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及保护设备行业市场经济运行情况分析及发展预测

2018-09-13 01:57许昌开普电气研究院胡韵华杨慧霞
电器工业 2018年8期
关键词:设备企业发展

/ 许昌开普电气研究院 胡韵华 杨慧霞/

2017年自动化及保护设备行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585.25亿元,实现利润总额为204.23亿元。参与统计的行业内企业资产总额为5055.4亿元;行业全部职工人数26.8万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8.8万人,约占全部职工人数的62.64%以上。

本文通过对大量一手市场调研数据的专业性分析,主要针对我国自动化及保护设备行业现状、市场供需状况、行业结构及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等内容进行详细的阐述和深入的分析,着重对自动化及保护设备行业市场发展动向做了详尽深入的分析,并根据行业的发展轨迹对未来的发展前景与趋势作了审慎的判断,帮助企业了解行业本身所处的发展阶段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分析影响行业发展的各种因素以及判断对行业的影响力度,预测分析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为自动化及保护设备行业投资者寻找新的投资机会,为企业、用户、政府了解自动化及保护设备行业、投资该领域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2017年,自动化及保护设备行业参加统计工作的企业近1194家,其中上市公司26家,没有上报数据的部分企业,根据企业在协会申报注册的资料,进行保守统计计算。包括继电保护、自动化、风力发电、光伏、充电桩等相关的电力设备厂。

一、自动化及保护设备行业发展背景分析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电力行业企业如何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开创电力行业绿色发展新境界,成为新的时代课题,需要行业正确引导,更需要企业科学践行。

2017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电工行业主动适应发展新常态,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有效供给,推进行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2017全年装备制造业实现效益改善、出口回升,行业运行稳中向好,市场信心逐步提升,发展形势好于预期。与此同时,高端产品供应不足、低端产品供应过剩的不平衡状态仍未根本改变,专用装备等短板发展不充分的问题依然突出。

近年来,国家对电力行业能源结构调整,新型城镇化建设、轨道交通投资、大量新能源并网为自动化及保护设备市场带来了新的增长点和发展机遇。国家电网配网自动化和农网改造工作的落实带动了输配电设备领域快速发展和逐步增长,也带动了输配电设备市场的巨大需求。根据“十三五”规划:到2018年实现所有全国地市配电自动化系统全覆盖,到2020年全面实现配电自动化覆盖90%的目标,截至2017年已建成的配电自动化项目覆盖率与目标尚有差距,具有一定的市场空间。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推动下,电网投资规模不断增加,电力装备企业将迎来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

二、总体情况

2017年自动化及保护设备行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585.25亿元,实现利润总额为204.23亿元。参与统计的行业内企业资产总额为5055.4亿元;行业全部职工人数26.8万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8.8万人,约占全部职工人数的62.64%以上。

三、企业人员情况

自动化及保护设备行业企业所在行业技术要求较高,尤其以智力成果为产品依托的软件开发企业,人才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行业内的市场竞争越来越体现为对高素质人才的竞争。2017年初步估计的1194家行业企业全部职工人数267923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67820人,占总人数的62.64 %以上。

四、产品出口情况

中国电工行业2017年进出口总额1604.03亿美元,同比增长6.69%;进口额529.11亿美元,同比增长6.97%;出口额1074.92亿美元,同比增长6.56%。

2017年参与统计自动化及保护设备行业总出口值为17.58亿元,较上年下降了22%,占整个电工行业不足1%。

表 1 2017年自动化及保护设备行业概况

表 2 2017年自动化及保护设备行业部分企业出口情况

五、自动化及保护设备行业的产、销、存情况分析

为进一步做好自动化及保护设备行业的产、销、存工作,提高本行业产、销、存数据与市场需求的衔接性,开展了2017年度主要产品的产销存情况统计,调查范围包括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合资企业、民营企业等大、中、小各类企业,采样调查了行业的63家企业。

企业存货水平也是考察产能是否过剩的一个较为直接的可靠指标。企业存货水平是指生产厂商、批发商和零售商保存在他们库房里的产品数量,它是了解供需状况的一个较为直接的指标。根据表3的统计结果及图1的统计结果看,2017年生产量与2017年的库存量为10.73%以上,本行业企业对市场反应比较灵敏,产品供需相对平衡。

从抽样统计的企业来看,2017年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测控仪表产品实物量、销售量、库存量详见图 2,图 3。

