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家范》版本、成书考

2018-09-13 19:17张芝芳
参花(上) 2018年9期
关键词:版本成书司马光

摘要:从周公的《诫伯禽书》开始,家训在我国历史上一直绵延不断,但是编写家训真正成为一种风潮则从宋朝开始。司马光的《家范》正是这种风气下的代表著作之一,该书共十卷,分别选取古代名人事迹,为家庭内各种关系以及家庭治理提供借鉴,是一部极为系统的家训著作。本文在梳理《家范》诸多版本的基础上,进一步从时代风尚的影响及司马光本人品性、思想、学术等方面来探究《家范》的成书原因。

关键词:司马光《家范》版本 成书

一、版本考

《家范》初次刊刻于何时已不得而知,但历代官私书目有不少记载。《郡斋读书志》卷十云:“《家范》十卷。右皇朝司马光君实纂,取经史所载贤圣修身齐家之法,分十九门,编类以训子孙。”《文献通考》载:“《家范》十卷。晁氏曰:皇朝司马光君实纂。取经史所载圣贤修身齐家之法,凡十九门,编类训子孙。”《宋史》也說:“司马光集《家范》十卷。”《四库全书总目》云:“《家范》十卷。宋司马光撰。光有《易说》,已著录。是书见于《宋史·艺文志》《文献通考》者,卷目俱与此相合,盖犹原本。”《郘亭知见传本书目》云:“《家范》十卷,宋司马光撰。天启丙寅,夏县裔孙露刊本。《高安十三种》本。”

《家范》现存的版本均为明清本,笔者现对所见明清本及其源流进行梳理。

明万历七年陈世宝刻本《宋司马温国文正公家范》十卷,四周双边,单黑鱼尾,白口十行二十字,正文前依次为丁丙手写跋,万历七年莫与齐序,正文后为马峦、马化龙后序,司马晰跋。丁丙跋云:“宋司马温国文正公家范,十卷,明万历刊本。《宋史艺文志》《文献通考》著录均合。……明万历间陈侍御世宝巡视东南河道,复为锓梓,都东昌府莫与齐、马峦、马化龙并为序。跋温公十六世孙祉,十七世孙晰皆序。”并莫与齐在序中提到 “陈世宝起初在夏县时搜集遗编并付梓刻印,后奉命巡视东南河道,闲暇之余常捧读此书。”根据丁丙跋及莫与齐序即可知,陈世宝刻印此书两次。

上海图书馆藏明万历七年莫与齐刻本。框高21.1厘米,宽15.7厘米,正文十行二十字,四周双边,字体为瘦俏欧体,版心中间有卷数、页码,版心下有刻工姓名及字数。如卷一刻工有王崇高,卷二有淳,卷三有许高、敏、李元春三百八十五、李元春四百零五、郭淳、吴计秋,卷四有“用”、吴计秋、郭淳,卷五有郭淳、付、吴计秋,卷六刻工有王崇高 、李元春四百零五字 、用。前有莫与齐序,司马祉《刻温公家范序》,卷十末有“嘉靖甲寅孟春朔日涑水后学希迂生马峦子端甫识”但没有序文。其后有马化龙《司马温国文正公家范后序》,司马晰《温公家范跋》。陈世宝为钜鹿人,《山西通志》:“陈世宝,钜鹿县人,隆庆五年以举人知夏县……后升监察御史。①”《江苏省通志稿大事志》云:万历七年七月,巡漕御史陈世宝议凿瓜州屯坞,通浙直运船。据《柳州市志》:“莫与齐,字道望,号绍亭,马平人,隆庆五年(1571年)进士,历官山东布政使……万历七年(1579年),曾刊刻《宋司马温文正公家范》十卷。②”又莫与齐序提到“(侍御公)复属余取梓而锓之。”可知,在万历七年,陈世宝已经成为巡按各地的巡漕御史,并在巡视河道时,与时任东昌知府的莫与齐结识,并嘱托他刻印《家范》一书,即莫与齐刻本是据陈世宝刻本刻印。

明方岳贡《惠迪丛书》本,封面页上有宋司马温公著《家范》,啬斋藏板。啬斋疑为孙榖,熊元开《孙少司马传略》云:“孙公讳谷,字子啬,号啬斋。先世家于豫章。正统初入楚,居岳之华容……万历庚子领乡荐,丁未成进士。”半页九行二十字,四周单边,白口,为当时流行单个线鱼尾,长方体字,板框高30.8厘米,宽21.6厘米。每卷卷首下有“宋洛阳司马光著,明襄西方岳贡定,华亭冯明玠、施沛仝校。”此书没有序。冯明玠与施沛均为华亭,即今上海松江人,冯明玠为天启二年壬戌科进士,崇祯五年为巡按御史,施沛由贡生任通判。方岳贡为天启二年进士,谷城人,谷城在襄阳西部,故称襄西。据《藏书家》: “方岳贡曾辑刻《惠迪丛书》十七种,注明未完者六种。系汇辑宋明两代伦理、家教之书。③”

