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顺,重庆交通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
物流园区是物流业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产物,物流园区功能区块合理科学的布局,对提高物流园区功能区块的作业效率、节省物流园区作业运营成本、提升物流园区服务水平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系统布置设计(Systematic Layout Planning),简称SLP,由美国专家缪瑟于1961年提出,是将物流作业分析与作业单元关系的密切程度分析相结合、求得合理布局的一种逻辑性强、条理分明的布局设计方法,在布置设计领域应用广泛[1]。在使用SLP法进行物流园区功能区块布局时,首先分析各功能区块之间的物流和非物流关系,绘制功能区块物流总关系图,然后分析各功能区块之间的位置关系,绘制功能区块相关图,计算得到功能区块实际设计面积,对功能区块面积相关图作多次校正及合理调整,最终得出整个物流园区功能区块布局图。
G物流园区位于重庆市某区县,主营业务包括汽车零部件的制造、建材和钢材等业务。目前物流园区内功能区块为8个,包括城际物流区,面积为27.33公顷、仓储配送区,面积为32.22公顷、保税物流区,面积为15.24公顷、多式联运区,面积为17.98公顷、流通加工区,面积为46.33公顷、交易展示区,面积为55.21公顷、核心商务区,面积为6.23公顷以及综合服务区,面积为24.67公顷。该物流园区原功能区块布局存在功能区块作业流程之间搬运路线冲突,搬运物料成本明显浪费,以及各功能区块间联系不紧密等现象。
该物流园区案例为已建物流园区,各功能区块面积均已设定,此次功能区块布局研究中的功能区块实际设计面积以G物流园区已建的功能区块面积为准,不再另行计算。
根据物流园区功能区块的功能需求,功能区块相互关系密切程度用A、E、I、O、U 来表示: A为绝对重要、B为特别重要、I为重要、O为一般、U为不重要。该物流园区功能区块物流与非物流关系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1)搬运成本;(2)工作联系紧密性;(3)作业流程;(4)作业性质相似性; (5)相同设备利用率;(6)相同公用设施利用率;(7)所需工作人员关联程度;(8)监督和管理便捷性。
分析各功能区块间物流与非物流关系,得到各功能区块之间的物流总相关图如图1所示。取A=4,E=3,I=2,O=1,U=0,X=-1,从而量化功能区块之间的综合相互关系。
根据G物流园区功能区块物流总相关图,考虑各个功能区块之间的相互关联性以及G物流园区现有道路经过情况,调整功能区块位置,得到最终的G物流园区功能区块布局方案如图2所示。
图2 物流园区功能区块布局图
对于新布局方案与原布局方案,采用加权因素分析法对其进行评价,评价因素包括: 路线合理性(权重0.2)、物流作业效率(权重0.2)、环境保护性(权重0.3)、货损减低(权重0.1)及管理便捷性(权重0.2),由经验丰富的专家进行评比打分,其中打分标准为:A=4,很好、E=3,良好、I=2,较好、O=1,一般、U=0,不好。计算结果为:
新方案W=0.2*4+0.2*4+0.3*3+0.1*4+0.2*3=3.5
原方案W=0.2*3+0.2*4+0.3*3+0.1*1+0.2*0=2.1
比较两个方案,在相同权重的情况下,新方案为更优方案。
新布局方案各功能区的布置综合考虑了现有环境影响因素和内部功能区块间的相互关联性,能较好地改善该物流园区的运作效率及运营成本,解决G物流园区目前存在的问题,新功能区块布局方案能够为G物流园区功能区改善布局规划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