成品库存+材料库存+在制的库存等于两个月的销售额。30~90天内波动范围,都属于合理产能分布情况。2017年自动化及保护行业生产量与库存量达到95.44%以上。2017年,实物量与库存量为10.73%,本行业抽样统计的企业2017年的供需基本处于平衡状态。

图1 2017年自动化及保护设备行业主要产品产、销、存情况

图2 2017年自动化及保护设备行业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产、销、存情况

图3 2017年自动化及保护设备行业测控仪表产品产、销、存情况

六、企业经济指标排名(本节排名仅对上市公司及上报数据的企业)

(一)主营业务收入

主营业务收入指企业从事某种主要生产、经营活动所取得的营业收入。

(二)利润总额

利润总额是指所得税前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经营活动的总成果,是衡量企业经营业绩的重要的经济批标。

表 3 2017年主要产品产、销、存情况统计

(三)总资产贡献率(%)=(利润总额+税金总额+利息支出)/平均资产总额×100 %

其中:税金总额为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与应交增值税之和;平均资产总额为期初期末资产合计的算术平均值。反映企业经营活动的质量和水平及运用全部资产获利的能力,是企业经营业绩和管理水平的集中体现,也是评价和考核企业盈利水平的核心指标。

(四)资本保值增值率(%)=(年末所有者权益/年初所有者权益)×100%

资产保值率反映企业净资产的变动状况,可用于分析投资者投入企业资本的完整性、保全性及增值的情况,是企业发展能力的集中体现。

(五)资产负债率(%)=(年末负债合计/年末资产合计)×100%

资产负债率用于衡量企业负债水平的高低,反映了企业经营风险的大小和企业利用债权人提供的资金从事经营活动的能力,一般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占到45%企业的资左右就比较合适。表8列出了资产负债率在35%~65%之间的企业。

(六)流动资产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流动资产年平均余额

表4 2017年主营业务收入10强排名

表5 2017年利润总额10强排名

表6 2017年总资产贡献率前10强排名

流动资金周转率指一定时期内流动资产完成的周转次数,是反映企业经营状况和资金利用效果的指标,直接反映了企业再生产的循环速度。

(七)产品销售率(%)=(全年工业销售产值/全年工业总产值)×100%

产品销售率是衡量企业生产与销售比例的大小,反映生产的产品已实现销售的程度,使分析和研究企业产销衔接情况和销售的产品满足社会需求程度的指标。由于自动化及保护设备行业实行订单生产制,基本上没有库存,产品销售率大多在全国标准值(85)之上。

(八)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主营业务成本+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及财务费用)×100%

成本费用利润率指在一定时期内实现的利润与成本费用之比,反映了企业销售成本及各项费用投入后的经济效益,是衡量企业盈利水平高低的指标。

(九)全员劳动生产率=工业增加值/全年从业人员平均人数

全员劳动生产率是考核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劳动投入和生产效率的综合性经济效益指标,是企业平均每一个从业人员在报告期内新创造价值量的能力。

表7 2017年资本保值增值率10强排名

表8 2017年资产负债率

表9 2017年流动资产周转率10强排名

(十)经济效益综合指数=∑(某项指标数值÷全国标准值×指标权数)÷总权数

经济效益综合指数是综合衡量企业在经济运行过程中经济效益在数量上总体水平的一个特殊的相对数,是反映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的综合指数。经济效益考核指标体系依照具有宏观导向性、科学合理性、综合性和可操作性等原则,指标数值由总资产贡献率、资本保值增值率、资产负债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全员劳动生产率、产品销售率等7项指标组成,指标的选择和设置,反映了企业盈利能力、发展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产出效率、产销衔接等方面的情况。

七、2017年自动化及保护设备行业结构分析

(一)经济成分构成情况

2017年自动化及保护设备行业按照经济成分区分,参与统计的企业主要有三种类型,即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民营企业、合资及外资企业。1194家企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有22家,民营企业有1048家,合资及外资企业为84家;国有企业规模较大,2017年主营业务收入完成913.42亿元,占总收入的57.62%;民营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547.07亿元,实现利润总额79.47亿元,其盈利能力较强,利润总额占总利润的38.91%,合资及外资企业多是和国内巨头合作参与市场竞争,所占市场份额较小。