天启六年夏县司马露本。四周双边,九行二十字,单黑鱼尾,白口,板框长29厘米,宽20.4厘米。正文前有吴时亮序,第十卷末有“夏县梓匠卫守刊刻”。这个本子有许多朱批圈点。吴时亮为万历四十七年进士,曾任山西布政使,序中提到他在平水做官时经过夏县,专门去瞻谒温公的祠堂。并从司马露处得以目睹温公的遗编,其中就包括《家范》。文后有司马露跋,曰:“先大父(祖父)邵武公刻之于闽,板毁无存,未得传世……”又据《闽台古城堡 》:邵武府县古城堡条下有:“万历十三年,知府司马祉重修。④”邵武府属于福建,可见司马祉在福建刊刻过一版《家范》。

康熙朱轼本。四周单边,单黑鱼尾,白口,半页九行二十一字。前有朱轼康熙五十八年冬至月高安后学朱轼序。卷首下有“宋司马温公著,后学朱轼评点”。此书正文和小注都有刻印的标点,且有眉批。高安即今江西高安市,朱轼为康熙三十三年进士,并刊刻许多书籍,后辑为《朱文端公藏书十三种》刊印。

夔州李氏本。四周单边,单黑鱼尾,白口,半页九行二十一字,板框长28厘米,宽18.4厘米,标准方体字。封面页有“光绪元年正月夔州李氏校刊”,后有康熙五十八年冬至月高安后学朱轼序。此书没有标点,但有眉批。

朱文端公藏书。四周单边,白口,单黑鱼尾,半页9行21字,方体字,板框长28.8厘米,宽17.9厘米。封面有“光绪二十三年镌温公家范”,后有康熙五十八年冬至月高安后学朱轼序,此序与夔州李氏本全同。卷首下有“司马温公著,后学朱轼注”。此书正文和小注都有标点,有眉批。此版本应为光绪二十三年刊刻之《朱文端公藏书十三种》中的一种。

解梁书院本。四周双边,粗黑口,单黑鱼尾,半页9行22字,板框长27.4厘米,宽20.8厘米,字体为扁宽方体字,版心下方有“解梁书院”字样,封面有“光绪庚辰冬解梁书院刊”,后有康熙五十八年冬高安朱轼序。此书没有标点,也没有眉批。第十卷末有“临晋李钧、朝邑阎迺林校勘,澄城刘云冈刻”。 据2009年李晋杰主编《运城市教育志》第一卷载,解梁书院在今运城盐湖区。

民国十一年《留余草堂丛书》本。左右双边,黑口,双黑鱼尾,半页十一行二十一字,版心下方有“留余草堂”字样,板框长27.4厘米,宽18.2厘米。封面有“庚申孟秋朱汝珍题《司马温公家范》”“吴兴刘氏留余草堂校刊”,封面后有吴时亮序,这篇序与天启六年司马露本的序相同。每卷卷首有“宋涑水司马光辑,吴兴刘承干校”字样。此书没有标点,也没有眉批。书末有“天启丙寅端阳日十八世孙司马露跋”及“壬戌中元节吴兴刘承干跋”。刘承干跋叙述了刘承干刻书的缘由:

“今兹横流荡决,人饮狂泉。语及旧家庭制度,闻者皆掩耳却避,詈为不详,必欲举古经典《内则》《曲礼》诸篇刈斫根株,率天下之人恣情纵欲沦为异类而后快。诚为吾国数千年来学术之大厄。余既获是编于燹烬之余,亟为锓布,存一缕曙曦于三光雺雾之际,使读者憬然于在昔先民对于家族戚属,一孚以敬爱之挚意,庶或于世道人心不无小裨云尔。”

可见经历了新文化运动,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遭到了极大的批判,许多儒家经典受到质疑,在这种氛围中,传统的家族制度也常常和封建礼教联系在一起,被视作青年人的桎梏而加以铲除。刘承干刻此书即是要说明修身齐家之道的社会意义。

