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批评是奢侈的幸福

2018-09-13 19:18叶倾城
风流一代·青春 2018年9期
关键词:老兄晚辈背单词

叶倾城

他一向是网络时代的新青年,高中三年,不管老师们如何耳提面命,他更依赖手机里的一些学习APP,宁用百词斩也不肯常规背单词;对于健身,父母家人都说来日方长,这不是高中生该考虑的事儿,他偏不,他相信他有能力双管齐下,每天既锻炼了脑子,也锻炼了胸大肌;中国家长无不视早恋是洪水猛兽,他高二就网恋,两人相约“北京见”,女孩的目标是北师大,他的目标比女孩少一个字。谁说早恋会妨碍学习?他要用实际行动打他们的脸。

被打脸的,是他本人。

女孩没上成北师大,他呢,如果一定要去北京,大概只能是专科。有一首歌叫《从头再来》,父母安慰他:你看马云、俞敏洪都复读过。

亲戚们可没父母这么好言好语。一个表姑一听说他的分数,直接从鼻孔里笑出来,说:“我还以为是指哪考哪呢,原来是说的一出考的一出。”瞬间他学会了好多俚话,什么“吃嘛嘛香,干嘛嘛不成”,还有“心比天高,手比水潮”……大人们说的时候,多少有点儿似笑非笑,似乎是轻微的嘲笑,又像是严厉的指责。都不像,像一把把尖刀,还撒了盐。

他问:“怎么应对闲言碎语的亲戚?”

我看着他年轻不服气的脸,轻轻叹口气。

有一本口袋书叫《老兄,你老了》。

当你不小心摔了一跤,没有人哄笑,所有人都惊呼着上来搀扶你的时候———老兄,你老了。

不知为什么,这一句特别地触动我。我想起了亲眼目睹过的两次摔跤。

一次是在北京街头。红灯,一群滑板少年正在黄线后规规矩矩等灯。不一会儿红灯转绿,这一个路口的人与车还没有起步,领头的滑板少年打了个手势“Lets go”,潇洒动身———“砰”一声巨响,人飞了出去,摔了个人仰马翻。

顷刻间,四个路口上的行人全体爆笑,那笑声像一场嘉年华。我大概……也笑了,多少有点担心:少年没摔坏吧?少年已经狼狈地爬起来,不好意思看众人,拎着滑板,一瘸一拐逃走了,跑得还挺快。

另一次是在天津街头,正是下班高峰时节,大家都步履匆匆。什么也没发生,我前方一个老人却突然缓缓倒下,无声无息,就像是倒在家里的床铺上。我一呆,没反应过来,已经有人扑上去探视,更多的人摸出手机,有人打110,有人打120。我一边继续走我的路,一边替这位不认识的老人忧心忡忡。

问题来了,这也是你一生中猝不及防的一跤,你受不了他人的哄笑,但你真的想要同情吗?前者是善意的:你本不该如此,你应该有更好的未来,只因为愚蠢与莽撞,做了可笑的事;后者是更大的善意:你已经尽力了,你不能走得更远,此地就是你的极限。你失败了,因为你不是成功的料,我们原谅你接受你———你真觉得,后面的对待,是你想要的?

有希望才有失望,有要求才有不尽人意。父母希望孩子成龙成凤,这是压力,也是父母强烈的爱意与自信:我相信我的基因我的教育,我一丝不苟养育出来的孩子,必定会发挥我的最优面。亲戚也是,他们从小听惯“这孩子聪明”的话,信以为真,自动给这句话加了后半句“就是不用心/就是懒/就是没睡醒”———但还是认定“这孩子聪明”。他们相信响鼓也需重棰,对晚辈说几句重话,是为了让晚辈警醒。

说你情商低,是提醒你还有许多上升的空间;说你不够自律,是看到了你自律后的无限未来;叫你要自觉,其实是在说你被监督下表现还是不错的,但监督人最好是你自己……

批评、指责乃至嘲讽,都让人浑身上下不舒服。但也许,这样的不舒服才能给人“跳出舒适区”的動机。

很多话,也许换一句表达方式,年轻人更易接受。但是,婴幼儿喝的药才全掺上大量的糖浆,成年人,是要有一口白水咽苦药丸的觉悟的。

到长大,你会发现,身边净是随口的赞美“你又瘦了”“你真不错”……不是你真的逆生长,也不是你真的很优秀,只是没人在乎你的成长。烂泥扶不上墙,那不扶也罢;朽木不可雕也,扔回原处就是。

所以,趁年轻,趁还有人嘲笑你、批评你,接受这痛楚,像玉石迎向最锋利的刀。被批评,实在是奢侈的幸福。

猜你喜欢
老兄晚辈背单词
编辑精选APP
《红楼梦》中的“打趣”之妙
编辑精选APP
开心炸弹
绿叶和红叶
《弟子规》小绘本
过年世相
无牙虎,坏着呢
Nida’s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Oliver Twist
为什么过年要放鞭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