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 伟
(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四川 成都 610051)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发展进程的加速,空气质量的污染,由此导致慢性鼻窦炎的发病率呈井喷式增长,且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是该病的高发群体[1]。而鼻中隔偏曲往往伴随鼻窦炎同时出现。该病的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鼻痒、鼻塞、夜鼾、头痛、流涕等,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据可靠调查研究结果显示[2],将鼻内镜手术方式应用于鼻中隔偏曲伴慢性鼻窦炎鼻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收效显著。本文就2014年3月~2017年8月,我院耳鼻喉科收治的鼻中隔偏曲伴慢性鼻窦炎患者73例,展开探析。现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3月~2017年8月,我院耳鼻喉科收治的鼻中隔偏曲伴慢性鼻窦炎患者73例,以收治时间先后顺序为依据,将其划分为观察组(n=37)和对照组(n=36)。对照组中男18例,女18例,年龄32~51岁,平均(41.57±1.31)岁,病程1~3年,平均(1.39±0.14)年,其中慢性鼻窦炎Ⅰ型19例、Ⅱ型11例、Ⅲ型6例,鼻中隔偏曲发病部位双侧26例、单侧10例;观察组中男19例,女18例,年龄33~50岁,平均(41.55±1.29)岁,病程1~3年,平均(1.41±0.13)年,其中慢性鼻窦炎Ⅰ型18例,Ⅱ型13例,Ⅲ型6例,鼻中隔偏曲发病部位双侧26例,单侧11例。在基本资料的比对上,两组均借助SPSS软件完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可行。
1.2方法:传统经鼻外经路手术方式于对照组应用[3],鼻内镜联合手术于观察组应用。具体操作如下:取患者平卧弃枕体位,在沙袋或啫喱圈的辅助下完成头部固定,双手放置于身体两侧。以患者的实际情况为依据,选择适合其使用的麻醉方式。眼部涂抹眼膏后,贴膜覆盖,常规消毒铺巾,借助玻璃器完成钩突的剥离,在剪刀的辅助下,将其剪断,筛窦使用钳子夹住,血液的清除借助吸引器完成,压迫止血在纱条的作用下实现,选择角度不同的筛窦钳,将筛窦组织开放,主要的开放顺序如下:筛窦自然口-后组筛窦,压迫止血,选择较细的吸引器以及鼻剥离器将上鼻甲后下部分剥离,压迫止血[4]。针对鼻中隔偏曲,在切口的选择上,多以偏曲一侧为主,以便于对切口的长度位置进行掌控,沿鼻底方向蔓延,尽可能的将鼻内镜置入对患者骨瓣、黏膜及其骨瓣膜产生的影响降低最低。在手术的过程中,也应该对骨膜进行充分保护,由于骨与软骨分离不佳,极有可能导致骨质去除时,与黏膜粘连,导致撕裂穿孔的发生,因此,应予以格外重视。术毕,鼻腔填塞主要借助于膨胀海绵,但是在填塞数量上应该科学合理的进行调整,以免因填塞数量过多,影响血液循环,进而导致黏膜缺血性坏死的发生[5]。
1.3观察指标:对两组疼痛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其治疗有效率指标进行评价分析和比对。
1.4评价标准:治疗效果评判依据:痊愈:临床症状消失,未出现脓状分泌物,鼻中隔矫正,创口愈合良好;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存在少量脓性分泌物,鼻中隔矫正,创口基本愈合;无效:临床症状未改善,有大量脓性分泌物流出,鼻中隔矫正效果差,创口愈合程度差。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6]。
疼痛评分依据:采用VAS法,对患者疼痛情况进行评估:≤3分:轻微疼痛,能忍受;4~6分:疼痛并影响睡眠,能忍受;7~10分:疼痛难忍。满分10分,分数与患者疼痛程度成正比。
2.1VAS评分:观察组在疼痛评分指标上,相比较对照组而言,改善明显更优,组间对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t值P值观察组376.38±1.101.58±1.0016.9700.001对照组366.37±1.102.86±1.2012.3180.001t值0.3603.970P值0.6800.021
2.2治疗效果:观察组在治疗效果指标上,相比较对照组而言,改善明显更优,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治疗效果比对[例(%)]
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观察组3724(64.86)12(32.44)1(2.70)36(97.30)对照组3616(44.44)10(27.28)10(27.78)26(72.22)χ2值19.271P值0.001
2.3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中发生鼻腔粘连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41%,对照组中发生鼻腔粘连4例,鼻中隔穿孔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7%。观察组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指标上,相比较对照组而言,明显更低,组间对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1.017,P=0.001)。
鼻中隔偏曲伴慢性鼻窦炎作为耳鼻喉科疾病之一,近年来的发病率呈井喷式增长。传统的经鼻外径路手术治疗方法虽然可以使得病变组织在最大程度上得以清除,但是该手术方式对人体所造成的损伤也相对较大,因此,在术后患者需要利用较长的时间进行恢复。除此之外,使用该手术方式治疗,也极有可能出现鼻腔粘连、鼻中隔穿孔、脑脊液鼻漏等不良反应现象出现[7]。近年来,随着医学发展水平的不断进步,以及相关学研究的不断深入,鼻内镜应运而生。鼻内镜作为新出现的一种微创手术操作方法,由于其具有操作简单、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疼痛感受轻的特点,因此,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保障患者的手术安全性,尤其适宜于老年和少年患者中使用[8]。除此之外,相比较传统的手术方式而言,还具有治疗效果好的特点,因此,受到了耳鼻喉科医生以及众多患者的广泛欢迎一致好评。
在笔者的此次试验探究中,系统化、科学化的分析实验研究所得数据结果后可知,观察组在疼痛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其治疗有效率指标上,相比较对照组而言,改善明显更优,组间对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采用鼻内镜下联合传统手术方式治疗鼻中隔偏曲伴慢性鼻窦炎,可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其疼痛感受,同时,具有安全性高的优势,因此,临床应用价值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