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8日,北京迎来了冬奥会举办的攻坚时刻,各场馆正紧锣密鼓地建设中。回看后奥运时代的十年间,这些曾经为人们带来无数震撼与感动瞬间的奥运场馆和设施,不仅创造了“奥运遗产”赛后高利用率的世界奇迹,其中绝大部分“奥运遗产”还将在2022年冬奧会上秉承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通过科技手段实现“华丽变身”,继续在服务冬奥中焕发新的生机。
每天傍晚,奥林匹克公园内的健身步道都会吸引不少市民在这里遛弯和跑步,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作为2008年奥运核心功能的主要承载区,奥林匹克公园在后奥运时代的十年间按照“国际交往联络窗口、世界文化交流平台、国家体育休闲中心”的三大功能定位,先后荣获了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首个“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全国奥林匹克文化旅游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等称号。截至目前,奥园累计接待游客约5亿人次。
“奥运场馆的赛后利用是个世界性的难题,奥运会结束后,我们进行了很多尝试,走出了一条‘体育+多业态融合发展的特色之路。”奥林匹克公园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截止到今年5月,奥园举办各种大型赛事演出及高端会议展览9100余场次。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世界田径锦标赛以及2017年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1100余场次国际活动都在奥园举行,国际化占比达到12%。同时,国家重大文体设施相继落地。“这些设施进一步提升了区域的文化底蕴。”作为2008年北京夏奥会和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开闭幕式场馆,鸟巢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奥运梦。而作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鸟巢也是来京游客必到景点之一。鸟巢先后开发了鸟巢欢乐冰雪季、鸟巢驻场演出、鸟巢青少年系列赛事等体育文化活动,陆续推出鸟巢水、鸟巢茶等创意产品,大大提高了项目的把控力和经营的主动性。据统计,自2008年10月开放运营至今,鸟巢共接待中外游客超过3300万人次,举办各类赛演活动310余场次。
“2008年北京奥运会使用的90多个场馆,目前整体利用状况良好。很多场馆的再利用程度在世界范围内位居前列,比如鸟巢、水立方等场馆,全年场地有活动安排的时间普遍超过80%,利用率之高国际罕见。” (摘自《北京晚报》8.10)