根据以上版本内的线索,我们大致可以勾勒出现存最早版本的刊刻过程。即司马伋为温公从曾孙,高宗南渡之后伋迁往山阴,其后子孙亦定居山阴。司马氏家族中司马恂为第十二世孙,司马恂及其子垔均以甲第起家,并时常到夏县修举祀事。司马祉之父司马相为温公十五世孙,嘉靖时做刑部主事路过夏县省视坟墓,并卜筑于此地,最终因为解官无果。他的长兄司马初为嘉靖癸丑进士,但刚就任就去世,所以也没有完成迁家的心愿。隆庆元年,司马祉才带着司马初的儿子司马晰回到夏县定居。因为从绍兴到夏县路途漫长,许多书都已遗失,除了《传家集》之外,只有《稽古录》《潜虚》《微言录》等数卷。夏县马峦好藏书,自幼企慕司马温公,只要是温公著作,必定珍藏,后进入太学,得以结识晁瑮。晁瑮是当时的大藏书家,其远祖晁说之是温公的学生,故得到此书。温公去世之后,元祐党人遭到党禁,因而此书不得刊刻流传,只得在家族内收藏。马峦看到此书,遂请人摹写。马峦从晁瑮处抄录此书后收藏在自家家塾,但财力不逮,因此没有得以刻印。马氏与司马氏世代修好,遂出示所藏的《温公家范》,司马祉才得以看到这部书并且抄录下来。其后陈世宝在夏县任官,对温公十分仰慕,离官时即索此书付梓。陈氏在任巡漕御史时又将此书再次刻印,又有东昌知府莫与齐据此印过一版。

二、成书考

(一)庶族知识分子之崛起

在宋这一新的历史起点上,许多平民知识分子通过科举一跃而上,形成一种新的气象。南朝氏族许多在政治上军事上都有制衡皇权的强大力量,东晋“王与马共天下”便是一例。但宋代的大家族往往都是通过数代人读书做官振兴家族,他们没有像地方豪强一样的强有力的话语权。“于是,追求政治权利和文化上的优势地位,便成了他们最基本的心理需求。⑤”再加上宋在与其他民族的对峙中一直处于劣势,因此,宋代的知识分子都具有极强的家国情怀,并乐于在家庭和社会上贯彻国家意志,正如葛兆光所说:“促进着国家的法律制度、道德伦理、文明观念的扩张。⑥”而撰写家训、传授家学、编修家谱、树立家风、确立家法即是他们扩张国家意志的重要表现,同时在这些行为中也无不展现出对国家意志的尊崇与追随。

(二)司马光之品性

司马光编写《家范》与其品性有极大关系。他幼年即以聪敏闻名,除了记载砸缸救人的故事,《宋史》及《养蒙金鉴》均提到司马光少时就如成人,敏学好问,听到有人讲论《左传》,非常喜爱,听完以后就可以向家里人讲述,并且已经了解其大旨。《夜航船》也有“圆木警枕”条,说他常常以圆木当做枕头,只要稍微打一个瞌睡,这种圆木枕头就会转动,司马光就会立马起来继续读书,以至最后博学无所不通。他为人刚正不阿,诚朴谦恭。范仲淹建议立储君,上了十九道奏折,被关入狱中百余天,一夜之间头发尽数变白。司马光与范仲淹生平交好,见此情状,说我与范仲淹实在是异姓兄弟。《广阳杂记》卷二记载温公曾说:“如果有一个字是可以终身实践的,那么这个字是‘诚吧?”刘安世是司马光的学生,有一次他向温公请教有关道的问题,温公回答说:“我从不对别人妄加评论。”

除此之外,司马光虽官至尚书左仆射,但为人廉洁自律,以天下生民为己任。《养蒙金鉴》又说:“司马光在凤翔府做官的时候,年纪还小,家人总是看见他在书房里,突然坐起来穿上朝服,拿着笏板,一坐就是半天,大家都不解他在干吗。后来范纯甫问他缘由,他才说:‘我是在考虑国家大事,不敢不恭敬。”《北窗炙輠录》说司马光每到夜里,就焚香向天祷告:我今天没有做任何亏心事。有人说君子所行,但求自合于道,何必让天地知道呢?其实他这样做,是自我警示,以天地道义时时鞭策自己。

温公之品性从他的交游中也可窥得一二。除闲居洛阳期间与二程等政治同道的酬唱赠答之外,司马光也有刘恕、吕晦等僚友,并且都是正直之士。王安石变法时,朝廷各项政策一由己意,只要有人提出反對,立马就会遭到贬黜。因此当时的有识之士虽然争相议论,但是无力改变决策,只能阳奉阴违,但刘恕却经常在公众场合直刺变法之弊,无所顾忌。刘恕不仅是司马光政治上的同道,在《资治通鉴》的编纂过程中也出力甚多。吕晦也与司马光交往甚密,《右谏议大夫吕府君墓志铭》中讲他“平日谦逊和善,但是遇到国家大事时,就义不容辞。身为谏官,直指时病,即使对方是宰相权臣,权倾朝野,他也一定要极力争辩。”

