采用保护性耕作的地块,如有犁底层,应先进行一次深松,打破犁底层。深松是在地表有秸秆覆盖的情况下进行的,要求深松机有较强的防堵能力。
3 保护性耕作实施的效果
3.1 节本增效。实施保护性耕作项目一年可降低作业成本60.31%元/亩,增产小麦29.2公斤,亩、玉米29.77公斤/亩。
3.2 蓄水保墒、培肥地力。保护性耕作后的小麦比传统耕作的要好些,表现出明显的耐旱能力。
3.3 提高效率,争取农时。保护性耕作不经耕整地环节,直接播种,为适时播种争取了有利时机。
3.4 减少秸秆焚烧,增加土壤肥力,降低农田扬尘,保护生态环境。
4 重点介绍河南省小麦玉米两茬连作保护性耕作技术规范
小麦、玉米两茬连作保护性耕作技术是指在小麦、玉米生产过程中对农田实施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并配套实施病、虫、草害防治和机械深松技术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该技术具有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蓄水保墒能力,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增产增收,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为使小麦、玉米两茬连作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标准化、规范化,特制定本技术规范。
4.1 小麦耕作技术规范
4.1.1 小麦播种需要一定的墒情,一般含水量15%—20%,墒情不足的要提前造墒。
4.1.2 玉米秸稈处理。联合收割机带秸秆还田机,边收获玉米果穗,边秸秆还田。也可以人工收获玉米果穗,然后用玉米秸秆还田机进行玉米秸秆还田。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机具作业质量以达到少免耕播种要求为准。
4.1.3 播前地块准备。要进行小麦免耕播种的地块要平坦,无大的硬块,河沟,这样有利于播种。
4.1.4 选择优良品种,种子纯度不低于99%,净度不低于98%.发芽率不低于90%。各地可根据本地具体情况选用。
4.1.5 合理施肥。一般可选用N、P、K有效养分含量40%以上的粒状复合肥或复混肥。肥料应施在种子侧下方3—4cm处,不能让种子直接接触肥料。
4.1.6 播期。选择合适的播期,一般在当地平均气温14—16℃,霜降前半月开始播种。
4.1.7 播量。一般亩播量为8—13kg,比传统播量多播10%。
4.1.8 播深。一般播深为2—4cm,比传统耕作稍微浅一点。
4.1.9 行距。最好采用宽窄行播种。
4.1.10 播种过程中,不要忽快忽慢,更不能中途停止或倒退,过沟道,一定要提起开沟器,以防止损坏。在地头和田间停车时,应将播种机升起后,机组倒退一定距离,再继续播种。可防止出现缺苗,断垄现象。
4.1.11 免耕播种时,拖拉机选择合适的前进速度。
4.1.12 小麦播种完成后,要保证秸秆覆盖率在30%以上。
4.1.13 小麦麦苗出现缺苗,断垄的,要积极进行补种。
4.1.14 小麦生长期间,要做好水肥管理,及时浇地,施肥。
4.1.15 化学除草。最佳时期为小麦播后苗前和早春。按照使用时间、使用剂量和施药方法进行作业,以免影响防治效果和产生药害。
4.1.16 病虫害防治。在小麦多种病虫盛发期(抽穗扬花期).可采用杀虫剂、杀菌剂和生长剂各计各量,混合喷药,以达到一喷多防的效果。
4.1.17 小麦蜡熟期收获。
4.2 小麦耕作技术规范
4.2.1 小麦收获与秸秆处理。联合收获机收获小麦时,应带秸秆粉碎还田装置,否则应用秸秆粉碎还田机对麦秸秆进行粉碎还田。
4.2.2 选择优良品种。要求种子纯度不低于97%,发芽率不低于85%,对于全株距精量播种的种子,种子发育率应超过95%以上,各地可根据本地情况选用。
4.2.3 播期。5月底6月上旬麦收期后及时抢播。
4.2.4 播量。在水、肥、土条件较好的高产田,播量一般每亩3—3.5kg,中低产田每亩播量为2.5—3kg。
4.2.5 播深。一般播种深度为4~6cm。如果是黏土地并且墒情较好,播的深度是3—5cm.如果是沙土,播的深度是6—8cm,最大深度不超过lOcm。
4.2.6 行株距。采用等行距种植,行距为60cm,一般株距在20—30cm。
4.2.7 合理施肥。施用量每亩2.5—5kg,肥料施在玉米种子侧下方5.5cm处,不要让种子直接接触肥料,以免种子被腐蚀坏掉。
4.2.8 播种时保证机具匀速前进,不要忽快忽慢。这样才能保证播种均匀。需要停车时,将播种机升起来,倒退一定距离后,再开始播种,这样能防治开沟器堵塞。
4.2.9 用小麦联合收割机收割的地块,一般麦茬比较高,秸秆多,播种玉米时要注意观察开沟器、覆土器是否被缠草或土堵,开沟深度是不是一致。被缠草或土堵时,一定要停车处理,严禁作业中用手直接清理,要注意安全。
4.2.10 要保证玉米免耕播种后,秸秆覆盖率在30%以上。
4.2.11 适时适量喷洒化学除草剂。在玉米开始出2—3个叶子之前,喷洒除草剂。根据玉米地里的杂草种类和防治时间,选择合适的除草剂,一定要选择合适的除草剂,以免影响防治效果,甚至产生药害。
4.2.12 玉米出苗后,發现缺苗或断垄的,要及时补栽,也不要过量补栽,要符合高产栽培所要求的亩株数。
4.2.13 追肥。玉米整个生育期一般追肥两次。第一次追肥在拔节期,第二次追肥在大喇叭口期。第一次追肥用N、P、K有效养分含量40%以上的粒状复合肥,第二次追肥用尿素。
4.2.14 发现病虫害及时防治,对症用药。
4.2.15 在玉米成熟期,选择合适的机具进行收获。
4.2.16 深松作业。实施保护性耕作初期,如有犁底层,需进行深松作业.
深松条件:土壤的水分在15%—25%.土壤过于干旱的时候,要提前造墒才能深松。
作业要求:深松最好与当地种植玉米的行距相配套,深松间隔40—80cm,深松的深度是30—40cm。
机具要求:一般用凿形铲式,也可以用带翼形铲的深松机。在机具作业过程中应使深松铲逐渐入土,不能强制入土,在遇到大的沟壑时,要抬高机具,要保持直线行驶,中途不能转弯,以免损坏机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