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彤
摘 要:社团文化是高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对大学生自身的成长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本文从高校学生社团的理论基础出发,以西北师范大学部分社团为例,结合现阶段高校学生社团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高校学生社团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社团;问题;对策
一、高校学生社团的相关概念界定
(一)高校学生社团的含义
社团是一个法律用语,是指经过法律手续成立的集体从事经济活动或社会公共事务的社会组织。《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对学生社团解释为“中国中等学校和高等学校学生在自愿基础上自由结成的群众组织,这些社团可打破年级、系科以及学校的界限,团结兴趣爱好相近的同学,发挥他们在某方面的特长,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本文研究中,高校学生社团是指以高校大学生共同的生活理念、兴趣爱好、专业特长、学术取向等方面的共同追求而自发建立起来的,是具有明确发展目标和规范、符合学校社团成立条例并相对独立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
(二)高校学生社团的类型
从社团活动和教育功能看,高校学生社团可分为四大类:一是政治类,一般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严肃性,覆盖面较广。如西北师范大学“邓小平理论”研究会等;二是学术类,主要与学生专业学习密切结合,如师大文学院的“文学社”等;三是文体类,由拥有文体特长或爱好文体运动的同学组成,如体育学院的“跆拳道协会”等;四是服务类,以公益社团为主,如师大校团委的“阳光服务社”等。
(三)高校学生社团的特点
第一,社团活动的娱乐性。大学生加入社团的主要原因有培养兴趣、结交朋友、充实生活。西北师范大学60多个社团中,兴趣爱好型社团占大多数,理论学习类社团則较少。
第二,社团成员的自愿性和广泛性。自愿性是社团成立的基础。学生社团的制度由学生自己协商制定,入社和退社也有较大的自主性,促使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较高的热情和主动性。
第三,社团运行的依赖性。这体现在高校学生社团过分依赖指导老师和高校,举办社团活动举办的资源来源单一,社团活动经费多来自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活动经费。
第四,社团目标的非营利性。高校学生社团不以营利为目的,其主要目的在于实现社员间的“互益”,满足大学生的归属需要、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适应社会、促进学生成才就业。
二、高校学生社团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社团管理机制不健全
多数高校学生社团人员多、数量大,成员的素质参差不齐。社团在成立之初由一群拥有共同信念和兴趣爱好的人组成,这部分人顺理成章的成为社团的“元老级”管理者,然而由于第一次接触社团的办理手续,对流程等不够清楚,致使社团的成立没有按照学校有关规定进行申请、审批、报告。
(二)社团活动缺乏深度和广度
高校学生社团组织的活动层次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在高校中有多类性质的社团,虽然这些社团性质不同,但其举办的活动方式大多雷同,平常进行的活动为讲座、报告、文艺演出,义务劳动、支教等,涉及的面太窄且内容尚浅,这对希望通过参加学生社团提高自身能力的大学生来说,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三)社团物质条件极度有限
1.活动经费极度紧缺:高校学生社团普遍存在着活动经费不足的问题,这使高校学生社团组织活动时强度有限,活动质量无法保证,这是制约当前高校社团发展的一个瓶颈,是当前我国高校学生社团较为普遍的困难。
2.活动场地严重不足:学生社团基本上没有固定的活动场所,社团活动的开展需要提前预约或者租赁场地,有时遇到特殊节日,场地往往供不应求,导致很多活动不能如期举办,场地问题也一直是社团每每举办活动之前非常头疼的问题。
(四)社团与外界沟通联系不够
很多高校学生社团发展局限于校内,甚至社团本身,与外界的沟通联系不够,致使社团的发展空间狭小。缺乏和其他校内校外社团的经验交流和互动,而根据自然选择法则来说,遵循“适者生存”的不变法则,“以不变应万变”的社团最终只能被时代所淘汰,优势难以互补,社团之间缺乏横向沟通和联系,各社团往往是闭门造车,各行其是。
三、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一)建立健全长期有效的社团管理机制
1.建立健全社团成立审批与年度注册制度。制定严格的成立审批和年度注册制度,对于长期未开展活动、注册审批上存在问题、日常管理存在严重问题的社团,根据情况给予整顿、处理乃至取缔、撤销,并在相关制度“出台”的第一时间公之于众,使高校学生社团规范化、制度化、有序化。
