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林业有害生物种类动态分析I.鼠类和兔类

2018-09-13 09:19宋玉双岳方正崔振强崔东阳董瀛谦朱宁波
中国森林病虫 2018年3期
关键词:啮齿动物鼠类荒漠

宋玉双,岳方正,崔振强,崔东阳,董瀛谦,朱宁波

(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辽宁 沈阳 110034)

啮齿动物是啮齿目动物和兔形目动物的总称,绝大多数种类对人类有害。全世界记载啮齿目动物1 797种,我国记载178~232种,约占全世界种数的10%~13%,其中我国特有种49种;全世界记载兔形目动物54~61种,我国记载27种,约占全世界种数的40%[1]。第三次全国林业有害生物普查(2014—2017年)共记载啮齿目动物44种,兔形目动物8种。本文从分类系统、区系与生境、发生危害以及防治对策等方面对种类动态变化进行分析。

1 我国林业鼠类、兔类的种类及分类地位

林业鼠类和兔类分别属于动物界Animalia脊索动物门Chordata脊椎动物亚门Vertebrata哺乳纲Mammalia啮齿目Rodentia和兔形目Lagomorpha。

在20世纪80年代第一次全国森林病虫害普查时,没有对鼠类和兔类进行专项调查,没有记载种类信息。21世纪初第二次全国林业有害生物普查,仅记载了重要的种类,鼠类14种,兔类3种,合计啮齿动物17种[2]。第三次全国林业有害生物普查记载鼠类44种,兔类8种,合计啮齿动物52种(表1,2)。

从鼠类和兔类的分类系统看,本次普查记载的52种啮齿动物分别归属到啮齿目的5个科和兔形目的2个科。

本次普查查到的啮齿类动物种类占我国记载种类24.5%,其中鼠类查到的种类占23.8%、兔类查到的种类占29.6%。

与第二次普查记载的14种鼠类和3种兔类相比,第三次普查在种类上有较大增加,新增30种鼠类,5种兔类。但第二次普查记载的罗氏鼢鼠Myospalaxrothschidi此次没有记载[2]。罗氏鼢鼠是鼢鼠中体型最小的种类,分布局限于岷山以东至大巴山地区,此次普查可能被遗漏。

表1 第三次普查记载的啮齿动物种类及分类地位

表2第三次普查记载的林业鼠类、兔类名录

2 我国林业鼠类、兔类的区系和生境

按照世界陆地动物地理分布,我国动物区系属于古北界(Palaearctic realm)与东洋界(Oriental realm)。这两大区系在我国的分界线西起喜马拉雅山脉,经横断山北端、秦岭向东达淮河一线。在我国东部地区有广泛的过渡带[3]。

根据有关资料[1,3],此次普查记载的林业鼠类、兔类可分别归属到森林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和农田生态系统。

鼠类中,松鼠科的鼠类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主,可以进一步划分为树栖,半树栖和地栖3种类型。仓鼠科的鼠类可在多种生态系统生存。仓鼠亚科的鼠类可在森林、荒漠和湿地生态系统生存;沙鼠亚科的鼠类为典型的荒漠或半荒漠生态系统的种类,其分布充分反映出干旱-半干旱环境的生态地理特征;鼢鼠亚科起源于我国黄土高原,均为地下生活的鼠类,主要在农田生态系统或农田草原及农林交错带生存;田鼠亚科的种类多,可在森林、农田和湿地生态系统生存。鼠科的种类多分布广,可在森林、农田生态系统生存,有的甚至是全球性的鼠种。跳鼠科的鼠类绝大多数为荒漠生态系统的种类,分布遍及我国北方荒漠、半荒漠地带。竹鼠科为森林生态系统的种类,均为东洋界种类。

兔类中,鼠兔科的种类主要集中在西部和西北部,主要生境在荒漠和高原地区。兔科的种类主要栖息在森林,草原或农林交错带(表3)。

表3 第三次普查记载的林业鼠类、兔类名录

3 我国林业鼠类、兔类的发生危害情况

啮齿动物是各类生态系统中的成员,是各种生物群落中的消费者,也是物质、能量的传递者[4]。啮齿动物作为生态系统的一员,具有独特的生态位,其种群数量随着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变化而消长,不存在害益问题。只有在生态系统平衡遭到严重破坏,啮齿动物的种群数量急剧增加时,人类从自身利益和生存的立场出发,才提出和应对啮齿动物的危害问题[1,4]。