表1 0 2017年产品销售率10强排名

表1 1 2017年成本费用利润率10强排名

1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 40.90 2 北京德威特继保自动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38.28 3 江苏斯菲尔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36.97 4 安科瑞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35.04 5 武汉中元华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30.66 6 珠海优特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3.70 7 上海华建电力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21.43 8 南宏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18.24 9 深圳市中电电力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18.22 10 北京紫光测控有限公司 17.79

表1 2 2017年全员劳动生产率10强排名

(二)企业规模构成情况

根据《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新标准,工业大中小微型企业划型标准如下:从业人员1000人以上且营业收入4亿以上的为大型企业;从业人员300人以上及1000人以下且营业收入2000万元以上4亿以下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以上300人以下且营业收入300万元以上2000万以下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3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2017年,自动化及保护设备行业参加统计工作的企业1194家,主营业务收入在4亿元以上的大型企业有49家,共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346.83亿元,占总收入的84.96%;主营业务收入在2000万元和4亿元之间的中型企业有128家,共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28.88亿元,占总收入的8.13%;主营业务收入在300万元以上2000万元以下的小型企业有898 家,完成主营收入106.85亿元,占总收入的6.74%。主营业务收入在300万元以下的微型企业有119家,完成主营收入2.69亿元,占总收入的0.17%。按照“贝恩思分类法”,行业为寡头垄断型,行业集中度较高。具体情况见表15。

表1 3 2017年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0强排名

图4 自动化及保护设备行业企业类型分布占比

图5 自动化及保护设备行业不同类型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固定资产及利润总额

表1 4 2017年自动化及保护设备行业不同经济类型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及其行业占比

(三)主要经济圈分布

2017年,自动化及保护设备行业参加统计工作的企业,行业集中度较高。基本上集中在珠三角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京津冀都市经济圈(渤海湾经济圈)这三个经济圈内。

近年来珠三角经济圈的企业集中了大量中小型企业,企业发展迅速,企业规模虽然不大,但盈利能力较强。分布了144家行业企业,占比12.06 %,主要营业收入269.6亿元,占比17.01%,实现利润总额29.33亿元,占比14.36%。

长三角的优势是商业贸易氛围良好,商业环境好,国际化程度高,有强大的品牌消费市场,民营经济强大,同时一头两翼(中心-上海,南京、杭州为副中心)结构最合理,国内继电保护的主要大、中型企业都集中在这个区域内,分布了474家行业企业,占比39.7%,主要营业收入754.04亿元,占比47.57%,实现利润总额113.93亿元,占比55.79%。

京津冀都市经济圈带引向中国北方腹地,区位特殊,工业密集、城市密布,分布了190家行业企业,占比15.91 %,主要营业收入148.12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4.41 亿元,占比7.06 %。

京津冀都市经济圈带引向中国北方腹地,区位特殊,工业密集、城市密布,分布了190家行业企业,占比15.91%,主要营业收入148.12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4.41 亿元,占比7.06 %。

截至2017年底,中部地区面积约102.8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3.68亿人,生产总值约17.94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约4.87万元。是我国的人口大区、交通枢纽、经济腹地和重要市场,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二梯队,在中国地域分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行业龙头企业有许继电气、森源电气等。分布了175家行业企业,占比14.66 %,主要营业收入343.28亿元,实现利润总额35.86亿元,占比17.56 %。

图6 自动化及保护设备行业不同规模企业分布占比

图7 自动化及保护设备行业不同规模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固定资产及利润总额

表1 5 2017年自动化及保护设备行业不同规模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及其行业占比

(四)地区分布情况

2017年,自动化及保护设备行业参加统计工作的企业,分布在全国30个省、直辖市。其中江苏、广东、北京、上海、浙江等企业最多的5个地区集中了586家企业,其中江苏有132家、广东有130家,上海有122家企业分别进入统计名单。江苏132家企业完成主要营业收入497.8亿元,实现利润总额86.18亿元,占全行业总利润额的40.12%,并且盈利能力高于行业平均值,是我国自动化及保护设备行业企业的主要聚集地。具体情况见表 17。

八、2018年自动化及保护设备行业发展预测

电力设备是“中国制造2025”的十大重点领域之一,现阶段我国已进入世界电力装备制造大国行列。未来随着一系列国家战略的推进,我国将不断增大对电源和电网的建设投入,电力设备的市场需求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并为我国电力设备制造业发展提供新的发展机遇。预计到2020年,我国电力设备制造业的营业收入将增加至7.5万亿元,年均增速为8%。