2.建立健全社团目标管理与奖励考评机制。美国著名管理学大师彼得的目标管理,恰恰是为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先有目标才能确定任务及工作,若一个领域没有目标,该领域的工作必然会被忽视。当组织最高层管理者确定了组织目标后,必须对其进行有效分解,转变成各部门及每个人的分目标。管理者这时根据分目标的完成情况对每个部门及每个人进行考核、评价和奖惩。这样不仅有利于社团上下形成统一的价值观和目标理念,明确努力方向,同时适当的奖惩考评有利于社员积极性的充分调动,为组织目标的实现和社员“自我控制”能力的提高做了铺垫。
3.建立健全社团教育培训与素质测试制度。首先,应加强社团的教育培训,要加强专业教师的指导和对社团骨干的培训,培养出一批具备敬业精神、高度的责任感、能够高瞻远瞩、善于用人的优秀社团骨干。其次,要加快健全社团管理者的素质测试制度,包括心理素质与专业素质测试两方面,及时淘汰那些测试不合格的人,使社团管理队伍始终保持新鲜血液。
(二)管理者应加强对活动效果的评估考核
活动举办的目的一般都是为了扩大社团的影响力,提高社团的形象,并在潜移默化中增进社团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因此,社团管理者要积极主动地对活动效果进行追踪反馈,主要对活动过程中的工作分配、人员表现、工作程序合理度、满意度等方面进行考核。可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科学的抽取参与者对活动进行评估,根据最终结果,通过“头脑风暴”总结经验教训,以保证以后活动的高质量。
(三)加强和改进社团的经费管理
1.拓宽资金筹集渠道。目前高校社团的资金投资渠道相对单一,主要是通过学校团委或各学院分团委的“财政补贴”,在此基础上,还有一部分社员入社时上缴的社费及对外拉赞助这三种方式来获取。然而这三者都有其严重弊端,学校的“财政补贴”存在不确定性;赞助商始终会把利益放在第一位;而依靠社费积累下来的经费实在是“九牛一毛”。作为当代大学生,集强健的体魄、充沛的经歷及高水平的智商于一身,应发挥自身优势,可以通过向社会提供有偿服务的方式来筹集资金,或者借鉴国外某些高校社团的做法,成立“社团基金会”,让社团通过经营某些符合当前市场经济规律的项目来获取经营利润。
2.加强社团经费管理体制建设。高校学生社团应根据自身特点,制定完备的经费管理制度。首先,应在社团内部建立专门的经费管理机构,对筹集到的所有资金进行统一管理;其次,选取一批业务能力强、富有责任心、素质较高的学生代表组成专业的经费管理队伍,对所有经费的收入和支出进行系统管理并作出明细、定期公开,让生活在社团中的每个成员可以清楚明了地了解到每一分钱的流入流出。最后,制定统一明确的经费使用标准,对经费使用的方方面面做以说明,统一标准,并严格贯彻执行,对违反规定的人员进行惩处,切实保障每位社员的合法权益。
(四)加强高校学生社团的对外交流
1.加强与外校社团的交流合作,每个社团都有其自身的闪光点和优势,社团管理者可在举办大型活动之前向周边高校社团分发邀请函,比如周年庆典、元旦晚会、趣味比赛等等,通过活动增进友谊,加强了解,在此过程中可以增进感情、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同时,还可组织社团去外校参观学习,取他校之所长补本校之所短。
2.通过互联网平台加强宣传
在大学中,一些比较火的自媒体工具,如QQ、微信、微博、博客、人人网、BBS论坛等,都成为大学生的主要信息“采集地”、“发源地”和“传播地”。作为社团管理者,要加强在互联网上的宣传力度,建立专门部门,通过一系列的自媒体工具对社团的宣传,并且尽量做到每日更新,尤其是针对将要举办一些大型活动时,更是应该提前策划好宣传规划,做到事前全面宣传、事中不间断宣传、事后总结性宣传。要通过一系列的宣传达到活动深入人心的目的。例如:西北师大的爱尚微公益社团,其很多项目都在微博上做的很火,得到了相当一批粉丝的关注与支持,这批粉丝不光来源于本校,还有很多社会人士,包括中央电视台,其影响力自然大大增强。
参考文献:
[1]曲建武张贵仁.《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研究》,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社2004年.
[2]刘洋.《新时期促进高校学生社团可持续发展的思考》,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第6期.
[3]孙天青.《简论高校学生社团建设》,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6第6期.
[4]王哓英.《谈社团活动对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第4期.
[5]陈华.《新时期社团工作浅析》,河南农业出版社2006第3期.
[6]余洪.《高校学生社团的发展现状及建设思考》,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第6期.
[7]陈正芹,吴涛.《试析高校学生社团的经费管理》,学会2006第4期.
[8]王多明.《当下高校学生社团特点问题及对策》,昌吉学院学报2006第2期.
[9]高祥阳.《学生社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北京支部生活2006第4期.
[10]李新.《高校学生社团管理工作浅议》,南都学坛(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