啮齿动物对木本植物的直接危害表现在盗食直播树籽,啃食幼苗或幼树树皮、嫩枝、嫩芽、树根等,使树木出苗率及成活率大幅度降低,严重影响人工造林质量,减缓森林更新速度。

啮齿动物的间接危害表现在作为许多传染病的传播源或传播媒介,至少能够传播35种细菌、病毒、类病毒和寄生虫等疾病,给人类健康带来极大威胁。

根据有关资料记载,在我国可以对木本植物构成危害的鼠类约有60种,此次查到44种,占73.3%;可对木本植物构成危害的兔类约有11种,此次查到8种,占72.8%。普查结果表明,此次普查对重要的林业鼠类、兔类均有记载,覆盖的种类较为全面。这次普查,全国林业鼠类发生面积234.9万hm2,占全国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总面积的12.4%;林业兔类发生面积37.4万hm2,占全国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总面积的2.0%。在我国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前100种中,林业鼠类有15种,按顺序分别是棕背鼠平、大沙鼠、中华鼢鼠、红背鼠平、高原鼢鼠、甘肃鼢鼠、子午沙鼠、长爪沙鼠、达乌尔黄鼠、大林姬鼠、长尾仓鼠、黑线姬鼠、三趾跳鼠、五趾跳鼠、根田鼠;林业兔类有3种,按顺序分别是草兔、高原鼠兔、达乌尔鼠兔。

4 我国林业鼠类、兔类的防治对策

我国林业鼠类、兔类除极个别种类外,绝大多数都是本土有害生物。因此,林业鼠类、兔类防治一般不涉及外来有害生物防范和检疫问题。工作重点是在全面做好监测预报基础上,针对重点区域开展防治,针对重要树种进行保护。

林业鼠类、兔类的发生与生态环境的变化关系密切。如2007年6月三峡放水,导致洞庭湖水位上涨,大批量栖息在湖洲的田鼠被迫迁往湖区外围的湿地和农田,上演了一部“20亿只田鼠大闹洞庭湖”的故事,一片超过533 hm2的杨树林仅20%存活下来,近80%的杨树被田鼠啃食而死亡。2012年冬季河北省塞罕坝林场气候异常,气温较往年偏低,降雪提前,积雪深厚,致使害鼠食物缺乏,棕背鼠平、红背鼠平等地上鼠猖獗危害,受害地域造林保存率下降近20%。因此,当生态环境发生突变或气候条件发生剧烈变化后,害鼠的种群数量将发生变化,防治工作将进入重点时段,应严密监测鼠口密度变化,及时跟进防治措施。

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由于林草植被得到恢复,丰富的食物资源和隐蔽的生存场所,使鼠类、兔类的种群数量得以迅速增加,在青海高原鼢鼠、达乌尔鼠兔的危害迅速加重;在山西草兔危害加重。新植林地是鼠类发生最为严重的地区,在东北大小兴安岭,严重发生时,可使造林保存率降到30%以下。因此,林业重点造林工程以及新植林地是鼠类、兔类的防治重点区域,应特别注意加强害鼠(兔)的预防措施。

荒漠生态系极其脆弱,对于沙鼠类、跳鼠类有害生物应尽量减少人为干扰措施,在荒漠生态系统中设置招鹰架,招引天敌,使其在该生态系统生存安居下来,达到持续控制害鼠的作用[5]。

林业鼠类、兔类的防治不应以“消灭”为目标,应采取多种无公害技术,如人为捕捉、物理阻隔、器械捕杀、天敌控制、化学不育、林地抚育等,调节种群密度,降低灾害损失,实现绿色防治。

在林业鼠类、兔类中,塔里木兔已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草兔、华南兔、云南鼯鼠、松鼠、赤腹松鼠、岩松鼠、花鼠、黄腹花松鼠(隐纹花松鼠)、中华竹鼠、社鼠等已列入《国家保护有益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在工作中要处理好防控灾害与保护物种的关系。

猜你喜欢
啮齿动物鼠类荒漠
向荒漠宣战
日本科学家发现:猪和一些啮齿动物也具有用肠道呼吸的能力
贺兰山西坡鼠种内脏重量与海拔梯度关系研究
老鼠和豚鼠
荒漠生态系统的演变
天津七里海湿地鼠类十年变化
荒漠区啮齿动物群落影响机制的量化分析
荒漠水塘
荒漠之路上的三首情歌
浅谈户内变电站防鼠安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