首先,宏观调控和需求结构将倒逼行业转型升级。当前我国电力设备制造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我国将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加大高端电力设备产能的投资力度。下游行业的高端电力设备需求将持续上升,中低端电力设备需求将逐步下降,推动科技含量足、附加值高、带动性强的高端细分产业得到优先发展。同时,我国将在“十三五”时期实施最严格的环保制度,实体经济行业面临的节能环保压力进一步加大,相关电力设备的更换和改造升级需求凸显,更节能更环保的电力设备成为下游行业的首选。总体来看,宏观调控加强和需求结构改善将倒逼电力设备制造业向高端化、绿色化转型。

其次,技术水平提升和去产能推动行业盈利能力继续提升。随着“互联网+”智慧能源成为发展趋势,我国将在电力设备的关键共性技术和核心零部件研发领域进行重点攻坚,电力设备制造业的智能化和专业化水平将进一步提高,对进口电力设备产品和零部件的依赖将逐步减少,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将不断增加,进而提升全行业的盈利能力和利润水平。另一方面,随着去产能工作的深入推进,国家将继续采取准入制度等措施,大力淘汰过剩和落后产能,电力设备制造业将进行深度的兼并重组,一批资产规模较小、经济效益较差的中小企业将陆续退出市场,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为经营效益提升奠定基础。

图8 自动化及保护设备行业企业主要经济区圈分布占比

图9 自动化及保护设备行业不同经济圈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固定资产及利润总额

表1 6 2017年自动化及保护设备行业不同经济圈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及其行业占比

最后,国际产能合作推动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作为出口的重要装备,电力设备有望得到国家的优先扶持。从出口国家来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电力设施相对较不完善,电力设备缺口较大,具有广阔的国际产能合作和设备出口空间。随着“一带一路”相关方案的逐步落实,将释放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电力设备需求。加速将产能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转移,将成为我国电力设备制造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现实选择和重要支撑,这些国家和地区有望成为我国电力设备制造业的发展承接地和新的利润增长点。

(一)2018年自动化及保护设备行业现状分析

电力需求感知经济冷暖。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在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用电市场也紧密依赖经济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能源结构转型,经济发展和电力运行之间的关系也在不断调整。

“十二五”期间,我国电力工业发展规模迈上了新台阶,结构调整取得了新成就,节能减排达到了新水平,装备技术创新取得了新突破,电力国际合作拓展了新局面,体制改革开启了新篇章。“十三五”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深化改革的攻坚期,也是电力工业加快转型发展的重要机遇期。进入“十三五”,电力工业面临供应宽松常态化、电源结构清洁化、电力系统智能化、电力发展国际化、体制机制市场化等一系列新形势、新挑战。

2017年我国经济运行的一个显著特征是“韧性增强”:工业生产稳中放缓,但增速高于上年水平;企业效益显著改善,但投资依旧延续放缓。工业生产与投资的背离,正体现着新旧动能转换、经济在“速度”与“质量”间的权衡调整。2018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经历了2016~2017年的寻底和筑底之路,当前的中国经济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对经济增长“质量”的追求将是未来经济政策的着力点。正确认识这一点,也是理解未来经济运行逻辑、把握经济走势的关键所在。

图1 0 2017年自动化及保护设备行业主要企业分布的省份

表1 7 2017年自动化及保护设备行业省份分布

(二)2018年自动化及保护设备行业企业未来的发展

随着我国能源结构逐步优化、可再生能源迅猛发展、特高压远距离输电网络趋于覆盖、电能替代快速推进、电力体制改革深入开展,在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领域,智能、安全、经济、高效是新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点方向,即电网投资面临着结构性的变化。其中,发电环节优化能源结构,发展新能源是必然方向;输电环节规划合力,建设标准严格确保电力输送质高价优;变电环节小型化、集约化、信息互通、安全可靠,是终端用电质量提升重要一环;配电环节提高智能化、自动化水平,缩小事故半径,便于检修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是价值所向;用电环节取电方便灵活、用电安全可靠、服务便利、便于维护、能效可评价可优化是必然趋势。

