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文
一日闲来无事,我看了一部印度电影《厕所英雄》。当看到电影里的印度人过着没有卫生厕所可用的日子时,我的心弦被拨动了——30多年前,我的家乡,甚至全国的许多城乡,也处于那种状态之中。
1979年夏天,随着天气转热,家乡的露天旱厕散发出令人窒息的恶臭。我和小伙伴在厕所附近捕蝉,就在即将得手之际,旱厕里突然传出一阵剧烈的咳嗽声,蝉闻声飞离。
眼见“煮熟的鸭子飞了”,我们在气急败坏的同时,忽然想出了一个恶作剧:调理一下上厕所的人。
当年,多数人家都是在房前屋后用板皮围成一个一平方米左右的简易厕所,没有棚盖,只能一个人使用。因为没有手纸,如厕方式也像原始人一样,随地捡起一块瓦片之类的东西擦拭。有小伙伴提议,把厕所附近散落的瓦片倒上辣椒油,肯定有“笑果”。等一切安排就绪后,我们就躲在不远处的树干后等待好戏上演。果然,如厕的人用沾着辣椒油的瓦片清洁后忍不住破口大骂;出了厕所后,他一步一扭的滑稽样子把我们逗得哈哈直乐。
那时的笑话,现在看来满满的都是辛酸。现在卫生纸已经随处可见,价格也不贵,但在当时,已经上了小学的我,仅有的纸张就是作业本而已。那时,我也觉得旱厕不卫生、不舒服,但真正让我对它深恶痛绝,是因为一件事的发生。
1983年夏,我拉了几天肚子后倒床不起,跟我一起玩耍的小伙伴也纷纷出现这个状况。也难怪,我们这帮孩子上完厕所都没有洗手的习惯,用脏手抓东西吃怎么会不得病!当时,家人也没太在意——谁家孩子每年不拉几次肚子?挺挺也就好了。
但很快,情况不对劲了——村里三分之一的人都“中招”了。村委会主任忙找来县疾控中心的医生,才知道是痢疾暴发,而罪魁祸首就是旱厕里孳生的蚊蝇。连着几天,我高烧不退、满嘴胡话,医生见此情形直摇头,母亲坐在炕沿上低声哭泣。
父亲把采来的草药煎了喂给我喝。不知是哪种草药起了效,折腾四五天后,我竟然康复了。这个反转把全家人从崩溃的边缘拉回,母亲还特意去庙里感谢菩萨保佑。
不幸的是,在痢疾风波当中,我失去了两个要好的小伙伴。
1990年,县里正式出台厕所改革方案,各村各户行动起来,自行清理露天厕所,再加上政府给的补贴,村里建起了有顶盖、有化粪池的新厕,经过5年的村厕改造,露天厕所基本被消灭。
近两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推进“厕所革命”,将厕所问题提到城乡文明建设的高度,改造方案和各项补贴纷纷在老家落地。如今,不少农村也逐步建成了室内卫生间,冬天不冻屁股,夏天不挨蚊咬。我很感激這持之以恒的“厕所革命”,让如厕这个大问题变得不再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