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丽哈依夏·塔力甫 余忠庆
摘要: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摘掉“贫困帽”踏上新征程,各级政府为了巩固脱贫成果而带领哈薩克族妇女就业创业,在政府的带动之下不少哈萨克族妇女投身于各行各业,尤其是依靠新发展的旅游业为中心,制作旅游纪念品、哈萨克族传统刺绣品、奶制品等等。但是整个社会上哈萨克族妇女就业的情况来看还是不容乐观的。因此在本文中对于巴里坤县哈萨克族妇女的就业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并利用社会工作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巴里坤县;哈萨克族妇女;就业情况
一、巴里坤县哈萨克族妇女就业现状
(一)哈萨克族妇女群众就业意识薄弱
哈萨克族妇女从传统的家庭中走出来,思想转变能力薄弱。难以转变安贫守旧的观念,文化和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异严重制约着现代文明的传播。在调查中发现,导致哈萨克族妇女就业意识薄弱的原因是两个:其一,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大多数妇女仍持着“南外女内”的思想,在经济方面过度依赖男性;其二,哈萨克族一般家庭的男性认为女性出去工作是羞耻的,别人眼里这样家庭的男性会被他人视为无能,这样一来妇女会选择打理家庭琐碎的家务活,不愿意找工作来靠自己的能力赚钱,提高家庭经济收入。
(二)专业能力不强,就业渠道单一
现存的哈萨克族家庭妇女一般最高学历为高中或者中专或大专,巴里坤县教育发展比内地落后,因此妇女普遍文化程度不高,综合素质较低,带头致富能力弱,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经济的快速发展。这样的专业能力下,一般找到待遇不错的工作较难。因为受近几年的“美丽乡村”政策的要求,大多数妇女当环保人员、售货员、家政管理员等等,但是月收入都不会太高;除此之外,因为哈萨克族传统刺绣业随着发展旅游业而旅游纪念品、装饰品等等来就业。根据统计数据,在自治区妇联、市妇联的大力支持下,巴里坤巾帼创业园不断发展壮大。目前,该创业园有7家公司、6家刺绣专业合作社和10个个体工商户组成,直接带动200名妇女就业,间接带动2000多名妇女就业,这些妇女大多都是乡镇村落具有特色手艺能人和建档立卡妇女群体。
(三)妇女就业对政府的依赖性强
妇女各方面的培训工作都依靠各级政府专门安排与组织,并且一开始妇女的参与性不会太高,通过政府加大宣传力度来提高积极性。这样的组织培训并且宣传工作需要政府大量投入人力、财力,因而影响政府的工作效率,投入与收获不对等情况严重。巴里坤县妇联2017年工作中,特别将女创业能手、女企业家典型、“美丽庭院”示范户等热心做妇联工作、热心带动广大妇女发展的女性都吸纳到妇联队伍中来。 据统计,目前全县各乡镇、村级妇联组织人数达到500人,有效整合了优秀的妇女人力资源。区域化妇联网络的构建与细化、群众化,使基层每一位妇女都能找到组织,都能得到相应政策法规的宣传普及,增收致富技能技术的引导培训,为引导基层妇女群众创业增收、自强自立提供了强大的组织保障。统计数据显示,各级妇联联合人社、农业、扶贫等部门,开展城乡妇女实用技能培训达300人次,各乡镇妇联也积极举办培训班培训妇女500余人,体现了“实地、实用、实效”。在政府的支持下,妇女就业有了大大提高,但是离开政府的支持妇女就业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会减少,因此在支持妇女就业的同时激发妇女就业的主动性。
二、从社会工作角度分析巴里坤县妇女就业意识——以个案为例
(一)哈萨克族妇女家庭问题的复杂性——人在环境中
案例2-1:小红是环保工作人员,今年35岁,女,因为小红老公是独生子,平时和父母一起生活,因为2015年找到了现在的工作,对公公婆婆的照顾大大不如以前了,因此婆家让小红辞职,在家里照顾老人,但是小红又不想失去现在的工作,好几次与公公婆婆协调关系,让父母看到小红的亮点,强调家庭成员之间的平等观念,却家里人关系一直没有好变,公公婆婆甚至提出让小红离婚的要求。