其中,在特高压骨干网架建设日趋完善的过程中,着力解决配电网薄弱问题成为未来电网发展的重点。

(1)深化智能制造 推进绿色制造

贯彻实施《中国制造2025》,需要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关键是要大力推进两化的深度融合,以“互联网+”为支撑,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和突破口,着力发展智能装备和智能产品,推进生产过程智能化,培育新型生产方式,全面提升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在新能源、能源互联网、智慧城市、电动汽车、储能等新兴领域,整合资源,集中攻关,力争取得关键领域的实质性突破。

当前我国面临的形势是既要做好去产能、节能减排的减法,更要做好降本增效、培育新型产业的加法。而电力供应缓和的局面则为这一转型提供了机遇和可能,推动火电“近零排放”、安全发展核电、加大可再生能源占比成为当今能源生产和利用的最主要方向,相关电力装备仍有较大的需求空间。

智能工厂装备中国工业发展的阶段正处于换挡减速期,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日趋凸显,提高中国制造业竞争力的核心,还是在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智能工厂装备目前产业规模在万亿以上,且未来成长空间巨大。

未来国内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将面临三大发展趋势:智能制造是一项系统性工程,系统解决方案领域的合作将更加活跃;智能制造系统架构将进一步完善,工业软件领域的集成与发展将成为重点;凭借技术积累和对行业的深刻理解,领先制造企业逐渐将行业系统解决方案作为新的增长点。

(2)推动品牌建设 提升质量水平

质量品牌历来是构成一个国家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要素。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上来,加快培育以质量为核心的竞争新优势。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这是对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变化和现在所处关口作出的一个重大判断。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要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因此,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和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而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

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鲜明特征。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和重点。新时代下,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对制造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表现为:要求全面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推动制造业质量变革;要求大力发展创新设计、科研、开发等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制造业向产业价值链的高端跃升;要求适应消费升级的需要,在提升产品、服务质量的同时,注重品牌建设。

近年来,随着国家和企业对品牌建设的重视,一批中国产品、中国技术、中国标准实现逆袭,“打造中国品牌”的强音正在从理念变为现实。“中国航天”、“中国高铁”、“中国特高压”等大国重器享誉海内外,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成为高品质、高质量的代名词,彰显出“中国品牌”的世界魅力。品牌建设是现代国际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随着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深化尤其是“一带一路”建设进程加速,品牌成为推动“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动力。

电工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在很多细分领域做到了规模第一,但部分产品在质量安全性、稳定性和一致性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较大差距,质量检测、技术评价等质量基础能力建设仍相对滞后。

当前电工行业需要完成由低成本竞争优势向质量效益竞争优势转变,需要坚持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避免重复建设和同质化、低水平扩张,化解淘汰过剩及落后产能,推进提质增效。

(3)深化标准改革 重构标准体系

提高产品质量的基础和关键是提高标准质量。有效发挥标准化对质量提升的基础性、引领性、战略性作用,方能为高质量发展的提供依据。

2018年是深化国家标准化改革第二阶段的收关之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瞄准国际标准提高水平”。继续深化电工行业标准化改革进程,重构电工行业标准体系,推动电工行业标准化供给侧改革,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2018年,电工行业标准化应重点做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启动电力装备制造业2035标准化战略研究,做出未来标准化工作布局。二是落实国家新型标准体系建设,提升重点领域采标数量,提升国家标准工作水平质量。三是加强能源行业标准化工作,完善风电电器设备标准体系、加快岸电电气设备标准体系建设、培育太阳能发电设备及储能设备标准体系。四是进一步补充绿色制造标准体系,继续开展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标准研制,在重点领域探索绿色工厂标准研制。五是加大国际标准化工作水平,启动“一带一路”环境气候条件标准体系建设,结合科研做好各专业领域国际标准化研制。六是持续培育和发展团体标准,做好团体标准专业委员会建设,通过宣传、技术服务、标准化奖励等促进团体标准供给侧改革。

(4)聚焦发展短板 实施创新驱动

在新的形势下,我们不仅要看到已经取得的成绩和进步,更应清醒地看到面临的诸多问题和困难。当前我国电工行业国际竞争力已显著提高,其中部分产业的某些领域已接近或跻身国际先进行列,部分企业已取得与国外著名企业同台竞争的实力。在这种情况下,要想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走模仿跟踪的技术创新之路已经越来越困难。因此,在技术创新路径的选择上,必须转到依靠自主创新求发展的模式上来。

