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方清
去趟朝鲜吧,如果有条件的话。
一来时机不错。在朝鲜劳动党七届三中全会作出了集中全部力量进行经济建设的战略转向后,现在的朝鲜正处于越来越“放得开”的进程中。二来,如果算经济账的话,现在很有可能是“抄底”旅游的时候。朝鲜正大力发展旅游业,一旦国际环境宽松,旅游条件成熟,价格上也就会逐步同国际接轨,价格红利可能一去不复返。
初次去朝鲜的人,往往去了之后都会意外连连。最有共识的意外可能就是:朝鲜餐馆好吃不贵。朝鲜美食并不只有玉流馆的冷面,还有食材鲜美、做工考究的海鲜、披萨、烤肉,不一而足。连着几顿吃下来,很容易让人忘了是来到了固有意识中缺衣少食的地方,而是仿佛到了富庶发达的国度。对于外国游客和访客而言,如果不是因为道路和网路这“两条路”都不是很通畅的话,从吃住到教育到医疗,在每一个旅行目的地,朝鲜试图展现出的都是一个乐园的形象。
与此同时,不论是陪同人員的待客方式,还是各个地点解说员的言谈举止,显然管理有方、训练有素。比如同事之间不论职务高低,都要以同志相称;在金正恩成为最高领导人后,要称呼民众为“人民”,而不要叫“百姓”。不过,他们的风格并非公私不分,也非教条式的一板一眼。在活跃气氛的能力和开放尺度上,他们还经常有让人意外的奔放言辞和举动,尤其是在饭桌上。
让朝鲜人比较苦恼的是,他们竭力对外展示着最正能量的朝鲜,类似于“我们是最好”的标语也随处可见,可世界对于朝鲜依然充满偏见。这种偏见的确是存在的,而且在一些领域还很强悍。但在另一方面,显然朝鲜也要增进对外界的了解。
无论是让世界讲好朝鲜的故事,还是朝鲜讲好世界的故事,最重要是放下偏见,促进交流。让越来越多的人到朝鲜看一看,算是一个积极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