案例中提到的一样在巴里坤县因为儿媳妇出去工作,没能尽到孝顺的责任,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恶化,逼迫妇女放弃工作的例子很多,因此社会工作在介入哈萨克族家庭时,要提高文化敏感性,充分利用“人在环境中”的原则,不仅仅影响哈萨克族妇女的思想,更要影响和改变哈萨克族家庭,家庭成员的分工、家庭中妇女地位的提升、对妇女的就业持正确的观念等。
(二)哈萨克族妇女的自我实现价值意识薄弱——相信人的独特性
案例2-2:小巴今年38岁,是哈萨克族传统刺绣绣娘,因为刺绣能力较高,自己开刺绣店,平日里没有太多时间照顾孩子,家务都靠她老公来完成,因此身边很多人说小巴没有尽到母亲或者妻子的责任,整天沉溺于工作当中。身边人的各种舆论,使小巴的老公也对她产生不满感。近几年家庭里,争吵不断,渐渐地小巴也放弃了自己的工作,回归家庭了。虽然已经放弃了自己的事业,但是总是耿耿于怀。
上述案例里发现,社会的舆论对哈萨克族妇女的就业影响很大。让妇女承认人的独特性,相信个别化,不能让少数思想转变成功的妇女还受身边人的不好的影响,相信自己,能带动更多的人的就业意识的改变。
三、提高巴里坤县妇女就业方面的对策与结论
(一)提高巴里坤县妇女就业方面的对策
1.在增权视角下影响妇女群体
针对妇女就业问题,一方面需要针对性地进行技术培训,扩大就业岗位;另一方面,通过政策呼吁来提高社会对妇女就业的重视,减少家庭成员之间女性就业问题的歧视和不重视。实现增权的最终目的——实现社会正义与公平。
2.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激发妇女积极性
对于巴里坤县而言在重点做好发展民族刺绣及手工艺的基础上,继续实施好SPPA妇女小额信贷项目和国际农发项目。根据实际情况推行一户一策,助力妇女群众创业增收。新地土特产有限责任公司等“妇字号”妇女创业基地,紧紧围绕刨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要求,带动本地妇女就业创收;在旅游产业带动下,根据地方特色,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美丽庭院”创建活动,引导妇女发展“庭院经济”,提供民宿家庭服务和哈萨克毡房住宿服务,并发挥各族妇女群众制作地方特色美食、民族特色食品的优势,打造巴里坤特色美食文化品牌。目前,花园乡兰州湾子村及石人乡高家湖村“妇”字号农、牧家乐民宿队伍正在逐渐规范化,提升家乡旅游品牌。政府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仅是组织者,更是指导者,联系和引进各地游客与消费者。
3.依靠妇联,介入社会工作方法
2017年,河南安绣走进巴里坤,带来新技术、新理念,开辟了安绣和哈萨克刺绣大融合大发展,互惠共享。7月份以来,河南安绣产业有限公司专人带队指导驻扎在分别在萨尔乔克乡苏吉东村和黄土场开展了2期培训共100人,绣娘的绣品可以由安绣公司全部下订单销售。2017年12月县妇联组织绣技高的6位绣娘走进河南安绣生产基地专门上门学习,通过实地感触、寻找差距,绣娘们思维得到启迪,作品创新观念加强,对促进我县民族刺绣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妇联加强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在带动妇女就业的过程中,提高妇女的自强意识,通过集中学习,培训等来影响妇女的思想,早日转变思想。
(二)小结
巴里坤县哈萨克族妇女就业意识的转变不是一天能完成的工作,需要打持久战,因此社会工作在介入的过程中从环境入手,通过深入开展“巾帼民族团结工程”、“靓丽工程”等活动,培育“我能行”意识。利用互联网来对于刺绣产品进行网购,开拓市场并提高销售量;妇女在制作手工艺品的过程中提高制作能力的同时缩短制作时间,满足顾客需求。
参考文献:
[1]商万里.中国民族地区妇女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
[2]王瑞.社会工作介入农民工妇女社会支持网络的服务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3
[3]刘占芳.肖春梅.少数民族地区精准扶贫问题初探——以新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为例[J].新疆社科论坛,2016(05):2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