(三)司马光之思想学术

儒学到了宋代有了巨大的发展,而以司马光为领袖的朔学正是宋学繁荣阶段的代表,这一派除了领袖司马光之外,还有司马康、刘安世、晁说之、范祖禹。温公的学术与思想总体来说是切于实用,并坚守儒家知识分子修身治国的理想。上文已经提及司马光为人不妄语、无虚词,这一点表现在学术思想上就是讲求实用。《文献通考》《司马文正公传家集》条下晁氏曰:“好学,如饥之嗜食。于学无所不通。音乐、律历、天文、书数,皆极其妙。晚节犹好礼。其文如金玉谷帛药石也,必有适于用。无益之文,未尝一语及之……⑦”司马光在《答怀州许奉世秀才书》中说:“光性愚鲁,自幼诵诸经,读注疏,以求圣人之道,直取其合人情物理,目前可用者从之。⑧”《易说》解系辞曰:“此言圣人上观于天,下观于地,中观于万物而作易也。易道始于天地,终于人事。”司马光说王弼以老庄解《易》,使《易》学流入幽僻艰涩。但是,他认为《易》来源于天地,但不止言天道,而更应该对人有指导作用,他所做的就是要将《易》与社会、与生活相贯通。这种讲求实用的思想也体现在对其他思想的态度上,总体来说,他是反对老、释的,但又说:“老释亦有所取,老取其无为自然,释取其空,空取其无利欲之心,无为取其因任。⑨”总之,要回归到有所用于世道人心。他的修身论包括三部分。一,治心。他十分重视治心,并且说,治心高于治学。他认为学习是为了修炼自己的内心,如果学习只是掌握了知识,那么学习就失去了意义。具体来说,他认为一个人首先要加强自身的修养,治好自己的心,就要在为人处世时按照“义”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坚守自己的理想信念。二,义利观。他认为,小人有才华,一定要追求为社会所用,要用利益来激励他,他才会发挥他的才华。君子发挥自己的才华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不需要用利益来鼓励,他的行为也不需要法律来约束,而皆由于自己心中的道。因此,明君在选贤用人时,应当选用心中有“道”,也即有理想信念之人,而非好富贵之人。三,“致知在格物”。“格”即“捍”“御”,“格物”也就是摒弃外在的物质的利益和欲望,这样才能认识到真理至道。司马光认为人人都好善恶恶,然而许多人不能实践这种善、摒弃这种恶的原因就是不能战胜他们的利欲之心。因此对于普通人来说,就算他们认识到颜回的贤良,也可能会做出大恶的事情,因为他们对欲望的追求蒙蔽了内心。但是,对于好学的君子来说,没有外在诱惑,他们是按照至高的道德标准行事的。因此以他们的眼光来看,世间万物就如日出普照,这样才可以达到“致知”的境界。

注释:

①觉罗石麟,储大文 :《山西通志》,清雍正12年。

②柳州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柳州市志》,广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301页。

③宫晓卫:《藏书家》第十五辑,齐鲁书社,2009年版,第117页。

④陈名实:《闽台古城堡》,厦门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140页。

⑤张兴武:《两宋望族与文学》,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版。

⑥葛兆光:《中国思想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81页。

⑦《文献通考》,中华书局,1986年版,卷236第1879页。

⑧四库本《传家集》,卷63第11页。

⑨《司马文正公传家集》,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卷74第913页。

参考文献:

[1]方岳贡,编.惠迪丛书[M].国家图书馆藏,1368年.

[2]莫与齐刻.家范[M].上海图书馆藏,1579年.

[3]司马晰,辑.涑水司马氏源流集略[M].国家图书馆藏.

[4]司马露,刊.温公家范[M].国家图书馆藏,1626年.

[5]李维祯,修.山西通志[M].1629年.

[6]陈士性,修,马淑援,纂.解州志[M].国家图书馆藏.

[7]解梁书院,刊.家范[M].国家图书馆藏,1880年.

[8]夔州李氏,刊.家范[M].国家图书馆藏,1875年.

[9]朱轼,校辑.朱文端公藏书[M].国家图书馆藏,

1911年.

[10]刘承幹.留余草堂丛书[M].国家图书馆藏,1922年.

(作者简介:张芝芳,女,硕士研究生,天津师范大学,研究方向:中国古典文献学)(责任编辑 刘月娇)

猜你喜欢
版本成书司马光
清官廉吏(二)
——司马光
Majorana zero modes,unconventional real–complex transition,and mobility edges in a one-dimensional non-Hermitian quasi-periodic lattice
司马光砸缸之谜
司马光砸缸
Analyze differing interpretations of the articulation in Schubert’s Impromptu Op.90 No.1 and No.2
古籍版本鉴定
《尸子》成书年代考
浮生若梦,落眉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