同时我们也需要正视发展的短板并实施创新驱动,要瞄准国际创新趋势、特点进行自主创新;将优势资源整合聚集到战略目标上,力求在重点领域、关键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进行多种模式的创新,既要在优势领域进行原始创新,也可以对现有技术进行集成创新,还应加强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不断提高企业研发投入,不断提升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依托国家重大工程项目,提升自主设计制造和系统集成能力,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国家重点实验室、研发中心建设,发挥其在行业技术创新中的作用;加强新兴领域标准体系建设,争取国际标准话语权;加快创新人才和技能人才培养,推进管理创新,提升竞争软实力。“循道而行,功成事遂”。唯有理念清晰、方法正确,才能克服困难、化危为机,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

(5)加强核心技术开发 注重自主知识产权保护

2018年初,美国停止向中兴提供核心芯片,该事件在国内引起不小的波澜,舆论也给予集中关注。历史再次证明,在引进高新技术上不能抱任何幻想,核心技术是花钱买不来的,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此次事件也反映出我国部分行业在核心技术方面的缺位。

2018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三峡工程时说,国家要强大、民族要复兴,必须靠我们自己砥砺奋进、不懈奋斗。他指出,大国重器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要通过自力更生,才能倒逼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

当前我们需要加强对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分析判断,准确把握经济发展基本走势及其对电工行业发展的影响,充分认识电工行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针对我国基础共性技术及前瞻性技术研究缺位的现状,结合电工行业的具体情况,需整合现有资源,以转制科研院所为主体,采用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模式,深化改革,完善基础共性技术研发体系,开展行业急需基础及共性技术研究,大力发展具有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电工电器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依靠生产高科技含量的电工电器产品来抢占国际市场。

经过多年积累,电工行业整体竞争力已经由量变发展到了质变的阶段。从技术上来讲,通过多年的改革开发和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并再提高,我国已经逐渐跟上了全球技术科技发展的步伐,甚至在若干技术领域,比如特高压输变电领域做到了世界先进位置。未来我们在加快核心技术开发的同时,也要注重知识产权保护。多年以来,我国电工行业内知识产权政策一直在采取多条务实进取的道路。一方面,限于技术实力和知识产权积累的不足,不断采用技术引进的方式和消化再吸收的态势,对技术革命采取疾步追赶的姿态,避免因他国过于严厉的知识产权保护对我国行业发展造成严重打击;另一方面,重点关注知识产权建设和保护,对知识产权保护采取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合理地进行扶持和保护,避免国际贸易争端或在国际贸易争端中处于优势。

(三)对行业企业未来发展的市场风险分析

(1)宏观经济及政策风险

国民经济的电力需要相关,也受到国家宏观经济、行业政策(能源政策、环保政策等)的较大影响。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时代,经济虽有回暖,保持中高速增长将成常态,但下滑风险依然存在。能源行业变革及国有企业改革带来深刻影响,电力产业国际化成为新趋势,区域建设日新月异,电力企业迎来新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带来了紧迫的压力,企业需要提早谋划,主动作为。

2018年全球经济有复苏的趋势,但也存在区域保护及贸易争端等不确定因素;国家经济开始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经济增速虽然趋于稳定但预计较往年会有所回落。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业受经济周期的影响较大,并有一定的滞后性,如国内经济环境发生变化,国内电力市场需求呈现下滑趋势,则将导致对电网设备投入的减少,进而对企业生产经营造成不利影响。

(2)技术开发及升级带来的风险

在追求技术领先和长期储备的同时,需要关注技术创新,新品开发存在的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技术更新换代周期越来越短。新技术的应用与新产品的开发是确保去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之一,需要企业保持持续创新的能力,及时准确把握技术、产品和市场发展趋势,提升自身的研发水平,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

(3)原材料大幅增长带来的风险

2018年国家环保部门继续治理大气污染问题的同时,将会加大水污染和土壤污染的治理,增强考核排污许可的发放,逐步增加对固废进口的管制,增强对能源使用方面的限制,短期来看将对部分大宗商品行业的上游供应、中下游需求造成明显冲击。对此,行业企业应提高规模效益并及时关注价格变化趋势,采取灵活措施,规避成本大幅增长带来的风险。

猜你喜欢
设备企业发展
谐响应分析在设备减振中的应用
企业
企业
企业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基于MPU6050简单控制设备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500kV输变电设备运行维护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